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 6.6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应用》公开课_2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空气分子运动的越强烈,压强越大;②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单位体积内空气质量越大,压强越大;③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就越小。

PV=nRT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

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

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SI),R=8。

314帕·米3/摩尔·K。

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

0814大气压·升/摩尔·K。

R为常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已知标准状况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

4L把p=101325Pa,T=273。

15K,n=1mol,V=22。

4L代进去得到R约为8314帕·升/摩尔·K玻尔兹曼常数的定义就是k=R/Na因为n=m/M、ρ=m/v(n-物质的量,m-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分子量,ρ-气态物质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p v=mRT/M……②和pM=ρRT……③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1)在相同T、P、V时:根据①式:nA=nB(即阿佛加德罗定律)摩尔质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

若mA=mB则MA=MB。

(2)在相同T·P时: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

(3)在相同T·V时: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

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完整word版)6.6大气压强讲义

(完整word版)6.6大气压强讲义

6.6 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一、概念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3)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4)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5)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atm)=760mmHg=76cmHg=1.01×105Pa5、大气压的特点:(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二、例题1.著名的__________实验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最早测出大气压数值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_________.2. 1个标准大气压=_____ 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____________Pa3.大气压的变化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在同一地区,阴雨天转晴天时,大气压变____;燕子低飞捕虫时,象征着大气压变___.大气压还与高度有关,高度增加,大气压会_____.4.在托里拆利测定大气压强的实验中,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下面哪种情况正确( )A.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长度不变B.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竖直高度不变C.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长度和竖直高度都不变D.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长度和竖直高度都变5.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已知大气压值为750 mm水银柱,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口始终不离开槽内水银面,如果将玻璃管竖直向上提10 mm,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 )A.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B.用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C.用吸管吸起敞口瓶中的饮料D.用注射器把药液注进肌肉里7.把一只空玻璃杯口朝下,竖直按入水中.在杯子被按入水中的过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杯中将逐渐充满水B.水不会进入杯中C.杯中会进入一部分水,杯上部的空气压强保持不变D.杯中会进入一部分水,杯上部的空气压强逐渐增大8.一次龙卷风发生时,屋外气压急剧降到90 KPa;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认为室内气压是标准气压,粗略取作100 KPa,若室内屋顶的面积为100 m2,这时屋顶受到的内外压力差可达______N,足以被掀飞.9.某拦河坝内某处受的压强是6.5个标准大气压,如果当时江面上的大气压是760毫米高水银柱,则该处水的深度是______m.10.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管顶部比槽内水银面高出300mm,如图所示,问:(1)管的顶部受到水银对它的压强是多大?(2)如果在管顶开个小孔,会发生什么现象?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课后作业1.大气由于受_____作用而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 5 Pa,相当于有____ N的压力作用在1 cm2的面积上.2.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空间是_____,当大气压为76 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时,做实验的同学不慎漏进了一些空气,此时测得水银柱高73 cm,则管内空气产生的压强为_______Pa.3. 1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______m的水柱,支撑_______m高的酒精.4.气体在温度和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_____,压强_____;气体在质量和体积不变前提下,气体温度越高,压强_____.5天空中的氢气球,升到一定高度就会爆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一高度的大气压值大,把气球压裂B.高空中的大气压值小,气球向外膨胀,把气球胀裂C.高空中的温度低,气球被冻裂D.高空中的紫外线强,将气球照裂6.把装满水的玻璃杯,用纸片覆住杯口,把它倒置放入足够深的水中,然后移去纸片,将玻璃杯向上提,在杯口没有离开水面前,玻璃杯内( )A.充满水B.杯内水面比杯外水面高,但不满C.杯内外水面相平D.杯内水面比杯外水面低。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0页 0211页 0273页 0296页 0326页 0328页
扉页 第6章 压力与压强 6.2 阿基米德原理 6.4 液体对压强的传递 6.6 大气压强 7.1 温度与温标 7.3 内能
扉页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目录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6章 压力与压强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6.1 密度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6.2 阿基米德原理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6.3 压强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课 件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6.6 大气压强(有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6.6 大气压强(有答案)

