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3.5.1 光合作用 (叶片与光合作用) 课件(共22张PPT)

C.物质的运输受阻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学习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 2、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能知晓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观察叶片,你发现叶片的排列特点了吗?
轮生
对生
互生
1、仔细观察叶片
(1)观察叶的组成部分,注意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 有什么不同?
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
? 叶片上表面呈深绿色,下表面呈浅绿色
功能:透光,防止叶片过多的散失水分,保护作用。 气孔是 气体交换 和 水分散失 的门户。在
叶片的下表皮气孔数量多
特别提醒:气孔的分布和气孔的张开与闭合
左:保卫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开放; 右: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理解应用之星
荷叶露珠为啥可在上面滚来滚去,而不 吸收进叶片?
这与荷叶表面的角质层有关,角质层上有蜡质,不沾水
(3)为什么叶片的上表面呈深绿色,而下表面呈浅 绿色?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从哪里 出入叶片?
(5)叶有哪些结构特征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讨论:
(1)观察叶片的横切面结构为什么要制作很薄的临时切片? (便于染色和观察叶片的内部结构)
(2)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叶绿体?叶绿体的分布有什 么特点?
(2)叶肉
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
栅栏组织
{
海绵组织
(2)叶肉(营养组织)
归纳之星!
叶肉由 叶肉 细胞组成,包括 栅栏组织 和 海绵组织 .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位置 细胞形状 细胞排列特点 含叶绿体
接近上 表皮
呈圆柱形 较紧密、整齐
接近下 表皮
不规则
较疏松
较多 较少
{ (3)叶脉
光合作用(PPT课件(初中科学)27张)

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
1.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有机物的来源。
每年约合成5ˣ1011吨 有机物,可直接或间 接作为人类或动物界 的食物
2.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能量来源
【实验现象】脱色叶片遇碘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 没有变蓝。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 变蓝 。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氧气 1771,普利斯特利
水 1629,海尔蒙特
植物
光照、绿叶 1779氧细菌做实验证 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 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化 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 萨克斯的实验
实验步骤
1
(1)暗处理
2
(2)选叶遮光
(4)去掉
4 (5)酒精中
5
铝箔纸
隔水加热
3
(3)光下照射 4—5小时
(6)先漂洗, 6 后滴加碘液
对以上实验步骤你有疑问吗?
1、为什么实验前要将绿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利用呼吸作用消耗原有的有 机物,排除本来淀粉的干扰。
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局部遮光的天 竺葵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然后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D ) A.破坏它的叶肉细胞 B.破坏它的叶绿体 C.使淀粉溶解在酒精中 D.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4.如图3-82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 经过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 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课件:专题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有机物通过叶脉中的 筛管 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氧气通过叶片的
气孔 散失到空气中。
19
考点二 光合作用的概念、表达式、实质、意义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 1、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 2、物质变化: 无机物→有机物 。(制造有机物) 3、能量变化: 光 能→化学能 。(储存能量)
(四)光合作用的意义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 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 食物来源 。因此,绿色植物是 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者 。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 ,产生 氧气 ,维 持了生物圈中的 碳—氧 平衡。
三、训练与提高
4.番薯根长得肥大,其中所含的大量淀粉是由( D ) A.叶制造后由导管运输来的 B.番薯根自身合成的 C.番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D.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考点二 光合作用的概念、表达式、实质、意义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 叶绿体 ,利用 光能 ,把 二氧化碳 和
6、(2021广东)如图表示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现
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枝条上两个果实A、B的长势是( A )
A.A长B不长
B.B长A不长
C.AB一样长
D.AB均不长
31
易错点拨
1. 植物在光下的三大生理活动示意图:
(1)若④是二氧化碳,①是氧气,则图中表示的是 光合作用;③是从导管运输的水;②是制造的 有机物,从筛管运出。
②产生氧气 ④产生有机物 B. ②③ D. ②④
( B )1.(2021·苏州)我国政府提出 2060 年前实现碳 中 和 ,即 通 植 树 造 林 、节 能 减 排 等 形式,使碳净排放量降 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22年北师大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公开课课件18

