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5数据恢复
乔鼎(promise)Pegasus2 R4 raid5 阵列恢复成功!

乔鼎(promise)Pegasus2 R4 raid5 阵列恢复成功!
跟客户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客户已经在天津找了多家数据恢复公司,均宣告恢复失败。
最后经朋友推荐来到了数据恢复公司。
该设备是四块3T东芝台盘组成的raid5阵列。
据客户介绍,该设备先是有一块盘掉线,在调试过程中,由于员工误操作,强制关机导致阵列无法启动,并且在尝试修复过程中搞乱了硬盘顺序,现在阵列的硬盘顺序已经无从得知。
了解了基本情况,我们数据恢复工程师团队经过讨论、研究,总结出此设备的数据恢复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该设备在国内用户很少,经过查阅资料,目前没有类似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2、该设备有两块盘已经出现物理故障,可能是由于强制关机导致,4块盘的raid5阵列,
有两块盘故障,数据恢复难度相当大。
3、客户拆卸过程中,Raid阵列的硬盘顺序已经打乱,给恢复带来难度。
4、客户要求两天内要拿到数据,没有时间进行各种尝试,必须一次成功。
面对这些困难,技术团队没有退缩。
技术小组马上开始细致的分工协作。
终于经过两天一夜的阵列底层代码分析,我们成功的弄清楚了阵列硬盘的正确顺序,块大小和块的顺序以及每一块盘的起始扇区数。
经过阵列的虚拟重组,客户的数据被完整的恢复!
当客户来取数据的时候,他带了各种水果以表达对数据恢复团队的感谢。
这次数据恢复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丰富的数据恢复经验和技术团队的专业。
数据安全,选择贵公司!我们十二年的专注,带给您的是数据安全的保障。
作为华北地区最早的数据恢复公司,我们的技术实力,值得您的信赖。
RAID5扩容与数据还原

RAID5扩容与数据还原RAID 5使用至少三块硬盘来实现阵列,它既能实现RAID 0的加速功能也能够实现RAID 1的备份数据功能,在阵列当中有三块硬盘的时候,它将会把所需要存储的数据按照用户定义的分割大小分割成文件碎片存储到两块硬盘当中,此时,阵列当中的第三块硬盘不接收文件碎片。
RAID 5也被叫做带分布式奇偶位的条带。
每个条带上都有相当于一个“块”那么大的地方被用来存放奇偶位。
与RAID 3不同的是,RAID 5把奇偶位信息也分布在所有的磁盘上,而并非一个磁盘上,大大减轻了奇偶校验盘的负担。
尽管有一些容量上的损失,RAID 5却能提供较为完美的整体性能,因而也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磁盘阵列方案。
它适合于输入/输出密集、高读/写比率的应用程序,如事务处理等。
RAID 5使用至少三块硬盘来实现阵列,它既能实现RAID 0的加速功能也能够实现RAID 1的备份数据功能,在阵列当中有三块硬盘的时候,它将会把所需要存储的数据按照用户定义的分割大小分割成文件碎片存储到两块硬盘当中,此时,阵列当中的第三块硬盘不接收文件碎片,它接收到的是用来校验存储在另外两块硬盘当中数据的一部分数据,这部分校验数据是通过一定的算法产生的,可以通过这部分数据来恢复存储在另外两个硬盘上的数据。
另外,这三块硬盘的任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在这次存储当中可能是1号硬盘和2好硬盘用来存储分割后的文件碎片,那么在下次存储的时候可能就是2号硬盘和3号硬盘来完成这个任务了。
可以说,在每次存储操作当中,每块硬盘的任务是随机分配的,不过,肯定是两块硬盘用来存储分割后的文件碎片另一块硬盘用来存储校验信息。
这个校验信息一般是通过RAID控制器运算得出的,通常这些信息是需要一个RAID控制器上有一个单独的芯片来运算并决定将此信息发送到哪块硬盘存储。
RAID 5同时会实现RAID 0的高速存储读取并且也会实现RAID 1的数据恢复功能,也就是说在上面所说的情况下,RAID 5能够利用三块硬盘同时实现RAID 0的速度加倍功能也会实现RAID 1的数据备份功能,并且当RAID 5当中的一块硬盘损坏之后,加入一块新的硬盘同样可以实现数据的还原。
如果RAID-5卷中某一块磁盘出现了故障,怎样恢复?

