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源话周易共63页
《周易》入门必备的基础知识,全是精华,建议收藏学习

《周易》入门必备的基础知识,全是精华,建议收藏学习《易经》是一部积累筮占之辞的辩证法哲学书,约成书于西周时期,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 。
该书阐述了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在'独尊儒术'的汉代,《周易》被奉为儒家经典,成为经学家们研治的一项专门学问,这就是易学。
《周易》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书,但它也是谜案最多的一部书。
今天给伙伴们整理了一些《周易》的入门基础知识,都是全书中的精华,伙伴们可以收藏自家学习。
1、首先,什么是《周易》《周易》是一本哲学书籍,自古以来的哲学很多都是和宗教或者预测捆绑在一起发展的。
由《周易》发展的五行学说,也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性学说。
易,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 “改变”。
周易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他要求我们在不断改变的事物中,自强不息,使得改变向着对自己更好的方向发展。
对整体来说,《周易》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观念,即“天人合一”,这是一种整体观,一种大局观,更是一种统筹的观念。
现在我们说周易,大多都与“算命”占卜融为一谈,其实,《周易》最根本的就是一部人生答案之书。
2、六十四卦的推演想必伙伴们最为熟悉的就是《周易》八卦。
俗话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
八卦互相的组合就生成了 “六十四卦” 。
懂得八卦的名称,和对应属性,熟记六十四卦的推演过程和结果已经属性。
五行与八卦的对应关系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火---离: 离为火;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水---坎: 坎为水;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
只要懂得各种卦象的意思,就可以读通易经。
3、《周易》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最为重要的基础。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
这里的五行并不不是说水就是我们常见的水这么简单,五行可以把它理解为创造世间一切的元素,他们之间的相生相克构成了大千世界。
要了解《周易》。
我们首先要掌握五行之间的关系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但: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
《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是我国古代学者运用辩证法思想方法来体现说明宇宙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生成和变化的基本原理的最古老的典籍。
孔子删《诗》、《书》,订《礼》、《乐》,敷衍《春秋》,传以《周易》,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其奉为经典,称为"六经"。
所以《周易》又叫《易经》。
《周易》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乃至自然科学许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哲学与思维方法逻辑运作中有着恒久的地位与价值,是我国哲学的瑰宝与指南针。
【作者其人】《周易》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尚无定论。
对《周易》成书的时代,学术界几有争议,大多数观点认为是西周前期,不会超过春秋、战国时代,因为《左传》中已有《周易》的记载,而《左传》乃是春秋末期的作品。
"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周易》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更三圣",是秦、汉以后对于《周易》传统作者公认的定说,儒家学者共同认定,开始画八卦的,是伏羲氏;演绎八卦的,是周文王;而发扬易学精义的,便是孔子。
因此说"易更三圣",就是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
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儿子周公又阐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著了"爻辞"。
只是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不提周公。
【精品原文】第一卦乾乾为天乾上乾下【原文】乾:元,亨,利,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易经》的历史演变过程

