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邂逅霍金教学设计一

合集下载

邂逅霍金教案

邂逅霍金教案

《邂逅霍金》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主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2、体会尊重他人的人文情怀,反思现实生活中人文环境中的不足。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思想感情的脉络。

课程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抓主旨,理思路问题:一些人认为本文是写霍金的伟大,也有一些人认为本文重点在表达对霍金所生活的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的推崇。

你如何看?阅读文本,小组讨论;依据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

1、作者邂逅霍金时的表现:内心:敬仰、震惊、凝视、沉思;行为:下意思地摸着照相机。

2、敬仰、震惊、凝视、沉思的内容分别指?提示:a、作者在文章最后几节,反复强调霍金生活环境的和谐,结尾一节两个愿望也点明了他希望世界上多一点对个人价值的尊重。

b、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敬仰、震惊、凝视、沉思二、联系自己,对比思考1、碰到自己的偶像在街上购物,你的反应是?(自己和剑桥人比较)1、冲上去让他(她)签名,留影。

2、激动在一边大声叫喊,XXX,我喜欢你。

3、掏出手机猛拍照,或者视频。

4、赶紧给好友电话,报告这一激动消息。

5、装作不经意,跟在后面观察他(她)在买什么6、仔细的打量,然后兴奋地走开了。

回家上网八卦。

2、霍金的中国之行。

(中国人与剑桥人比较)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在北京开幕,世界著名学者霍金先生作了精彩报告,招致场内数百听众疯狂的围追堵拍。

当主持人丘成桐宣布霍金将要出现时,几百人手持相机迅速冲向台前,瞬间一片闪光。

丘教授劝说了7分钟左右,人群却丝毫没有减少。

直到他称要请出保安,人群才逐渐散去。

据介绍,闪光灯会影响到霍金的眼睛和语音识别器,造成语言表达困难。

霍金先生已经是多次到中国了,而每次都要留下这样的遗憾。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霍金的健康状况很不好,频繁的闪光灯会令他感到很不舒适,同时也会影响他现在几乎惟一的表达方式——眨眼皮。

因此,从其陪护人员到有关活动的组织者都一再强调,拜托人们千万不要用这样的方式来“骚扰”霍金。

而事实上呢,“骚扰”是络绎不绝。

邂逅霍金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邂逅霍金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邂逅霍金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邂逅霍金》教案一、导入新课学生介绍:霍金的科学成就——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

《时间简史》,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霍金的疾病——卢伽雷氏症,绝症。

最后他的身体会象植物一样,只有他的心脏、肺和头脑仍能运行,只有思维仍然是完好的,但不能与外界进行沟通。

2、“邂逅”何意?(生答:偶然相遇。

)偶然的相遇却在作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来邂逅这位伟人吧。

(三)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把握课文的结构、主旨、语言特点请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并在全班交流。

1、导入语中说“本文多侧面地刻画了霍金独特的形象”,到底从哪些角度刻画了霍金怎样的独特形象?讨论明确:霍金是一位高度残疾而顽强抗争取得巨大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形的独特:霍金是一个身躯极度瘦弱根本不能直立根本不能直坐也不能随意活动身体高度残疾的独特之形的人。

肖像描写: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

身躯弱小――――肌肉高度萎缩,身体极度瘦小;身体向右倾斜―――――根本不能直立根本不能直坐;安放在轮椅背上――――身体根本不能灵活转动。

神的独特:渺视死亡,与死神顽强搏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杰出人才。

神态描写: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魅力。

极度冷漠――――漠视逼迫的死神,对自己的命运不屈不挠,漠视生活中无关紧要的琐细事情;超常魅力――――对自己从事的科学研究事业专心致志,心无旁婺,目光深邃。

霍金精神描写:霍金是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

超人――――坦然面对死神,与死亡抗争,与时间赛跑,专心于自己喜爱的科学事业。

2、阅读本文,你感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哪里?讨论明确:对待名人或成功人士:东方:一般人对待名人或成功人士会有“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给名人送花、请名人签名、给名人拍照、请名人合影、狂呼名字、热泪盈眶、围观名人、跟踪名人,政府部门“要让名人或成功人士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这样做其实是大家不懂得尊重个人的价值和不懂得时间的富贵,会浪费这些杰出人才富贵的科研时间,也许会毁掉杰出人才。

