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父母一定不能说的话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优秀幼儿园资料科学育儿知识大全有什么好的科学育儿知识?早教知识有哪些?下面这个“科学育儿知识大全”,分别从孩子需要什么、父母要做好什么、告诉孩子要懂得什么、父母必须避免的“口头用语”有哪些、怎样培养孩子、如何早教、早教常识、不同月龄宝宝早教方法不同、亲子早教50招、早教误区等几方面来详细解析科学育儿知识有些什么内容:一、科学育儿知识大全----孩子需要什么?1、知识教育------孩子需要认识生活环境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
最早,孩子对环境做到能区别就够: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阿姨;这是桌面,这是椅子,那是床;这是汽车、这是火车、那是飞机、那是船孩子逐渐长大,对环境的认识增多了: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爸爸只有晚上出现;叔叔和阿姨很多,但并不常见到+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环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会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火是烫的,最好远远躲开,但是控制在火炉里,可以炒菜、烧开水;坐著汽车可以到公园,那你就不必走路这是孩子最初对环境的利用观念。
孩子认识环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
这就是科学发明的起源。
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单方面而且肤浅,深入的认识就非靠读书不可了。
孩子对他生活的环境认识越多,他越有自傲。
帮助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他阅读,孩子将会自傲地进入成人天下。
2、品格教育------孩子需要研究做做事如何和自己相处,如何和别人相处,如何和环境相处,这是做人。
事情要如何举行,才容易到达目标,这是做事。
明白做人做事,他愉快,别人也愉快;相反的,不会做人做事的,他难过,别人也难过。
和自己相处困难吗?当然,许多大人到老都不明白如何和自己相处;不但讨厌他,自己也不喜欢自己。
育儿知识-注意了!决不能对女儿说的6句话

注意了!决不能对女儿说的6句话'小编有一个女性朋友,二十大几,长得干净甜美,家教又好,典型的乖乖女,却一直找不到男朋友。
所有对她一见钟情的男生,都因为她话太少了、太安静了,而渐渐远离她。
直到现在,她还在单身世界里出不来,并且成为了骨干级VIP。
小编每每看到我这朋友,都不禁扼腕叹息,好好的一妹纸,无奈性格太木讷无趣。
小编曾去过她的家里做客,她的家庭非常传统,对她的教育也很严格。
都21世纪了,还要求笑不露齿,光这一点,小编就知道我这朋友为甚么那么沉默安静了。
在现代教育中,很多家长都知道,不能在男孩和女孩身上用同一套方法。
可是,太过明显的性别界限,也会适得其反。
在教育女孩儿时,这六句话家长是万万不能时刻挂在嘴边的~曾经路过一家童装店,一个妈妈正在为女儿选购裙子。
“美女,给我那条粉色的!”然后,导购员递上粉色小公主裙,妈妈给女儿比了一下,点点头,“恩,好看!”小女孩儿怯怯地说:“妈妈,我想要那条蓝色的。
”“蓝色不好看,女孩儿就要穿粉色的,就这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并没有规定女孩儿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店里很多小女孩的用品都做成了粉色,男孩用品都是黑色或灰色,似乎已经格式化了,仿佛就该这么顺理成章,只是环境和父母导致了这样的分界。
小女孩都长得水灵灵的,很讨人喜欢。
很多长辈一见到小女孩,就对孩子的外表夸个不停:“孩子长得真漂亮!”“这孩子,水灵灵的!”夸多了孩子的外表,她就很难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特长上。
其实,大人一眼看到了她的长相,却不知道,她还会背古诗,还会唱歌……久而久之,孩子自己都对这些特长不在乎了,有什么关系呢?只要长的漂亮就够了。
女孩儿要富养,这句话说得没错。
但是富养并不是溺爱和娇惯,富养的女孩儿也是可以做家务的。
很多妈妈不让自己的女儿做家务,舍不得孩子受一点点累。
有时候,孩子想搬点什么,就立刻被制止了。
“这个让妈妈来~”久而久之,孩子被贴上了“弱者”的标签,动手能力越来越差,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千金小姐。
育儿小妙招100条

父母育儿小妙招100条一、教育篇1、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3、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4、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5、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6、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7、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
