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与社会工作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领域中的性别问题研究

社会工作领域中的性别问题研究

社会工作领域中的性别问题研究引言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会解决各种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感。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能会发现,性别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性别不仅仅是女性的特征,也包括男性的特征、在社会文化中赋予的性别身份、性别认同和性取向等。

性别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对社会工作本身和社会生活造成诸多影响。

本文将探讨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性别问题研究。

一、性别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性别是人类的基本属性,也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因素。

在社会工作中,性别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服务方案的制定。

例如,女性可能面临着更多的职场性别歧视、家庭暴力或性侵犯等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针对不同性别的服务对象设计不同的服务方案以增强服务效果。

同时,性别还可以影响社会工作专业中性别平等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社会工作者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消除性别歧视,并且传递性别平等理念。

二、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性别问题1、性别暴力性别暴力包括强奸、殴打、侮辱和性骚扰等多种形式。

这些行为常常带有强烈的性别歧视色彩,着重打压弱势群体的权利和生存空间。

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并针对性别暴力进行干预。

同时,需要开展帮助受害者重建自尊和信心,促进其自我保护、自我治愈和自我觉醒。

2、职场歧视职场歧视在社会工作领域中尤为突出。

例如,女性可以因为人身安全、家庭原因及其它职场不公而被迫退出工作。

社会工作者应该强化对职场歧视的认识,营造一个无歧视、平等待遇、尊重人的工作环境,尤其在自身职业中示范了性别平等的权益。

3、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社会工作领域中相对较为常见的性别问题之一。

家庭暴力可能会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损害,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社会工作者应该发挥专业优势,引领社会各界了解家庭暴力这一现象,同时还应该促进政府与其它机构对家庭暴力的防范和干预,整合社会力量落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政策。

三、性别因素在专业实践中的应用1、性别分析性别分析是探讨性别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个人、家庭和社会。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章妇女社会工作概述课时:4课时教学目的:本章主要了解妇女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如妇女社会工作的缘起、内容等。

教学重点:妇女社会工作的界定和价值原则。

教学难点:对中国的妇女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与反思。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与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第一章妇女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妇女社会工作的缘起一、社会工作的兴起二、妇女自身的觉醒三、社会发展的需要一、社会工作的兴起(一)社会发展与社会工作的产生1、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开始就是以明确的社会问题解决为导向,以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为主要出发点。

2、当代中国迎来了一个社会工作大发展的绝佳时机,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社会的发展。

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极好的大发展时期,但社会问题的大量涌现使弱势群体不断大量滋生,传统政府已经无法全面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工作的产生就成为必然。

第二、社会的大发展为社会积聚了大量的物质财富,雄厚的资本是专业社会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

目前,上海的司法社会工作发展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这种操作方式来实现的,社工人均每年四到六万元的经费配备其实是很大的一笔支出,没有足够的财力,政府很难购买得起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这也是为什么专业社会工作往往最先产生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一个有力解释。

第三、小政府大社会已经不再仅仅是学院中流行的一个抽象理念,而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个实践行为,当代中国对法制政府、阳光政府的倡导和推行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的观念转变,明确了政府的职能定位,确立了政府的服务方向。

有限政府、服务政府的推行为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障。

第四、当代中国执政党理念的转换,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树立,这些基本原则都与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和理念根本契合。

第五、政治的昌明、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整体社会格局的良性变动,民主、自由、平等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个人法权意识和主体地位的凸现也刺激了对社会工作的社会需求。

(二)社会工作的时代性内涵1、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是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既反映了社会工作的独特方法,同时,也揭示了案主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历程

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历程
认知行为治疗
Beck:CognitiveTherap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1989)
寻解取向
de Shazer: KeystoSolution in Brief Therapy(1985)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
Domineli & Mcleod: Feminist Social Work(1989)
社会发展视角
Midgley:Social Development(1995)
Ok
Thompson:Existentialism and Social Work(1992)
反压迫实践
Dalrymple & Burke:Anti—oppression Practice:Social Care and the Law(1995)
个人——环境实践
Kemp,Whittaker,& Tracy:Person—Environment Practice(1997)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时间
理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
主要人物及代表著作
主要的理论背景
20世纪80年代:过渡期
生态系统理论
Gitterman & Germain: The Life Model of Social Work(1980)
认知行为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自体心理学
Elson: Self Psychology in Social Work(1986)
灵性视角
Cand & Furman: Spirituality Divers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1990)

