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辛亥革命 (共19张PPT)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 失败的一面,你如何认识? 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 深入人心。 失败: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思考:
辛亥革命是否完成了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任务?为什么?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今天,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呢?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孙中山创建革命政党的时间、名称、主 张、意义、性质、指导思想是什么? 2.名词解释: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
4.辛亥革命的性质、意义是什么?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 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 为什么孙中山 三民主义倡导者。首举彻 先生会有这样的 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 转变?(提示: 和而终帝制‛。 1905年成 从当时孙中山所 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 处的时代背景考 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 虑。) 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 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 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1929年6月1日,依生前遗 愿,迁墓葬于南京紫金山 中山陵。
武昌起义后 形势图
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结果:
“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 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 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 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 屋免于倾倒吗?” ——孙中山
宣统退位及其诏书
“足智多谋,规模宏远, 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 右者。‛ ——李鸿章 ‚袁世凯是近代四大伟人 之一,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仅 次于曾国藩。‛ ——毛泽东 ‚四亿中国人无出袁世凯 右者。‛ ——伊藤博文
特点
结果
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萍浏醴起义 1906 浙皖起义 1907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说课稿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说课稿第8课辛亥革命说课稿列位评委好,亲爱的同行,大家好,我是澄迈县第二中学的陈立园,我说课的题目是《辛亥革命》。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
本课共有两目,别离是:“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和“武昌起义”。
它们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最终暴发了武昌起义,继而中华民国才得以成立。
XX 年是辛亥革命暴发的一百周年,回顾中国二十世纪三次历史性剧变,第一次就是辛亥革命,它也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课与教材前两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下一课《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所以本课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熟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大体技术,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熟悉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进程与方式: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通过看图及视频演示,培育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讨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熟悉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了解初期革命者为了博得革命胜利的捐躯精神,培育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和为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做贡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纲领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
)说教法和学法一、学情分析(优势)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具有了必然的自学能力,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对于历史他们通常都是十分感兴趣,所以教师要注意增强历史的趣味性,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踊跃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辛亥革命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对 清:
帝国主义
的支持 革命派软 弱妥协、 缺乏实力
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 迫孙中山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畅所欲言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 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性质: 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功绩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成功一面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大的功绩)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公历与中华民国纪年的换算
1911年+民国( ?)年=公元( ?)年
民国=公元-1911
公元=民国+1911
(注意:廿(二十) 卅(三十))
如:小明的爷爷是民国 30 年出生的,小明 的爷爷今年几周岁?
74岁
读一读
材料: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文 章,文中描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 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 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请根据材料内容说说, 民国建立后, 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辫子没了
结 束 了 两 千 多 年 的 封 建 帝 制
推 翻 了 清 朝 的 统 治
可怜换得假共和
——果实被窃
知识小卡片
北洋军阀,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 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 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 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所以, 这个封建军阀集团就称为“北洋军阀”。
1 、总结孙中山主要的革命事迹 2、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及其性质、 纲领、目标、旗帜 3 、 武昌起义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 响?
4 、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 、地点、发布 了什么法令?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一、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二、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比较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三、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图片分析法提问启发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南京又称金陵,自古被誉为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地,有诗为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老师就曾经在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里生活过三年,拍下了许多美丽的照片(ppt 展示中山陵巍峨的全貌),在中山陵中葬着的就是被称为“中华民国国父”的孙中山先生,孙先生做过什么事呢?有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教学1、2分钟快速阅读第一子母,完成老师给出的“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表格,时间、地点、纲领、性质。
ppt展示兴中会成立后各地涌现的多个政治团体,思考:处于分散状态的革命团体对革命形式的进展有何影响?(不利于统一的政治活动,因此迫切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组织---同盟会应运而生。
)师: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师:“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小结: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辛亥革命_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

结果:
影响: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告独立,清政府 土崩瓦解。
高潮—中华民国 时间:
总统: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南 京 五色旗
国都:
国都:
纪元: 中华民国纪年
高潮—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一)原因
1.帝国主义的支持。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第8课 辛亥革命
板书
• 1、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 2、1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 。 • (1)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 (2)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 3、辛亥革命 • (1)1911年 武昌起义 • (2)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 (3)历史意义: • ①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 ②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革命派的妥协及对袁世凯认识不清。 3.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施加压力。 (二)结果:
1.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提出辞职(1912.2.12—13)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3)
பைடு நூலகம்
辛亥革命 成功VS失败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最大功绩
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孙中山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时间:1894年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ppt课件

