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规划原理课件第6章_交通的分布
合集下载
第6章_交通规划(交通工程学).pptx

公交线网设施状况统计(路线长度、经过区域、设站情 况、车辆情况、服务人员等);
停车场状况统计(停车场的形式和分布)。
6.3.3 交通实况调查
OD调查:居民出行OD调查、机动车出行OD调查、货物 源流调查;
路网交通流调查; 对外交通调查; 公交运营及线路客流调查; 服务能力调查; 交通阻塞状况调查; 交通安全情况调查; 交通环境情况调查; 特殊交通情况调查; 交通便捷性情况调查等。
OD表:表示起讫点调查或预测成果的表格。 调查区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 查核线:为了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
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根据需要可能有多条线),其沿 线断面通过的交通量可作为查核用。
6.3.3 OD调查与分析(续)
(2)调查内容和步骤
① 调查内容 客流OD调查:起讫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
国民经济指标:国民收入、各行业产值、人均收入、 产业结构、生产和基建投资等;
运输量:客货运量(运输量、运输周转量、各种方式所 占的比重等)。
6.3.2 交通设施调查
道路网总体状况统计数据(总长度、总面积、密度、面 积率、各级道路比重、质量等);
路段状况统计(长度、面积、线形、等级,车道划分、 分隔设施、路面质量,侧向、竖向净空等);
交通工程学 (第6章 交通规划)
第6章 交通规划
6.1 概述 6.2 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 6.3 交通规划调查的内容 6.4 交通规划的预测 6.5 城市道路网规划 6.6 公路网规划 6.7 交通规划的评价
6.1 交通规划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6.1.1 交通规划的定义 6.1.2 交通规划的目的 6.1.3 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6.3.3 OD调查与分析(续)
停车场状况统计(停车场的形式和分布)。
6.3.3 交通实况调查
OD调查:居民出行OD调查、机动车出行OD调查、货物 源流调查;
路网交通流调查; 对外交通调查; 公交运营及线路客流调查; 服务能力调查; 交通阻塞状况调查; 交通安全情况调查; 交通环境情况调查; 特殊交通情况调查; 交通便捷性情况调查等。
OD表:表示起讫点调查或预测成果的表格。 调查区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 查核线:为了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
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根据需要可能有多条线),其沿 线断面通过的交通量可作为查核用。
6.3.3 OD调查与分析(续)
(2)调查内容和步骤
① 调查内容 客流OD调查:起讫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
国民经济指标:国民收入、各行业产值、人均收入、 产业结构、生产和基建投资等;
运输量:客货运量(运输量、运输周转量、各种方式所 占的比重等)。
6.3.2 交通设施调查
道路网总体状况统计数据(总长度、总面积、密度、面 积率、各级道路比重、质量等);
路段状况统计(长度、面积、线形、等级,车道划分、 分隔设施、路面质量,侧向、竖向净空等);
交通工程学 (第6章 交通规划)
第6章 交通规划
6.1 概述 6.2 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 6.3 交通规划调查的内容 6.4 交通规划的预测 6.5 城市道路网规划 6.6 公路网规划 6.7 交通规划的评价
6.1 交通规划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6.1.1 交通规划的定义 6.1.2 交通规划的目的 6.1.3 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6.3.3 OD调查与分析(续)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课件

• 道路设计要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
– 纵坡与排水方向一致; – 管线综合; 3. 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 规划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7
6
中心城区
759.66
6.15
5.82
2.6
第六章
注:道路用地面积包含 733.51ha 道路、24.58ha 广场和 1.57ha 公共停车场,城市人口按照 123.47 万人
•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 可以直接与城市外围干道相连,要避免直通城市中心。 – 把公路与城市交通分离开来,有两种方式——立交、公路绕城改道。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 规划
16
15
6.2.6 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1 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道路类型
设计车速 (km/h)
交叉口间距 (m)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 路
≥80
40~60
40
≤30
1500~ 2500
700~ 350*~500 150*~
1200
250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 规划
17
16
2 城市道路网密度及道路红线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 城市干道网密度=干道(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规范 大城市为2.4—3km/km2,中等城市为2.2—2.6km/km2 建议 大城市为4—6km/km2,中小城市为5—6km/km2
5
4
6.2.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 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骨架”要求
– 纵坡与排水方向一致; – 管线综合; 3. 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 规划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7