妇女社会工作考点

妇女社会工作考点

妇女社会工作知识概要1.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以妇女为案主而进行的社会工作服务,换言之,妇女社会工作是借助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对妇女进行服务的活动。

2.妇女工作的研究对象:妇女、儿童、男性、社会3.社会妇女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奥茉认为应该覆盖以下方面:1、女性的境遇2、女性为中心的实践3、女性不同的声音4.关注多样性1)公共领域:①社会主流价值观②社会政策③政治制度④经济制度⑤教育制度⑥大众传媒2)私人领域:①自我价值观②美丽牢笼③婚姻的梯度效应④家庭权力⑤家庭暴力4.西方女性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特征与我国比较5.两次女性主义浪潮(目标/思想诉求/特征)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源自于18世纪中后期,以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为背景,主要代表人物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和约翰·斯图亚特·米尔。

第一次浪潮中女性主义的核心奋斗目标是男女平等,主要思想基础是自由主义,具体斗争诉求是选举权、教育权、就业权的获取。

第二次浪潮中女性主义对男女平等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平等不再是核心诉求,差异才是最重要的目标,对差异的解释以及如何让解释差异,怎样面对差异成了最为重要的问题。

6.激进女权主义核心概念:父权制1)“父权制”这个理论最早由凯特·米列特引入。

父权制最早是用来描述钱现代社会中男性来做家长、做统治者的一个普通名词,米列特将它一如女权主义话语系统之后,这个词变成了女权主义反对男性压迫一件极有力的武器,而且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米列特看来,权力是政治的本质,两性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不平等的政治集中体现为父权制社会这个现实存在,通过着这种根深蒂固的父权制,男性以各种方式实践着一种潜规则——性政治。

由此实现男人这个集团对女人这个集团权利的控制和支配。

2 )父权制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系统化、制度化的男性压迫女性的政治体系,是男性对女性支配和控制的一种社会性制度,也就是说在工业、农业、军事、政府、社会、大学、中学等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充满了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甚至连女性最私密的性经验也逃不脱性别的压迫,因为个人的本质是政治的。

妇女社会工作考试试题(二)

妇女社会工作考试试题(二)

妇女社会工作考试试题(二)、一(共案例分析问答题小题,30共分)70.0第1题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

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

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

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

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

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

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有过离婚的念头。

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

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问题]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正确答案】:答案: 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家庭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

造成无力感的根源主要有:(1)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

由于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但是丽芬自己不想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怀上。

丈夫和婆婆因此总是对她冷言冷语,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打她。

这些都使丽芬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对自己形成了负向评价。

(2)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

丽芬在向同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后,大家只是同情她,并且都认为家丑不能外扬,于是丽芬也选择了忍耐和沉默。

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

社会工作的一些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的一些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的一些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标准,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为指导,运用专业的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3.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中处于较差的社会地位和缺乏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依靠自身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群体。

4.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伦理:就是指社会工作人员在社会工作过程中自身所应具有的伦理价值以及在处理与案主、同事、服务机构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伦理准则。

5.伦理困境伦理困境: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人们伦理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社会工作实践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冲突,面对这些冲突,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左右为难,这就是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

6.案主自决案主自决:是指社会工作实务中要确定的案主需要拥有的自由决定的空间,在其中,社会工作者有一定的义务去尊重案主做决定的权利,或肯定案主自我做决定的需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要,并进而引进各项适当的社会资源或倚重其个人的力量,使案主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决定。

7.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运动,更是一种随着西方女权运动兴起而逐渐形成的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

8.人类行为人类行为:人类行为指个体一切外表行为、思想、感受、期望、自我观念等,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变化。

看得见的外部行动或看不见的内心运作都是其探讨的对象,而且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内在的思想、情绪、自我观念、期望等如何影响外在的行为。

9.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心理和活动及其社会过程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妇女社会工作的感想

妇女社会工作的感想

作为一名参与妇女社会工作的志愿者,我有幸见证了无数女性在困境中寻求帮助,并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走出阴霾,重拾生活的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妇女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下是我对妇女社会工作的几点感想。

首先,妇女社会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女性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她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往往遭遇种种困境。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们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帮助她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们要具备关爱、理解、尊重、包容等品质,才能更好地为她们提供帮助。

其次,妇女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通过开展妇女社会工作,我们不仅帮助女性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她们树立了自信、独立、自主的意识,使她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无数女性在困境中逐渐成长,她们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关爱家人,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种转变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妇女社会工作的信念。