如果RAID-5卷中某⼀块磁盘出现了故障,怎样恢复?RAID-5 卷(RAID-5 Volume):具有数据和奇偶校验的容错卷,有时分布于三个或更多的物理磁盘。
奇偶校验是⽤于在失败后重建数据的计算值。
如果物理磁盘的某⼀部分失败,您可以⽤余下的数据和奇偶校验重新创建磁盘上失败的那⼀部分上的数据。
您不能镜像或扩展 RAID-5 卷。
在 Windows NT 4.0中,RAID-5 卷也被称为带奇偶校验的带区集。
RAID5的缺点就是在⼀块硬盘发⽣故障后,RAID组从在线状态变为降级状态,这时如果第⼆块硬盘出现故障,那么整个RAID组的数据都将丢失,这对企业来说是灾难性的。
惠普RAID5 ADG技术则在原理上克服了这⼀缺陷,其最⼤特点是部署了2个奇偶校验集,并提供了2个硬盘的容量存储这些奇偶校验信息,理论上能同时允许2块硬盘出现故障,突破了以往RAID允许在同⼀时刻只可以有⼀块硬盘发⽣故障的限制,很有效地提⾼了服务器硬盘上数据的可靠性。
RAID5 ADG⽐双RAID 0+1具有更低的实施成本,却能提供⽐ RAID 5 更⾼的容错能⼒。
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两点:磁盘阵列内的硬盘是否有顺序的要求以及⾮掉线硬盘的稳定应当特别⼩⼼。
很多⼈认为磁盘阵列内的硬盘顺序不是很重要,但这是严重错误的。
假如您⽤10个硬盘做阵列,在最初初始化时,此10个硬盘是有顺序放置在磁盘阵列内,分为第⼀、第⼆…到第⼗个硬盘,是有顺序的。
如果您买的磁盘阵列是有顺序的要求,则您要注意了:有⼀天您将硬盘取出,做清洁时⼀定要以原来的摆放顺序插回磁盘阵列中,否则您的数据可能因硬盘顺序与原来的不符,磁盘阵列上的控制器不认⽽数据丢失!⽽⾄于⾃⾏操作的强制上线,则更应该⼩⼼暂时还未掉线的硬盘是否稳定。
如果在操作RAID时缺乏经验,我们建议⼤家咨询服务器售后服务⼯程师,在涉及到⼀些⾼难度的技术问题时,选择专业的数据恢复服务商也将是很好的选择。
针对⽬前RAID灾难屡见不鲜并且服务器售后服务并⾮以确保数据安全为核⼼的服务策略,越来越多的企业⽤户选择了固定数据恢复服务商。
【精品】服务器阵列-RAID故障数据恢复技巧

服务器阵列-R A I D故障数据恢复技巧服务器阵列 RAID故障数据恢复技巧-.Ihd166 { display:none; }当RAID出现故障时,硬件厂商经常会初始化你的系统或重建(REBUILD)你的RAID,那么,会造成数据无法恢复的巨大损失,因此,当RAID出现故障时,一定要正确处理。
RAID的目的就是利用磁盘空间的冗余实现数据容错,不过这是在所有的磁盘或卷没有任何问题的前提下实现的。
当RAID卷中的单个磁盘出现故障后,尽管数据可能暂时不会受到威胁,但是磁盘冗余已经没有了。
此时任何不当的操作都可能毁掉已经存放的数据。
因此,在充分享受RAID所带来的安全好处时,还应该想到它危险的一面。
RAID磁盘阵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故障,这也使得RAID在给我们带来海量存储空间的应用之外,也带来了很多难以估计的数据风险。
本文将重点介绍RAID常见故障及相关处理方式。
RAID故障注意事项1、数据丢失后,用户千万不要对硬盘进行任何操作,将硬盘按顺序卸下来(贴好标记),用镜像软件将每块硬盘做成镜像文件,也可以交给专业数据恢复中心进行。
2、不要对Raid卡进行Rebuild操作,否则会加大恢复数据的难度。
3、标记好硬盘在Raid卡上面的顺序。
4、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拨打专业公司(恩特尔数据恢复中心)的咨询电话找专业工程师进行咨询,切忌自己试图进行修复,除非你确信自己有足够的技术和经验来处理数据风险。
常见Raid 数据丢失故障情况服务器配置网1、软件故障:a.突然断电造成RAID磁盘阵列卡信息的丢失。
b.重新配置RAID阵列信息,导致的数据丢失。
c.磁盘顺序出错,导致系统不能识别数据。
