标准化低压台区建设标准(国网)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标准

40
2.2
基础资料管理。根据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标准,对供电所的管理制度、记录、台帐和生产管理过程中生成的数据等基础资料,按照简洁、实用、闭环的原则,统一规范,明确内容、格式和填写要求。根据工作实际,据实填写各项记录、台帐,健全基础资料。
1、供电所组织机构图;
2、供电所人员配置情况。
1、无组织机构图扣5分;2、人员配置不符合要求该项不得分。
30
二
基础管理
120
2.1
标准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农电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根据农电标准化体系建设中的供电所管理标准目录,结合本地实际,健全供电所各项规章制度。
1、标准化体系建设中各项规章制度;
2、企业标准体系管理信息系统。
15
四
流程管理
150
4.1
流程控制。县供电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对46项标准化管理流程进行优化、细化,提炼再造,各流程节点相互闭环并有相应的考核办法。
1、查看46项标准化管理流程优化、细化及执行情况;
2、相应考核办法制定及落实情况。
1、标准化管理流程每少一项扣10分,优化、细化流程不合理扣10分/项;2、无相应考核办法扣10分,考核办法不易于操作扣5分,考核办法未落实扣10分。
6.1
业扩报装管理。按业扩报装流程及服务承诺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业扩工程申请受理、勘察、验收及装表接电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做到闭环管理;规范客户工程服务,严格遵循“三不指定”要求,报装接电实行一口对外,内部各环节工作协调,互相配合。
1、业扩报装流程和制度,业扩工作传票;
标准化台区

静海供电有限公司配电台区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规范公司台区管理工作,通过细化基础资料管理、强化过程管理,推进台区标准化建设,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目标,结合静海供电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台区标准化管理是指公司范围内所有投运的10KV公用变压器至其供电的低压用户的配电网标准化管理与达标工作。
本办法包括标准化台区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流程标准等。
第三条本办法制订的主要依据是《配电网运行规程》(Q/GDW 519—2010)、《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Q/TGS 1017 —2007)、《天津市10千伏及以下配《天津市、号)[2010]44(生技》电网技术原则(征求意见稿).电力公司配电设备编号原则》、《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448-2000)、《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DL/T 69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电能计量装置分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ISBN 978-7-5083-5972-4)、《电能计量装置及负荷管理终端的安装工艺标准》(津电营销[2006]5号)、《低压电能计量及通信装置安装工艺标准》(津电营销[2010]4号)、《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J10968-2007)。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静海供电有限公司负责运行维护的全部公用变压器及低压配电网设备。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管理职责第五条营销科职责一、负责对各供电营业所标准化台区达标工作动态监督,负责牵头组织生技科及属地供电营业所对标准化台区达标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二、负责台区标准化管理工作中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营销专业工作的专业指导。
.三、负责组织编制达标过程中低压用户计量装置、台区考核关口计量装置的改造计划,安排落实项目资金,组织并监督改造工作的落实和工程验收。
四、负责标准化台区相关技术标准的验收工作第六条生产技术科职责一、负责编制台区标准化技术标准和台区增容管理流程标准。
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2017年8月一、编制目的为落实公司低压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有效指导低压电网建设改造方案编制及后续项目管理,保证低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依据国网公司《配电网建设改造立项技术原则》(运检三〔2016〕25号)、《北京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智能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细则》,制定本技术原则。
二、建设目标逐步实现低压线路标准化、设备监测智能化、消除异常台区,提升低压设备状态监测和运维管控水平,建成坚强可靠智能的低压配电网。
具体目标:1.低压线路标准化。
全面提升低压线路供电能力,切实满足低压线路负荷需求;消除裸露、破损及老旧等问题低压线路,实现低压线路全绝缘化;完成接户线标准化改造,淘汰影响安全运行的低压设备,优化低压接线方式,建立低压联络。
2.设备监测智能化。
以智能配电终端为核心,通过与智能电表、无功补偿装置、低压监测单元等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提升台区及低压配电网的可观可测水平,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综合分析与判断。
3.消除异常台区。
有效满足台区负荷需求,消除配电变压器重过载、低电压、三相不平衡。
对低压线路以台区为单位进行整体改造,确保改造后的台区达到标准化要求。
以“建设坚强可靠低压配网”为目标,以提升“供电能力、健康水平”为重点,开展低压配网的建设改造工作。
1.紧密结合地区电网规划。
低压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应实行分区供电的原则,与上级高压电网的规划和建设相结合,与市政工程、业扩工程相结合,与拆迁改造计划紧密联系。
2.改造后为电动汽车接入等预留充足的容量和间隔。
3.低压通信以电力线宽带载波为主要通信手段,成熟地区、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区可采用光纤通信。
4.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
依据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严格核查配电变压器、低压开关柜、低压电缆、低压架空线等主要设备的运行年限、运行状态,合理界定是否需要改造,防止发生“搭车改造”、不合理拆建情况。
探讨 0.4kV 低压台区的改造和管理

