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8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共21张PPT)

革命思想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
思想先行:提出三民主义
材料一:……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还我主权驱除
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民族主义 材料二: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 参政权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民权主义 材料三: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 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 民生主义 为国民所共享。 讨论: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三民主义的哪项内容? 怎样评价三民主义?
材料一:
材料二:
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纷 纷成立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迅速传播 群众基础:《辛丑条约》签订 后,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材料三: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先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
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 仙者,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传承精神 发奋学习
1.孙中山先生一生从事诸多革命活动,被誉为( D ) A.反清能手 B.中山樵 C.三民主义缔造者 D.革命先行者
2.孙中山(1866-1925)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 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推翻清王朝。” 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是(B ) A.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B.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 C.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光复会 D.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革命实践探索——吾将上下而求索
实践先行:行革命路
《万国公报》刊登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是一套实行经 济改革的方案,主张发展民族企业,抵御列强体兴中会创立
广州起义
1894年11月,孙中山联合反清志士,在檀香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8课《列夫 托尔斯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拓展延伸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快将 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 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 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 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 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 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重点探究
2.说说作者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作者在这里对他眼睛的描写,正是写他灵魂的高贵,通过
他的眼睛表现他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万事万 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以及批判社会的深刻性。
重点探究
3.作者在刻画托尔斯泰外貌特征时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结合文 中具体句子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因为一开始不熟悉,所以会有一种客观而严格的审视,随着介 绍,逐步熟悉了,就变得亲切起来。
当堂检测
2.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可见他幸福”,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 矛盾?托尔斯泰的一生,究竟是有幸还是不幸?
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罪恶的原 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他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 苦。他将自己与俄国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视作最大的幸福,拥有 一颗伟大、真实而忘我的心。
托尔斯泰的 外貌特征
须发: 多毛、须发浓密 面部轮廓: 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表情: 忧郁、消沉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电子书生字带拼音第八课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电子书生字带拼音第八课第8课《美丽的颜色》微妙wēi miào 燥热zào rè 沥青lì qīnɡ 骤雨zhòu yǔ 窒息zhì xī吹嘘chuī xū 荧光yínɡ ɡuānɡ 筋疲力尽jīn pí lì jìn 和颜悦色hé yán yuè sè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脸颊liǎn jiá 黝黑yǒu hēi 粗糙cū cāo 崎岖qí qū 平庸pínɡ yōnɡ滞留zhì liú 愚钝yú dùn 器宇qì yǔ 蒙昧ménɡ mèi 缰绳jiānɡ shĕ nɡ轩昂xuān ánɡ 酒肆jiǔ sì 诚惶诚恐chénɡ huánɡ chénɡkǒnɡ 胆怯dǎn qiè鹤立鸡群hè lì jī qún 正襟危坐zhēnɡ jīn wēi zuò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 藏污纳垢cánɡ wū nà ɡòu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溺爱nì ài 佃农diàn nónɡ 劳碌láo lù 私塾sī shú 周济zhōu jì宽厚kuān hòu 仁慈rén cí 连夜lián yè 慰勉wèi miǎn 不辍bú chuì任劳任怨rèn láo rèn yuàn 为富不仁wéi fù bù rén第5课《藤野先生》挟jiā 樱花yīnɡ huā 绯红fēi hónɡ 宛如wǎn rú 掌故zhǎnɡ ɡù落第 luờdì 畸形jīxínɡ 不逊bú xùn 匿名nì mínɡ 诘责jié zé呜呼wū hū 凄然qī rán 教诲jiào huì 深恶痛绝shēn wùtònɡ jí油光可鉴yŏu ɡuānɡ kĕ jiàn 杳无消息yǎo wú xiāo xī抑扬顿挫yì yánɡ dùn cuò 正人君子zhènɡ rĕ n jūn zǐ第4课《一着惊海天》桅杆wéi ɡān 浩瀚hào hàn 娴熟xián shú 咆哮páo xiào 紧绷jǐn bēnɡ镌刻juān kè 一丝不苟yì sī bù ɡǒu 白手起家bái shǒu qǐ jiā殚精竭虑dān jīnɡ jié lǜ第3课《“飞天”凌空》凌空línɡ kōnɡ 翘首qiào shǒu 酷似kù sì 潇洒xiāo sǎ轻盈qīnɡ yínɡ 悄然qiǎo rán 由衷yǒu zhōnɡ 新秀xīnxiù屏息敛声bǐnɡ xī liǎn shēnɡ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 如梦初醒rú mènɡ chū xǐnɡ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颁发bān fā 遗嘱yí zhǔ 建树jiàn shù 巨额jùé 仲裁zhòng cái第1课《消息二则》溃退kuì tuì 泄气xiè qì 督战dū zhàn 要塞yào sài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 业已yè yǐ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dāng。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同步课件)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 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 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3、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 手法,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
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
其作用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 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 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着力刻画托尔 斯泰的眼睛呢?