4 13
0
100 0
14
0
5 13
0
100 0
14
0
阳光
说出本实验研究中,萝卜幼苗的性状表现变
化是由哪种环境因素造成的?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提示:实验对照组唯一不同是光照条件不同。
环境对水毛茛叶片形状的影响
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 状,而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深裂成丝状。
喜马拉雅兔(30℃以上) 喜马拉雅兔(25℃以下)
提示:表现型则是 指生物个体的某一 具体的性状表现。
为什么西红柿和黄瓜的表现型不同? 因为西红柿和黄瓜的基因型不同。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棕色人种
黄色人种
为什么不同人种的肤色的表现型不同?
因为不同人种的肤色的基因组成不同。
结论: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也不同
长期晒太阳的非黑色人种,肤色也会变黑。 那么,阳光是引起基因型改变,还是仅仅使表现 型发生变化?
“每当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无数微小的生命工厂 又开始了一天新的生产活动。这些工厂就是指含有叶绿 体的细胞。它们将阳光作为进行生产的动力,因而我们 称这个过程为光合作用。”
————《科学探索者》
观察下列植物叶片: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银边天竺葵
彩叶草
银边翠
问题: 这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
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检验这些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不可遗传的变异
概念:生物的有些变异并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
变,仅仅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生物体 的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 不可遗传的变异。
即遗传物质未改变,由环境条件引起的表现型的 变化。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课件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练习题
▪ 见《学习与检测》68页
暗处理的原因
▪ 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 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 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 制造的, 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储存的。
返回
选叶遮光的原因
▪ 为了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 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返回
天竺葵
▪ 1 暗处理(为什么?) ▪ 2 选叶遮光 ▪ 3 光照 ▪ 4 叶片脱色(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 5 滴加碘液(为什么?) ▪ 6 清水冲清
讨论
▪ 1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你通过 什么判断的?
▪ 2 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 起来?
▪ 3 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暗处理一昼夜?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物
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
物
目的要求
▪ 1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 粉。
▪ 2 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 的条件。
材料用具
▪ 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 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酒精灯, 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方法步骤
光合作用
▪
▪ 光 + 叶绿体 = 淀粉 + ?
光合作用的定义
▪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 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 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 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就 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 (pho▪ 光是否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 的条件 ?
返回
滴加碘液的原因
▪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 粉,而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样可以很清 晰的实现实验目的。
初中生物人教七年级上册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和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能力方面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三、教学难点: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四、教学准备:课件,演示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问:回顾上节课的实验,绿叶在光(淀粉)。
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什么?答:光是绿叶制造淀粉的必要条件。
问:实验还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答:植物细胞所需要的有机物是自己制造的。
板书:光有机物引言: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缺氧呢?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复习,回答,概括结论。
倾听思考,阐述想法。
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概括结论。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讲: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很多科学家都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合教材、课件,展示经典实验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分析讨论。
【活动一】:想一想,议一议引导学生阅读海尔蒙特实验过程的资料,课件展示思考题。
1.分析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2.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呢?3.想一想,水是对实验产生作用的唯一因素吗?海尔蒙特以小组为单位,对经典实验进行分析讨论。
阅读教材,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并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利用资料的能力、是否忽略了什么?【活动二】:课件展示普里斯特利实验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
植物的光合作用(初中生物

植物的光合作用(初中生物
首先,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光化学能。
这个
过程涉及到两个类型的叶绿素分子:PSI和PSII。
PSII能够捕获光能,
将其传递给电子传输链中的酶复合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光化学能。
而PSI
能够接收来自PSII的电子,将其重新激发,并将光能传递给细胞色素f
复合物,该复合物能够将电子传递给辅助色素NDH。
然后,通过光合电子传递链,光化学能转化为化学能。
在这个过程中,光合作用产生的高能电子将从一个酶复合物传递到下一个酶复合物,以释
放能量。
这个过程是依赖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称为光合作用的氧化反应。
这些电子最终将被用于还原NADP+,形成NADPH。
NADPH将在暗反应中用
于合成有机化合物。
此外,光合作用还会产生氧气。
在发生光化学反应时,水分子被分解
为氢离子、电子和氧气。
其中氧气是光合作用的副产品,被释放到大气中。
这也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地球上氧气含量的原因之一总结起来,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能,将其转化为光化
学能,并通过光合电子传递将光化学能转化为化学能。
在这个过程中,植
物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到大气中。
这个过程不仅使植物能够生长和
发育,还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光合作用
也是地球上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少
温室气体的含量。
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ppt课件