d.误删除、误格式化、误分区、误克隆、文件解密、病毒损坏等情况,导致数据丢失。
2、硬件损坏:a.raid硬盘报红灯错误,硬盘检测报错情况。
b.raid硬盘出现坏道,导致数据丢失。
c.raid一般都会有几块硬盘,同样有故障允许损坏的硬盘数量(如RAID5允许损坏其中一块),当超出损坏的硬盘数量后,RAID数据将无法正常读取。
RAID5数据恢复

RAID5数据恢复 step by step一、准备知识RAID-5是数据和奇偶校验间断分布在三个或更多物理磁盘上的、具有容错功能的阵列方式。
如果物理磁盘的某一部分失败,您可以用余下的数据和奇偶校验重新创建磁盘上失败的那一部分上的数据。
对于多数活动由读取数据构成的计算机环境中的数据冗余来说,RAID-5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有一些服务器或者磁盘阵列柜会将RAID信息存储在磁盘的某些地方,一般是阵列内每块磁盘的最前面的一些扇区或者位于磁盘最后的一些扇区内。
当RAID信息存储在每块磁盘的前面的扇区时,在分析与重组RAID的时候就需要人为的去掉这些信息,否则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在做RAID5的数据恢复的时候,除了需要知道RAID内数据的起始扇区,还需要了解(数据)块大小(也称深度,depth)、数据与校验的方式等。
在实际应用中,阵列控制器一般要先把磁盘分成很多条带(Stripe,如图1上绿色线框起来的部分就是一个条带),然后再对每组条带做校验。
每个条带上有且仅有一个磁盘上存放校验信息,其他的磁盘上均存放数据。
数据被控制器划分为相等的大小,分别写在每一块硬盘上面。
每一个数据块的长度或者说数据块的容量就被称为块大小或者叫(条带)深度。
在阵列内,条带大小一般是相同的,即在每个磁盘内的数据块的大小和校验块的大小是一致的。
图1每一个条带内的校验盘上的内容是通过这个条带上其他磁盘上的数据做异或而来,如P1=D1 XOR D2 XOR D3(见图2)。
一般来说,在盘序是正确的情况下,校验块在RAID5内每块磁盘的写入顺序都是从第一块盘到最后一块盘或者从最后一块盘到第一块盘(如图2)。
从图上看,校验的排列总是从图的左上角到右下角,或者从图的有上角到左下角。
这就为我们判断磁盘的顺序提供了依据。
如果考虑上数据写入磁盘的顺序(这个就是所谓的校验旋转方式,以下简称旋转方式),我们便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4种数据与校验的排列形式:forward 123(右不对称)、forward dyn(右对称)、backward 321(左不对称)、backward dyn(左对称)。
RAID5数据恢复实例

RAID磁盘阵列数据恢复Write by kernel()RAID技术是目前服务器使用较多的一种数据存储技术,它在存储容量、存储安全和存储速度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RAID磁盘阵列一旦出现故障,给用户带来的损失也往往最为惨重。
对于服务器来说最常见的就是磁盘物理故障和RAID卡故障。
一旦发现RAID阵列出现故障,不要轻易尝试Rebuild、同步等操作,更不要初始化硬盘。
通过正确的操作是可以帮助你把损失降到最低的。
运气好还可以让服务器“起死回生”。
尽管各个厂家RAID卡的操作界面不一样,但是恢复原理基本是一样的。
下面是我对HP LH3服务器RAID损坏后的一次数据恢复经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台HP LH3的PC服务器,磁盘阵列为RAID-5。
超期服役5年多了,相信有不少网管也和我一样每天都在为这些“老爷车”提心吊胆,因为时间长了,不定哪天就死翘翘了,这样的“好事”还就让我碰到了。
上周四这台跑SQLSERVER应用的HP LH3服务器突然宕机了。
