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养殖现状(详细资料)

合集下载

我国水产养殖生产的现状及发展措施_周瑜

我国水产养殖生产的现状及发展措施_周瑜

水产工程誄1现状近年来,我国已进行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为32.5万公顷,占可供养殖面积133.3万公顷的24%,产量为85.8万吨,占全国水产总产量10%。

其中海带占23.7%,紫菜占1.6%,贻贝占24.5%,牡蛎占6.4%,蛏和蚶占17.5%。

淡水养殖对象除传统的鲤科鱼类外,近年来还增加了非鲫、虹鳟、银鲑、白鲫、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淡水珍珠贝等。

人工繁殖技术和网箱培育方法的采用,为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

此外还养殖鲻、鲮、鲈、遮目鱼、对虾、鲍、扇贝、海参等。

淡水、海水养殖都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养殖种类的迅速传播和交流,可促使养殖品种单一的地区提高产量。

如适应性广的非鲫和对虾等已成为世界性的优良养殖品种,对提高产量作用很大。

先进的养殖方法和有关基础理论,如遗传育种和遗传工程等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产量和增加养殖种类。

人工繁殖和阶段发育理论的应用可为养殖业稳定供应大量苗种,对水生经济动植物生理、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可为养殖对象提供具全价营养的配合饵料和最适生长环境。

连同高密度流水养鱼、混养、综合养鱼等综合性先进技术的运用,将为养殖业的大幅度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2常用养殖方式及其优点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

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

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

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

其中网箱养殖模式是当前重点水产养殖模式,可节省开挖鱼池需用的土地和劳力,投资后收效快。

一般当年养鱼即可收回全部成本,而网箱在正常情况下,可连续使用2~3年。

网箱养鱼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铒料生物,实行混养、密养,成活率高,可达到创高产目的。

饲养周期短,管理方便,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的优点。

2024年水产养殖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水产养殖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水产养殖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水产品是全球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水产养殖是满足人口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水产养殖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当前水产养殖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市场规模水产养殖市场的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水产养殖市场在过去十年中以平均年增长率5%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2025年,水产养殖市场的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中国、印度和越南是世界上水产养殖市场最大的国家。

市场驱动因素水产养殖市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驱动。

首先,消费者对高质量、低价格的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其次,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量。

此外,政府对水产养殖业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场挑战尽管水产养殖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环境污染是水产养殖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排泄物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其次,水产养殖业在某些地区可能受到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和风险增加。

此外,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和动物福利问题也是市场面临的挑战。

市场前景尽管面临挑战,水产养殖市场的前景仍然乐观。

首先,全球水产品需求仍然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其次,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例如,利用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

此外,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养殖方式的推广也将为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结论水产养殖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其发展受到消费者需求、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的推动。

尽管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为全球人类提供可靠的食品来源。

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策略

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策略

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策略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发展水产养殖业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

水产养殖的现状:1.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需求的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之一,但仍然存在需求远远大于供应的问题。

2.种类多样化:水产养殖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鱼类,还包括贝类、虾、蟹等。

种类的多样化满足了人们对于不同口味、营养需求的需求。

3.技术水平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比如,利用温室养殖技术可以使养殖环境更稳定,提高养殖效益。

4.生态环境压力:水产养殖业对水质和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过度养殖和污染排放等问题亟待解决。

水产养殖发展策略:1.科技创新:加大对水产养殖科技的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

比如,利用智能化设备和数据分析提高养殖效益,控制污染排放,提高养殖环境质量。

2.精细化管理:通过加强管理,优化养殖水域,提高饲养技术和饲料,减少损失和浪费。

采用精确的配合饲料,控制养殖密度,定期清理废物,提高养殖效益。

3.提高质量安全:加强养殖品质监控,确保产品安全。

建立健全的质量安全制度,加强对养殖场、加工厂和市场的监管,加大质量抽检力度。

4.绿色养殖:采用环保养殖技术,减少废物排放。

推广农田养殖、池塘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恢复和保护水产养殖水域的生态系统。

5.加强合作与培训: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养殖业面临的难题。

培训养殖户,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科技创新、精细化管理、提高质量安全、绿色养殖和加强合作与培训等发展策略,将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问题,并推动水产养殖业实现更加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生产行业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水质污染、养殖技术不足、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等。

为了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并提出有效对策。

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1.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尤其是对高品质、安全、营养丰富的水产品需求量更是持续增长,如远洋鱼、有机虾、有机蟹等。

水产养殖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2. 养殖技术逐步提升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技术和设备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不断涌现出一批养殖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的示范养殖场。

通过科技手段,养殖业的种苗培育、养殖环境控制、疾病防控等方面实现了可观的进展。

3. 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因素水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水质污染问题。

