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试验五电子秒表显示器
实验五——电子秒表显示器

实验课程: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名称: 实验五——电子秒表显示器实验日期: 2013 年 4 月 12 日一、实验目的掌握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定时/计数器中断法编程与调试容。
二、实验容1、按图绘制实验五电路原理图:2、采用12MHz晶振,50ms T0定时方式1+中断(20次中断为1s)法编程:3、实现如下功能程序运行开始时先显示“00”,随后显示数值逐渐增大。
待计数到59后,自动从“00”开始。
4、观察仿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要求提交的实验报告中应包括电路原理图,T0定时方式1中断原理阐述,源程序(含编程分析与源程序),运行效果图,实验小结。
提交实验报告的电子主题及存盘1、电路原理图电路分析上图为实验原理图。
电路由80C51芯片,两个开关LED显示器,电阻,还包括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组成。
上拉电阻接在P0口,因为P0口部没有上拉电阻,为使漏极开路有效,必须通过外接上拉电阻与电源连通。
数码管的初始显示值为00:当1s产生时,秒计数器加1: 秒计数到60时清零,并从“00”重新开始,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下去。
定时器T0每50ms产生一次中断,每产生20次中断时,秒计数器加1并将数值显示在数码管上,其中P0口显示十位,P1口显示个位,定时1s无限循环。
2、T0定时方式1中断原理阐述当M1M0=01时(定时器的工作与方式1。
方式1为16位的定时/计数器,满计数值为2^16,初值不能自动重装。
定时器Tx 工作于方式1的逻辑结构框图如下图,当Tx 工作于方式1时,由THx 作为高8位,TLx 作为低8位,构成一个16位的计数器。
若Tx 工作于定时方式1,计数初值位a,则其定时时间按下式计算:定时时间: t=(2^16-a)*12/fosc (us)最大计数值为65536。
3、C51程序(含程序流程图与源程序)源程序, #include<reg51.h>unsigned char count=0; //定义中断次数计数器,countunsigned char second=0; //定义秒计数器,second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定义显示字模数组并赋初值)table[ ]timer0() interrupt 1 //T0中断函数声明{count++; //count 增1if(count==20){ //若count =20, count 清零, second 增1count=0;second++;}if(second==60) second=0; //若second =60,second清零 P0=table[second/10]; //P0与P2口分别显示count值 P2=table[second%10];TH0=0x3c; //T0重装载计数初值TL0=0xb0;}main() //主函数声明{TMOD=0x01; //T0定时(50ms)方式1初始化TH0=0x3c; //T0赋计数初值TL0=0xb0;P0=table[second/10]; //P0与P2口显示“00”值P2=table[second%10];ET0=1; //启动T0EA=1; //开中断TR0=1;while(1); //原地循环}4、仿真运行效果如上图所示(数码管的初始显示值为00)当1s产生时(秒计数器加1)秒计数到60时清零(并从“00”重新开始(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下去。
电子秒表——精选推荐

一引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人们对它的认识也逐步加深。
在秒表的设计上功能不断完善,在时间的设计上不断的精确,人们也利用了电子技术以及相关的知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秒表的设计是由555芯片提供的,秒表时间由相关的电阻与电容的大小决定。
除了时间的设计精确外,秒表还在功能上有所改变,如实现倒计时。
电子秒表广泛应用于对运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测量实验,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等物理实验,同时也适用于对时间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如测定短时间间隔的仪表。
秒表有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两类。
机械秒表与机械手表相仿,但具有制动装置,可精确至百分之一秒;电子秒表用微型电池作能源,电子元件测量显示,可精确至千分之一秒,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体育运动及国防等方面。
在当今非常注重工作效率的社会环境中,定时器能给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娱乐带来很大的方便。
充分利用定时器,能有效的加强我们的工作效率。
目前数字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测量仪表、电视、雷达、通信等各个领域。
例如在现代测量技术中,数字测量仪表不仅比模拟测量仪表精度高、功能强,而且容易实现测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集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中、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广泛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并将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数字电路课题设计的进行使我们有了这个非常好的机会,通过这种综合性训练,我们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本设计是基于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电子秒表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
