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

C
A、同治
B、光绪
C、宣统
D、嘉庆
7.你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A、空前的思想解放
C
B、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C、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D、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
袁世凯玉玺
袁世凯剪掉辫 子表示“革命”
真革命吗?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原因 1.帝国主义的支持。 2.革命派的妥协及 对袁世凯认识不清。 3.旧官僚和立宪派对 革命党施加压力。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影响:
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 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得理解和接受。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完成反 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体西用 D.自强求富 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背景 时间 阶级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898年6月——9月 资产阶级的维新派/改良派
代表
目的 思潮 特点 开始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 失败的根本原因: 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根本】 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维新思想
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 公车上书
⑴发布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 5、措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

B.上海
D.广州
中华民国的成立
4.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
利”是指( B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改变了中国命运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 C ) A.“明定国是”诏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海国图志》 D.《中华民国约法》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李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目前,他正在兴中会成 立的地方做客讲学,他讲学的地点是在( A.广州 C.檀香山 C )
B.香港 D.东京 D )
2.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C.国民党
B.兴中会
D.同盟会
武昌起义
3.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 C )
A.南京 C.武昌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义
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 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 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 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认 为呢?为什么?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 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
四、尘埃落定留遗恨—帝制终结和篡夺
革命果实(1912年)
清宣统帝 爱新觉罗· 溥仪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隐居”,确仍遥控着北洋
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支持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原因 孙中山妥协退让 袁世凯个人因素
过程
逼清帝退位 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 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 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PPT课件 图文

31.清末状元张謇为发展本国工商业,提出的
口号是:实业救国
激流勇进
3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33.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是:京张铁路
34.魏源编成《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35.师科举夷制长度技废以除制于夷哪一年:1年905 36.《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
10.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中国同盟会
激流勇进
1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1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即导火线)是: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3.五四运动的先锋和主力军分别是:
学生和工人
1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爱国运动
激流勇进
3
2
4 5
6
1
7
8
1
9
1 01
11 2
1
1
51
3
14 1
61 7
5 7
1 21
1 3 6 8 9
1
2 4
1 01 1
激流勇进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洋务运动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烧圆明园的是:
英法联军
5.《马关条约》内容中说明帝国主义对中 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是: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17课 内战烽火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6课 洋务运动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辛亥革命_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通过讲述孙中山先生的一生,让学生了解他的革命思想、实践和贡献,从而理解他被誉为“革命先行者”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也有他的一系列革命实践,如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义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思想,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理解他的革命思想,并认识到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他的革命思想,认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他的革命思想,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教学难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特别是三义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阐述他的革命思想。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历史地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革命思想,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孙中山先生的一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孙中山先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庭背景、革命实践、理论贡献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影响: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段共和国,民主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未能改变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 武昌起义的经过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的 革命党人熊秉坤首先率军起义,经过一夜的 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城,取得了起义的 胜利。
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 脱离清政府独立,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 为“辛亥革命”。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指导思想)
1904年,上海成立光复会,蔡元 培为会长。
1903年11月,华兴会在湖南长沙成 立,推黄兴为会长,他后来成为 辛亥革命领袖人物之一。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核心
创立民国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 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如规定大总统由国民选举产生。设立议会,议
员也由国民选举产生,行使立法权。如总统有不法 行为,议会有权弹劾、罢免。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 起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 起义
二、武昌起义
1. 武昌起义的背景: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发 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虽然起义失败 了,但扩大了影响,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 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3)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但 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袁世略。对清皇室武 力逼宫,迫清帝退位。
小结
兴起: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辛 发展:同盟会的建立
亥 高潮:武昌起义
革 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ppt课件

民族主义:推翻清朝,实现民族平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2、发展革命力量:革命党人、会党、海外华侨、
3、发动武装起义: 1911年5月,广 州黄花岗起义, 失败。
三、武昌起义0日,湖北新军在革命党人 划下,攻打湖广总督衙门,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 府。
末代皇帝溥仪
清帝退位诏书
清朝皇帝世系简表(1626—1911年) 庙号 谥号 名字 年号 太祖 高 努尔哈赤 天命 太宗 文 皇太极 天聪 崇德 世祖 章 福临 顺治 圣祖 仁 玄烨 康熙 世宗 高宗 仁宗 宣宗 文宗 穆宗 德宗 恭宗 宪 纯 睿 成 显 毅 景 愍 胤禛 弘历 颙琰 旻宁 奕詝 载淳 载湉 溥仪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第8课 辛亥革命
1911年,清朝宣统三年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原因:清朝晚期,腐败无能,国家危难,洋务运动 都失败了;清朝是满族王朝,民间反清意识始终存在。
2、革命派:主张以武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建立民 兴中华。
3、代表人物: 孙中山
简介:广东香山人。本 名孙文,字逸仙,曾化 名中山樵,习惯称作孙 中山。中国民主革命先 行者,中华民国创建者, 被尊为“国父”。
5、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1927年)
清朝内阁总理大臣
中华民国大
四、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1、历史功绩:推翻了清朝,结束了2000多年 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 和国;
2、缺陷:没有建立起一个持久有效的民主共 和制度,中国陷入了政治纷乱、军阀割据的 局面。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第1站认真履行义务课件 北师大版

• 我们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必然会促进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我们享有和行使 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 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 国家保障我们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我 们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 履行义务。
没有无义务的 权利:当你在 享受权利的时 候,是别人在 对你进行的义 务的时候。
(1)他们都没有正确行使权利。因 为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只有很好的履 行义务,才能充分享受权利,要想充分享 受权利,必须很好的履行义务。
(2)小周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 依法纳税的义务,损害了国家的、社会的 利益;小芳伤害了他人合法权益,所谓的 自由权利超出了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 小明个人人身权利受到侵害后,没有按照 法律程序讨还公道,而是采取非法方式, 超越和违背了法律。
(1)宪法规定了 我国公民的基本 义务 这是公民与国 家关系的本质体 现。我们不仅应 当认真对待我们 的权利,而且应 当认真履行我们 应承担的义务。
受教育的义务 抚养子女的义务
劳动的义务 服兵役的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维护国家利益的义 务
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维
依
护
法
国
纳
家
税
荣
的
誉
义
的
务
义
务
(2)公民的基本义务包含的内容
• 案例二:小芳和本班小玉有矛盾,便造谣说小玉正 在谈恋爱。小玉找她理论,她说:“那是我的言论 自由,你管得着吗?”
• 案例三:小明因为拒绝给社会青年王某“保护费” 而遭殴打,便找人把王某打成重伤。小明认为这是 维护了自己人身权利。
上述案例中人物是否真正行使了自己的权利?试 分别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