养殖场周边的水体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场更是成为了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这不仅影响了养殖品质,也给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水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一些小规模的养殖户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销售困难,甚至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倒闭情况。

1. 提升养殖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养殖技术的提升是保证水产品质量的基础。

应该加强对养殖场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适合当地的先进、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倡导绿色、低碳、循环的养殖方式,确保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2. 促进产业升级,推动规模化发展为了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益,应该积极引导相关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推动规模化发展。

通过整合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减少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养殖废弃物处理和水质监测力度,加强对养殖场的环境保护督导,鼓励和引导养殖户积极投入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中。

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策略

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策略
产业集群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水产养殖相关企业的集聚和合作, 形成产业集群。
产学研合作
加强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 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04
水产养殖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预测
消费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增加,市场对高品质、安全和多样化的水 产品需求也将增加。
环保型养殖
采用环保型养殖技术, 如循环水养殖、生态养 殖等,实现绿色生产。
政策支持方向
01
产业政策支持
政府将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规模化经营。
02
科技创新支持
政府将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对水产养殖新技术和新品种给予一定的政
策和资金支持。
03
金融支持
政府将推出针对水产养殖业的金融政策,为水产养殖企业提供贷款和融
养殖技术创新与推广
设施升级
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养殖设施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
技术研究
开展养殖技术研究和开发,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养殖 技术和模式。
技术推广
通过培训、示范和指导等方式,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经验,提 高生产者的技术水平。
产业协同发展策略
全产业链协同
整合饲料、种苗、药品等产业资源,建立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模 式。
技术水平较低
本地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技术支持,本地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 污染,影响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02
水产养殖面临的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养殖废水处理
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和营养盐,若 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生态环境 。

水产养殖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水产养殖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水产养殖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水产养殖是指人为种植、饲养水生生物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

随着人类对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水产养殖产业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产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1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水域均有大量水产养殖基地,种植和养殖的品种也趋于多样化。

从海水养殖到淡水养殖,从鱼类到贝类、虾类等水生生物,水产养殖形式日益丰富。

1.2 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近年来,养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养殖环境的优化、饲料配方的改良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

通过科学管理和专业技术支持,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提升了农民的收益水平。

1.3 水产养殖产业带动就业增加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也为相关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养殖基地的建设、养殖设备的购买、产品的加工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进一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趋势展望2.1 环保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未来水产养殖产业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探索环保养殖模式,如循环式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可以减少水体污染和养殖废物的排放,并提高养殖品种的抗病能力,实现养殖业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2 技术创新与自动化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于水产养殖产业。

如智能养殖设备的使用,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对养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将加速水产养殖品种的优化与改良。

2.3 养殖与渔业资源保护的平衡未来水产养殖发展将与渔业资源保护形成更好的平衡。

加强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合理规划渔业保护区,推动养殖业与渔业共同发展,以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2.4 面向高端市场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将加大对高端市场的开拓力度。

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和加工技术,不断创新产品形式,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健康、品质和多样化的需求。

水产养殖业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水产养殖业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水产养殖业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一、引言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对水产养殖业的经济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方面,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水产养殖业现状1.养殖品种多样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水产养殖业的养殖品种日益丰富。

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各具特色,满足了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2.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产业规模逐年递增,扩大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水产养殖业的市场前景广阔。

三、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1.科技应用的推动随着科技的进步,水产养殖业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远程监控、智能养殖设备等,提高了养殖效率和水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2.健康环保的要求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使得水产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健康养殖方式的探索。

绿色、有机的养殖理念逐渐得到认可和推广。

3.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对水产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变化。

新鲜、健康、高品质的水产品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为水产养殖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四、水产养殖业面临的挑战1.养殖成本上升水产养殖业随着技术的推广,也面临着养殖成本的不断上升的问题。

包括饲料、劳动力和生产设备等方面的成本增加,对行业的盈利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环境污染问题一些水产养殖业发展地区由于管理不善和过度养殖等原因,导致水体污染,增加了环境保护的难度。

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机遇1.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水产养殖业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全景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全景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全景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中国水产养殖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对我国经济和民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可以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全景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现状:中国水产养殖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

2024年,中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了约7600万吨,是全球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水产品产销总值超过1600亿元。

而且,中国水产养殖行业还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有助于农民增收致富。

但是,中国水产养殖行业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养殖规模过大、密度过高等问题导致了水质污染、养殖品质下降等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全景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安全、健康的水产品需求日益增长。

加之,中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为水产养殖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的养殖技术和设备使得水产养殖更加高效、规模化,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3.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水产养殖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水产养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4.健康养殖:为了解决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倡导健康养殖理念,采用绿色环保的养殖技术和模式。

