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名词解释

行为主义名词解释
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论,强调只关注可观察的行为,而忽略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
它认为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响应,通过学习和环境塑造可以改变行为。
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化。
条件反射是指在有条件刺激(称为条件性刺激)出现时,先前无条件刺激(称为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逐渐转移至条件刺激上。
操作性条件化是指个体通过试错学习,逐渐形成对特定行为后果的预期和相应的行为方式。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而忽略个体内部的思维和情感。
它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条件训练和奖惩来塑造的,因此在教育、训练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著名的行为主义者包括帕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2-行为主义

四,情绪理论
情绪是对特定刺激作出的身体反应。 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如果局限于身体内 部,该反应就是情绪。 情绪三维理论:原始情绪模式表现为恐 惧、愤怒和爱三种基本情绪反应(X、Y、 Z)。
28
华生用条件反射研究情绪发展变化,并得 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Albert实验) 首先,他认为,人的各种复杂情绪是通过条 件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其次,由条件反射形成的情绪反应具有扩散 或迁移的作用。 再次,在适当的条件下,又可形成分化条件 情绪反应。
29
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 1990),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操作条 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术的 开创者。 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祖父英国籍,早年来 美国谋生。父亲是律师,母亲操持家务。
30
1922年进纽约哈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 学,起初渴望成为一名作家。 1928年到哈佛大学专攻心理学,成为波 林(Edwin Garrigues Boring,1886~1968) 的学生,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二战期间,曾在美国科学研究和发展总 署服役,采用操作条件作用的方法训练 鸽子,用以控制飞弹和鱼雷。
23
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
外显的习惯反应,如开门锁、打网球、拉 提琴、盖房子、与人说话、与人交往; 内隐的习惯反应,如腺体分泌、无声言语 (即思维)、身体的定向或态度; 外显的遗传反应,如人的各种可以观察到 的本能和情绪反应,例如抓握、打喷嚏、 眨眼等; 内隐的遗传反应,如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 统的各种变化。37ຫໍສະໝຸດ (一)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respondent behavior),由某种特 定的刺激引起的行为。巴甫洛夫主要是研 究这种行为。 操作性行为(operant behavior),个体操作其 环境的行为。这类行为在动物和人类中最 多的,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第九章 行为主义分析

三、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托尔曼(Edward Chase Tolman,18861959) “目的行为主义者”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整体行为 1、“分子行为”和“整体行为”: 2、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3、整体行为的特征: ——对整体行为目的性和认知性的强调 (1)、整体行为总是指向或离开一定的目标对象 (2)、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象,整体行为总是 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 (3)、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象,整体行为所选 择的途 径和方式总是遵循最小努力原则 (4)、整体行为具有可教性的特征
㈡、自变量通过中介变量引起行为的变化: 2 、自变量通过中介变量引起行为的变化: ㈢、中介变量: 3 、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介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变量,代表着反应的内部心 理过程 托尔曼对中介变量分类的修改: 需求变量 认知变量 需求系统
行为空间
信念-价值体系
中介变量的引入使托尔曼得以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 下来解释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
㈠、机械唯物主义: 作为当时自然科学成果总结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将生物体视为无 生命的机器 华生:“人也是机器,受刺激-反应规律的制约” ㈡、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 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孔德) 黎黑:“整个行为主义精神是实证主义的,甚至可以说行为主义 乃是实证主义的心理学” ㈢、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是一种强调行为、实践和生活的哲学,其要点就是要立 足于现实生活,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五、 对行为主义的评价
(一)、行为主义的贡献: 1、强化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特征: 以客观行为代替了主观意识,以实验法代替了内省法, 使心理学可以获得比较客观的研究结果 2、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促进了动物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实验 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取得了重大突破。 3、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由于行为主义的目标就是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因而 特别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
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_OK

36
综述性论文写作方法:
前言 问题提出
正文 目前的研究现状
结论
评价与展望
37
从以下5题中任选一题: 1.请阐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并进行评论。 2.请阐述冯特的心理学体系,然后评论其对现代心理学
的影响。 3.行为主义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有什么主要观点? 4.一元论、二元论是什么?各有哪些主要观点和看法?