6
中心城区
759.66
6.15
5.82
2.6
第六章
注:道路用地面积包含 733.51ha 道路、24.58ha 广场和 1.57ha 公共停车场,城市人口按照 123.47 万人
•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 可以直接与城市外围干道相连,要避免直通城市中心。 – 把公路与城市交通分离开来,有两种方式——立交、公路绕城改道。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 规划
16
15
6.2.6 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1 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道路类型
设计车速 (km/h)
交叉口间距 (m)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 路
≥80
40~60
40
≤30
1500~ 2500
700~ 350*~500 150*~
1200
250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 规划
17
16
2 城市道路网密度及道路红线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 城市干道网密度=干道(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规范 大城市为2.4—3km/km2,中等城市为2.2—2.6km/km2 建议 大城市为4—6km/km2,中小城市为5—6km/km2
5
4
6.2.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 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骨架”要求
《交通的分布 》课件

农村道路建设存 在的问题:资金 短缺、技术难题 等
山区交通的分类与分布 山区交通的定义与特点
山区交通的影响因素与发展 趋势
山区交通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地形地貌:影响 交通线路的布局 和建设成本
气候条件:影响 交通运营和效率
水文条件:河流、 湖泊等对交通的 影响
自然资源:矿产、 能源等资源分布 对交通布局的影 响
共享化交通的概 念和特点
共享化交通的发 展现状
共享化交通的优 势和挑战
未来共享化交通 的发展趋势和前 景
减少碳排放:推广电动汽车和混 合动力汽车,减少交通系统对环 境的污染
公共交通优先:鼓励人们使用公 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 技术,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 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
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型城市:建设 步行和自行车友好的城市环境, 鼓励人们采用健康、环保的出行 方式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交 通 分 布 概 述 03 交 通 分 布 的 分 类 04 交 通 分 布 的 影 响 因 素 05 交 通 分 布 的 优 化 策 略 06 未 来 交 通 分 布 的 发 展 趋 势
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道路建设水平,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发展公共交通:在农村地区推广公共交通服务,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便利性,方便农民 出行。
推广绿色出行:鼓励农民采用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 的发生。
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84页PPT资料

13.12.2019
4
城市规划原理
(二)现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1. 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结合 3. 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 城市道路系统多级化 5. 城市交通组织立体化
6.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13.12.2019
5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2
城市规划原理
(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四)应有利于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 (五)道路布置要能满足各种管网工程和人
防工程的建设。
13.12.2019
13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横断面的确定
(一)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
–方格网式
–放射式
–放射环形
–自由式
–混合式
13.12.2019
25
城市规划原理
四、停车场布置 (一)停车场规模
停车场的规模 F=A×n×a
F----全市停车场所需的总面积 A----城市规划期末的汽车总数 n----使用停车场的汽车百分数 a----每辆汽车所占用的面积
13.12.2019
2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停车场的分布与位置选择
1. 停车场的分布 2. 停车场的服务半径
城市规划原理
2019/11/3
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13.12.2019
2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世界交通的发展分四个阶段:
最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精品课件

30
28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31
29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公交组合换乘站示意图
32
30
公共加油站规划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 服务半径:0.9~1.2公里 • 分布:大型停车场附近、主要交通干道、 城市主要出入
口道路等。 • 要求:不影响交通畅通和不妨碍道路交
通安全,同时方便加油。