5.海洋养殖:海洋养殖是中国水产养殖行业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中国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养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行业发展趋势:1.环保化:养殖企业将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养殖对水质的污染,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品质化:养殖企业将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

3.专业化:养殖企业将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推动水产养殖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介:在过去20 年,水产养殖是世界范围内食品领域增长最快的行业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

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

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

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

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2、产量分析: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水产养殖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已经达到4300万吨,有50%是不依赖饲料的,其中滤食性种类,草食性种类超过50%,再加上大量的杂食性种类,这三类占了全部种类的92%,肉食性种类仅占8%。

中国的水产养殖是低营养级别的,我们用很少的渔业资源,养殖了大量的水产品。

中国每年消耗的鱼粉大概是160万吨,其中100万吨是进口,但从2000年以后中国进口鱼粉量就停止增长。

最近20年中国消耗的鱼粉产量没有增加,但是我们的饲料产量持续增加,这说明中国使用鱼粉的效率在提高。

中国每年使用的160万吨鱼粉,大概有55%是用于水产养殖,我们用少量的渔业资源,养殖了大量的水产品,中国是绝对的净鱼生产国。

中国的水产养殖不但解决了我国的水产品需求、粮食安全问题,还为三农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中国水产养殖对环境更为友好。

尽管我国水产品产量每年都有变化,但总体格局不会变化。

其基本概念是:(1)世界生产 3 条“鱼” ,其中 1 条是中国产的。

(2)中国生产 3 条“鱼” ,其中近 2 条是养殖生产的。

(3)养殖生产的 5 条“鱼” ,其中 3 条是淡水生产的,2 条是海水生产的。

(4)淡水产品中70%是由池塘小水体生产的。

(5)海水产品中80%是贝类(1000 万吨左右),绝大部分都不能出口。

(6)自1996 年起,我国渔产量统计方法与FAO 接轨:藻类(138 万吨右)属植物蛋白质,不计入渔产量,而贝类直接统计重量(以往去壳,为体重的1/5 计)。

3:农业大环境下的产业比重:水产养殖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在农村养殖产业中,凡有水面的农村,绝大部分都将水产养殖放在首位,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在动物饲养业中,我国养殖的主体是生猪,其次是家禽等。

但它们的发展均需要粮食为依托。

而水产养殖,其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高,它们对粮食的依赖性远低于生猪和家禽。

2007 年,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为1 亿吨,其中水产配合饲料仅占养殖总饲料的10%左右。

而且鱼类等水产品均为冷血动物,不必消耗大量的能量维持其体温,故饵+料报酬低,饲料利用率高。

因此,对粮食不富有的我国,优先发展水产品养殖应是粮食安全的重国策之一。

在动物饲养业中,我国养殖的主体是生猪,其次是家禽等。

但它们的发展均需要粮食为依托。

而水产养殖,其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高,它们对粮食的依赖性远低于生猪和家禽。

2007年,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1亿吨,其中水产配合饲料仅占养殖总饲料的 10%左右。

而且鱼类等水产品均为冷血动物,不必消耗大量的能量维持其体温,故饵料报酬低,饲料利用率高。

因此,对粮食不富有的我国,优先发展水产品养殖应是粮食安全的重国策之一。

举例:水产养殖向种植区延伸——稻田种养新技术:以稻作为主,兼营鱼(蟹)饲养和蔬菜(豆)种植。

发展稻田养鱼(蟹),水稻面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积占 90%左右,利用边际效益,稻谷不减产,而且生产无公害大米,米价比一般大米高10%;总的经济效益翻一番以上(平均增效500 元 - 1000 元/ 亩)。

实践表明,实施稻田种养结合,大大提高了稻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稳定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这种新工艺,符合粮食保护战略,符合生态养殖要求,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成为水稻种植区农民增收、奔小康的一项富民工程。

4、我国水厂养殖对外贸易:水产养殖产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加快了我国渔业经济全球化进程自 2002 年起,我国水产品出口跃居世界首位。

约占世界水产品贸易总额的 10%。

2007 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达 652.8万吨、 144.6 亿美元。

其中出口 306.4 万吨、97.4 亿美元。

我同水产品占农产品出口额的26.4%,在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中居首位。

5、我国水产养殖现在存在的问题⑴水产养殖业的基础设施简陋、陈旧、经济基础脆弱,机械化程度低,缺乏现代化、高层次养殖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综合经营规模。

企业缺乏技术贮备,无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资金,只能维持原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⑵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①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据环境监测,全国每天约有 1 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全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以上的水质受到污染;35 个重点湖泊中有 17 个被严重污染;全国 1/3 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 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城市的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②大量的围湖造田造成湖泊沼泽化。