《邂逅霍金》教学设计

《邂逅霍金》教学设计

《邂逅霍金》教学设计执教篇目:《邂逅霍金》(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执教年级:高一教材分析:本文篇幅精短,思想感情也表达得比较透彻明确,基本上一个课时就可以指导学生把握住文章大意。

作为一篇散文,需要在行散中抓住不散的“神”,即作者的思想感情线索。

要深入理解本文,还需联系当下,联系中外差异,体会其中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本文的文本阅读难度并不大,然而本文蕴含的人文关怀是高一学生比较陌生的,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以前不曾思考过的问题,培养超越小我、关注社会的眼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把握本文思想感情的变化脉络。

②理解本文体现的人文视角和人文关怀。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细读文本,抓关键词,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脉络。

②通过收集、思考课外材料,加深对文章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文关怀,感受霍金的人格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收集整理关于霍金的资料,了解霍金的生平经历及科学成就,准备上课时汇报交流。

二、请一到两名学生汇报预习成果(PPT呈现霍金的照片及简介)三、导入文本1、“邂逅”是什么意思?偶然遇见。

2、想象一下,假如是你邂逅霍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3、让我们来看一下,本文的作者葛剑雄是怎么做的?四、通过一张PPT简单介绍本文作者葛剑雄五、自读全文,划分层次,概括各层大意第一层:第1自然段邂逅之前,写从书本上了解的霍金。

第二层:第2—9自然段邂逅之中,写眼前的霍金及作者受到的震撼。

第三层:第10—13自然段邂逅之后,写作者对霍金现象的感慨和思考。

六、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1、邂逅之前,作者对霍金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充满敬意。

因为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这其中的鲜明对比更加深了作者的敬意。

2、邂逅之中,这是文章描写的重点。

①作者的感情可以用文中的哪一个词来概括?震撼。

邂逅霍金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邂逅霍金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邂逅霍金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邂逅霍金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感受并学习霍金与病魔抗争,献身科学,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坚毅品格和奉献精神。

懂得人的价值在于奉献什么而不在于获取什么。

以下是整理的邂逅霍金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邂逅霍金》教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领会“霍金”这一独特形象的魅力所在。

2. 认识本文蕴含的哲理——科技的发达时代的进步表现在对人的关怀尊重上。

[教学难点]文本中所深含的哲理性思考。

[教学突破口]本课选择“邂逅”后,作者一连串的感受作为教学突破口。

其理由有二:1. 作者的感受虽然产生于一瞬间,但“感受”是有发展的、是有梯度变化的。

从“呆滞”→“震撼”→“感染”到产生思考,是一个逐层推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展开。

2. 任何一篇作品,都是在传达作者自己的感受。

从作者的感受入手,进而去剖析、理解作品,文本才能起到作用。

学生也才能进入文本中生发出“感悟”。

[教学过程]一、预习过程:1. 学生搜集有关材料,了解霍金是怎样的一位科学家。

2. 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通过选择,确立课堂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 提供有关材料:①《霍金传》;②《解读霍金的宇宙》(《文汇报》2002。

8.19)等等。

二、展开过程:本环节着重解决的问题是:霍金给作者的感受是如何从形象的“震惊”到心灵的“震撼”的。

从以下步骤展开。

1. 介绍霍金的生平,突出霍金从健康的人到因病残疾后,在科学事业是做出的不断努力;并通俗地介绍霍金关于宇宙多维空间的观点。

(由学生自主完成)2. 提问①:△文中用了不少笔墨刻画霍金“弱小的身躯”及“目光”。

作者这样刻画的意图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3. 提问②:△作者说“我却呆滞了。

文中的“呆滞”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4. 提问③:△作者写到,“我想走上前……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