33
31
交通发展模式选择
18
17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19
18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20
19
3 道路横断面类型(p294)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 一块板道路——适合机非交通量一方较大、另一方较小;或两方都不 大的状况。能适应“钟摆式”交通流。
• 两块板道路——车速大于50km/h时(高速公路、快速路);景观绿 化要求;有高差的分割带;机非分离;交通干道布置有产生大量交通 量的一侧,设置辅助道路 。
– 根据车流的性质,交通性道路又可分为:
• 货运为主的交通干路,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和工业区、对外货运交通枢纽附 近;
• 客运为主的交通干路,主要布置在城市客流主要流向上; • 客货混合性交通道路,是交通干路之间的集散性或联络性道路,或位于用地
性质混杂的地段。
• 生活性道路
– 满足生活性交通要求(步行、自行车) – 道路两旁多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要求
≥80
40~60
40
≤30
1500~ 2500
700~ 350*~500 150*~
交通流分配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九分。
交通阻抗(交通费用)
交通阻抗或者称为路阻是交通流分配中经常提到的概念,也是一项重 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交通流路径的选择和流量的分配。
道路阻抗在交通流分配中可以通过路阻函数来描述。 所谓路阻函数是指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负荷,交叉口延误与交
叉口负荷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九分。
非平衡分配方法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九分。
非平衡分配方法按其分配方式可分为变化路阻和固定路阻两类,按分 配形态可分为单路径与多路径两类。
分配形态\分配方式 单路径 多路径
固定路阻 全有全无方法 静态多路径方法
变化路阻 容量限制方法 容量限制多路径方法
交通流分配 (Traffic Assignment)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九分。
交通流分配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最优化理论、图论、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为交通流分配模型和算法的研究及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交通流分配是交通规划诸问题中被国内外学者研究 得最深入、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部分。
第3步:将O、D间的OD交通量全部分配到相应 的最短径路上。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九分。
增量分配法(incremental assignment method)
该方法是在全有全无分配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了路段交通 流量对阻抗的影响,进而根据道路阻抗的变化来调整路网 交通量的分配,是一种“变化路阻”的交通量分配方法。
T:信号周期长度; :进口道有效绿灯时间与信号周期长度之比,即绿信比; Q:进口道的交通流量; X:饱和度,X=Q/S ,S为进口道通过能力。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九分。
交通阻抗(交通费用)
交通阻抗或者称为路阻是交通流分配中经常提到的概念,也是一项重 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交通流路径的选择和流量的分配。
道路阻抗在交通流分配中可以通过路阻函数来描述。 所谓路阻函数是指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负荷,交叉口延误与交
叉口负荷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九分。
非平衡分配方法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九分。
非平衡分配方法按其分配方式可分为变化路阻和固定路阻两类,按分 配形态可分为单路径与多路径两类。
分配形态\分配方式 单路径 多路径
固定路阻 全有全无方法 静态多路径方法
变化路阻 容量限制方法 容量限制多路径方法
交通流分配 (Traffic Assignment)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九分。
交通流分配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最优化理论、图论、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为交通流分配模型和算法的研究及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交通流分配是交通规划诸问题中被国内外学者研究 得最深入、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部分。
第3步:将O、D间的OD交通量全部分配到相应 的最短径路上。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九分。
增量分配法(incremental assignment method)
该方法是在全有全无分配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了路段交通 流量对阻抗的影响,进而根据道路阻抗的变化来调整路网 交通量的分配,是一种“变化路阻”的交通量分配方法。
T:信号周期长度; :进口道有效绿灯时间与信号周期长度之比,即绿信比; Q:进口道的交通流量; X:饱和度,X=Q/S ,S为进口道通过能力。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九分。
《交通的分布》PPT课件

发生交通量增长率 FOi OiN/Oi0 吸引交通量增长率 FDj DN j /D0j
生成交通量增长率 G TN/T0
第1次近似 tiN jti0jf(F O 0 i,F D 0j)
通常,第1次近似求出的OD表的行和和列和与给 出的发生和集中交通量不一致,即,
ti1jD 1 j D N j ti1jOi1OiN
O
D1
2
j …... n 合计
第5步 收敛判定 1
Om1 i
tm1
ij
2
…...
j
i
O1
O2
tij
Oi
Dm1 j
tm1
ij
…...
m
Om
i
合计 D1 D2 …...