探讨 0.4kV 低压台区的改造和管理摘要:0.4kV低压台区一般用在市区周边的乡村电网,该台区发挥着对农业地区用电客户的供电服务作用,其运行质量关系到供电安全,随着用户对供电服务要求逐渐提高,必须加大对低压台区的改造力度,提升其运行质量。
本文分析了0.4kV低压台区的改造技术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0.4kV低压台区;改造技术;管理措施0.4 kV低压台区指的是由10 kV/0.4kV系统配电变压器覆盖的380 V电力系统低压供电区域,其多用于城市配电网之下的农村电网,对于农村电力用户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当前低压电网的供电能力在越来越多用户的要求下越来越高,电压质量也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做好低压台区的供电系统的改造工作,是当前电力部门必须注意的问题。
文章将对0.4 kV低压台区的改造以及管理进行具体的分析。
1.0.4kV低压台区改造技术1.1优化台区电网结构为广大用电客户带来高质量的供电服务的基础是科学、合理的台区电网结构,同时也是减少线损、降低供电企业经济损失的关键。
可从以下几方面优化电网结构:(1)对电源位置调整,在负荷中心设置电源,使线路以电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将树状中心供电模式形成,从而将电能损耗减少。
(2)将导线截面确定下来。
一般来说,导线截面与线损成负相关,但是如果盲目将导线截面增大,而不考虑当地的负荷需求,会增加建设成本,由此,要充分考虑线损与成本两方面要求,按照从主干线到分支线的顺序优化。
0.4kV的主干线,导线截面面积要在30mm2以上,分支线截面面积要在25mm2以上;此外,控制好供电半径,为将迂回供电现象减少,需将供电距离尽量缩短。
对于0.4kV的线路来说,供电半径不能超过0.5km,也可依据设备容量密度对供电半径选择;对节能配电变压器及容量优选。
对线损影响较大的是配电变压器,且损失无法控制,由此,选择节能型变压器非常有必要,比如S11系列变压器,同时,还要控制负载率,使容量达到规定要求,这样也能达到预期的降损节能效果。
标准化低压台区建设技术标准

征求意见稿一、城网部分1、低压台区规划技术原则、低压配网变压器台区布点、容量的规划,受到局部地区(配电变压器台区或配电房所供区域)负荷变化的影响,不可预见性强,一般只需做近期或中期规划。
、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低压设备选用应标准化、序列化。
配电网络一般采用树枝放射式结构,必要时相邻低压电源之间可装设联络开关,以提高运行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
、应逐步缩小低压台区线路供电半径,低压主干线及支干线的供电半径在市区内不宜大于150m,县城低压台区可以适当放宽,最长不宜超过400m,供电半径超过250m时应进行电压质量校核。
低压线路导线截面应按最终负荷密度一次选定,并按电压降进行校核,不敷需要时,可新增变压器进行台区切改,勿需再进行导线更换。
低压架空线路主干线、支干线应为三相四线,不得规划设计为单相或两相三线制。
、低压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要与城市规划和城建部门密切配合,实行分区供电的原则,一般不宜跨街区或跨T接点的10千伏线路供电。
老旧主城区的低压配电网以架空线为主,在主城区线路走廊存在困难的台区可考虑实施电缆;对新建住宅小区配电容量在400千伏安及以上,应规划建设配电房或箱式变电站,要求配电设施建设一次到位,低压干线或支干线宜采用电缆。
、在高层建筑物内,当向楼层各配电点供电时,宜采用分区树干式配电;但部分较大容量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应从低压配电室(或配电房)以放射式结构配电。
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在低压配电网改造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以满足客户电能质量的需要。
所有配电变压器出口端及部分低压台区的负荷中心点均应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有条件时,宜配置带运行数据采集功能的一体化的无功补偿装置。
、应根据国网公司制定的统一的技术规范和配置标准,结合本单位的配网结构、设备状况等实际情况,在主城中心地区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区,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开展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试点工作,提高供电可靠性及配网运行管理水平。
供电所分台区管理细则