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8、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9、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11、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12、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疤!13、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14、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5、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16、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17、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8、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19、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20、不要吓孩子。
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1、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
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2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23、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24、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25、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2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7、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幼儿园育儿知识内容

幼儿园育儿知识内容一6种行为对孩子影响重大别看孩子小,他们的内心却很丰盈。
可能你的孩子仅仅3岁,但是他懂的事情很多,他也可能很敏感。
这就意味着他在和父母相处的时候,会特别关注父母的一言一行。
千万别把他们当小孩子,千万别认为你的话他不懂。
他们常常用他们的方式来衡量和面对世间万物。
所以,以下8种行为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灵。
第一、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每个孩子都是喜欢表扬的。
他们的内心很脆弱,一点点的批评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卑和委屈。
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比较,更不要在别人面前指责孩子。
和孩子讲话一定要和颜悦色,及时孩子犯了错误,也要讲道理,不要责骂。
否则只会伤害孩子。
第二、父母吵架家庭的和谐将会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在和谐的家庭生活的孩子,他们更加积极向上,情感健康。
然而,那些在家庭不和谐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看惯了家长的争吵,他们更有暴力倾向,心理发展不健康。
为此,一定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一定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三、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孩子的话,那么一定要做到不要偏心,给予孩子同样的爱。
因为,孩子的内心是脆弱和敏感的,同样是孩子,一个有良好的待遇,一个却要受到批评,这样对于孩子而言,是有心理阴影的。
第四、父母失信、撒谎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如果不想孩子撒谎,那么自己先不要撒谎。
如果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不要失信于孩子。
否则你的孩子将会对你的话不再相信,那么就会对很多事情产生质疑。
不再相信他人。
这样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第五、不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每个父母都会遇到问题孩子,他们天生就爱问为什么、这是非常好的。
在孩子喜欢发问的时候,要耐心的解答,如果不能很好的解答,也要查证好之后给孩子做出解答。
不要因为忙或者其他的事情不回答或者不耐烦的回复孩子,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
第六、忽视孩子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是有天赋和优点的。
【最新推荐】科学育儿知识大2-父母必须避免的口头用语有哪些?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科学育儿知识大全----父母必须避免的"口头用语"有哪些?家,是我们心中的避风港,对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但是,父母许多无心的用语,往往却成为对孩子的巨大伤害。
