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手不释卷》研讨课教案_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手不释卷》研讨课教案_4

《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理解课文意思。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4、对照阅读文言版《孙权劝学》,理解“吴下阿蒙”的意思并正确运用。

5、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成语“手不释卷”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2、对比阅读文言版《孙权劝学》,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的意思并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1、能正确地运用“手不释卷”。

2、初步读懂文言版《孙权劝学》,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的意思并正确运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一)前置性作业1、读了《手不释卷》这则成语,你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吗?4、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字词句或者内容),积极提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再拿到班上来共同解决?(二)教师准备根据教学流程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切入文本1、近四年的学习,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成语2、今天,老师要与小朋友一起学习一个新成语。

板书:手不释卷(二)初读成语、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小组交流: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

相机出示“头头是道”“有勇有谋”“屡建奇功”(三)演读入境、角色演绎本篇课文重点部分吕蒙和孙权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三名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表演。

(四)再读成语,理解内涵1、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手不释卷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教。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4、你能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段话来理解?引导学生说出“手不释卷”的意思。

5、刚才同学们理解了“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孙权听了吕蒙的话以后很生气,上前教训吕蒙:“你难道比我还忙吗? 我在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一些经书,长大以后,有很多国家大事需要处理, 可是我仍然抽出时间去读一些历史和兵法的书籍。自己觉得这些书有用, 对做事也有帮助。”
吕蒙刚开始听了以后,觉得自己确实理亏,但 是又不知道怎么去读书。于是他问孙权:“我从没 有读过书,突然叫我读书,我也不知道该读哪些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孙子》《六韬》 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你年轻 聪明,多读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孙权之后又告诫吕蒙:“时间是挤出来的。汉 光帝在打仗的时候,情况那么危急,依旧手不释卷, 所以你要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不要说没有时间。”
吕蒙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回去就立刻开始读 书,并且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 谋,屡建奇功。
城区十八校 一(14) 班
陈施睿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国时,吴国有一名将军叫吕蒙。他出生贫寒 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很早就参军打仗,表现很优秀, 得到很多人的赞赏。
孙权是东吴的皇帝。年轻时,他看见吕蒙在军 营中担当重要职务,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可 是读书很少,就劝他应该多读点书,增长知识。
吕蒙却认为带领军队打仗不需要看书,只要勇 敢,不怕死,打赢仗就可以了,所以就对孙权说: “军队里面有好多事需要处理,没时间去看书。”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省一等奖)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省一等奖)
是过去的吕蒙了!”
吴下阿蒙
吕蒙笑着说:“人分别三
天,就得另眼相看,咱们分 别这么久,你怎么还用老眼
光看我呢?”
刮目相看
人物式积累
有关吕蒙的成语
手不释卷 刮目相看 一拥而上
吴下阿蒙 洗脚上船
成语拓展
连一连
周瑜 诸葛亮 关羽 曹操 刘备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望梅止渴 单刀赴会 火烧赤壁
成语拓展
成语拓展
成语故事
涪陵区第七小学校:张馨元
猜成语
根据视频猜一个成语:
胸有成竹
猜成语
闻鸡起舞

猜成语
刻舟求剑
猜成语
画龙点睛
手不释卷
阅读理解
默读故事,根据表格,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 (时间:3分钟)
起因
经过
结果
吕蒙善于打 仗,不爱读 书
吕蒙听权劝 告,从此勤 奋学习
吕蒙有勇 有谋,屡 建战功
信息提取完毕,用优美的坐姿示意老师。
手不释卷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 《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 手不释卷。”
成语拓展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呼?”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主题式积累
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
学而不厌 爱书如命 孜孜不倦 好学不倦 书不离手 爱不释手
成语运用
在考试前 在期末复习时 在读有趣的名著时 …..
成语拓展
有一次,吴国主将鲁肃和吕蒙 讨论军事,吕蒙讲得头头是道。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生本教育”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

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自主的课堂”,是学生积极探究的“学生的课堂”。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成语故事·手不释卷》的教学中,我将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拓展思维,多角度、多途径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体验、品味、想象文本所写,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手不释卷》是一篇激励人们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文章通过吕蒙和孙权的对话,阐明了读书的重要性,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多读书,才能看得远、看得全面,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学成语故事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成语意义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三、【设计理念】研究生本课堂以来,我在努力打造生本课堂的同时,又把信息技术引进生本的课堂,进行网络环境下生本课堂的有效探索。

本课的设计理念有:1、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或其他途径搜集资料。

2、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想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

3、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好一个“牧者”,适时“收”、“放”、“引”。

五、【教学目标】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理解课文意思。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2023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上课课件

2023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上课课件

的情感不同。第①句表现了雨来 游泳本领高 ,作 ⁠
者对他的 喜爱 之情溢于言表;第②句表现了鬼子 ⁠
的 凶狠 ,表达了作者对鬼子的 憎恨 之情。


(2)照样子,用同样的修辞手法改写句子。 ①小宝宝挥舞着小拳头。
小宝宝挥舞着白面馒头似的小拳头,可爱极了!

