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3融化和凝固 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质量检测练习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质量检测练习题

2.3“熔化和凝固”质量检测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A.蜡玻璃沥青B.蜡铝玻璃C.冰铁铝D.冰铁沥青2.如图所示是某物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根据图象所给信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物质从A点开始熔化,到D点熔化结束B. 该物质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C. BC段表示物质熔化过程,经历时间约15minD. 该物质的熔点是80℃3.四季分明的临沂城宜商宜居.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露珠晶莹C. 秋天,白雾弥漫D. 冬天,霜满枝头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 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B. 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C. 钦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D.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5.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定量的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B. 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有关C. 超导体电阻为零,适合做电阻丝D. 导体的电阻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的电流成反比6.1月2日起,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遭遇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

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如图所示。

在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撤“融雪盐”,这是因为()A.“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7.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8.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C. 深秋树叶挂上白霜D. 冬天热水周围出现“白气”9.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不变B.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增加D.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不变10.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A. B. C. D.11.下列各物质中,全部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沥青、玻璃、金属B.海波、金属、冰C.松香、石蜡、金属D.海波、松香、沥青12.下列事例中的“小水珠”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 青草上的露珠B. 冰棱上滴下的水C. 山间的薄雾D. 壶嘴上方冒出的白气13.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熔化﹣﹣放热B. 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蒸发﹣﹣吸热C. 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液化﹣﹣吸热D. 冬天,早晨草叶上的霜﹣﹣凝华﹣﹣放热14.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凝华现象C.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原故D.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15.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80℃的酒精是液态B.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C. 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来测量液体D. 铅的凝固点是-328℃二、填空题16.如图是两种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其中甲物质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该物态变化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甲、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2.3熔化和凝固同步测试题 (新版)苏科版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2.3熔化和凝固同步测试题 (新版)苏科版

2.3熔化和凝固一、单选题1.如图是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粘”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A.B.C.D.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0分钟B.图中两点温度相同,试管里物体的内能相同C.当烧杯里的水沸腾时,持续加热,试管里的水也能沸腾D.装冰的试管放在装水的烧杯里加热,目的是使冰受热均匀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4.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A. 冰的凝固点是0℃B. BC段是一个吸热过程C. CD段该物质处于固态 D. D E段该物质处于气态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 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 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D.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6.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 萘、雪花、食盐B. 铁、玻璃、水晶 C. 松香、蜡、沥青 D. 沥青、海波、冰7.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吸热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吸热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放热D.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放热8.冻豆腐里面有小孔的成因是()A. 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 豆腐自身膨胀而成C. 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 D. 豆腐里面的水受冻先结冰,再熔化成水后而成9.关于物态变化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早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 初夏,清晨空中的雾是汽化现象C. 暮秋,草木上的霜是凝固现象 D. 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是熔化现象10.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A. 熔化、液化、汽化B. 汽化、凝固、凝华C. 升华、凝华、液化D. 熔化、汽化、升华二、多选题11.海波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3熔化和凝固 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3熔化和凝固 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3熔化和凝固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 以下给出的物质属于晶体的是()A. 