《易经》的历史演变过程《易经》的历史演变过程《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历来被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地位之尊贵名声之显赫没有任何一部典籍能与之相比,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晚年喜“易”并作《易传》,为传承《易经》这部以“仁”为主线,充满唯物主义哲学理念,并含纳政冶、军事、行政等各个方面的上古时期的百科全书留下了一个两千多年的《易经》情结,《易经》之梦幻。
《易经》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地位之尊贵名声之显赫没有任何一部典籍能与之相比,在秦汉准确地说是汉代留下的《史记》《汉书》《左传》《说文》等重要古籍中对《易经》都有涉及,足见其影响之大,根基之深,被奉为“大道之源”并非徒有虚名。
但是《易经》的身份却是一部卜筮之书,俗称“卦书”。
这多少与它的尊贵地位有些不太相符,占卜是偶然与必然的概率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奉为至尊的地位毫无疑问它不能代表科学,它只能算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生成的文化,它对社会的影响会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成果的突破逐渐减弱。
多有学者认为《易经》的内容涵盖的是哲学、政治、军事、自然科学等多类学科集一身的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综合性著作,余敦康教授在《易学今昔》中对《周易》的本质做了如下的论述“……卜筮不过是他死的躯壳,哲学才是它的本质,……《周易》是一部科学著作,其蕴涵的科学思维不仅对古代的科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吻合,……《周易》是一部史学著作,其中保存了多方面的古代珍贵史料,特别是反映了殷周之际的历史变革,……。
(《易学今夕》05.6第一版)余教授对《周易》,准确地说是对《易经》本质的论述,代表的是易学界,学者的普遍的看法,是金玉之论。
但是《易经》的占卜与它的身份总是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不相符的感觉。
尤其是当我们在史书中查看它的来历的时候,发现有关《易经》与《易传》的记述疑点颇多相互矛盾,为此有必要对这些疑点和矛盾进行论证进而解开《易经》之迷。
易学一一正本清源之四

易学一一正本清源揭开《周易》千古之秘四打开易学之门走进易学殿堂原创作者: 归隐第一篇先提如下几个问题思考一下: (1)你学《易学》入门了没有?(2)易学怎样才算入门?(3)怎样才算是有真本事能应用于实践得名符其实而不是用伪易学去忽悠靠装逼吹牛以求名获利的伪大师?(4)经过怎样呕心沥血才能成为一位名符其实有益于社会的《易学》工作者?为此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写下这篇《易学一一正本清源》之概要,从最要基础概念内函和定义和这些基础概念在整个易学体系中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在整个易学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入手作一个全面概括性描述和解读。
一说易学我们不能不提一部经典一一《周易》。
《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但能窃其一斑见其真迹生者中总不过不过一、二,师与徒和孙也多不过三人,一脉单传于世。
能见半部《周易》中的《易经》生者不过三、四,师徒孙也多不过五人,一脉单传于世。
所以成过往了的已故先贤也不会多,而众见之《易经》也是半真半假已非原貌,其所讲也全是“道”,一半言道一半胡说八道,让人不得要领,才有了智者言“智”,仁者言“仁”,也成“智”者不智,“仁”者不仁的众说纷云。
那么《周易》为何物?《周易》是先民智慧圣先结晶,中华文化总源头,更是大道之源。
即有方法论,也有认识论。
小可修身齐家,大可安帮治国。
学《易学》是不是很难。
只你把《周易》有那些内容,讲了些什么搞明白,先把这其中头绪理清就不难了。
没有头绪只有四面乱冲乱撞,必然即无方向,又无通道,撞不死也得掉进沟里摔死。
所以有必要把《周易一一师传秘要》给大家先附录在下面,以备大家参阅,然后介绍易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易学中的意义和它的之间的相互关系。
附录:《周易》师传秘要是步入易学殿堂研究易学钥匙《周易》师传秘钥引子[一]《周易》:周是运动。
易是变化。
[二]“易”是万事万物万象变化的之道。
[三]“周”是万事万物万象运动之道。
[四]“周易”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万事万物运动规律、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相互关系。
对易经的评论

对易经的评论《易经》是中国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中华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并被尊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又称《周易》,广义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和《周易》,但由于《连山》和《归藏》基本失传,所以《易经》实际是指《周易》。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容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又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一般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是远古时期中华先祖与神灵沟通的工具。
但其内在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逻辑体系却是构成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骨架。
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思想、宗教、医学、天文、算数、文学、艺术、军事和武术。
明末,《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
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
《周易》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明的源头活水。
《易经》可称之为中国文化的源头。
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
”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
《易经》原文完整版