1 FO m i1/FO m i 1 ,
Di
…...
Dn
T
1FD mj1/FD mj 1
假设满足上述条件,完毕计算;反之,令 m=m+1,返回到第2步。
…… tiNj
……tiNn
OiN
n
OiN tiNj
j
…… …… …… …… …… …… ……
m
tm N1
tm N2
…… tm Nj …… tm Nn
Om N
N
DN
N
N
N
m
DN j tiNj
i
m
n
N
N
N
〔Growth Factor Method, Present Pattern Method〕
2 1.12
9.19
3 4.0 5.0 1.70 2.60
3
3.60
计 2.80 5.00 2.70 10.05 计3.93 9.03 3.69 16.56
生成交通量增长率 G TN/T0
第1次近似 tiN jti0jf(F O 0 i,F D 0j)
通常,第1次近似求出的OD表的行和和列和与给 出的发生和集中交通量不一致,即,
ti1jD 1 j D N j ti1jOi1OiN
O
D1
2
j …... n 合计
第5步 收敛判定 1
Om1 i
tm1
ij
2
…...
j
i
O1
O2
tij
Oi
Dm1 j
tm1
ij
…...
m
Om
i
合计 D1 D2 …...
1 FO m i1/FO m i 1 ,
Di
…...
Dn
T
1FD mj1/FD mj 1
假设满足上述条件,完毕计算;反之,令 m=m+1,返回到第2步。
…… tiNj
……tiNn
OiN
n
OiN tiNj
j
…… …… …… …… …… …… ……
m
tm N1
tm N2
…… tm Nj …… tm Nn
Om N
N
DN
N
N
N
m
DN j tiNj
i
m
n
N
N
N
〔Growth Factor Method, Present Pattern Method〕
2 1.12
9.19
3 4.0 5.0 1.70 2.60
3
3.60
计 2.80 5.00 2.70 10.05 计3.93 9.03 3.69 16.56
《交通分布》课件

2 经济发展
人口密集地区通常有更高的交通需求,导 致交通分布的不均衡性。
交通网络的建设和优化受到经济活动的影 响,特别是工业区和商业中心。
3 地理环境
4 政策与规划
地形、气候和资源分布等因素会影响交通 分布的形成和调整。
交通规划和政策制定对交通分布起着重要 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城市交通分布
1
中心城区
《交通分布》PPT课件
这个课件将介绍交通分布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城市和乡村交通分布的特点, 以及优化策略和中国某城市的案例分析。让我们开始探索吧!
交通分布的定义
交通分布研究了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情况,为我们理解交通现象和解决相关问题提 供了重要依据。
交通分布的影响因素
1 人口分布
中心城区通常是道路、公交、地铁等交通设施的交汇点,交通密集。
2
郊区和卫星城
随着城市扩张,郊区和卫星城的道路网和交通设施得到了不断改善和完善。
3
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如火车站、机场等重要节点起着集散和联络城市各部分的作用。
乡村交通分布
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通常连接农田和农村 居民点,满足农民的基本交通 需求。
乡村桥梁
总结及展望
通过了解交通分布的定义和影响因素,了解城市和乡村交通分布的特点,以 及掌握优化策略和案例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交通分布并为未来的城市 规划和交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乡村桥梁是农村地区交通运输 的重要组成部分,便利农产品 的流通和交流。
农村交通工具
农村地区常见的交通工具包括 拖拉机、自行车和摩托车等, 适应当地的交通需求。
交通分布的优化策略
多式联运
通过整合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 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D 1 2
1
2
j
…...
n
Ï ¼ º Æ
第5步
O
m 1 i m 1 j
q
j i
收敛判定
O1 O2
m 1 …... ij
i
qij
Oi Om T
D
q
m 1…... m ij
1 F
m 1 Oi
/ F 1 ,
m Oi
Ï ¼ º Æ
D1
D2
…...