孢子
一个孢子就是一个细胞 (生殖细胞)。成熟孢子从叶 表面散发出来,落在温暖潮湿 的地方,就萌发生长成新的植 物体。
.
★蕨类植物有 根、茎、叶的 分化,且具有 输导组织。但 茎多藏于地下, 地上部分为叶 片和叶柄。
.
三.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生活于阴暗潮湿环境中 2.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 而且分化出了能运输水分和养料的 输导组织,所以体型较大,适应陆 地生活能力较强。 3.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 )B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C.水分过多,使细胞能大量繁
殖,导致根烂掉 D.根吸收的水分过多而死亡
.
考考你
4.植物在白天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 氧气,而在夜间吸入氧,呼出二氧化
碳,这是因为 ( B )
A.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停止
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
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 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在实验中,叶片未用黑纸片遮盖的 部分产生了淀粉,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 没有产生淀粉。
说明光是绿色植物 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问题导学(二)
阅读课本64页,光合作用产生氧 气的实验回答: 1、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或卫 生香)插进管内,观察到什么现 象? 2、通过这个小实验能得到什么 结论?
注意!不仅是萌发的种子能 合作用有哪些 相同之处和不同 之处?
.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进行场所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对光的需求
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进行
物质变化情况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能量变化情况 联系
储存能量
释放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有哪些?
谢谢
拓展延伸
1.实验结束后将变蓝的叶片做成切片,放在显
微镜下观察,发现变成蓝色的是( C )
A、 叶肉细胞 B、表皮细胞中的叶绿体 C、保卫细胞和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D、保卫细胞
2.土豆中的淀粉是叶制造的吗?
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后经筛管运输 到变态茎中储存。
拓展延伸
3.分别在早晨、中午、傍晚,从一棵植物上 摘取三片相似的叶子经酒精脱色,再用碘液 染色后发现蓝色的深浅不一样。为什么?
整体建构
1.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有机物(淀粉)和 氧气 。 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光照 。 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叶绿体 。
【达标检测】
1.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
序是: ( C⑤
清水漂洗 ⑥观察变化
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
问题5 脱去绿色的叶片遇到碘液有什么变化? 见光部分变蓝。 遮光部分不变蓝。 本实验证明了哪些问题?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小试身手(2分钟)
1.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细胞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用黑纸片将B处的上下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 水加热后加碘液出现的变化。 (1)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C、③①②⑤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
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 A )
A.将淀粉运走耗尽 B.合成淀粉 C.产生二氧化
碳 D.产生氧气
3.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用黑纸对
叶片进行遮光,经处理过的叶片遇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 B)
A.被遮光的部分
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
D.整个叶片都变蓝
【达标检测】
4.养金鱼时,常常在鱼缸内放置一些新鲜水草,这些水 草的主要作用是( C ) A.增加鱼缸内的养料 B.增加鱼缸内的二氧化碳 C.增加鱼缸内的氧气 D.美化金鱼的生活环境
5.小麦中的淀粉是通过下列哪个生理过程制造的 (D )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怎样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学习任务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自主学习(三分钟)课本54页---55页“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的实验,明确以下问题:
本实验共分几个步骤?用最简练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1.暗处理 2.遮光对照 3.脱色 4.滴加碘液 5.观察现象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目的要求 概述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材料用具 天竺葵、黑纸片、回形针、烧杯、培养皿、 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 酒精、碘液、清水。
1.暗处理
方法步骤
2.遮光对照 3.脱色 4.滴加碘液
5.观察现象
• 问题1.
步骤1中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中 处理一昼夜?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问题2
步骤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 遮盖起来? 设置对照实验。 实验组: 遮盖部分 对照组: 不遮盖部分
变量: 光照
问题3.
步骤3中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操作方法: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 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目的: 使叶片中的叶绿素 溶解于酒精中。
注: 酒精易挥发、易燃烧, 防止酒精着火。
问题4
步骤4中为何要用清水漂洗叶片? 洗去酒精,防止碘液溶于酒精。 为何要滴加碘液? 碘液遇淀粉有变蓝的 特性。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 黄白色 , 这是因为叶片中的 叶绿素 溶解到酒精中去了。
(3)加碘液后,发现A、B两处均不变蓝,原因是:
A处 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处 无光照,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C处遇碘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淀粉(有机物)
3.本实验的主要现象是什么? (提示:氧气具有助燃性)
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水被排 出,试管内有气泡冒出。把快 要熄灭的细木条插到试管内,
快要熄灭的细木条会复燃。
学习任务二: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小结:
演示实验中金鱼藻产生的 气泡中含有 氧气 ,氧气 能够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 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 。
学习任务二: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自主学习课本55页---56页(三分钟)明确以下问题:
1.明确实验装置及步骤。
详见课本P56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
因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
3.本实验的主要现象是什么?
提示:氧气具有助燃性
学习任务二: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描述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 • 说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的实验步骤。
能力目标
• 通过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提高分析、 推理、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意义, 增强生态意识。
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
光合作用在 叶绿体中进行, 并产生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