我国的湖泊大多数属“老年湖”,其特点是:水位浅,蓄水量大大减少,水草丛生、水流不畅。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50 年代有大中型湖泊 1065 个、 1240 万亩。

围湖造田后,面积减少了 3/4。

剩下 300 多个,面积 303 万亩。

著名的洪湖原有水面 120 万亩,围湖造田160 万亩,湖泊迅速沼泽化,鱼产量下降77%。

⑶水产养殖的二次污染十分严重①在淡水养殖方面:据测算,养1吨鱼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肥猪的粪便量。

污染最严重的是网箱养鱼。

北京密云水库发展网箱养鲤鱼,亩产 2 万公斤以上。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但带来的后果是库水水质转肥,其氨态增加了7.3 倍,有效磷增加了 10.3 倍。

结果不得不禁止网箱养鱼,并采取了种种治理措施,其治理费用超过网箱养鱼的利润。

②沿海养虾业,生产1吨虾需投饲料 3- 5吨。

相当于蛋白质 1- 1.3 吨,但回收仅0.1- 0.13 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中污染池水,造成环境污染。

人类过度开发养殖业已大大超过了海水的自净能力,不仅对虾病严重泛滥成灾,直接经济损失就达 20 个亿,至今还尚未恢复;而且致使海水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是赤潮,致使大量水产动物死亡。

污染最严重的是渤海,已有不少专家呼吁再不注意环境保护,渤海将变成死海。

⑷水产资源遭严重破坏,不少水域生态失衡比如:河口地区由于饵料生物丰富,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之处。

因此在全世界河口地区历来是产品种类丰富的渔场。

长江汇集的水量大,长江口是我国的重要渔场。

如鲥鱼、刀鱼、大银鱼、鳗鲡、河蟹等世界著名。

现在这些优良的质资源已岌岌可危,有些已基本绝迹(如鲥鱼)。

⑸养殖种质退化,病害泛滥自1992年中国对虾流行病爆发以来 ,水产养殖品病害一直不断 ,并且蔓延到其它养殖虾类和贝类养殖生物 , 使海水养殖业蒙受了重的损失。

不仅水养殖存在种质退化问题 , 就连我国几种大众化养殖品种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种质退化也十分严重 , 性状表现如性成熟年龄提前 ,性成熟个体体重变小生长速度减慢 ,使达到要求规格的商品鱼养殖周期延长抗逆性下降。

造成水产养殖过程中突发事件经常发生 , 出现大批死鱼现象 , 使不少养殖单位、养殖户遭受巨大损失等。

⑹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薄弱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品质量安全研究十分薄弱 ,标准体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标准体系不健全。

我国现存的标准 ,质量不高,配套性不强 ,严重滞后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药、渔药及水产养殖用饲料添加剂等残留检测方法滞后。

由于我国对药物残留检测工作起步较晚,基础性研究工作较少 ,和国外药残检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标准的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现有的很多标准有些还停留在纸面上,根本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对于一些产品的标准和规范 ,不仅部分养殖单位、养殖户不了解 ,甚至有些主管机构和部门也知之甚少, 或沿用一些过时的标准,或根本无技术指导。

⑺有害物质污染由于环境、养殖工艺、加工、营销等环节存在的种种问题,造成有些水产品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包括重金属、农药、抗生素、激素等残留物污染。

尽管这些有毒物质在水中含量很低,但它们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致使鱼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成万倍的提高。

所以目前有这么一个情况:西欧等发达国家以“绿色壁垒”为借口,对我国的水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检疫,使我国大部分的水产品进不了国际市场。

⑻市场营销处于原始阶段,缺乏品牌意识作为水产大国,我国的水产市场反馈慢,不能适应国际市场优质化、专业(集团)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需要。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市场营销方式十分原始。

多数养殖单位、养殖户还没有把水产养殖品像其他行业产品一样树立品牌,他们参与竞争的意识不强,单纯依靠产品市场价格上扬来增收创收,而不能从加大养殖对象的科技含量、产品整体包装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结:综上所述,50多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更感到问题严重性:(1)传统的水产养殖业严格地讲还没有进入工业革命的时代,尚属农业化、牧业化的产业。

属劳动密集型的弱质产业。

(2)这种靠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与目前提倡的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有很大差距,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产养殖业在 21 世纪实现现代化,正面临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重大变革,面临科学技术跨越式的重大变革,面临经营体制上的重大变革。

尽管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但不是强国。

我国只有从传统的水产养殖业转为现代化的水产养殖业,才能成为真正的水产养殖强国。

2010年水产养殖区域和世界前十位生产国我国水产养殖常用方式方法:⑴池塘养殖。

⑵筏式养殖⑶网箱养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