你赞成哪种看法?为什么?请详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5.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主要观点是什么?对心理学有
环境进行顺应的潜在因素。 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 其中有一些占优势的习惯系统。 根据占优势的习惯系统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特征。 通过改变环境,人格是可以改变的。
2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对华生行为主义的评价
1.对传统的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反抗 对构造主义 对机能主义
2.对华生行为主义的批评: 否认意识; 贬低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 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要能用更低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的活动, 就绝对不用较高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 桑代克:贯彻吝啬律和效果律。 华生:贯彻吝啬律和频因、近因律。 彻底消除一切主观解释
14
(四)巴甫洛夫的客观心理学 对华生的影响
条件反射 华生的S-R的行为主义公式
15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
华生(1878—1958) 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20年,因桃色事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
复杂程度的差异,而不能发生性质的差 异。
33
4.大脑皮层功能的整体活动原 则和等功原则
整体活动原则: 即切除大脑皮层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大小随切除
行为主义 通俗解释

行为主义通俗解释什么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强调通过观察个体的外部行为和反应来研究和理解人类和动物的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其核心观点认为,行为是对刺激的直接反应,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学习和适应。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外部因素所决定的,而非个体的内部意识或情感所驱动。
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约翰·B·沃森、B·F·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的核心原则行为主义的核心原则之一是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个体通过重复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建立起的自动反应。
例如,当我们闻到食物的香味时,我们的唾液会自动分泌。
这是由于我们在过去的经验中,将食物的香味与食物本身的味道建立了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认为,通过控制和引导外部刺激,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和反应。
行为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操作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发生在一个行为被加强或消弱的情境下。
当一个行为获得了积极的后果,个体倾向于重复这个行为。
相反,当一个行为带来负面的后果,个体倾向于避免这个行为。
通过操作条件反射,人们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个体的行为。
行为主义的应用行为主义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和心理治疗领域。
在教育中,教师根据行为主义原则,设计出激励和奖励系统,以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和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奖励,如表扬或小礼物,来加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同时,不良行为也会被惩罚或忽视,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
在心理治疗中,行为主义方法被用于各种行为问题的干预,如焦虑、恐惧和成瘾。
治疗师通过行为分析和改变,帮助患者了解和调整他们的行为模式。
例如,对于恐惧症患者,治疗师可采用系统性脱敏的方法,通过逐步暴露患者于他们所害怕的刺激,以减少其对恐惧刺激的恐惧反应。
行为主义的争议尽管行为主义在心理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也面临一些争议。
行为主义者忽视了个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将人类行为简化为机械的刺激和反应。
第5章行为主义