②敌人鬼鬼祟祟地摸黑前进。 敌人像胆小的老鼠一样鬼鬼祟祟地摸黑前进。
赏析古诗 日积月累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jìn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jìng tíng
只有敬亭山。
赏析古诗 日积月累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尽:
众 鸟 高 飞 尽 , 闲:
孤 云 独 去 闲 。 厌: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赏析古诗 日积月累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尽:没有了。
众 鸟 高 飞 尽 , 闲:悠闲自在的 样子。
(1)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教的成语是 程门立
雪 。(选词填空) ⁠
(2)请写出第一行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
车胤 ⁠
孙敬、苏秦 ⁠
2.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②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 边拉。
(1)这两句话都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但表达 ⁠
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 想想讲了什么。
有时我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
词句段运用
成语故事会
猜成语故事
囊萤夜读
凿壁偷光
猜成语故事
悬梁刺股
猜成语故事
铁杵成针
手不释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PPT课件

(2)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
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他一边飞奔,一边
·
·
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
·
·
去。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他钻出水
·
·
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罗盛教救人心切。罗盛教的一 系列动作使人更容易联想到当时的具体画面,反 映出罗盛教的勇敢与善良。
蝴蝶
蝴蝶从花朵上飞起,扇动着翅膀,在花
飞舞 间上下飞舞。
小男孩 打羽毛球
他右手握住球拍,左手把球往空中一抛, 右手再挥舞着球拍击球。待对方把球回旋时, 他疾步上前,纵身一跃,挥拍一击,球就像 出膛的炮弹飞驰而去。
妈妈下 班回到家
妈妈掏出钥匙,打开房门,放下背包, 换上拖鞋,疾步走到厨房,开始做饭了。
手不释卷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 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 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 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 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 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 不释卷’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和蔼 慷慨 贤慧 悲戚
jù bīn
zào
fén
临危不惧 彬彬有礼 焦躁不安 心急如焚
识字加油站
和蔼: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贤惠:指妇女甘愿为家庭付出,有德行,态度和气,心灵手巧。善良温柔而通情达理。 悲戚:悲痛哀伤(着重于哀,多是个人情感上的)。 临危不惧: 临:碰到,面临;惧:害怕。遇到危难,一点也不害怕。 彬彬有礼: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焦躁不安: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 。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复述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搜集其他成语故事讲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一个会学习的同学往往会善于捕捉一个个关键词,从而帮助我们理解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成语读词,你捕捉到这节课我们会学习什么?2成语是什么?(一个词吗?)出示定义: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有三字的,如;敲门砖,想当然;有四字的;也有四字以上的,如:真经不怕火炼、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多数是四字的3说说你知道的四字成语。

(同学们积累的可真多)4老师再在成语后面加上二字:成语故事你知道我们研究的内容更准确些了吗?成语故事指什么?成语故事是成语的出处,是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有这几类:a历史故事b寓言故事c神话或其他传说d古典文学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手不释卷二读题1正音”不”读第二声2这是一篇历史故事,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a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

三国指哪三国?(魏蜀吴)b记载吴国历史的史书c单独记载吕蒙这个人的章节由此我们知道手不释卷讲的是吕蒙的故事三初读故事关于吕蒙的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故事。

(一)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手不释卷是什么意思?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二)汇报检查1指名分段朗读,相机正音2认读词语大将善于缺点镇守嘱咐掌管担当重任为难批评主管攻读收获惭愧抓紧头头是道大老粗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a大老粗指什么?b大将、主将谁的职位高?你是怎么知道的?c吕蒙为什么能由大将成为主将?(哪一个人起了作用?)3归纳主要内容:《手不释卷》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在吴王孙权的劝说下挤出时间读书,最后成为有学问的主将,屡建奇功的故事。

四走入故事,深入了解吕蒙1吕蒙最开始爱读书吗?(不爱读书——这是他的缺点,)什么是缺点?(人的短处)2吕蒙看到了自己的短处吗?哪一句话最能说明?出示句子一:吕蒙听了,感到为难,摇摇头说:“军队里事情太多,哪有时间读书啊!”a为难是啥意思?(感到困难,难以应付,感觉到自己做不到。