《易经》原文完整版《易经》易经,是一部阐述天地万物、宇宙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和辩证思想的哲学典籍,是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握自然运行的规律,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他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他博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其内容涉及哲学、生命、自然、科学、政治、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简介《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周易》相传是周文王被囚羑里时,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
对于《周易》的成书,《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
“三圣”、“三古”之说简而言之,即:上古时代,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时代,姬昌被纣囚禁于羑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时代,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易传》十篇。
《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预测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为孔子所撰。
周易,所谓周者:一为“周代”,二为“周普”。
西周所用之书则冠以“周”字,名为《周易》。
后者则取郑玄《易赞》,“'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
'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易”者,“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周易乾凿度》云“'易’一字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即简易、变化、不变三层含义。
《周易概述》PPT课件

《周易》本文共计六十四卦,每一卦的体例结构为: ○卦画
卦画又称卦形、卦象,是指阳爻“一”、阴爻“--
”(爻画)组合而成的图形,其基本图形是八卦。
乾
▅▅▅▅▅ ▅▅▅▅▅ ▅▅▅▅▅
离 ▅▅▅▅▅ ▅▅ ▅▅ ▅▅▅▅▅
坤
▅▅ ▅▅ ▅▅ ▅▅ ▅▅ ▅▅
坎 ▅▅ ▅▅ ▅▅▅▅▅ ▅▅ ▅▅
精选PPT
3
一、经典导读 二、小识《周易》 二、大哉《周易》
小序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 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 为说。”
○ “综合知识”宝库 “东方神秘主义”的代表作。 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周易》是一个“空套子”,
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填进去,消化得了,解释得通。 ○《周易》之谜
▅▅▅▅▅
坎上 乾下 第五卦 需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吉,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精选PPT
6
第一讲 一座神秘的殿堂——《周易》概述
▅▅ ▅▅ ▅▅ ▅▅ ▅▅ ▅▅ ▅▅ ▅▅ ▅▅▅▅▅ ▅▅ ▅▅
连山是夏代的易由于连山易的第一卦是艮卦艮是山的象征因此周礼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卦为第一卦的根据周易大传的解释乾为天天圆地方而圆就是周也就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故而取名周易桓谭刘向刘歆班固汉书艺文志桓谭称连山八万言四千三百言第一讲一座神秘的殿堂周易概述周易的体例周易的书名1关于周字第一种周者圆也
15
第一讲 一座神秘的殿堂——《周易》概述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名言警句