现在,本文将为你剖析父母经常不当使用的6大教养口头用语,并且告诉你正确用法,以免伤及孩子的幼小心灵口头用语1:你看你小华正在学习自己吃饭,每次吃饭总是将时间拖得很长。
这一天,2岁的小华又用手拿着西瓜往嘴巴里塞,滴得衣服、桌面和地面上都是西瓜汁,于是妈妈忍不住大吼起来:"你看你!脏死了,吃得像猪一样!"重视正向语言父母有权表达自己的情绪,但要特别留意自己的用字遣词,很多时候可以稍微修正一下用法。
就像上述情境中,父母只是无心发出去耐性的语气词,脸上也伴随不满的表情,而孩子也知道自己做了惹父母生气的事。
但是,如果父母没有进一步解释生气的原因,就会让孩子贬低自己。
比如上面这个事例,就可以提醒孩子:"我们要用叉子吃西瓜,这样更方便。
"事后请孩子协助擦拭桌面和地面,这样既能让孩子吃得开心,又可学习协助妈妈做家务。
培养自尊心两三岁的孩子正是自尊心开始萌芽的时候,而自尊来自正面经验的累积,切勿随便批评和嘲讽。
如果父母压抑不住情绪,直接把情绪性话语扔向孩子,那么孩子只能感受到父母的愤怒和生气,却不知道错在哪里,时间一久,就会贬低自我价值。
因此,父母需要先安抚情绪和处理当时的事件,而不是先发泄个人的情绪。
此外,有时父母还会因为自己心烦,从而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请注意,不论自己不耐烦的原因是什么,只要把自己的情绪反映到孩子身上,就应诚实地告诉他原因,如果纯粹因为自己心烦,甚至要主动向孩子道歉。
口头用语2:你一定要当小雅正在玩玩具时,父母不时在一旁叮咛:"等一下,你一定要自己收玩具。
"让孩子拥有判断力当父母经常说出"你一定要"或"你应该要"的话语时,不妨先省视自己为什么这么说。
父母不该对孩子说的9句话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例如带孩子一起体育锻练,画画、唱歌等。
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此外,静坐冥想有助降低一个人的焦虑感,而且能够强化注意力的集中,进一步地提升学习效率。uEh0U。uEh0U。
让孩子学会等待
比如给孩子一块糖,让他们自己剥开糖纸,即使这要花费很长时间,家长也不应该代劳。再比如,带着孩子排队等公交车,让孩子知道一定要学会等待,培养他们的耐心。IAg9q。IAg9q。
在父母看到孩子被同学欺负,哭着回家的时候,父母应先帮助孩子辨识出现有的情绪状态:“所以你不开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2MiJT。2MiJT。
这样,孩子可以从中明了,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其实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gIiSp。gIiSp。
父母不该对孩子说的9句话
父母不该对孩子说的句话
()
做为父母,有时我们会说错话,让孩子感到伤心、愤怒或困惑。育儿网站()近期列举一些父母常犯的言语过失,希望父母能有更亲切温和的选择:b5E2R。b5E2R。
不要打扰我
父母不渴望偶尔休息的是圣人、烈士,或是有一阵子没有独处而忘记充电的好处。
美国阿肯色州汉茨维尔市()的语言研究中心创始人埃尔金()表示,麻烦的是,当你经常告诉孩子,“不要打扰我”或“我很忙”,他们会把这些讯息成为思想行为的一部分。p1Ean。p1Ean。
快点!
由于工作繁忙,超额预定的时间表,面临交通堵塞,还睡眠不足,身为父母谁没对孩子叫过“快一点”呢?
家长育儿知识

家长育儿知识家长育儿知识大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了解过育儿知识,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家长育儿知识大全,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家长育儿知识1一、十大不要1、不要用塑料膜做尿布。
2、不要捏宝宝脸。
3、不要让宝宝睡父母中间。
4、不要用洗衣机洗宝宝衣服。
5、不要剪宝宝睫毛。
6、不要直接穿新衣服。
7、不要久留初生儿头垢。
8、不要拍打宝宝后脑勺。
9、不要在宝宝房间种植花草。
10、不要频繁给宝宝洗澡。
二、母乳储存温度与时间1、初乳:30℃左右,可以储存12h。
2、成熟的母乳:15℃存24h,20℃存10h,25℃存6h,0-4℃存8天,消毒后置密封母乳袋冷冻可以存放6-12个月。
切忌化冻之后就不能再冷冻了。
三、古代育儿七不责当众不责、睡前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伤不责、疾病不责、愧疚不责。
四、发烧三不做1、不盖厚被子:我们民间有一种说法叫捂一捂出一身汗就好了,可是有时候捂一捂不一定出汗,反倒会体温升高出现惊厥,所以正常盖被子就好了。
2、退烧药不加量:家长急于降温对药加量,加量之后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切勿随意加量。
3、不要劝宝宝吃点东西吧:生病本来就没有胃口,宝宝如果实在不愿意吃就不要吃了。
五、帮助宝宝入睡5则1、在宝宝醒着的时候放在床上再入睡。
2、把宝宝放在床上时重复一句话哄她入睡。
3、每次都用相同的方式哄宝宝睡觉。
4、宝宝半夜惊醒不要抱起来哄,直接用相同的方式哄他睡觉。
5、睡着后尽量不要换房间。
六、六必知1、睡觉要关灯,开灯睡觉会降低抵抗力。
2、禁止摇晃10月以内的宝宝,伤害宝宝大脑不说,还有可能引发脑震荡甚至脑出血。
3、多晒太阳多微笑有助于宝宝提高免疫力,尤其是晒脚心。
4、六岁以前禁烫脚,易引起扁平足,正常的温度洗脚就可以了。
5、反穿鞋子可以纠正孩子内八字。
6、宝宝暴躁可能是总看电视引起的,所以宝宝要少看电视。
七、乳牙萌发顺序需知1、6个月:乳下中切牙。
2、8个月:乳上中切牙。