鼠标、键盘均无响应,没有任何错误提示,以为是正常的死机了,Reset重新启动,服务器自检的时候提示“Logic disk failed”,硬盘都没有发现,看来是RAID出问题了。
于是就决定查看RAID配置是否正常,重新启动当系统自检到RAID卡时,按照提示按CTRL+M进入HP NETRAID Express Tool界面,不同品牌的服务器RAID卡不一样,进入的方式也不一样,,需要自己注意。
下图是进入HP NETRAID Express Tool界面的提示:“Objects”---->“Physical Drive”如下图:的是可以去买彩票了。
RAID5两块硬盘同时损坏的情况是不常见的,因为RAID卡通常都有自保护动作的。
比如RAID-5阵列,当阵列卡发现有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时候,会自动 Degrade(降低RAID级别),系统自检的时候也会出现Degrade提示,这样可以降低风险。
raid5数据恢复

最近,由于服务器机房的重定位,管理员在重定位过程中顺便清理了服务器和磁盘阵列设备。
连接新计算机机房中的线路后,服务器无法识别突袭并且没有初始化突袭。
工程师对设备进行了简单的初步检查,发现数据丢失的原因是突袭信息的丢失,突袭中的冗余采用双周期验证方法。
那么,如何恢复RAID5数据呢?跟小编一起学习
方法/步骤
1.首先,将SCSI硬盘柜直接连接到不具有RAID功能的SCSI扩展卡,然后在专用(Windows 2003修改)修复平台上,以单磁盘方式连接服务器阵列中的所有硬盘。
如何恢复RAID5数据
2.为了保护RAID5的原始数据并避免由于数据恢复操作而更改原始数据,在所有数据恢复期间,所有硬盘必须以只读模式完全镜像,并且映像也通过以下方式存储在设备上:冗余保护。
如何恢复RAID5数据
3.然后从映像文件中分析原始团队的双循环检查参数,并构建虚拟团队平台。
如何恢复RAID5数据
4.在虚拟RAID平台中,删除脱机的磁盘并解释文件系统。
此时,可以导出突袭数据。
如何恢复RAID5数据
5.在已安装RAID5阵列的服务器上连接磁盘阵列,然后重新配置RAID。
最后,所有数据通过网络DD,NFS,samba,FTP,SSH和其他数据传输方法传输回新的RAID。
RAID5的原理及应用

RAID5的原理及应用简介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通过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上的方式来提高存储系统性能和数据可靠性的技术。
RAID5是其中一种常见的RAID级别,通过数据条带化和奇偶校验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和提供读写性能的增强。
本文将介绍RAID5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原理RAID5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并使用奇偶校验码来实现数据冗余和恢复。
具体原理如下:1.数据条带化:RAID5将每个数据条带分散地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这样可以提高读取性能,同时也提高了写入的并发能力。
每个数据条带都包含和其他磁盘上的数据条带进行异或运算得到的奇偶校验码。
2.奇偶校验:RAID5通过使用奇偶校验码来实现对数据的冗余和恢复。
奇偶校验码是通过对其他磁盘上的数据条带进行异或运算得到的。
当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奇偶校验码来恢复数据。
例如,如果一个数据条带发生故障,可以通过对其他数据条带进行异或运算得到丢失的数据条带。
3.容错性:RAID5通过使用奇偶校验码提供了冗余的数据备份。