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 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
第8课
列夫·托尔斯泰
新课导入
愉悦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 有各的不幸。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刻,而是用深 度量去衡量的。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不应是为了自我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 理而活着。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 描写,并体味其作用。(重点) 2.学习细节描写和欲扬先抑的写法。(重点) 3.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博爱的精 神品质。(难点)
请默读全文,并用一句 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小组合作,划分课文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5)段 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 描写列夫托尔斯泰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精读探索
(一)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根据课文的描述,你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有 了怎样的总体印象?(请从文中找出一两句话 来进行概括。)
第8课《列夫 托尔斯泰》 (共4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段: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 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第4段: 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 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从这个人身上看不出有什么精神的东 西……
【为托翁画像 探人物精神】
同学一: 作者把托尔斯泰的灵魂称为“天才的灵魂”,就说明托尔斯泰是“天才”,
【传记】
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 概念 一般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
择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按作 自传 者分 他传
传记作者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 传记作者叙述他人的生平经历
分类
按体 裁分
历史性 传记
以记叙史实为主
文学性 用多种文学艺术手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 传记 精神品格等,它以史实为依据,不排斥某
自读课文,看看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在 文中分类勾画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句子,体会其作 用物精神】
1.用⭕️圈圈圈圈圈圈圈
胡髭 长髯
眉毛
鬈发 须发 胡子
2.用三角形圈划写作对象特点(修饰语、修辞)
胡髭:浓密
长髯:覆盖两颊
眉毛:树根
鬈发:灰白 泡沫
须发:热带雨林般茂密
【作家作品】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传 记作品不注重重现历史事实,而重在剖析人物的内心世 界,揭示人物的精神历程。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传记《三作家——卡萨诺瓦、 司汤达、托尔斯泰》《罗曼·罗兰传》等。
些想象性的文学艺术加工,但不可虚构。
基本 特征 真实性、文学性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2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斯蒂芬·茨威格
走近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 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翻 译作品。著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 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 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 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 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 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 忘返的人和事。
探寻背景
本文节选自《托尔斯泰》。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 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 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他领会到托尔斯泰的出类 拔萃,也领会到托尔斯泰超越自身、超越人类一切平庸的 伟大,并将其坟墓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回国后, 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其一即为《托尔斯泰》。
小结
文章通过展现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 示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表达作者对他的崇 敬赞美之情。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住人物外貌描 写的方法,并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
他的一生,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 作中度过的。他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 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 《哥萨克》《忏悔录》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 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 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 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 国革命的镜子”。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 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
读一读
基础梳理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美丽的颜色》PPT课件

2: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他们是怎样分工的?
明确: 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 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之后,他们进 行了分工,提炼镭的工作由居里夫 人一个人来完成。
3:居里夫人是怎样工作的?