《邂逅霍金》教案

《邂逅霍金》教案

《邂逅霍金》教案《邂逅霍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初步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学习体会本文作者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作者的人文视角和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如何真正尊重一个人的价值,懂得社会环境的建设应由每个人做起。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出假设性问题:与个你一直崇拜与敬仰,但却没有机会见到的人不期而遇时的心情与行为表现。

(请两个同学表演。

)二、学生介绍霍金(预习作业)。

霍金的疾病——卢伽雷氏症,绝症。

最后他的身体会象植物一样,只有他的心脏、肺和头脑仍能运行,只有思维仍然是完好的,但不能与外界进行沟通。

霍金的科学成就——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

《时间简史》,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总结霍金特点:聪明,残疾,不幸,顽强,有杰出成就,非常著名。

三、我们来看看作者葛剑雄邂逅霍金前、时、后,感情是怎样变化的?(要求:学生通过集体朗读、个别诵读,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和关键词语)提示:充满敬意、震撼、感慨;结合PPT逐层分析。

1、作者为什么会对霍金充满深深的敬意?提示: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

2、A、当作者邂逅霍金时他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提示: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周围人的感染,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B、作者为什么会有心灵的震撼?提示:因为其独特的形象:身躯、目光(极度冷漠、超常魅力:不矛盾,漠视生活艰难)3、作者为霍金感到庆幸,但之前又说霍金是不幸的,是否矛盾?提示:不矛盾。

阐述的角度不同。

庆幸: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提供了他与外界沟通的可能。

他生活在一个个人生活时空得到充分尊重的环境中。

四、拓展:剑桥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那么,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周围也有人文关怀的存在,我们如何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1、听听刘翔自己的声音:“前天参加了一天活动,晚上刚到上海,一下飞机就又被请去高庆祝活动,你说说看,谁能够受得了。

邂逅霍金教案

邂逅霍金教案

邂逅霍金教案教案标题:邂逅霍金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霍金的生平和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霍金的生平和科学贡献。

2. 探索霍金的科学理论和思想。

3. 分析霍金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

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或创新项目。

5. 培养学生的科学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霍金的生平和科学成就介绍。

2. 霍金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解析。

3. 霍金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分析。

4. 学生科学实验或创新项目设计和实施。

5. 学生科学成果展示和交流。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霍金的形象,引起学生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对霍金了解多少?你们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二、学习(30分钟)1. 学生阅读霍金的生平和科学成就介绍的文章或资料。

2. 学生讨论并总结霍金的科学理论和思想。

3.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霍金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

三、实践(4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或创新项目。

2.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3. 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实验或项目的启示和收获。

四、展示(15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科学实验或创新项目成果。

2.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分享经验和思考。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从霍金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你们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启示?”教学评估:1. 学生对霍金的生平和科学成就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霍金的科学理论和思想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实践中设计和进行科学实验或创新项目的能力。

4. 学生在展示和交流中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霍金的科学理论和思想。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或科技展览,拓宽科学视野。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上册《邂逅霍金》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上册《邂逅霍金》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课文中有哪些地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霍金的人生经历和哲学观点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启发?"
2.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建议,帮助解决问题。
"你们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我听到你们提到了霍金的坚韧精神。那么,这种精神在你们的生活中可以如何体现呢?"
3.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很好,每个小组都积极分享了他们的讨论成果。从你们的回答中,我看到了大家对霍金精神的认同。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些感悟运用到实践中去。"
2.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霍金的初步印象,以此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看完这段视频,大家对霍金有什么印象?他的人生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启发?"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导他们进入课文的学习,为接下来的讲授新知做好铺垫。
"霍金的坚韧精神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令人敬佩。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邂逅霍金》,探索他的人生哲学和科学成就。"
3.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沪教版《邂逅霍金》教学教案

沪教版《邂逅霍金》教学教案

沪教版《邂逅霍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霍金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2)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霍金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霍金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2)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通过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霍金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霍金的认识。

2. 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者与霍金的邂逅过程。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分析霍金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霍金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2)学生谈谈自己对科学家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思考。