本设计中,充分利用数字电路的计数、译码、显示的优良特性,使整个设计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本设计主要有时基产生电路、电源、分频电路、计数与译码电路(包括显示电路)、开关按钮电路组成。
所设计的电子秒表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各项指标,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功能扩展。
实验五电子秒表显示器

实验四电子秒表显示器
1启动proteus ISIS ,在元件库中找出各元器件,并放置如下图所示:
2连好线以及放好电源,地线并修改电源电压。
如下图示:
3.保存为(*.DNS)文件:
4先打开keiluvision3软件,并建立一个新文件。
5把文件名改为093 23.c,并保存在“093班23号”的文件夹里。
6新建一个project,并保存在“093班23号”的文件夹里,命名为"093 23"。
7选择Atmel-A T89C51,确定。
弹出一个对话框,选“否”。
8.在text.c窗口输入程序,保存。
然后点击target1- source group1 单击右键,添加text1.c文件。
9点击flash--configure flash tools ,弹出对话框,在output上,勾选creat HEX fi选项,确定。
10点击,测试程序的准确性。
11点击,进行编译。
12.双击80c51元件,添加.hex仿真文件,如下图所示:
13 加载hex文件开始仿真,效果图如下。
数码管的初始显示值为“00”:当1s产生时,秒表计数器加1;秒计数到60时清零,并从“00”开始,如此反复,如图所示:。
电子秒表电路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电子秒表院(部):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摘要秒表应用于我们生活、工作、运动等需要精确计时的方面。
它由刚开始的机械式秒表发展到今天所常用的数字式秒表。
秒表的计时精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多,构造也日益复杂。
本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的数字式秒表的要求为:显示分辨率为1s/100,外接系统时钟频率为100KHz;计时最长时间为60min,五位显示器,显示时间最长为59m59.99s;系统设置启/停键和复位键。
复位键用来消零,做好计时准备、启/停键是控制秒表起停的功能键。
针对上述设计要求,先前往校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数字电路设计方面的书籍,以及一本电子元件方面的工具书,以待查阅各种设计中所需要的元件。
其次安装并学习了数字电路设计中所常用的Multisim仿真软件,在课程设计过程的电路图设计与电路的仿真方面帮助我们发现了设计电路方面的不足与错误之处。
关键字:555定时器十进制计数器六进制计数器多谐振荡器目录1.选题与需求分析 (1)1.1设计任务 (1)1.2 设计任务 (1)1.3设计构思 (1)1.4设计软件 (2)2.电子秒表电路分析 (3)2.1总体分析 (3)2.2电路工作总体框图 (3)3.各部分电路设计 (4)3.1启动与停止电路 (4)3.2时钟脉冲发生和控制信号 (4)3.3 设计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6)3.4 设计六进制加法计数器 (7)3.5 清零电路设计 (8)3.7 总体电路图: (10)4 结束语与心得体会 (12)1.选题与需求分析1.1设计任务电子秒表在生活中可广泛应用于对运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测量实验,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等物理实验,同时也适用于对时间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测定短时间间隔的仪表。
有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两类。
机械秒表与机械手表相仿,但具有制动装置,可精确至百分之一秒;电子秒表用微型电池作能源,电子元件测量显示,可精确至千分之一秒,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体育运动及国防等方面在当今非常注重工作效率的社会环境中。
电子秒表实验报告

电子秒表实验报告电子秒表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秒表是一种常见的计时工具,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体育比赛和日常生活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子秒表的使用和测量,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准确性。
实验目的:1. 理解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2. 掌握正确使用电子秒表的方法;3. 比较电子秒表与传统秒表的准确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电子秒表、传统秒表、计时器、待测物体;2. 实验方法:a. 将电子秒表和传统秒表校准至同一起点;b. 使用电子秒表和传统秒表分别计时待测物体的时间;c. 重复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并计算平均值;d. 比较电子秒表和传统秒表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实验次数 | 电子秒表计时(s) | 传统秒表计时(s)---------------------------------------1 | 10.23 | 10.202 | 10.21 | 10.183 | 10.25 | 10.224 | 10.24 | 10.195 | 10.22 | 10.21通过计算平均值,我们可以得到电子秒表的平均计时为10.23秒,传统秒表的平均计时为10.20秒。