当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系统仍然可以继续工作,并且可以通过奇偶校验码进行数据的恢复。
RAID5至少需要3个磁盘才能提供冗余和恢复功能。
4.性能:RAID5在读取方面相对于单个磁盘有较好的性能提升,因为数据可以同时从多个磁盘读取。
但在写入方面的性能相对较弱,因为写入操作需要进行奇偶校验码的重新计算。
应用RAID5广泛应用于许多存储系统,特别是需要同时提供高性能和数据冗余的场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RAID5应用领域:1.企业存储:许多企业使用RAID5来构建存储区域网络(SAN)或网络附加存储(NAS)系统。
RAID5在提供高性能读取能力的同时,通过奇偶校验提供数据的冗余,保护数据免受硬件故障的影响。
2.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通常使用RAID5来构建存储集群,以提供数据冗余和高可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号盘 条带 1 条带 2 条带 3 条带 4 条带 5 … P0 D5 D7 D9 P4 …
1 号盘 D0 P1 D8 D10 D12 …
2 号盘 D1 D3 P2 D11 D13 …
3 号盘 D2 D4 D6 P3 D14 …
二、数据恢复 完成 RAID 数据恢复, 首先需要知道组成该 RAID 的各类结构参数, 然后通过 R-STUDIO 等软件进行分析恢复。RAID5 阵列的结构参数主要有:盘序、块大小、起始位置、组织形 式。搜索特殊扇区,包括 FAT 文件系统中的 MBR、DBR、FAT 文件分配表等, 1、块大小 块大小即分割数据块进行存储时的大小单位。 判断块大小的原理是相邻硬盘同条带内同 位置的 FAT 表项之间所占用的空间是一个块的大小。 在 FAT32 文件系统中,首先搜索“F8FF FF0F”定位到 FAT 表区,文件分配表内的数据 表示表示文件的簇的位置, 若文件系统内碎片不是很多, 同一个文件的簇号应该是连续存储 的,利用这一特点进一步确定数据块大小,遍历整个文件分配表,找到至少有三个连续簇号 的位置, 取中间的簇号值记录下来 (记为 M1) ,同时在相邻硬盘定位到同条带的相同位置, 记录其簇号为 M2。 则磁盘阵列对应的块大小扇区:M= (M1-M2 )×每个 FAT 表项的字节数÷512 其中对于 FAT32 文件系统,每个 FAT 表项为 4 个字节,而对于 FAT16 文件系统每个 FAT 表 项为 2 个字节。 2、起始位置 通常磁盘阵列均从 0 扇区开始储存数据, 但有的结构起始位置会有一定偏移, 实践中可
一、RAID 基本参数 组成 RAID5 至少需要三块硬盘, 数据按照固定的大小分段写入到各个磁盘中, 每个 数据段组成 RAID 磁盘阵列的“块” ,块大小总是 2 的整数次幂个扇区。每个磁盘中的块 都从 0 开始编号,各个磁盘中相同编号的数据段称为条带,最终组成的 RAID 磁盘阵列 的块号就是条带号。 RAID5 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同一条带内用一个数据块大小的空间存放同条带内其他 数据块相互异或计算的结果,将异或的结果设为奇偶校验块 P。假设有四块硬盘组成磁 盘阵列,在第 1 个条带内,校验块的内容"P0=D0⨁D1⨁D2" 。校验块存放的位置有两种 方式,一种是左循环,一种是右循环。在第一个条带的最后一个块内, 然后随着条带数的增加校验块存储位置依次向左递减; 右循环对应相反方向,第一个校验块存储在第一个条带的第一个块内,依次向右递增。 非校验块的部分称之为数据块, 数据块依据两种顺序写入磁盘阵列中——同步和异 步。区别在于当一个条带内数据写完之后,下一条带数据块写入的位置。异步数据在写 入时无需考虑校验块的位置, 按顺序写满一个条带后, 下一条带依旧按第一条带写入的 顺序进行。而同步数据在写入下一条带之前,首先需要确认校验块位置,找到校验块后 将数据写入校验块之后那个块中, 然后依次往后一个硬盘写, 当写满后再从该条带的起 始位置存储。 依据校验块循环方式和数据块写入方式的不同,RAID5 磁盘阵列有左循环异步(如 表 1) 、右循环异步(如表 2) 、左循环同步(如表 3) 、右循环同步(如表 4)4 种组织 形式。