松香B. 沥青C. 玻璃D. 海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固态的酒精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解:松香、沥青、玻璃都是非晶体,海波是晶体.故选D.点评: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2. 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B. 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C. 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D. 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答案】A【解析】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符合题意;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3. 小明利用电冰箱制一些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如图的几幅图中,哪个图可以表示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曲线?()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的熔化过程的特点: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同时要知道冰的熔点是0℃,知道冰块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解:A、根据图象可知,A中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B、物体的温度在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B符合题意;C、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D、物体的温度在升高,说明物体在吸热,且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故D 部符合题意;故选B.4.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 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 物质的初温是40℃D. 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答案】B【解析】解答:通过图像可以得到,物质的初始状态为A点,温度为40∘C;随着时间的增加,到第4分钟即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对应温度即熔点为48∘C;从第4分钟到第10分钟,即B∼C段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熔化过程,说明这是一种晶体;到达C点后,又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但并未到达沸点,仍为液态。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2.3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2.3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2.3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2017·齐齐哈尔)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古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D .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句体现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 (2分)(2018·兰州)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 . 冰雪消融B . 白雾茫茫C . 霜打枝头D . 滴水成冰3. (2分) (2017八上·深圳期中) 某同学测量课本的宽度四次,记录结果为:17.32cm、17.42cm、17.40cm、17.41cm,则课本宽度为()A . 17.41cmB . 17.40cmC . 17.3875cmD . 17.39cm4. (2分)(2017·成都) 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B .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 . 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 . 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5. (2分)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A . 下雾B . '下霜''C . 降雨D . 结冰6. (2分)(2017·漳州模拟) 下列关于“粘”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 . 胶水具有“粘”性﹣﹣﹣﹣因为分子间有斥力B .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因为分子间有引力C . 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冰棒熔化D . 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7. (2分) (2018八上·合浦期中) 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 .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 .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C .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 .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img 小部件8. (2分) (2017八上·无锡期中) 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的凝固图像是()A .B .C .D .二、填空题 (共5题;共17分)9. (2分) (2017八上·相城期中) 某物质从60℃开始熔化,直到75℃才熔化完,此物体为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此过程中,该物质需要________热(填“吸”或“放”)10. (2分)有两种固体A和B,其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则A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A和B 在熔化过程中主要区别是:________.11. (4分)(2017·建湖模拟) “粘”字常用来表述一些物理现象.例如: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_;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是由于吸盘受到________的作用;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为衣服带了________的缘故;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是因为液体瞬间________的缘故.12. (6分)(2016·南山模拟) 位于我市湘江中的橘子洲自古被称为小蓬莱,是世界城市中最长的内河绿洲,东临长沙城,西望岳麓山,四面环水,绵延十里.介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春来,波光粼粼,鸟声阵阵;盛夏,纳凉消暑,嬉戏水中;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上面的描述中有许多物理现象,请你从中举出两例并说出它们所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示例波光粼粼光的反射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13. (3分) (2018八上·潮南期末) 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1)水的沸点是________℃.(2)实验时大气压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________.三、实验题 (共3题;共10分)14. (4分)(2018·连云港模拟) 小明通过观察发现: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物理八年级上册2.3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苏科版 (1)