3、9个月:乳上侧切牙。
育儿知识最伤孩子的十句话汇编(家长版)

育儿知识最伤孩子的十句话汇编(家长版)第1句,你怎么这么笨当别人说你笨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失落、窘迫、愤怒……这些在孩子身上,不会减少,只会放大。
孩子的承受和判断能力都没有完善,很容易被别人的话所影响。
对孩子要多点耐心和信心,可以换成:错了没关系,再试几次一定会成功的;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呢!第2句,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哭什么哭,再哭我打你了!”“你看看别人,谁像你这么爱哭!”“哭有什么用.....”有些爸妈一听孩子哭,就心烦意乱立马阻止,尤其一些男孩的父母认为,男孩子哭缺少男子汉气质,坚决不允许孩子哭,甚至告诉孩子哭很丢脸。
孩子委屈时,哭可以缓解情绪。
孩子年龄小,不懂得如何调节情绪,想哭就让他哭会吧。
父母可以耐心等孩子哭完后再跟他讲道理,请注意别在孩子哭的兴头上讲,因为这时候孩子听不进去;也别为了不让孩子哭而妥协,这会让孩子以后拿哭做杀手锏来达到目的。
第3句,我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你了谁家孩子还没撒过几个小谎啊,爸妈发现了怎么应对才是关键!都知道撒谎不是好事,但打骂孩子只会让他更不敢说真话。
孩子屡教不改,父母气急就会说出“我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你了”这种话。
爸妈不信任孩子,孩子会很受伤,连最亲近的父母都不相信他,还有谁相信呢?孩子会更加内向敏感,缺乏安全感。
所以,发现问题一定要跟孩子好好说哦。
第4句,你太不争气了,我对你很失望父母总是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这种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就变成了压力,也就导致了父母们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父母如果经常说这句话,孩子会越来越不相信自己,失去自信,觉得自己很“蠢”,什么都做不好。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自尊心一点一点的被父母的话所磨灭,到最后索性就不学好了,越来越叛逆,成绩越来越差。
第5句,我说不行就不行你说不行就不行啊,为人父母也得讲道理不是!这一招确实有效,孩子听过之后十有八九不会再“反驳”。
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此信服,暂时的沉默会在一次次累计之后,形成更严重的反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一定不能说的话你的孩子可能在一个方面比不上别人的孩子,但是在另一方面却远远强于别人的孩子。
而你,发现了孩子比别人强的这个方面了吗?比如,你的孩子虽然爱玩一点,但是天性善良,富有爱心,懂礼貌;也许脑子没那么灵活,但是很上进,很努力,很正直;也许不善于交际,但是很细心,很独立。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而不对他的优点加以赞扬和鼓励呢?别动不动就向孩子缴械投降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
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
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
必须拒绝孩子时绝不“心慈手软”童童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
做母亲的,总觉得孩子没有父亲很可怜,所以他有什么要求,也尽量满足。
甚至一些无理的要求,能做到的,她也一定做到。
童童一直被妈妈这样宠着,也慢慢有了小脾气。
有的事妈妈不答应,他就耍无赖,使小性子。
有一次,睡到半夜,孩子忽然醒了,硬是要吃水果。
深更半夜的,到哪儿去买水果?母亲为难了。
她只能安慰孩子:“现在外面没有卖水果的。
咱们再睡一会,天一亮,妈妈就给你去买,啊。
”童童仍然不依不饶,哇哇大哭起来。
做母亲的最后也火了,把孩子狠狠打了一顿。
她也终于明白自己的溺爱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很多的父母就是这样自己给自己制造负担的。
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下不为例”的话千万不要说。
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
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
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
人的欲望也是无限扩大的。
有了小小的便宜,还不够,希望有更多的、更好的。
家长能满足孩子到什么时候呢?一时的心软,带来的是无穷的“后患”。
有一天孩子要天上的月亮,难道你也替他摘下来?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
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
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
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曾经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这样一番情景:一位老爷爷抱着两三岁的孙子,开心地说着话。