• 明确: 她做的是壮工的工作,穿着满 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在烟的 刺激下,用铁条连续几小时搅动沸 腾着的材料。长年累月的工作,一 个人搬运容器,移注溶液。
提问4:怎样理解比埃尔说的“我希 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 明确: 指放射性物质镭,从“希望它 有很美丽的颜色”可以体会到他们 对科学的向往,对实验前景充满信 心和希望。
提问5: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 形象特点。
• 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 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 • 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 的誓不罢休的人。
提问6:“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 明确: 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 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二是指居里 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淡泊名 利的态度和精神。
提问7:课文大量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找出来 读一读,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明确: 这样写,补充了历史细节,展 示出真实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 的真实性,使文章的叙述节奏有波 澜,使行文更加生动。
居里夫人在实验室
居 里 夫 人 和 孩 子 们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 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居里夫人工 作的环境的语句,概括环境的特点。 明确: 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是娄蒙路的 棚屋,这里夏天燥热,冬天寒冷,下 雨漏水,下霜可以把人冻僵。她大部 分工作,要在院子的露天地里完成。 由此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工作环境简 陋、艰苦。
部编本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8、美 丽 的 颜 色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22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1)粗制滥造 (3)郁郁寡欢 (5)入木三分
(7)麻木不仁 (9)欲扬先抑 (11)正襟危坐
(2)藏污纳垢 (4)引人注目 (6)无可置疑
(8)无所事事 (10)鹤立鸡群 (12)诚惶诚恐
四.语法小知识:夸张 1. “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丈” “蜀道 之难,难于上青天”
2. “惊天动地 ”“气吞山河” “千钧一发”
3.摘录文中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锃亮的钢刀刺了过 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 无法躲避。
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 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 百只眼珠。”
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他的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
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
子。 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
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表示确凿、不容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失调、崎岖、平庸而粗鄙。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这些外貌特 点的?用了哪些手法?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从托尔斯泰的须发、面部特征、面容表情、穿
戴、职业、乡间生活等方面来表现他的外貌特点;
正面、侧面、整体、局部等写作手法和夸张、比
喻的修辞手法;
突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他外貌的平庸甚 至丑陋,二是他的普通。
【锃亮】形容闪亮耀眼。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Outlook的附件和信纸
一、教学目标:
认知:1、通过体验使用Outlook发送附件功能以及信纸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软件的威力,是靠使用者的创造力激发出来的”。
技能:1、掌握Outlook中附件的发送方法;
2、掌握Outlook中信纸的使用方法;
3、尝试Outlook 中如何自制个性信纸。
情感:通过体验Outlook的附件发送功能、信纸的应用和“自制信纸”功能,使学生体会到软件丰富功能的同时,满足当代学生追求个性的心理需求,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Outlook Express中附件的发送和应用信纸撰写及发送邮件。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何自制个性信纸
三、教学分析
课程内容标准:掌握Outlook Express软件中附件发送、信纸应用的方法和技能
1、教材分析:《Outlook的附件和信纸》是四川人民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下) 第八节课的内容,本课主要是掌握Outlook Express软件中附件发送、信纸应用的方法和技能。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Outlook进行附件的发送和如何应用信纸撰写和发送邮件Outlook Express中邮箱帐号的配置和利用Outlook Express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
难点是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对Outlook“自制信纸”功能的探索与体验。
2、学生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学生的主要情况是:全班共50位学生,所有学生均通过上节课《用Outlook 收发电子邮件》掌握了使用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对于本节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学生的情况是这样的:
(1)对于附件的发送大部分学生在上节体验《用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时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邮件发送时的对附件的大小有限制不是太了解。
(2)而对于信纸的应用有20%的学生有过尝试,但对于“自制信纸”功能学生并不了解。
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认为可将附件的添加、发送和应用信纸撰写及发送邮件两部分内容合并在一起,而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定位在储如附件过大造成的邮件发送失败和如何使用“自制信纸”功能上,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工作:
1、老师检查学校邮件服务器能否正常工作。
(为避免频繁使用互联网邮箱影响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本节涉及的所有邮件的发送和收取均在校园网邮件服务器上完成);
2、老师上课前用IE中发送一封带有附件的邮件到上节演示时配置到Outlook的邮箱里;
3、将图片和音效素材事先放入学生电脑的指定文件夹;
4、制作好“电子邮件作品评分细则”文档并打印100份;
5、制作好名为“电子邮件作品评分表格”的电子表格文档,并设置好相应的统计公式与函数;
6、将本节比赛安排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以备进行此环节时通过投影展示给学生;
7、准备好小奖品笔、笔记本和小像相册。
学生准备:学生按每5人为一组,共分为10个小组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描述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教学过程中以比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不但可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较精确的控制时间和教学活动的衔结的话,很可能会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