可以看出,两者的计时结果非常接近,差距在0.03秒以内。
这个结果表明,电子秒表在准确性方面与传统秒表相当。
其准确性主要依赖于内部的计时装置,通常采用晶体振荡器,其频率非常稳定。
而传统秒表则依赖于人工操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反应时间和手动操作的误差。
此外,电子秒表还具有其他优点。
首先,它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计时结果,小数点后几位的精度可以满足实验的要求。
其次,电子秒表通常具有计时、计数、暂停和复位等功能,更加灵活方便。
最后,电子秒表还可以记录多次计时结果,并进行平均值计算,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然而,电子秒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依赖于电池供电,一旦电池耗尽,计时功能将无法使用。
其次,对于某些特殊实验,如高温、高压环境下的计时,电子秒表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电子秒表显示器实验

电子秒表显示器实验系别计算机与信班级学号姓名息工程系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日期实验名称电子秒表显示器成绩实验目的:掌握中断和定时/计数器工作原理,熟悉C51编程与调试方法。
实验条件:计算机一台、仿真软件Proteus、编译软件KeilC 实验内容:(1) 理解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完成定时中断程序的编程与调试;(2) 练习μVision3与ISIS的联机仿真方法实验步骤:(1)找出实验所需的的元器件:80C51、RES、CAP、CAP-ELEC、7SEG-COM-CAT-GRN。
如图一所示:图1(2)用所选的元器件进行电路布局。
如图二所示:图2(3)对布局好的电路画线连接(连线的注意步骤同实验一)。
如图三所示:图3(4)编写和编译C51程序,并生成可执行文件(过程同实验三)。
实验结果如图四:图4(5)改进实验,添加按键(按键按下停止,再按下开始),选用定时方式二。
图5附代码:#include<reg51.h>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3f,0x06,0x5b,0x4f, 0x66,0x6d,0x7d,0x07,0x7f,0x6f};unsigned char count;unsigned char count=0;unsigned int t=0;sbit P3_2=P3^2;timer() interrupt 1 //定时器T0的中断服务函数{t++;if(t==4000) //定时器每次定时250微秒,4000次定时1秒钟{t=0;count++;}if(count==60)count=0;}key() interrupt 0 //按键触发的中断的服务函数{if(P3_2 == 0){ TR0 = ~TR0; //按键按下时,对应的选择TR0的闭和开while(P3_2 == 0); //等待按键按下}}main(){TMOD=0x02;TH0 =0x06; //定时器的初值a=(256-250)%256=6.TL0 =0x06;EA=1;ET0=1;EX0=1;TR0=1;while(1){ P0=table[count/10];P2=table[count%10];}}实验总结:本次试验我掌握中断和定时/计数器工作原理,在实验中理解了定时器的工作原理,按实验要求完成定时中断程序的编程与调试。
电子秒表原理

电子秒表原理电子秒表是一种精确测量时间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体育比赛、实验室研究等。
本文将介绍电子秒表的原理及其工作机制。
一、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电子秒表通过利用电子元件,特别是内置的定时器和振荡器,来测量经过的时间。
其基本原理如下:1. 振荡器产生稳定的时间基准:电子秒表内置一个晶体振荡器,它产生一个非常稳定的频率信号。
这个频率信号通常被设定为1赫兹(也就是每秒钟产生一个周期)。
这个信号被称为时间基准,它将用于计算时间间隔。
2. 定时器与计数器:电子秒表内置一个定时器和计数器。
定时器通过设置一个初始值,开始计时,同时计数器开始累加时间基准信号的周期数。
3. 计算经过的时间:当定时器达到设置的目标值时,它会发送一个触发信号。
这个触发信号将用于停止计时器,并记录下计数器此时的值。
4. 显示时间:计数器的值将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以提供实时的时间测量结果。
二、电子秒表的工作机制电子秒表通常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组成:振荡器、定时器、计数器、触发器和显示器。
1. 振荡器:振荡器是电子秒表的基础部分,它产生一个稳定的频率信号,用作时间基准。
在电子秒表中,常用的振荡器是晶体振荡器,它使用晶体的共振特性来产生稳定的振荡频率。
2. 定时器:定时器是电子秒表的核心组件之一,它接收来自振荡器的时间基准信号,并开始计时。
定时器可以设置一个初始值,用来设定需要测量的时间间隔。
在计时过程中,定时器会将时间基准信号与初始值进行比较,当两者匹配时,触发器将会被触发。
3. 计数器:计数器是用来记录经过的时间的部分,它与定时器紧密结合。
计数器会接收定时器的触发信号,并开始累加时间基准信号的周期数。
当定时器触发时,计数器的值将会被保存下来,以供后续的显示。
4. 触发器:触发器是连接定时器和计数器之间的重要组件,它在定时器达到设定的初始值时触发计数器。
触发器可以是一个逻辑电路元件,根据定时器的输出状态来进行触发。
5. 显示器:显示器是电子秒表的输出部分,它将计数器的值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来。