微小中蕴含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见微知
著”“知小而谋大”,才能把握事物吉凶的先兆,才能
迅速行动争取先手。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条 17.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条
8.中行无咎 中行,指中正,行中道。无咎是指没有灾祸。易 经告诉我们,凡事要行得正坐得直,不要过头走极 端,也不能不及,这样人生才没有灾祸,这与孔子 的“过犹不及”和朱熹的“不偏不倚”有异曲同工 之妙。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条
9.与时偕行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很平实的哲学道理:做任 何事情,我们都要顺应时机,把握规律,才能取得 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与“与时俱进”是一个道理。 如何才能与时偕行,孟子告诉我们,“天时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人和”,要把握好最佳的时机,并能 够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助,则事业大成。
易经认为,天下的事情不是全部显露在外的,而是像
大海中的冰山一样,绝大部分是隐藏不显的。所以我们
必须掌握以明测暗以显探幽的方法,才能通晓人事,明
白生死的意义。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条
16.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
易经强调未雨绸缪的实践哲学。如何才能未雨绸缪从
而防患于未然?几,指的是细小的微不足道的事物,但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源话《周易》
贺友龄
heyoulingyahoo
卜与筮
目录
+ 一、《周易》释名 + 二、《周易》书名及其发展 + 三、《周易》性质 + 四、《周易》成书时代及作者 + 五、《周易》古经结构内容 + 六、卦序 + 七、爻及含义 + 八、周易大传内容(略) + 九、《周易》经传的编次(略) + 附:筮法
1、筮书 《系辞》: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
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 之,吉无不利。” 2、哲学典籍 3、历史价值
四、《周易》成书时代及作者
+ 《汉书·艺文志》:“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说《周易》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 古三个时代,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 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 以解经。
一、《周易》释名
+ 1、“周”字有二义: + ①指周普、普遍。 + ②指朝代号,即周朝。
+ 2、“易”学有“三易” + (1)“变易”“简易”和“不易”。 + (2)《周易》、《连山》和《归藏》。
三古,三圣,三易
三古(时间) 三圣(作者)
创作
三易
说明
上古
伏羲 神农氏 轩辕氏
始作八卦 重六十四卦 重六十四卦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大道之源话周易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的注本: 魏王弼、韩康伯《周易注》 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 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 宋朝程颐《程氏易传》 宋朝朱熹《周易本义》 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
今注》等。
三、《周易》性质
+ 《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学 界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有人主张《周易》 是一部筮书,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历 史书,也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哲学书 等。
今学界多认为:《周易》古经(指 64卦及卦爻辞)成书于殷末周初,反 映了殷末周初文王与纣之事;其重卦 出自文王之手;而卦爻辞可能是周公 所作。孔子作传以解经(经弟子后儒 记录增补润色)。
五、《周易》古经结构内容
+ (一)《周易》古经分篇:
+ 《周易》古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30卦, 下篇 34卦,共 64卦。
+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 2、战国时期—— +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
传》成书。《周易》、《易传》并称为 《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 《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 包含了《易传》。
+ 3、西汉以后—— + 西汉以降,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独尊
儒术”的建议,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 “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 经》,或直接称为《易》。
+
每一卦六爻,共 384爻。(按:乾坤两卦各有第七爻爻
辞,“用九”和“用六”,无爻象,所以总爻数说是386爻亦无不可。)
+ (二)卦的构成
+ 1.卦符由“八卦”推演而成。 + 《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吉凶成大业。” (按:变 ,坎 ,离 ,艮 ,兑 。
+ 乾三连
坤三断
+ 震仰盂
艮覆碗
+ 离中虚
坎中满
+ 兑上缺
巽下断
+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
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 (按:这是八卦的基
本“象”,类推可周延万象)
六十四卦 “八经卦”(三爻之卦)——“六十四别
卦” 。 (六爻之卦) ——“外卦”、“上体”、“悔卦” ——“内卦”、“下体”、“贞卦”
名《连山易》 以尹卦为首 名《归藏易》 以坤卦为首
中古 近古
周文王 周公
孔子 (及弟子)
重六十四卦 写卦辞 写爻辞
名《周易》
作<<易传>> 又名<十翼>
以乾卦为首
二、《周易》书名及其发展
1、春秋时期—— 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春秋左
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 见陈侯者。”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 看,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卦名和卦爻辞。 即有“经”无“传”。
2.每一卦的组成
①卦画 ②卦名 ③卦辞 ④爻辞
+
乾, 元亨利贞
+ 初九,潜龙勿用。 +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上九,亢龙有悔。
+
+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
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恒》九二“悔亡”。 《大畜》九二“舆说輹” (fù《说
文》:“輹,车轴缚也。”伏兔)(按:说即脱)
4、《周易》卦爻辞断语常用辞及含义: 吉(善,福祥) 利(顺利,适合) 吝(很难) 厉(危险) 悔(悔恨,穷困) 咎(灾患) 凶(祸殃,大的灾难)
六、卦序
+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 初六:履霜坚冰至。
+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 六五:黄裳,元吉。
+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 3.卦爻辞的结构 + 取象说事理 + 断吉凶
《大壮》六五:丧羊于昜(音阳,此处同場) , 无悔。
《大过》九二:枯杨生稊( tí,嫩芽 ),老夫 得其女妻,无不利。
+ 《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 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 司马迁《报任安书》:“文王拘而演周易。”
(按:学界普遍认为可信度较高。)
+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序《彖》、《系》、《象》、《说卦》、《文 言》。”(按:句内“序”字费解,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