再次,妇女社会工作是一项需要团队协作的工作。

在开展妇女社会工作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合作,共同为女性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这种团队协作精神让我认识到,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更好地为女性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也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

此外,妇女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

在帮助女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她们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

这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女性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最后,妇女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成就感的工作。

每当看到女性在困境中重新振作,勇敢面对生活,我都会感到无比自豪。

这种成就感来源于我们为社会作出的贡献,也来源于我们自己的成长。

天津市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 妇女社会工作课件

天津市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 妇女社会工作课件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1一、妇女的心理和生理特点1、青春期女性和男性的青春期发展不一样,女性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自我意识发展快、自尊心强、自卑感强、性别角色发展、注重同伴友谊。

2、青年和中年期这一时期,女性面临恋爱、婚姻、家庭和职业发展等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和发展。

此时,与男性相比具有比较突出的心理特征,主要有:工作与家庭双重角色的压力;职业成就动机弱;自卑感强,自信心低3、更年期更年期是指从生育年龄过渡到老年阶段的时期,此时女性可能经历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重要变化,她们的生育任务已经结束,她们的家庭和社会角色逐渐减退。

有可能会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生理上:内分泌紊乱、失眠;心理上:烦躁、抑郁)。

4、妇女“四期”需要特别的照顾四期是指月经期;怀孕期;产褥期;哺乳期,这是妇女独特的生理特征,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延续。

二、妇女的需要和问题1、生殖健康的需要:四期妇女特殊的生理特点决定着妇女健康和安全不仅关系到妇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能影响到子孙后代以及整个家庭和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

2、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其他各个法律中对妇女权益的维护是当前妇女社会工作的艰巨任务。

3、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的需要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在大多数社会中,低收入的妇女承担生育、生产和社区管理的角色,而男人则承担生产和社区政治活动的角色。

妇女的社区管理角色多为生育和家庭角色的延伸,而男性在社区中承担政治角色,一般都是有报酬的工作、权力和地位。

呼吁和宣传全社会消除对妇女形成的一切歧视,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倡导将社会性别敏感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为妇女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三、妇女的问题1、婚姻与家庭问题:离婚率不断上升;违法婚姻增多,如重婚纳妾、姘居、婚外恋等;大龄未婚和独身浪潮;单亲母亲家庭的困境;婚姻的梯度理论;家庭权力;夫妻关系、破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和教育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传统社会性别对妇女角色的定位紧密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与社会工作壹、前言女性主义协助我们了解社会结构中因性别所产生的权力关系,虽然社会工作中关切女性议题并不等同于女性主义(Sands & Nuccio,1992;Simon,1988.etc),但是透过女性主义对社会文化的解释与批判,有助于社会工作实务上,权力、资源的分配关系探讨,打破主流价值的运作,协助案主由其自身经验获得自觉与解放,并结合受压迫个人或团体,试图再建构社会中的两性关系与权力分配。

贰、女性主义发展历程(Rebcca Morrison van voorhis,p351-358)女性主义具有不同的流派,每一流派对妇女处境及压迫根源有不同的解释,因此所提出的策略亦有所不同,以下就自由女性主义、基进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Rebcca Morrison van voorhis,p351-358)分别说明之。

(一)自由主义(Liberal)女性主义最普遍为大家熟悉的女性主义观点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该理论强调男女两性应是相同的,而性别的分工为社会上不平等的根源,因而形成资源与机会分配的不平等。

因此,该理论强调同工同酬,并消除社会之歧视与或不公平的待遇,主张透过任何形式以使男女平权。

此外,还倡议包括合法堕胎、反歧视、性骚扰、争取法案改革及职业训练方案(使女性亦可有机会与男性竞争,从事如建筑工、消防员等工作)。

自由主义可分为古典自由主义与福利自由主义,前者强调政府责任在于(1)保障公民自由(2)提供全民均等机会,后者则强调政府角色在规制市场,提供人民最起码的经济正义(economic justice)。

社会工作者常运用福利自由主义观点,提出满足妇女经济上需求的(尤其抚育子女者)政策,主张政府应提供必要的经济扶助方案。

(二)基进(Radical)女性主义基进女性主义认为妇女面对的男性优势的压迫,源自最古老的压制—父权制度,由于父权制度是由男性操纵,因此,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实际为政治问题,如只谋求在法律层面改革,并不能解决女性最根本的压迫问题,因此女性应自我组织对抗男性的控制。