说着说着,孩子用小手打了爷爷一巴掌,快活地笑了。
大概是觉得这样好玩吧,他打了一巴掌又一巴掌。
啪啪声不断响起。
爷爷的脸都被打红了。
可是他竟半点阻止孩子的意思也没有。
车厢里很多人都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
孩子能这样宠吗?做爷爷的再疼爱孙子,也用不着如此牺牲自己的脸,让孩子对自己使用“暴力”吧?家长如果都这样做孩子的“奴隶”,让孩子随便打,让他怎么高兴就怎么着,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暴君”啊!不要做“好好家长”“好好家长”的确容易做。
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
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
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
“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
”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事到临头,还是犯同样的毛病。
碰到一些会撒娇或者平时比较听话的孩子,父母更是经不得一磨。
“妈妈,只有这一次,你就答应我吧。
”“爸爸,下次我再也不要了,我保证!”一听到这样的话,父母的心立马就软下来了。
“好好家长”容易做,但是孩子可不是这么教育的。
父母的妥协与放任,也往往让孩子做事半途而废。
比如孩子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他玩一会。
本来妈妈不许的,但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
”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
最后父母也懒得去管。
孩子也许就从此干脆不练琴了。
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
于是,他想怎样便怎样,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让他有恃无恐。
恶性循环下去,你就等着有一天他真正无视你的存在,不把你当一回事吧。
趾高气扬惯了的他,处身社会的时候,如此自私和无理,又怎么去与人合作?小时候在家里有父母宠爱,长大了,旁人不再给予他这样的“关心”,孩子会变得消极、绝望和无助。
也可能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任何一种结果,都不是父母所期望的吧。
语带嘲讽会寒了孩子的心老是心不在焉,说不定哪天脑袋也会忘了带回家!真是猪脑袋,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记不清楚。
哎呀,竟然主动念起书来了,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哟,得了满分,可真是让人吃惊啊。
嘲讽是恶毒的武器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平时口才不怎么样的父母,一旦挖苦起孩子来,可真像是有非常好的天赋。
“今天主动来帮忙啊,是吹的什么风啊!”“同一件事你到底要我重复多少次才能做得好?你是聋了吗?”“你可真聪明呀,十道算术题就有九道算错了!”听听这些话吧。
本来只需说声“谢谢你的帮忙”、“我只说一次,你要听好”和“算错了没关系,重新来”就可以了,可是做母亲的偏偏要语带讥讽,把话说得酸溜溜的。
这么做的父母没有意识到,这种话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人身攻击。
用这样尖酸刻薄甚至冷酷无情的语言来伤害孩子,它不是一种“恶毒的武器”是什么?它传达出的信息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对他取得的成绩的蔑视,对他的人格的侮辱。
它就像一把利剑深深扎进孩子幼小的心灵里。
家长或许不知道这种由语言带来的伤害,比起皮肉上的痛楚,造成的后果要更为严重。
因为无法一眼看到内在的伤痕,所以我们往往忽视语言带来的伤害,尤其是用嘲讽这样“恶毒的武器”带来的精神上的创伤。
哪怕这种语言“攻击”停止了,伤害仍会在孩子内心继续存在,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孩子一生。
你打算伤害孩子到什么程度?父母说出酸溜溜的话,也许本意并非是想挖苦孩子,但是一开口就忍不住把话说成讽刺意味的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父母往往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觉得自己有资格说任何话,孩子只有听的份儿;无论说什么,都是为孩子好。
这种自以为是,完全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尊和感情。
孩子也是一个人,他也有自己的感情和尊严。
被人揶揄,小孩子也会心情沮丧。
作为父母,应该以温和的态度去对待孩子。
有的父母特别喜欢故意嘲笑孩子幼稚,以为这样可以激励孩子。
比如,四、五年级的孩子把简单的算术题算错了,做母亲的就马上说:“你是个一年级的学生吧,这样的题都不会做。
”这么说话的母亲应该想想,如果别人批评她做事像个小孩子一样幼稚,她是什么心情?由己及人呀,在同样性质的事情上,你做父母的都不能忍受,更何况孩子?你自己既已知道这样的羞辱伤人的心,为什么还要将它加之于孩子?一个小孩子,与大人和大孩子相比,本来就有个子小、力量弱、知识少等不可避免的劣势。