物理八年级上册2.3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苏科版 (1)

八年级物理江苏科技版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 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A. 一定是固体B. 一定是液体C. 可能是固体D. 也可能是固液共存E. 可能是液体*2.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A. 熔化一部分B. 全部熔化C. 一点也不熔化D. 无法判断**3. 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入10 g -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少量冰熔化成水B. 有少量水结成冰C. 冰和水的温度都不会改变D. 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4. 下列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5. 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A. 冰增加B. 冰不变C. 冰减少D. 都有可能*6. 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A. 酒精温度计B. 煤油温度计C. 水银温度计D. 以上三种温度计均可*7. 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A. 固态B. 液态C. 固液共存态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 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A. 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B. 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C. 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D. 上述说法都不正确9.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 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C.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10. 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一个凝固过程B. 一个熔化过程C. 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11. 在下图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12. 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A. 晶体B. 非晶体C. 都有可能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13. 在玻璃、石英、沥青、铁、萘等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质量检测练习题.doc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质量检测练习题.doc

姓班成D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质量检测练习题一、单选题1 .齐齐哈尔的四季分明,下列常见的四个物态变化中,与其它三个不同的一个是雾淞2 .诗句“时逢秋暮露成霜”中“霜”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A. B.汽化 C.升华D. 凝华 草叶上的A . 叶片上的露B . C. 漫天飞舞的A.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一一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一一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一一A.玻璃、B.海波、蜂C.松香、玻D.铝、河水结3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4 .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均属于晶体的是5 .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笆,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C 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 出现的情况是A. 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 有些水会凝固成冰C. 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 无法判定6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B.将地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 C.将湿衣服放在烈日下晒 D.把装有酒精的瓶子的瓶盖拧紧7 .南极长城站是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考察基地,而南极气温最低可达一89.2°C,则当地应选用的温度计 是(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D.三种温度计都行8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的是 雾淞的形成C.二2 .樟脑丸逐渐变小D. ' ' 露珠的形成9.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我市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的铜芯电线不符合规格,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的直径要小,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A.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小B.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大C.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小D.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大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C.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压缩冲程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11.关于热现象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过测量,一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恰好为0°C,说明它没有温度B.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C.温度计上的刻度距离0°C越远,其温度值越高D.0°C的冰冷藏食物比0°C的水效果好,说明0°C的冰温度比0°C的水温度低12,现在等量的0°C的冰和0°C的水,要使物体冷却,其效果是A.用0°C的冰较好B.用0°C水较好C.都一样D.都不好13.把一块-8°C的冰放入一杯0°C的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冰和水质量的变化情况是()A.水的质量增加B.冰的质量增加C.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D.无法判断14.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为了尽快消除积雪,常用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撒入冰雪中的“融雪盐”()的熔点A.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熔化周围的冰雪B. 产生的“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热”而熔化C. 溶入雪水中形成盐水,盐水焰点较低,从而加快冰雪的焰化D. 增加冰雪对光线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二、填空题15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态物质的 ______ 图象(填物态变化名称),从图中可看出其中 物质是晶体,它的凝固点是°Co 5 1016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①冰、②玻璃、③松香、④铁、⑤海波、⑥沥青这些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有 o (填序号)它们的根本区别是 o17 . 一冰块在杯中慢慢熔化成水,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生成的水比原来的冰体积,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 018 .钢水变成钢锭,是 现象.冰、雪化成了水,是 现象.19 ,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填“甲”或“乙”)物质是晶体,它20."谷风”和“山风”在山区地区经常出现.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空气密度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暖空气沿山坡—(选填“上升”或“下滑”),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 密度―(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因而沿山坡__ (选填"上升”或“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21 .把0°C 的冰块放在太阳下,冰块会 (填物态变化),其温度 松香、蜂蜡、铅块、玻璃 这四种物质在熔化时跟冰的特点相同的是 o22. 2014年11月,漂阳某钢铁厂液氧塔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发现泄漏点周围雪花飘飘.雪花的形 成是8070605010 15 20 30*(物态变化名)过程,需(吸/放)热.消防队员用湿棉布捂在泄漏口,借助水的(物态变化名)止住泄漏.23.如图所示为“制造云和雨”的实验装置,在一只加少许湿沙子的大烧杯口盖一只盘子,盘里放入一些冰块,给烧杯加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熔化和凝固同步测试题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熔化和凝固同步测试题 苏科版

2.3熔化和凝固一、单选题1.如图是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粘”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A. B.C. D.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0分钟B.图中两点温度相同,试管里物体的内能相同C.当烧杯里的水沸腾时,持续加热,试管里的水也能沸腾D.装冰的试管放在装水的烧杯里加热,目的是使冰受热均匀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4.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A. 冰的凝固点是0℃B. BC段是一个吸热过程C. CD段该物质处于固态D. DE段该物质处于气态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 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 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D.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6.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 萘、雪花、食盐B. 铁、玻璃、水晶C. 松香、蜡、沥青D. 沥青、海波、冰7.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吸热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吸热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放热D.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放热8.冻豆腐里面有小孔的成因是()A. 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 豆腐自身膨胀而成C. 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D. 豆腐里面的水受冻先结冰,再熔化成水后而成9.关于物态变化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早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 初夏,清晨空中的雾是汽化现象C. 暮秋,草木上的霜是凝固现象D. 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是熔化现象10.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A. 熔化、液化、汽化B. 汽化、凝固、凝华C. 升华、凝华、液化D. 熔化、汽化、升华二、多选题11.海波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 同步检测题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 同步检测题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同步检测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一块松香,刚开始加热时出现的情况可能是()A.松香熔解,同时温度升高。