坚持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心理学的研 究对象不是心理或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行 为。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 (1)外显的遗传反应 (2)内隐的遗传反应 (3)外显的习惯反应 (4)内隐的习惯反应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对内省法的批判
第一,心理学不再研究意识,因此不需要内省法 第二,内省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值得怀疑 第三,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内省法无助于现实生活 问题的解决 第四,内省法排斥了来自动物心理学研究的事实和 资料
2.动物心理学的发展
华生曾明确宣称,行为主义是20世纪前十年动物行 为研究的直接结果。这表明行为主义与动物心理学 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英国动物学家摩尔根提出“吝啬律”,认为在动物研 究过程中,只要能用更低级的心灵作用解释活动,就 绝不用更高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
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华生作为机能主义心理学集大成者安吉尔的学生, 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机能主义心理学把人的心理、 意识作为适应环境的工具,这样也就抹杀了人在意 识指导下的行为与动物本能行为之间的本质差异, 把人的行为等同于动物的行为,为华生提出行为主 义原则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四、亨特的人类行为学
亨特从新实在论观点出发,极力否认心物差异,认 为在解释心物关系时,既可以坚持唯物一元论,也 可以坚持唯心一元论。因为就一元论看来,心物无 本质区别。进而把心理活动等同于身体活动,意识 等同于环境(意识对象)。正如亨特本人所说, “心理学家所说的意识或经验只不过是其他人所称 为环境的另一名称”。
三、在心理学具体问题上的观点与主张
1.本能理论 否认行为的遗传和本能的作用, 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育他们的特 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 他的才能、倾向、本能和他的父母的职业及种族 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 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 甚至于乞丐、小偷。”
行为主义

新的新行为主义
• 在新行为主义中分化成两派,一派是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激进派, 一派是以班杜拉为代表的主张采用更“温和”态度的阵营。 • 班杜拉提出四个主要理论,分别为: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 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行为矫正理论。 • 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被称之为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 1913年他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 中的心理学》一文,正式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这标志着 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他在书中主张心理学的价值在对于行为的 研究,而不是研究意识。这根本性的推翻了当时将内省作为主要 研究方法并轻视行为研究的构造论心理学界。与他们相比,华生 研究人体之于环境的变化,或者更明确的说:研究特定的刺激会 引导人体作出何种反应。大多数华生的研究都属于比较心理学 (Comparativepsychology),比如他常研究动物的行为。华生深 受俄国生理学家伊万· 巴甫洛夫的影响,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 系统时,无意间发现了古典制约现象,并在接下来的研究里记载 了细节。华生的理论强调生理学,认为以刺激能得到条件反射的 反应—对比其他所有器官也会有类似的反射作用。也因此,华生 可以被称为S-R(刺激—反应)心理学家。
• 斯金纳出于对现有教学方法的不满,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 化的原理,设计和制造了为学生安排有效学习程序的教学机器, 在他的倡导下,不到一年,机器教学便在美国风行起来并波及了 全世界。 • 他的关于机器教学的理论,也是贯穿着他的行为主义的观点:学 习就是行为,任何学习,甚至最复杂的学习都可以分解和编制成 为详细的行为目录。正是由于这一点,在他的机器教学中,忽视 了社会语言刺激对人的影响的复杂性。他的机器教学主张由于这 种局限性而受到了批评。
1、习得律
• 斯金纳认为,塑造动物行为的过程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他把学 习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 那么其强度就会增加。"这里所说的强度的增加并不是某一特定的 反应,而是使这些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他认为使条件作用的速 率增加,关键的变量是强化,练习不会使反应速率上升,只是为 进一步强化的发生提供机会而已。 • 斯金纳还对不同的强化程式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的间歇、 不同的比例以及不同的时间安排对行为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观点