他内心里有着想成为大人或者想跟大人一样威风的愿望。
倘若大人经常嘲笑孩子幼稚,把他看成他恰恰不想成为的那类人,那么孩子内心的这种“不如大人”的意识会变得强烈,很可能使他真的无法摆脱幼稚。
明明一个五年级的孩子,你说他像一年级的学生,那就是说他在退步,孩子的理解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孩子天性敏感,这样的话更是无形的刀,会深深刺伤他的心。
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孩子的心理很可能处在幼稚阶段徘徊不前。
孩子犯了他这个年龄不应犯的错,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给予引导和鼓励。
比如说做错了简单的算术题,你可以对他说:“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自己找找是什么原因,下次不要再错。
”你要对他的错报以平淡的态度,其实,这也的确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要是一开始就否定孩子,那么他哪里还会有继续努力的热情?父母教给孩子的,应该是一种为人或者处事的方法,让孩子能够举一反三。
要是你想让孩子的潜力得到展现,想让孩子的才能得以尽情发挥,那么,如果孩子有错,就请你用坦率的态度帮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如果孩子取得进步,就请你用坦率的赞美言辞鼓励他继续努力。
把嘲讽一类的字眼统统扔掉吧!不信任就是不尊重孩子就你那破锣嗓子,还想当歌星?做梦吧!别逞能了,你哪会做这个。
这么简单的都不会,看你将来怎么办!小孩子懂什么,一边玩去。
你怎么知道孩子不行?“奇奇,你将来想去做什么呀?”爸爸问。
“我要当中国最好的大学校长!”奇奇很认真地回答。
一旁的妈妈冷笑一声插话了:“切!你那五门有三门不及格的成绩还想当校长?”奇奇想起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不禁低下了头。
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世上的事,只要肯努力,就有做到的可能。
重要的是,首先你要有这样的理想。
你能想象的到上面的事例中,妈妈的话会怎样打击奇奇的自信心吗?孩子要当大学的校长,跟他现在的成绩有必然的联系吗?理想和现实,肯定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倘若连个理想也没有,又何来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呢?本来应该受到鼓励的孩子,却遭到妈妈的一顿抢白,他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
用静止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是很不科学的。
作为父母,哪怕你了解孩子的性格、能力、天赋,也无法断定孩子将来一定能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
与其打击孩子的自信,不如给他一份希望。
你就那么吝啬自己对孩子的信任吗?通常地,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嘲讽孩子的幼稚。
经常对孩子说:“小孩子不懂事,瞎掺和什么?”二是嘲笑孩子相貌、能力等缺点。
如对孩子说:“你个子小,就别做篮球明星的梦了。
”三是打击孩子对未来所萌生的希望。
如开头举到的例子。
想想,父母对孩子连这种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还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经常被父母如此“打击”的孩子,又怎么能够健康成长?无论什么年龄的孩子,被父母否定未来,都会感到难过、沮丧,严重的,还可能从此消极下去。
如果父母换一种完全相反的态度,结果就会大不相同了。
信任,是一种很巨大的力量,它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潜能,克服重重阻力,到达成功的顶点。
获得信任的人,会觉得身后有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精神上的莫大安慰。
同时,信任也是一种尊重。
如果你对孩子说“你当然可以的,妈妈相信你”,那么这就是对他的价值和能力的肯定。
虽然他可能还无法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肯定明白自己是受到了“重视”。
而这,往往可以激励孩子为他的目标付诸努力。
一旦孩子有了“今后总会有成就”这种希望,他就会产生主动做事情的积极性。
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充满自信,信任的力量正在于让孩子觉得“我能行”。
你每天早上总是不忘提醒孩子带这带那,结果他反倒丢三落四。
孩子本来有能力自理,你的唠叨却使他失去了自信。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一句话,好与坏,都会成为他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话。
所以,即使开玩笑,也要避免说具有负面影响的话。
不要侮辱孩子的人格你真的很没用,你到底能做什么啊?天天都把衣服弄这么脏,看看你,跟个叫花子似的。
你将来就配给人家刷盘子吧!你是猪吧?即便是父母,也无权侮辱孩子的人格“笨得跟猪一样!”“你简直一点用都没有!”家长气极的时候这样的话容易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