四、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霍金的短文。

2. 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科学家,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邂逅霍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霍金的人格魅力和本文作者人文关怀精神;
2、能正确把握并表述本文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脉络;
3、学习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人的精神面貌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
感受并学习霍金与病魔抗争,献身科学,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坚毅品格和奉献精神。

懂得人的价值在于奉献什么而不在于获取什么。

三、教学难点
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如何真正尊重一个人的价值,懂得社会环境的建设应当由每个人做起。

四、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读课文,查找有关的背景资料,并向老师提出问题。

(二)、导入
思路:从题目入手,结合学生预习,介绍霍金的情况,为深入阅读课文作好铺垫工作。

1、我们已经作过预习,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所了解的霍金。

学生介绍集中于两部分:
霍金的科学成就——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

《时间简史》,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霍金的疾病——卢伽雷氏症,绝症。

最后他的身体会象植物一样,只有他的心脏、肺和头脑仍能运行,只有思维仍然是完好的,但不能与外界进行沟通。

老师的补充:
霍金的一首诗——“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宇宙有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点拨)我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我们生存的宇宙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否有边际,是否有一天会消亡?你可曾追寻过这些问题的答案?大多数人成年后忘怀的问题,霍金等科学家却执著地追寻着……
霍金的疾病——请同学们想象以下自己若患有此病后的感受。

霍金说:“我得病后的一个体验是:当一个人面临早逝的可能,就会体验到活下去是值得的。

”(点拨)是什么支撑着霍金活下去并继续在科学道路上跋涉?(生答: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

)是的,这种精神与霍金在科学上的伟大发现一样,也是人类的一笔巨大财富。

2、“邂逅”何意?(生答:偶然相遇。

)偶然的相遇却在作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来邂逅这位伟人吧。

(三)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把握课文的结构、主旨、写作特点
请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并在全班交流。

比较集中的问题:
1、为什么作者写遇到霍金时,要着重强调他“与照片上见到的一模一样”?
(点拨)请学生朗读这句句子,一遍保留这半句话,一遍去掉这半句话。

学生互相讨论感受,明确:这是一种惊喜感受的表达。

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遇到仰慕已久的伟人,作者不免有不能确信之情,所以要“确认”一下。

(进一步点拨)作者对霍金仰慕已久吗,何以见得?
生答:第一小结作者写得很明确。

第二小节我与博士的对话实际上也是从侧面写出霍金的伟大。

2、霍金的目光既可看作极度冷漠,也可视为极有魅力,这是什么意思?
学生互相讨论。

(点拨)可结合背景材料。

生答:这目光反映了一个与严酷命运作战的不屈灵魂,是坚毅不屈精神的反光。

一个生长在鲜花与阳光中,一路顺风的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目光的。

所以作者做这样的描写。

3、当遇到心中的“偶像”时,为什么我却“呆滞”了,什么也没有做?
生答:是因为太崇拜他了,所以如此。

生反对:其实“我”当时是想拍照的,只是出于某种原因控制住了自己。

书中有“摸了摸照相机”的描写。

(点拨)是什么原因呢?文章中怎么写?
生答:“或许是……”“或许是……”两段。

一是感到不应该打搅这位不屈的斗士,这是对个人价值的应有尊重。

另一个是当时的人们的行动感染了我。

(再点拨)当时周围的人们为什么是这样的举动呢?
生答:都是出于尊重之心。

4、“不幸”和“幸运”之说是否矛盾?
生答:不矛盾。

霍金身患绝症是不幸的,但是他却能够在外界的帮助下完成对命运的抗争,因此是幸运的。

(点拨)外界的哪些帮助?
生答:两点——A、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提供了他与外界沟通的可能。

B、他生活在一个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环境中。

(点拨)作者更强调哪一点?
生答:后一点。

书中有“更”字说明这点。

(进一步点拨)这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剑桥就是这样环境的代表。

(四)小结
我们从该课的学习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呢?请同学用几分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请若干个同学朗读所写的感受(在自愿的基础上),与大家分享。

学生的感受主要从霍金的人格魅力和尊重个人价值的环境两点出发,落到自身的言行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