6.6 大气压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槽内装有水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B.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大C.若玻璃管顶端不小心被碰破一个小孔,水银会从小孔向上喷出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2.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A.倒置的试管中水不会流出B.吸盘不会从墙上掉下来C.用吸管能从甁中吸取饮料D.利用船闸船可以通过船坝3.只利用下图各组给定的器材做实验,不能完成其实验目的是()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B.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C.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D.准确测出大气压的数值4.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B.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5.如图所示,人呼吸时,肺的形状从甲图变成乙图的过程中,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关系是()A.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B.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C.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D.肺内气压先大于大气压,后小于大气压6.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7.关于大气压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C.一般来说,阴天、下雨时大气压强会低些D.一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等于高度为760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8.关于大气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历史上是用马德堡半球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强的值B.医生用注射器把药水推进病人的肌肉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C.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D.茶壶盖上小孔的巧妙设计与大气压无关9.第一个利用实验准确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A.牛顿B.托里拆利C.阿基米德D.焦耳10.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玻璃瓶中,橡皮塞与瓶口紧密接触.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对瓶子采取了保温措施),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水柱高度h增大,说明大气压升高了B.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C.水柱高度h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D.上楼的过程中,瓶子保温是为了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11.塑料吸盘是家庭常用的小工具,小明做了如图的实验(甲图吸盘吸在竖直墙壁上挂重物,乙图两个吸盘对吸后挂重物),在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图中如果墙面绝对光滑,吸盘仍能吸在墙面上B.图甲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C.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D.利用乙图的实验在海拔更高的地区仍能提起该重物二、多选题12.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多,海绵凹陷越明显B.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大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13.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大气压的应用的是()A.活塞式抽水机B.茶壶盖上的小孔C.吸盘吸玻璃D.高压锅三、填空题14.如图所示,在玻璃瓶里装一些红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让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人水中,并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这样小明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物理实验演示器。

上海初三物理 第六章第六节 大气压强

上海初三物理 第六章第六节  大气压强

第六章第六节大气压强第一课时大气压强的存在一、选择题:1、有一种用塑料或橡皮制造的挂衣钩,中间是一个空的“皮碗”,如图所示,可以把它按在光滑的墙或玻璃上,在钩上再挂上几件衣服也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A.墙对它有吸力B.玻璃对它有吸力C.衣钉对墙或玻璃有附着力D.大气压的作用2、大气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下列事实中属于大气压运用的是()A、载重量较大的汽车有许多车轮B、用吸管很容易从瓶中吸取饮料C、人能轻松地浮在死海的海面上D、拦河坝的截面上窄下宽呈梯形3、下列实例中不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活塞式抽水机的抽水过程B、离心式水泵的抽水过程C、针管吸药液的过程D、车辆的行驶4、茶壶盖上有个小孔,它的作用时()A、空气进入茶壶内,以便水能倒出B、让水蒸气跑出去,使茶水凉得快些C、起美观作用D、以上原因都对二、填空题:5、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把两个直径约为36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水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两队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半球,居然用16匹骏马使劲地拉才使它们分开,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内,然后迅速用剥了壳的鸡蛋堵在瓶口,过一会儿鸡蛋________瓶中,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由于大气受_____________作用,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8、医生打针时,先把注射器管里的活塞推到底,把管中的排除,抽药水时,就把药液压入针管里。

钢笔吸墨水就是利用了。

三、实验题9、某同学用一个玻璃杯和硬纸做实验,将杯中放满水再盖上硬纸片后,倒置过来水和纸都没有落下。

上海初高中物理目录(完整版)

上海初高中物理目录(完整版)

上海初高中物理目录(完整版)初二第一学期让我们起航1 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2 有用的物理学3 测量的历史第一章声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2声音的特征第二章光2.1光的反射2.2光的折射2.3透镜成像2.4光的色散第三章运动和力3.1机械运动3.2直线运动3.3力3.4重力力的合成3.5二力平衡3.6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初二第二学期第四章机械和功4.1简单机械4.2机械功4.3机械能﹡4.4功的原理第五章热与能5.1温度温标5.2热量比热容5.3内能﹡5.4物态变化5.5热机初三第一学期第六章压力与压强6.1密度6.2压强6.3液体内部的压强6.4阿基米德原理﹡6.5液体对压强的传递6.6大气压强﹡6.7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第七章电路7.1电流电压7.2欧姆定律电阻7.3串联电路7.4并联电路初三第二学期第八章电能与磁8.1电功率8.2电流的磁场8.3电能的获得和输送8.4无线电波和无线电通信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9.1原子9.2地球太阳系﹡9.3银河系宇宙9.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物理新教材共有五册,其中基础型课程,高一、二年级各一册。