条带 5 …
P4 …
D12 … 表 3 左循环同步
D13 …
D14 …
0 号盘 条带 1 条带 2 条带 3 条带 4 条带 5 … D0 D4 D8 P3 D12 …
1 号盘 D1 D5 P2 D9 D13 … 表 4 右循环同步
2 号盘 D2 P1 D6 D10 D14 …
3 号盘 P0 D3 D7 D11 P4 …
通过搜索 MBR 扇区确定。 3、组织形式 在组织形式确定时,由物理地址到逻辑地址的映射关系是确定的。因此,验证该映射关 系的一致性即可辅助分析磁盘阵列的组织形式。RAID5 阵列的四种组织形式对应物理扇区 到逻辑扇区四种不同的映射关系。 通过特定扇区去匹配映射关系是确定组织形式的有效途径。 首先,循环方向确定了校验块的存储顺序。在 N 个磁盘组成的阵列中,由于每个条带 中只有一个校验块。因此,每隔 N 个条带,校验块的写入规则将循环一次。设这 N 个条带 的数据为一个分组,每个组内只有数据块内的数据有效。每个组有 N 个校验块,故一个组 包含的数据块个数恒为N 2 -N。假定某扇区逻辑 LBA 为 X,物理 LBA 为 Y,则该扇区之前 存在的分组个数为P=Ydiv N×M ,该扇区所在的条带号为L=YdivM。在右循环条件下,该条带 中校验块 Q 所在盘号应为Q=L-P×N; 在左循环条件下, 校验块 Q 所在盘号应为Q= P+1 ×N-L+1。 无论何种方式,在特殊扇区之前所有条带内的数据块均有效,每个条带内包含 N-1 个 有效数据块, 1 个校验块, 因此前 L-1 个条带中对应的逻辑扇区总数是固定为 L-1 × N-1 ×M。 对于同步异步方式,数据块的写入由该特定扇区所在块与校验块 Q 的相对位置决定,设该 特殊扇区所在物理硬盘的盘号为 n。 当 n<Q 时,即在第 L 条带中该扇区所在数据块在校验块的左侧,校验块之前的数据逻 辑扇区个数为 n+1 ×M。对于同步方式,相对下一条带的数据是从校验块之后的硬盘开始写 入,计算相应条带的逻辑扇区时需要再加上校验块之后的数据块扇区数 N-Q ×M;而对于异 步方式,下一条带数据按照磁盘的顺序依次写入,与校验块的位置无关。综上所述总结出当 n<Q 时,对应逻辑扇区个数 X 如下:
表 1 左循环异步 0 号盘 条带 1 条带 2 条带 3 条带 4 条带 5 … D0 D3 D6 P3 D12 … 1 号盘 D1 D4 P2 D9 D13 … 表 2 右循环异步 0 号盘 条带 1 条带 2 条带 3 条带 4 P0 D3 D6 D9 1 号盘 D0 P1 D7 D10 2 号盘 D1 D4 P2 D11 3 号盘 D2 D5 D8 P3 2 号盘 D2 P1 D7 D10 D14 … 3 号盘 P0 D5 D8 D11 P4 …
同步:X= L-1 × N-1 ×M+ Q-1 ×M 异步:X= L-1 × N-1 ×M+ N-Q+1 ×M
理论上在盘序确定的条件下,通过验证至少 N-1 个特定扇区的物理逻辑映射关系即可 确定阵列的组织形式。但在恢复实践中,经常出现盘序遗忘或标记错乱的情形。此时则需要 更多的特定扇区去验证盘序。
同步:X= L-1 × N-1 × M+ n+1 × M+ N-Q × M 异步:X= L-1 × N-1 × M+ n+1 × M
当 n>Q 时,即该扇区所在数据块在校验块之后,同步方式数据块是从校验块后的一个 块开始写入。 因此对于数据块在校验块之后这种情况, 第 L 条带的逻辑扇区个数为 Q-1 ×M, 对于异步方式还需要加上校验块之前的数据块,对应逻辑扇区个数为 N-Q+1 ×M。综上所述 总结出当 n>Q 时,对应逻辑扇区个数 X 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