行为疗法的基本认识:行为是学习的结果。 • 行为学派持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强调人是环境的产物,发 展受社会文化制约,认为通过环境的改变可以改变来询者 的行为。来访者表现出的行为就是问题,而不仅仅是问题 的症状。 • 行为治疗的焦点是当前的行为改变以及行动方案,而不像 心理分析那样着重于分析潜意识的冲突,追溯幼年期的致 病根源,重视情感宣泄或启发领悟。
社会技能训练的家庭作业和(或)迁移训练
• 迁移训练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方面。心理治疗家和教育 家总是花很大精力在诊所或课堂上,而对如何使受训者 把习得的技能迁移到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这一重要课题 很少关注。 • 有些社会技能训练计划已经承认并开始着手解决迁移的 问题。目前用得最多的促迁移技术是布置家庭作业,这 种做法通常采用合约的形式,训练者和受训者在某些时 候要演练习得的技能。
代表人物——斯金纳 斯金纳 代表人物
• 研究学习行为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分 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 和预测有机体的学习行为。 • “学习”是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 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的解释;“学习理 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反应概率变 化的条件。
代表人物——斯金纳 斯金纳 代表人物
行为治疗的目标
• 行为疗法的目标是要消除来访者不良适应的行为和 帮助他们学习建设性的行为。 • 团体行为治疗的目标同样是协助成员排除适应不良 行为,并学习有效的行为模式。 • 团体行为咨询与教育过程相类似,教导成员建立有 关学习方法的新观点,尝试更有效的改变其行为、 认知、情绪的方法。
团体领导者的任务
各种训练计划中包含最多的内容有: 各种训练计划中包含最多的内容有: (1)呈示原理; (2)模仿; (3)角色扮演; ) ) ) (4)反馈;(5)家庭作业或迁移训练。 ) )
社会技能训练的基本原理呈示 • 正式训练开始前,一般先把所要教的技能概况介绍给 受训者。内容通常包括所用术语的含义、技能与受训 者日常生活的关系。就某些技能而言,上述两方面都 根植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如“自信”和“约会”, 这时,训练者就可以不必再作详细的说明了。
行为主义
小组成员:陈凤兰 侯微 黄佳敏 李意 林旭阳 王世汉 余林杰
行为主义理论背景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主要观点 行为治疗的目标 团体领导者的任务
行为治疗的过程及基本技术 行为治疗的过程及基本技术
行为治疗技术在团体中的应用
理论背景
一、社会背景——美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1、20世纪初叶美国资本主义已进入新的垄断阶段。 2、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二、哲学背景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科学成果总结的哲学 2、实证主义 它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条方法论原则实现:一是经验证实的原则,二是 客观主义原则。 3、实用主义和新实在论 实用主义是强调行为、实践、生活的哲学,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 新实在论强调还原的逻辑分析法,用较低级现象研究代表较高级 复杂现象的研究。
• 描述各种社会技能的术语在不同的训练计划之间是不 统一的。比如在一种训练计划中被称作“自信心”的 东西,到了另一种训练计划可能实验和为约会时的行 为来处理。在一定的阶段,自信训练的实际内容还包 括训练患者与他人的眼睛对视,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社会技能及其行为表现 的标准分类。
• 在行为咨询团体中,领导者常扮演行为矫治的专家、教师 或训练师角色。 • 在团体中,领导者主动传授方法给成员、教给成员应对技 巧和行为矫正方法,以便成员能在团体外进行实践。在协 助成员确定治疗目标后,将要达到的行为目标分解为具体 的小目标,使用逐步改变的方式,从具体面容易改变的小 目标开始较容易达到预期的结果。在团体中,领导者适当 的行为和价值观将为成员提供示范。领导者还需要收集资 料,对成员的问题进行不断的评估,以确定对每一个成员 的治疗效果。
社会技能训练的角色扮演训练 • 受训者观摹了正确的行为方式以后,有一个演练的机会。 他们可以设身处地地体会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反应,训练者 希望这种个别训练能够提高实际生活环境中的正确技能。 由于多数社会技能都涉及人际交往问题,因而训练时经常 让其他受训者和(或)训练者充当配角,扮演受训者日常 生活中关系密切的人物。但有些训练计划则采用邀请局外 人担任配角的方式。 • 角色扮演训练中,训练者通常担任“舞台监督”,以确保 演习获得成功。他们总是在一边指导、鼓励、出点子,这 样,受训者的行为表现才能逐渐成功地接近目标行为。
社会技能训练的模仿训练