民族主义:推翻清朝,实现民族平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2、发展革命力量:革命党人、会党、海外华侨、
3、发动武装起义: 1911年5月,广 州黄花岗起义, 失败。
三、武昌起义0日,湖北新军在革命党人 划下,攻打湖广总督衙门,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 府。
末代皇帝溥仪
清帝退位诏书
清朝皇帝世系简表(1626—1911年) 庙号 谥号 名字 年号 太祖 高 努尔哈赤 天命 太宗 文 皇太极 天聪 崇德 世祖 章 福临 顺治 圣祖 仁 玄烨 康熙 世宗 高宗 仁宗 宣宗 文宗 穆宗 德宗 恭宗 宪 纯 睿 成 显 毅 景 愍 胤禛 弘历 颙琰 旻宁 奕詝 载淳 载湉 溥仪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第8课 辛亥革命
1911年,清朝宣统三年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原因:清朝晚期,腐败无能,国家危难,洋务运动 都失败了;清朝是满族王朝,民间反清意识始终存在。
2、革命派:主张以武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建立民 兴中华。
3、代表人物: 孙中山
简介:广东香山人。本 名孙文,字逸仙,曾化 名中山樵,习惯称作孙 中山。中国民主革命先 行者,中华民国创建者, 被尊为“国父”。
5、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1927年)
清朝内阁总理大臣
中华民国大
四、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1、历史功绩:推翻了清朝,结束了2000多年 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 和国;
2、缺陷:没有建立起一个持久有效的民主共 和制度,中国陷入了政治纷乱、军阀割据的 局面。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8课 辛亥革命 (共18张PPT)

• 甲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 乙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同意哪种说法?
说说你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 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进步性: 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前的封建帝制。
2、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局限性: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883年的孙中山
孙中山创办兴中会
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建立合众政府。
革命团体的建立
共进会
文学会 日知会 光复会
华兴会
兴中会总会
孙中山建立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 的机关刊物 ——《民报》
孙中山手书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民权主 义》《民生主义》
我来归纳
名称 时间 地点 纲 领 性质 机关刊 物
让我们一起走近——
辛亥革命
酝酿—山雨欲来风满楼
组织基础: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因曾用过 中山樵的名字,此后以孙中山著称于 世。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 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受其大哥孙 眉资助到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毕业后 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来他认识 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 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 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 法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恰好当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又被打得一 败涂地。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 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兴中会 2、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中国同盟会
3、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影响: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段共和国,民主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未能改变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 武昌起义的经过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的 革命党人熊秉坤首先率军起义,经过一夜的 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城,取得了起义的 胜利。
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 脱离清政府独立,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 为“辛亥革命”。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指导思想)
1904年,上海成立光复会,蔡元 培为会长。
1903年11月,华兴会在湖南长沙成 立,推黄兴为会长,他后来成为 辛亥革命领袖人物之一。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核心
创立民国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 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如规定大总统由国民选举产生。设立议会,议
员也由国民选举产生,行使立法权。如总统有不法 行为,议会有权弹劾、罢免。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 起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 起义
二、武昌起义
1. 武昌起义的背景: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发 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虽然起义失败 了,但扩大了影响,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 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3)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但 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袁世略。对清皇室武 力逼宫,迫清帝退位。
小结
兴起: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辛 发展:同盟会的建立
亥 高潮:武昌起义
革 命
中华民国的建立
16字纲领 1905年,东 京三民主义
1. 时间:1912年1月1日
2. 地点:南京 3. 领导者: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①发布了一系列法令 4. 措施: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影响: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 临时宪法性质
5.影响:(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 的封建帝制。
(2)建立了资产阶段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 念深入人心。
第8课 辛亥革命
孙中山
(1866—1925)
伟大的民主革命 先行者。广东香山 (今中山)人。 1892年毕业于香港 西医书院。赴檀香山 成立兴中会,发誓推 翻清王朝。在广州、 惠州筹备起义,均失 败。1905年在日本 联合华兴会、光复会 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 同盟会,被推选为总 理。
1. 兴中会的成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到檀香山,成立了兴
中会,以推翻清政府为斗争目标。
兴中会秘密宣誓的地方
2. 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 地点 政治纲领 (16字) 革命目标
1905年8月 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革命旗帜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2. 武昌起义的经过 开赴前线的起义军
武昌起义的经过
军 昌 19
占 起 11
领义 年
楚 望
发 动
10 月
台 军 械 库
, 当 夜 起 义
10 日 晚 , 武
北 日 19
军 , 11
政武 年
府
昌 成 立 湖
10 月 11
武昌起义的经过
武昌起义爆发后,北洋军向革命军反扑, 炮轰汉口,城内中弹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