电子秒表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设计性实训报告学号:211002146姓名:邱富烨同组人:夏文彬班级:03班指导老师:林雪健日期:2012.09.07目录一.实训目的---------------------------------------------------3二.设计功能要求---------------------------------------------3 三.电路设计---------------------------------------------------4 (一)电路框图--------------------------------------------4 (二)单元电路分析-------------------------------------4四.设计总图及其工作原理---------------------------------5 (一)工作原理--------------------------------------------5 (二)元件清单--------------------------------------------5五.电路调试--------------------------------------------------6(一) 调试过程--------------------------------------------6(二)故障分析与排除-----------------------------------7六.实训心得---------------------------------------------------8一. 实验目的1. 对芯片74LS160芯片以及555的功能的更形象的认知。
2.增强使用EWB软件的能力。
3.进一步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数字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5.对数字集成电路的综合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文档]试验五电子秒表显示器
洛阳理工学院实验报告
系别计算机系班级B110507学号姓名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实
验日期2013-10-25实验名称电子秒表显示器成绩
实验目的:
掌握中断和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熟悉C51编程与调试方法。
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由共阴极数码管LED1和LED2 P0 口、P2口、上拉电阻R2-R8以及Vcc组成的输出电路;由C1、C2、晶振XI、引脚XTAL1 XTAL2 与接地点组成的时钟电路;由C3 R1、引脚RST和Vcc组成的上电复位_____ 电路;由Vcc和引脚EA组成的片内ROM选择电路。
(元件参数见表1)Array表1实验元件清单
元件类别电路符号元件名称
Microprocessor ICs U1 80C51
Miscella neous X1/12MHz CRYSTAL
Cap acitors C1~C2/1 nF CAP
Cap acitors C3/22uF CAP-ELEC
Resistors Packs R2~R8/1k RES
Resistors R1/100 Q RES
Optoelectro nics LED1~LED2 7SEG-COM-CAT-GRN
实验电路在软件配合下,要求实现如下功能:数码管的初始显示值为“ 00” ;当1s产生时,秒计数器加1;秒计数到60时清0,并从“ 00”重新开始,如此周而复始进行。
软件编程原理为:采用T0定时方式1中断法,其中1s定时采用20次50ms定时中断的方案实现,变成流程图如图2所示。
I王钿
8 TC中断工作
方或
科釣扛
L
捋称数输出显冠
1
幵功
图2软件流程图实验内容:
(1)理解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完成定时中断程序的编写与调试;(2)练习uVision3与ISIS的联机仿真方法。
实验步骤:
(1) 提前阅读与实验5相关的阅读材料;
(2) 参照实验原理图,在ISIS中完成电路原理图的绘制;(3)参照软件流程
图,在uVision3中编写和编译C51程序,生成可执行文件;
⑷在uVision3中启动ISIS的仿真运行,并进行联机调试。
仿真结果:
源程序:
#in elude <reg51.h>
unsigned char code led[]={0x3f,0x06,0x5b,0x4f,0x66,
0x6d,0x7d,0x07,0x7f,0x6f}; unsigned char i=0,j=0; // 定义中断次数i ,秒表计数j并赋初值void timer0()interrupt 1{ //T0 中断声明i++;
if (i==20) { //20 次中断,i清零,j力卩1
i=0;
j++;
}
if(j==60)j=0;
P0=led[j/10]; //P0 与P2是分别对应的led显示数值
P2=led[j%10];
TH0=0x3c; //T0重装载计数初值
TL0=0xb0;
}
void mai n(void){ // 主函数声明
TMOD=0X01; //T0定时50ms方式1初始化
TH0=0x3c; //T0赋计数初值
TL0=0xb0;
P0=led[j/10]; //LED1 与LED2显示“ 00”
P2=led[j%10];
ET0=1; // 启动T0
EA=1; // 开启中断
TR0=1;
while(1); // 进入无限循环
}
实验小结:
经过这次的上机实验,我掌握了中断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熟悉C51单片机的编程与调试方法,掌握Proteus ISIS 模块的原理图绘图方法及及单片机系统仿真运行方法。
同时在实现电子秒表显示器的功能时提高了程序的编写及调试能力,学会了用中断函数的程序进行仿真运行来实现电子秒表显示器的功能,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使学习成为一件更加的有趣与生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