• 虽然各种训练计划对患者行为偏差的原因的解释不尽相 同,有的人认为是技能缺乏所致,有的强调条件性焦虑, 但明确呈现一种行为模式让受训者学习总是多数训练计 划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 模仿过程通常涉及认知行为和外显行为两个方面。演示 则可以通过阅读书面材料,观看电影,录像及听录音等 多种方式进行。演示的内容大多数是所教技能的实例, 但在训练过程中,为了让受训者学会分辨不良瓜,也要 演示一些不好的或不恰当的行为表现。
• 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有二:第一,分析可观察到 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其环境的;第二,研究引 起有机体作出反应的刺激,知道了反应就可以推测刺激,知道 了刺激就可以预测反应。 • 所以,应该把行为而不是把意识当作我们研究的客观对象,在 心理学中应该抛弃所有有关心智(mental)的内容。 • 学习是塑造外显的行为,而内部的心理状态是不可知的; • 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 人的反应完全由客观刺激决定。
理论背景
三、自然科学背景 俄国传入的谢切诺夫、巴浦洛夫和别赫切列夫的生理学 四、心理学背景 1、动物心理学: 华生曾明确宣称,行为主义是20世纪头10年间研究动物行为的直接结果。 2、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意识作为适应环境的工具,抹杀了人在意识指导 下的行为与动物本能行为之间的本质差异 . 3、意识心理学: 意识心理学的危机,导致心理学从研究意识开始转向研究行为。
代表人物——华生 华生 代表人物
• 主张对心理学要进行完全客观的实验 研究。 • 他提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 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 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心理学研究行 为而不研究意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应该是客观观察而不是自我内省,心 理学的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
代表人物——华生 华生 代表人物
教导、家庭作业、回馈等。 会都要评价一次行为变化,以便成员能 确定他们的目标达到什么程度。
常使、教导、示范作用、回馈, 以及各种挑战和改变认知的方法。
在团体中的应用 它具有4个特征: • 用具体的行为主义的术语来阐述问题,并确定治疗目标; • 所有的方法与技术都是针对成员的外部行为或症状本身; • 对适应不良行为和新行为进行客观的测量与评定; • 采用学习原则促进团体成员的行为变化。 不同类型行为主义团体: 社会技能训练团体、肯定性训练团体、压力管理训练团体、 社会技能训练团体 自我管理行为团体、多重模式治疗团体
社会技能训练的反馈
• 可以表现为赞同、表扬或鼓励,也可以从性质上说是矫正性 的,辅之以具体的改进意见,这些改进意见很可能伴有附加 练习。有些训练计划特别是那些针对幼童或慢性精神病患者 的计划还可能采用实物强化的手段,如使用钱、食物、糖果 等。 • 有的社会技能训练计划采用了自我强化技术。在努力把评价 的依据从外部转向内部的过程中,训练者试图教会患者自我 控制、自我评价和自我奖励的技能,以此作为技能获得和泛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 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 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 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 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 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 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 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 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斯金纳箱的特点是,动物可以反复做出”自由 操作的反应(free-operant responding)”。
社会技能训练团体 社会技能训练团体
• 在心理学中,一般采用社会技能训练来弥补社会技能缺失。 在心理学中,一般采用社会技能训练来弥补社会技能缺失。 传统的社会技能训练模式主要包括认知训练、行为训练和 传统的社会技能训练模式主要包括认知训练、 情感训练。在解决情感性社会技能缺乏问题上, 情感训练。在解决情感性社会技能缺乏问题上,传统的情 感训练模式在理论依据与训练效果上受到许多质疑。 感训练模式在理论依据与训练效果上受到许多质疑。
行为治疗的过程及主要技术
包括:确定行为目标、选择方法技术、实施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评估。
行为经过评估后,团体领导者的任务 是协助成员们把泛泛的一般目标,化 柯里(1995)将团体行为咨询与治疗的一般过程,分为三个 为明确的、具体的、可供测量的、能 够以有规律的方式实现的目标。 阶段:
• 初期阶段——明确治疗目标。 一旦目标行为被明确指明,治疗目标被 成员明确了目标之后,可以建立一个实 • 工作阶段——治疗计划。 确立、治疗方法被确定,便可以对治疗 现这些目标的治疗方案。引导成员进行 团体互动的技术,如示范、行为预演、 • 最后阶段——客观评价。 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每一次团体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