拓展型课程,高一、高二合一册,高三一册。

还有研究型课程一册。

高一第一学期前言物理探索之旅——致同学们第一篇机械运动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A.质点位移和时间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C.快慢变化的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DIS)E.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F.匀加速直线运动G.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A.生活中常见的力B.力的合成C.力的分解D.共点力的平衡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B.牛顿第二定律C.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D.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E.从牛顿到爱因斯坦高一第二学期第四章周期运动A.匀速圆周运动B.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C.机械振动D.机械波的产生E.机械波的描述第二篇能量与能量守恒第五章机械能A.功B.功率C.动能D.重力势能E.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F.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章分子和气体定律A.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B.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C.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D.压缩气体的应用高二第一学期第七章内能能量守恒定律A.物体的内能B.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C.能的转化的方向性能源开发D.学习包——太阳能的利用第三篇电场和磁场第八章电场A.静电现象元电荷B.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C.静电的利用与防范第九章电路A.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B.电功电功率C.多用电表的使用D.简单逻辑电路E.学习包——自动控制与模块机器人第十章磁场A.电流的磁场B.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左手定则C.磁感应强度磁通量D.直流电动机高二第二学期第十一章电磁感应电磁波A.电磁感应现象B.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C.学习包——电磁波第四篇微观和宇观世界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A.原子的核式结构B.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C.原子核的组成D.重核裂变链式反应E.反应堆核电站第十三章宇宙A.万有引力定律B.宇宙的基本结构C.天体的演化结束语可爱的物理学高一、二拓展型课程Ⅰ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A 匀变速直线运动B 竖直上抛运动第二章力矩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A 力矩B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A 摩擦力B 物体的受力分析C 牛顿定律的应用第四章机械能A 机械能守恒定律B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A 向心加速度向心力B 圆周运动的应用*C 离心现象第六章简谐运动与机械波A 简谐运动振动图像B 单摆*C 受迫振动共振现象D 纵波E 波的干涉、衍射*F 多普勒效应第七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A 固体的基本性质B 液体的基本性质*C 新材料简介D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第八章热力学定律A 热力学第一定律B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第九章电场A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B 匀强电场电场的叠加C 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D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E 静电感应现象第十章电路A 电动势B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C 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D 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的应用*E 电阻定律第十一章磁场A 安培力*B 磁力矩第十二章电磁感应A 楞次定律B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大小第十三章光的波粒二象性A 光的干涉和衍射B 光的电磁说*光的偏振C 光电效应光子说D 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第十四章原子核A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B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C 结合能和质能方程*D 核聚变*E 人类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索第十五章宇宙A 万有引力和第一宇宙速度*B 宇宙大爆炸学说*C 人类对宇宙结构的探索高三拓展型课程Ⅱ第一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共同专题)A.运动的合成和分解B.平抛运动﹡C.斜抛运动第二讲动能定理(共同专题)A.动能定理B.动能定理的应用第三讲动量(侧重理论专题)A.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B.冲量动量定理﹡第四讲物体的平衡(测中应用专题)第五讲人造地球卫星(测中应用专题)第六讲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共同专题)第七讲电磁感应定律(共同专题)第八讲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侧重理论专题)A.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B.洛伦兹力﹡C.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第九讲交流电(测中应用专题)A.交流电B.变压器高压输电﹡C.电感器电容器﹡D.交流电路第十讲传感器及其应用(测中应用专题)第十一讲光的折射(测中应用专题)A.光的折射﹡B.全反射﹡第十二讲激光及其应用(测中应用专题)A.激光的特性B.激光应用简介﹡第十三讲相对论简介(侧重理论专题)A.光速不变原理B.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C.质速关系和质能关系﹡第十四讲量子论简介(侧重理论专题)A.物质波B.原子能级和原子跃迁。

【中考零距离】(上海专用)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教材梳理,夯实基础)

【中考零距离】(上海专用)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教材梳理,夯实基础)

第六章压力与压强知识梳理K1.某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体________的一种________性。

水的密度是________千克/米3,读作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________克/厘米3。

2.质量为30克的烧杯,装有适量某种液体,放在已调整的天平上测量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测得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_克;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厘米3;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千克/米3。