Di
…...
Dn
m 1 m 1 FD / F 1 D j j
0 FO 2 U 2 / O2 91.9 / 51.0 1.8020
0 FO 3 U 3 / O3 36.0 / 26.0 1.3846
0 FD 1 V1 / D1 39.3 / 28.0 1.4036
0 FD 2 V2 / D2 90.3 / 50.0 1.8060
第6章 交通的分布(Trip Distribution.)
主要内容: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第3节
增长系数法
重力模型法
重点
重点 难点 难点
第4节 介入机会模型 第5节 最大熵模型
1
2
第1节 概述
表6-1 分布交通量 …... j …... 2
O 1
D
1
n
Ï ¼ º Æ
O1 O2
…...
i
2
qij
…...
0 0 0 q1 q ( F F 21 21 O2 D1 ) / 2 7.0 (1.8020 1.4036) / 2 11.219
0 0 0 q1 q ( F F 22 22 O2 D2 ) / 2 38.0 (1.8020 1.8060) / 2 68.551
若满足上述条件,结束计算;反之,令 m=m+1,返回到第2步。
m 同一(常)增长系数法:ij小区的分布交通量 qij 的增 长率 f 都使用生成交通量的增长系数,即:
m 1 Oi m 1 Dj
f (F
,F
) 常量, 例如, X (将来) / T (现在)
m
平 均 增 长 系 数 法 : ij 小 区 的 分 布 交 通 量 的 增 长 率 使用i区发生交通量的增长系数和 j区吸引交通量增长 系数的平均值。
表6.2-3 现状OD表(单位:万次) 表6.2-4 将来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D O 1 2 3 合计 1 17.0 2 7.0 3 4.0 6.0 合计 28.0 51.0 26.0 O 1 2 3 合计 D 1 2 3 合计 38.6 91.9 36.0 39.3 90.3 36.9 166.5
1 0 0 0 q12 q12 ( FO F 1 D2 ) / 2 7.0 (1.3786 1.8060) / 2 11.146
1 0 0 0 q13 q13 ( FO F 1 D3 ) / 2 4.0 (1.3786 1.3667) / 2 5.490
FO3 U 3 / O3 36.0 / 26.0 1.3846
(2)以表6.2-1为基础OD表,各项均乘以发生 交通量增长系数,则得表6.2-2。
表5.2-2 常增长系数法计算得到的OD表(单位:万次)
D
O
1 23.436 12.614 5.538 41.588
2 9.650
3 5.514
增长系数;(5)收敛标准判断。
例题6-1试利用例题5-3中3个小区目标年发生交通 量预测值和基础年的分布交通量(表6.2-1)和同一 (常)增长系数法,求解目标年的分布交通量。
表6.2-1 现状OD表和将来各小区的预测值(单位:万次)
2
D
O
1 2 3
1 17.0 7.0
4.0 28.0
2 7.0 38.0
f (F
m 1 Oi
,F
m 1 Dj
) (F F ) / 2
m Oi m Dj
底特律法 (Detroit):ij 区间分布交通量的增长 率与i区发生交通量和j区吸引交通量增长率之积 成正比,与生成交通量的增长率成反比,即
T (现在) f F F X(将来)
m Oi m Dj
m
弗拉塔法 (Fratar):ij 区间分布交通量的增长率 使用发生交通量误差修正量和吸引交通量误差修 正量的组合平均值。
m m m m m Li Oim / qij FD , L D / q F ij Oi j j j j
i
f F F ( Li L j ) / 2
m Oi m Dj
佛尼斯法 (Furness Method):ij 区间分布交通量的 增长率与小区 i 发生交通量增长率和小区 j 的吸引交 通量增长率均有关。
1 FD2
V2 / D2 90.3 / 87.674 1.0300