强调透过革命的方式,方能让女性由被宰制与心灵的控制中走出来,因此认为挑战男性性别中心的激进社会变迁是必须的,例如主张女性走出婚姻与家中承担生育与育儿的宿命责任。

社会工作主张发展受虐妇女中心及法案,杜绝并隔离男性暴力的侵犯。

(三)文化(cultural)女性主义该流派认为性别的差异来自社会建构,文化女性主义强调应透过理解女性经验(包括倾听女性案主自身的故事、经验及其女性自我诠释的真实世界)。

同时,创造女性特有的文化,在音乐、艺术、文学等面向重新建构、认知并创造女性特有的文化。

主张使女性获得对自我认知、思考逻辑的了解。

在社会工作中Wellesley’s Stone Center 即运用此方式帮助忧郁、焦虑、厌食或性创伤女性。

发展对自我认知及同理关系处预治疗。

(四)社会主义(socialist)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关注于阶级与生产模式上,强调「性别分工」立于父权制度欲资本主义结合的利益上,使女性为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一个阶级。

性别主义所区分性别分工,使女性的责任在成就家庭(无偿的工作),而有酬工作与无偿工作差异,在于后者因女性担任育儿与家务责任的传统分工,强化了女人在家中的照顾者与经济依赖者角色。

因此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所倡导社会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挑战既有的传统性别分工,视育儿与家务为公众及两性的责任而非女性单独承担。

参、基本的假设与概念Rebcca Morrison van voorhis指出,上述四项女性主义派别提供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包括:●社会的结构中男性为特权群体,女人为受压制的群体。

●知识与价值为合一无法分割的。

●知识为一体、全形与全球化而分线性或双元。

●认知方式多元,包括非客体性与资讯的直观资源。

●心理社会的发展主要为依附与关连性。

●性别差异不等同于女性即是弱势●个人问题与社会政治状况连结●激励为个人与社会的变迁其共同的起点,皆在强调父权的社会结构,使男性拥有优势地位并压制女性成为另一群体。

应此受压迫的个人应提出社会结构变迁的思考面向。

肆、理解女性差异的其他观点基本上女性主义皆关注于提供两性不平等的议题,如「自由女性主义」强调劳动及教育机会均等,「激进女性主义」重视将与女性由育儿与家务中解放,此外,另有女同志女性主义(lesbian feminism)流派,关注于异性恋取向制度对于女同性恋的压迫议题,与妇女主义(womanism)关心到有色人种妇女遭受的压迫,前者批判文化中的异性恋取向及性别主义对同性恋视其为原有秩序的挑战,助人专业中,对于同性恋取向易强调对同性恋者个人问题的改变而非社会结构的变迁。

后者则重视对有色人种妇女议题,社会工作者应体查与知觉社会脉络中的殖民主义,协住并增进其自发性的自尊与自我支配性。

伍、后现代女性主义从1850年开始,人类迈入所谓的「现代主义」(MODERNISM)时代,现代主义主要是由三大思潮所领导:马克思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沙特的存在主义。

现象学提出了人的意识具有无比的创造性,它将我们从自然科学的领域带入到人生哲学的领域,而产生了所谓的「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以人为主体,强调个人可以自由地去设计自己的未来,个人的存在成了一切的重心。

然而到了1960年,存在主义却被所谓的「结构主义」所取代。

结构主义主张以结构取代个人,以知命知足取代对自由的追求,以中庸取代斗争。

结构主义主要是由索绪尔的语言学、李维史陀的人类学,以及拉冈的情神分析所组成,它将人类带进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时代。

1966年罗兰巴特提出了对结构主义的质疑,他认为结构本身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它的过程,于是结构主义得以以脱胎不换骨的方式,转化成所谓的「后结构主义」(DECONSTRUCTION)。

它经傅柯及德立达的努力,而形成了当代的人类思潮。

此思潮可称之为「解构的后现代主义」(DECONSTRUCTIVE POSTMODERNISM)。

解构的后现代主义反映了西方人以理智为思想的中心是有偏离的;加上世界距离的缩短,西方人的思想不再是世界思想的中心,因此所谓的「新纪元运动」(New Age Movement)就顺应着这个时代而崛起。

后现代主义提出批判的重点,强调对事情呈现之论述对立性逻辑方法寻求真理的怀疑,同时对「他体性」(otherness)的排斥等,Cixons、Irigaray、Kristeva等女性主义学者结合后现代主义此观点提出女性处境的诠释,强调女性相对于男性成为「他体」,女人可从而批判主体文化的价值观、主导风俗习惯,导致形成男权意识下的压迫与荒谬性。