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

挤出来的!我过去爱 读书,主管国家大事以来,虽然很忙,还是挤
出不少时间,攻读史书、兵书,收获很大。汉朝光武皇帝,领兵打 仗很紧张,可是仍然手不离书本。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11
从此以后,他抓紧时间读书,
知识越积越多。 手不释卷
释:离开,放下
卷:书本
形容读书痴迷,学习勤奋。
12
鲁肃和吕蒙的谈话
有一次,吴国主将鲁肃和吕蒙讨论军事,吕蒙讲得头头是道,鲁
吕 蒙
手 不 释 卷
1
热身小游戏:成语猜猜猜
掩耳盗铃
2
热身小游戏:成语猜猜猜
落井下石
3
热身小游戏:成语猜猜猜
坐井观天
4
热身小游戏:成语猜猜猜
三心二意
5
热身小游戏:成语猜猜猜
刻舟求剑
生互动:老师讲故事,学生猜成语
1. 请你为故事加一个标题。
2. 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
面请你来为我们写一份关于读书的宣
传语,倡议大家多读书,读好书。
15
8
开头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十分善 于领兵打仗,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是他 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读书。
结尾 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 谋,屡建奇功。
9
小组研究学习
研究小提示:
•演一演对话的语气 •想一想对话的意思
10
孙权劝吕蒙读书
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他去镇守一个地方,临走前嘱咐他:“你 现在掌管军政大权,应当多读些史书、兵书,才能担当重任。” 吕蒙听了,感到很为难,摇摇头,说:“军队里事情太多,哪 有时间读书啊!” 孙权听了很不高兴,批评他,说:“你这话不对,时间是靠人
肃听了非常高兴,他对吕蒙说:“我以为你还是个大老粗呢, 想不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次,吴国主将鲁肃和吕蒙讨论军事,吕蒙讲得很有见解。鲁肃听了非 常高兴,对吕蒙说:“我以为你还是个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经变成了学问 家,再不是过去的吕蒙了!”
吕蒙笑着说:“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看待。咱们分别这么久,你怎么还 是用老眼光看我呢?”
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自学要求
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十分善于领兵,曾立下不少战功。但是他有一个 缺点,就是不爱读书。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他去镇守一个重要的地方,临走 前嘱咐他:“你现在掌管军政大权,应当多读些史书、兵书,才能把事情办 好。”
吕蒙听了,感到很为难,摇头说:“军队里事情太多,哪有时间读书 啊?”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 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国古代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
孙敬悬梁的故事。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
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 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 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 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 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时间嘛,要自己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 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 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我国古代读书的故事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 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 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 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 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 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 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 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 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孙权、吕蒙、东汉光武帝、鲁肃都是好学不倦的榜样。
3.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
(1)听了孙权的话,吕蒙觉得很惭愧,心服口服。( 正面描 写) (2)从此以后,他努力读书,知识越积越多。( 正面描 写) (3)鲁肃听了非常高兴,对吕蒙说:“我以为你还是个 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经变成了学问家,再不是过去的吕蒙 了!”( 侧面烘托) (4)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 有谋,屡建奇功。( 正面描写)
我国古代读书的故事
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 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 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 ,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 仿。
1.用一句话概括本书的内容。
吕蒙不爱读书,但听了孙权的话后,刻苦读书,最后让人刮目 相看。
2.用“——”在文中画出“手不释卷”的意思。文中哪几个人 是好学不倦的榜样?
孙权很不高兴,批评他说:“你这话不对,时间是靠挤出来的!我过去爱 读书。主管国家大事以后,虽然很忙,但我还是挤出不少时间,攻读史书、 兵书,收获很大。东汉光武帝,领兵打仗很紧张,仍然手不离书本。你为什 么不刻苦读书呢?”
听了孙权的话,吕蒙觉得很惭愧,心服口服。从此以后,他努力读书,知 识越积越多。
4.文中有一句话:“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看待。”由这句话 引出的成语是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我国古代读书的故事
铁杵磨针
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在一个破茅屋门 口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 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 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着。 “绣花针?”李白又 问:“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 :“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 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李白百思不解。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 ,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回答道。
快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1)、课文讲了哪些人?谁是最主要 的人物? (2)、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
(3)、画出文中用来解释题目“手不 释卷”的意思的句子。
手不释卷
解 释: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有时也比喻十分喜爱。 出 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近义词:
我国古代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
苏秦”刺股”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 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 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 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 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 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 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 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手不释书
手不释卷
人物介绍
典故
“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 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
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手不释卷
“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 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 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