1 FD3
V3 / D3 36.9 / 38.382 0.9614
(4)收敛判定 部分系数大于3%的误差,需要重新进行迭代。
2 1 1 1 q q ( F F (5)第2次近似: ij ij Oi Dj ) / 2
q10n
q20n
现 在 表
2 … i … m 吸引量
…… ……
…… ……
0 qij
…… ……
……
O i0
0 Oi0 qij j n
OD OD
qi01
0 qm 1
q
0 i2
q
0 in
…… ……
0 qm 2
…… ……
0 qmj
…… ……
0 qmn
……
0 Om
0 D0 j qij i m
D 27.0
合计 28.0 1 51.0
26.0
预测值 38.6 91.9
36.0
3
合计
OD小区示意图
166.5
105.0
解: (1)求各个小区的发生交通量增长系数:
FO1 U 1 / O1 38.6 / 28.0 1.3786
FO2 U 2 / O2 91.9 / 51.0 1.8020
0 0 0 q1 q ( F F 32 32 O3 D2 ) / 2 5.0 (1.3846 1.8060) / 2 7.977
0 0 0 q1 q ( F F 33 33 O3 D3 ) / 2 17.0 (1.3846 1.3667) / 2 23.386
2 1 1 q22 q1 ( F F 22 O2 D2 ) / 2 68.551 (1.0294 1.0300) / 2 70.585
0 0 0 q1 q ( F F 23 23 O2 D3 ) / 2 6.0 (1.8020 1.3667) / 2 9.506
0 0 0 q1 q ( F F 31 31 O3 D1 ) / 2 4.0 (1.3846 1.4036) / 2 5.576
N
T N OiN D jN
m
n
第2节 增长系数法
(Growth Factor Method, Present Pattern Method)
0 N q q 假设在给定 ij 的条件下,预测 ij 。
增长系数算法:
第1步 令计算次数m=0;
m m 及 第2步 给出现在 OD 表中 qij 、 Oim 、 D m 、 T j
计算后得表6.2-5。
表6.2-5 第一次迭代计算OD表 D O 1 2 3 合计 1 23.648 11.219 5.576 40.444
1 F1 FOi Dj
2 11.146 68.551 7.977 87.674
3 5.490 9.506 23.386 38.382
合计 40.285 89.277 36.939 166.500
0 FD 3 V3 / D3 36.9 / 27.0 1.3667
1 0 0 0 q q ( F F (2)第1次近似: ij ij Oi Dj ) / 2
1 0 0 0 q11 q11 ( FO F 1 D1 ) / 2 17.0 (1.3786 1.4036) / 2 23.648
0 D2
D j0
0 Dn
T
0
T
0
O io D j0
i j
m
n
O\D 1
1
2
N q12
N q22
…… …… …… …… …… ……
j
…… …… …… …… …… ……
n
发生量
O1N
N 现在 i,j 区的 OD 交通量 qij
q
N 11
q
N 1j
q
N 1n
目 标 表
2 … i … m 吸引量
2 1 1 1 q11 q11 ( FO F 1 D1) / 2 23.648 (0.9582 0.9717) / 2 22.819
2 1 1 1 q12 q12 ( FO F 1 D2 ) / 2 11.146 (0.9582 1.0300) / 2 11.080
7.0 38.0 4.0
5.0 17.0
28.0 50.0 27.0 105.0
解:
f 平 (F , F ) (F F )
m Oi m Dj 1 2 m Oi m Dj
0 FDj
0 (1)求发生和吸引交通量增长系数 FOi
0 FO1
U1 / O1 38.6 / 28.0 1.3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