供电所分台区管理细则为调动本所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实行奖优惩劣,按照公司有关工作标准和《》的要求,将各项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分解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和动态考核,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探索实施“末位淘汰”工作制度,特制定本考评细则。
一、考核指标:对本所员工的动态考核指标分解为:安全生产、设备管理、营销工作、优质服务等4个方面,标分及指标分解如下(考核按1000分,每分0.5元):二、动态考核奖惩方法:本考评细则适用于被考核员工的日常工作成绩及工作效果考核评分,对员工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按法律法规规定处罚,对触犯公司规章制度的,按相应规章制度处理。
三、考核评分细则:指标一:安全生产(总分300分,如加分总数超出300分,按300分计)(一)、安全指标(按管理区域考核)(1)、负主要责任致使发生人身死亡、重伤事故(含触电事故、交通事故、打架斗殴、高空作业坠落等事故)的责任人。
(2)其他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及以上的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
上述事故,每发生一起,扣罚100分;根据其他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规定的需要处理的另行处理。
(二)、一般责任事故(1)因本人巡视、排障不及时或不到位,造成线路发生停电事故,每发生1次,扣罚20分;发生烧毁电器设备责任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0元以下者,每发生1次,扣罚80分,10000元及以上者,每发生1次,扣罚1 00分。
(2)安全工器具丢失或人为损坏,每发生1次,扣罚10分。
(3)检修、安装人员擅自改变安全措施或随意扩大工作项目内容,每发现1次,扣罚15分。
(4)在责任区域内操作电气设备、进行巡视工作,不正确使用安全工具,每发生1次,扣罚10分。
(5)本人管辖范围内的线路设备因重大隐患、缺陷未及时发现和报告的,发生倒杆断线等事故,每发现1次,扣罚20分;一般隐患、缺陷未及时发现和报告的,每发现1次,扣罚10分。
(6)使用不合格安全工器具的,每发现一次扣罚15分。
标准化低压台区建设技术标准(改)0409

标准化低压台区建设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一、城网部分1、低压台区规划技术原则1.1、低压配网变压器台区布点、容量的规划,受到局部地区(配电变压器台区或配电房所供区域)负荷变化的影响,不可预见性强,一般只需做近期或中期规划。
1.2、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低压设备选用应标准化、序列化。
配电网络一般采用树枝放射式结构,必要时相邻低压电源之间可装设联络开关,以提高运行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
1.3、应逐步缩小低压台区线路供电半径,低压主干线及支干线的供电半径在市区内不宜大于150m,县城低压台区可以适当放宽,最长不宜超过400m,供电半径超过250m时应进行电压质量校核。
低压线路导线截面应按最终负荷密度一次选定,并按电压降进行校核,不敷需要时,可新增变压器进行台区切改,勿需再进行导线更换。
低压架空线路主干线、支干线应为三相四线,不得规划设计为单相或两相三线制。
1.4、低压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要与城市规划和城建部门密切配合,实行分区供电的原则,一般不宜跨街区或跨T接点的10千伏线路供电。
老旧主城区的低压配电网以架空线为主,在主城区线路走廊存在困难的台区可考虑实施电缆;对新建住宅小区配电容量在400千伏安及以上,应规划建设配电房或箱式变电站,要求配电设施建设一次到位,低压干线或支干线宜采用电缆。
1.5、在高层建筑物内,当向楼层各配电点供电时,宜采用分区树干式配电;但部分较大容量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应从低压配电室(或配电房)以放射式结构配电。
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1.6、在低压配电网改造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以满足客户电能质量的需要。
所有配电变压器出口端及部分低压台区的负荷中心点均应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有条件时,宜配置带运行数据采集功能的一体化的无功补偿装置。
1.7、应根据国网公司制定的统一的技术规范和配置标准,结合本单位的配网结构、设备状况等实际情况,在主城中心地区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区,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开展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试点工作,提高供电可靠性及配网运行管理水平。
提高台区经理综合能力推进“全能型”供电所建设

提高台区经理综合能力推进“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发布时间:2021-07-08T10:01:23.62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作者:蒲春花[导读]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全能型”供电所建设,供电所设置“台区经理”,实施低压配电运维、设备管理、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台区经理负责制,按照连片、就近、方便服务的原则,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台区经理全覆盖,确保每位客户都有自己的“电管家”。
国网四川射洪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射洪市 629200摘要:为进一步推动“全能型”供电所建设,供电所设置“台区经理”,实施低压配电运维、设备管理、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台区经理负责制,按照连片、就近、方便服务的原则,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台区经理全覆盖,确保每位客户都有自己的“电管家”。
如何明确台区客户经理的职责定位,使台区客户经理更好地履行职能,工作服务行为更加规范、高效,需要我们充分的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做好乡镇供电所台区客户经理的建议。
关键词:供电所;台区客户经理;全能型1.台区经理管理模式供电所是供电企业最基本的服务单元,是管理的“神经末梢”和优质服务的前沿阵地。
台区经理管理模式,就是通过分片、分线、分区、分组的管理模式、来管理辖区的各个台区,共将台区分割成若干个个小组,每组一个经理,做到能者竟聘上岗,台区经理主要具备营销服务、低压电网生产等专业能力的供电所员工担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规定,承担异地抄表,负责所管辖低压台区的电费催缴、用电检查、业扩报装设备维护等外勤工作,同时还负责线损管理、“两率”管理,负责台区内农村安全用电宣传和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协调所辖台区内故障抢修等供电服务工作,负责为客户提供用电咨询、停电通知等等的优质服务项目,以达到 “人员最精化、效率最大化、服务最优化”的效果。
推行以“台区经理制”为核心的网格化管理相关规定,确保台区经理工作范围划分规范、合理、有序进行,依据供电所所辖范围的配变数量、线路长度、客户数量和员工人数多少,以就近原则确定供电所台区经理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