甲乙第2题图3.____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同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定义了________这个物理量。

4.如图中F=25牛, G=10牛,则物体对于支承面的压力分别是:(a) ________牛;(b) ________牛;(c) ________牛;(d) ________牛。

第4题图5.物体在________上所受到的________叫做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__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压强的大小代表了压力的________是否明显。

6.压力的作用效果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 物体表面形变的大小,如____________;(2) 人的舒服程度,如________;(3) 对材料表面的破坏程度,如________;(4) 物体的锋利程度,如________。

7.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是很大的,__________实验首先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第9题图8.液体在其内部某一点产生的压强与这一点的______有关,还与________有关。

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压强压力知识点总结

压强压力知识点总结

压强压力知识点总结一、压强的定义压强是力对一个单位面积的垂直施加的物理量,通常用P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帕斯卡等于1牛顿/平方米(N/m^2)。

从公式上来看,压强可以表示为:\[P=\frac{F}{A}\]其中,P代表压强,F代表力,A代表受力面积。

二、压强的计算1. 气体体积和压强的计算对于气体来说,压强可以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表示为:\[PV=nRT\]其中,P代表压强,V代表体积,n代表摩尔数,R代表气体常数,T代表温度。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温度和摩尔数来计算出气体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可以通过液体的密度和高度来计算。

液体压强可以表示为:\[P=\rho gh\]其中,P代表压强,ρ代表液体密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液体的高度。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液体在某一深度处的压强。

三、压力的传递在物体中,压力可以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相互作用传递。

在液体和气体中,压力可以通过分子不断的碰撞和传递来实现。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这个力会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相互作用传递到物体的其他部分,形成压力。

四、压强的应用压强在生活和工程中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1. 气压计气压计是一种用来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

气压计利用大气压强将汞柱推向玻璃管内,从而测量出大气压强的数值。

2. 液压工程在液压工程中,液体的压强和流动被广泛应用在液压装置中。

例如,液压千斤顶利用液体的压力来提升重物,液压系统用来实现机械运动等。

3. 球类运动在体育比赛中,例如棒球、网球、篮球等,压强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

球类运动中,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很小,因此球受到的压力就会很大,这样球才会弹跳。

4. 水压器械水压学在工程与农业中应用广泛,例如水压车、高压清洗机、水力船运输等,都是基于液体的压强原理。

总之,压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在物理学、力学、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强单元复习
一、教学任务分析
《压强》这个章我们学习了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探讨了液体内部的压强一些规律,并研究了大气压所产生的一些有趣的现象等。

本节课打算围绕针筒为研究对象,复习“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基础知识,辅以练习加以巩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压强知识的复习,提升解决实际压强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于生活实例的分析,体验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压强知识的理解。

难点:用新方法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四、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大针筒、小针筒、钩码、细绳、积木。

2、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拔针筒活塞拔不出作为情景导入,得出有大气压存有并且很大引入复习课题。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回顾、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的复习,巩固压强各个知识点,并通过针筒实际应用中涉及的压强知识,复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进而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对压强知识的理解。

方法是:学生通过压强知识的复习,巩固各个知识点。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用新方法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在教与学中,学生是课堂复习的主体,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多维度的理解压强,激发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复习的效率。

六、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景演示实验
请同学拔针筒的活塞,分析拔不开的原因,引出大气压。

活动1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如何利用针筒测出大气压强。

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值。

活动2 交流讨论
回顾托里拆利实验。

分析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活动3 交流讨论
分析针筒上压强知识的应用。

活动4 应用
比较积木的不同摆放对桌面的压强大小。

归纳小结
七、教学示例
(一)情景引入
演示实验:拔针筒活塞很难拔开,分析拔不开的原因,引出大气压的存有
且很大。

(二)复习课教学
活动1交流讨论
分析历史上第一个证明大气压的存有且很大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通过对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回顾,对于实验中铜半球直径的分析,大小针筒比较,分析得出小针筒更容易拔开。

通过实验测出这个拉力,对针筒实行受力分析,计算出大气压力,并得出大气压强的值。

活动2 交流讨论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回顾,分析如何测出大气压强的值。

通过对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的复习,巩固分析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活动3交流讨论
分析针筒上压强知识的应用。

分析改变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活动4 应用
比较积木的不同摆放对桌面的压强大小。

分析改变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