后现代女性注意是他体问题主张由建构的模式着手,认为人类所谓的理性的逻辑认知并非「真理」,人类对社会事务的理解是经由一套诠释与论述方式,而将该事物呈现出来。

而社会事物的呈现已有一套既有的秩序,透过语言将之建构出来,因此不难发现社会事务常呈现二元对立的局面,例如性别与性方面、男性与女性、男性理性及女性感性性、同性恋及异性恋等,因此要理解男性为中心的性象征秩序即应加以解构。

以女性的观点、女性的语言去反抗父权社会充斥给女性的形象,此涉及谁拥有建构的权力,女性真相需由女性来诠释。

针对三大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Freeman(1990)批判社会工作主流价值与自由女性主义较接近,而后现代女性主义别于自由女性主义强调两性间一切的相同与平等,主张尊重差异(celerbration of difference),因此Davis(1985)强调非评断的接纳,主张定义社会工作中两性的声音,因此,亦有Male social work。

至于「法国女性主义」(French Femilism)亦反对双元对立论述及标签化,主张应了解女性间的差异,对特定女性之社会建构意义,应寻求不同而多元的妇女的声音及其间的差异。

对社会工作的影响:1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对案主人口群独特性及差异性的关注,其对社会工作的挑战包括(1)社会工作强调普遍性/特殊性、微视/巨视、研究/实务及政策/运作等分野,同样采意识型态的二元对立类别观点,因此主张社会工作应学习后现代主义的兼容并蓄,在方法论上质化与量化并重。

2.在社会工作常经由类别的区分,界定性别、种族、及阶级等极端的分类以决定案主的服务方案及完成对抗压制的专业使命,然而此为透过「问题化」这些类别,形成政治上的两难,在区分「边际人口群」以作为专业主要的关注核心,以决定所发展的方案及倡导的政策。

此诊断也是在此类别的区分标签下进行,让透过行政的需求,专业决定其问题的重或轻。

3.后现代主义特别挑战女性主义是用统一界定名词「女人」来界定女人不同的类求及需求,因此所发展的方案如女性中心的受虐扶助方案,然而是否一体适用?是否忽略男性的需求。

陆、作为家庭、群体与组织与社区组织之成员理解其影响性一、家庭:女性主义最初仅在公领域检视性别的不平等,而整合基进与文化女性主义,以关切家庭此私领域的议题。

在家庭关系中,鼓励女性表达需求、挑战原有压迫他的家庭关系。

二、群体:强调透过妇女团体增进女性自觉,所谓的女性自觉团体的目的依据Land(1995),为强调经由激力导向的自助团体,并经支持团体经验分享、创造对外界有别于之前的观点,有助于妇女形成对事件的重新检视,以女性角度诠释事物,达到意识自觉。

社会工作中,针对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常经由团体过程,使团体成员停止自责不再以男性立场看待问题。

二、社区组织:法发展其他女性连带关系,发展社群意义,而理解性别间的不平等与压制,有别于文化女性主义企图创造女性特有文化,大部分的女性社群组织强调在既存的社区中,营造女性自我空间,因此应采政治及社会行动以减除性别不平等,并组织起来,全面减轻性别不平等、落实每个社群间的社会正义。

柒、理论的运用:实务的干预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强调以价值中立的态度面对案主,并随时体察社会工作者本身个人价值,会影响对案主之看法与处预,同时强调以运用自我揭露减轻治疗过程中的权力关系,与案主之间发展比平等更适切的的伙伴关系,Van DenBergh(1995)主张消除人为及虚伪的按二对立与分化,除新建构渠练与价值,专业关系应可提供参与,同时建立助人者欲案主间平等的伙伴关系。

针对四方面了解女性经验的多元差异:知晓、连结关系、差异,其社会工作的运用方法,阔认知行为、心理动力、心理社会、问题界定、家庭系统、建构、人际途经同时主张以倡导力量改变其家庭、群体与社区处境。

争取其权益与机会。

激力过程帮住案主就其处境采取行动并作自己生活的主宰,因此鼓励其以自己的语言叙述其自己的故事,经由自身的经验,确认自己的知觉、需要与感觉,最后以行动解决问题。

同时协助女性确认其愤怒,并清楚而直接表达出来,愤怒与勇气是对案主健康的表达途径,因为文化中学习来的好淑女形象导致女性压抑无法表达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