B.松香熔解,同的温度不变。

C.松香不熔解,同时松香的温度不变。

D.已知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2 .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的熔化和沸腾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的信息解读错误的是()A.这种晶体的凝固点是B.它在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时的内能C.在AB状态的比热容小于CD状态的比热容D.这种液体加热时间越长,液体沸点越高3 .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汽化的是()A.铁块化成铁水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湖水表面结冰D.冬天,屋檐下的冰凌4 . .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A.口中呼出“白气”B.冰冻的衣服晾干C.玻璃上的“冰花”D.河面上的冰块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物体温度为0℃时,其内能为零D.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6 . 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把一块 -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D.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7 .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烧开水时,看到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都要放热D.打开香水瓶后远远地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8 . 如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其中包有湿棉球的示数较低,原因是A.水蒸发放热B.水蒸发吸热C.水凝固放热D.水凝固吸热9 .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一凝固图象,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中,错误的是()A.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B.EF段表示的是凝固过程,第14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该物质在FG段是固态D.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4510 . 如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一定不是冰C.第7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D.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图乙),冰水混合物会从该物质吸热升温11 .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冬天雪的形成B.夏天露的形成C.春天雪的融化D.秋天雾的形成12 . 图中,表示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图像的是A.B.C.D.二、填空题13 . 夏天,柏油路面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软,由此可以判断柏油是_____;而冰在熔化时温度不变,由此可判断它是_____.(均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4 . 2016年10月17日,万众瞩目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火箭点火后,发射台附近产生了大量“白气”,这是台下倒流槽内的水在火箭喷出来的高温火焰下,先__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然后_____成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2)为保证火箭安全,箭体上涂有一层特殊物质,在高温下,_____并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两个过程都需要_____(吸热∕放热),以防温度过高.(3)飞船进入外层空间,当“01号”航天员漫步太空时,他与其他航天员的交谈必须借助无线电工具,这是因为_____;看电视直播时,当人们听到:“神舟十一号向祖国人民问好”的话音时,立刻兴奋地高呼:“是景海鹏!”,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判断的.我们看到宇航员在飞船表面行走,这时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15 .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______物质是晶体.填出A物质所处的状态:5min时______,8min时______,10min时______,60℃时,_______,80℃时_______.16 . 如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____________、(2)__________和(3)________三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17 . 固体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类,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而____________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融化和凝固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A. B. C. D.2.“扬州的冬天是个干燥的季节,冬姑娘显得十分吝啬,只在临近春节的时候,才使些许雪花含羞带臊地从天空飘下,本以为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怎知刚落地的雪花瞬间熔化…”下列对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 冬天气候干燥的原因之一是气温较低,蒸发现象不显著,进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少B. 雪花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属于晶体C. 落地雪花转瞬即化的可能原因是地面上的杂质升高了雪花的熔点D.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3.下图所示,是小明研究松香熔化时,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A. B.C. D.4.图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是()A. B. C. D.5.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下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是非晶B. 此过程是液化过程C. t= 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D. 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6.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 该晶体在CD段是气态B. 该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C. 该晶体的熔点是48℃D. 6min时该晶体己完全熔化7.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 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B. 海波在CD段是气态C. 海波的熔点是48 ℃D. 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8.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

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 “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C. “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 “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9.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 该物质是非晶体B. 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 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D. c到d是熔化过程10.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 )A. 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B. 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C. 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 洒上盐水后,使冰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二、填空题11.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圆盘中加热变成糖水,不断旋转圆盘将糖水从四周甩出,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做棉花糖的整个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12.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烛蜡熔化的特点”的实验。

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

图丙是__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丁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

13.古代阿房宫大殿内的部分支柱是空心的,夏天在空心柱内放入大冰块就能使宫殿内格外凉爽,这是因为________.14.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________(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5.如果明天的最低气温“0℃”,有人听到这则预报就说:“明天要结冰了.”你觉得他说的对吗?为什么?答:________.三、解答题16.小玉漫步在雪后海边,发现道路上的水都结了冰,但海水却没有结冰的.她想到水的凝固点是否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有关呢?于是,她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过程,请你和她一起完成这个实验过程.四、实验探究题17.在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实验中.(1)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海波熔化图象,由图象甲可知海波的熔点应为________℃.其熔化过程特点是__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分钟.(2)另一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采用图乙所示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1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1)应选用颗粒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3)图乙中第时,物质处于________态.五、综合题19.在“探究冰和蜡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 在固定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 ℃.(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象,则图________ 是蜡的熔化图象,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________(5)细心的小丽发现:在图象乙中,物质第1min和第5min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球内为非晶体材料,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条倾斜向上的斜线,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2.【答案】C【解析】【解答】解:A、温度越低,蒸发越慢,所以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少,空气干燥,故A正确;B、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雪是晶体,故B正确;C、落地雪花转瞬即化的可能原因是地面上的杂质使雪花的熔点降低,故C错误;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故D正确.故选:C.【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晶体由杂质,熔点降低.3.【答案】D【解析】【解答】松香是非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点,吸收热量时温度一直上升,故应选D。

【分析】熔化图像4.【答案】A【解析】【解答】解:A、读图可知,温度整体随时间升高,中间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正在熔化,符合晶体熔化的特点,符合题意;B、物质边吸热、边升温、边熔化,属于非晶体的熔化,故不合题意;C、温度整体下降,且中间有一段时间放热但温度不变,属于晶体凝固,故不合题意;D、温度整体下降,边放热、边凝固,应该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故不合题意.故选A.【分析】熔化的整个过程温度变化的整体趋势是随时间升高的,而晶体熔化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在于晶体要在一定的熔点温度下熔化,而非晶体则没有一定的熔点.5.【答案】D【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此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是晶体,A不符合题意;B.此过程是由固态变液态,属熔化过程,B不符合题意;C.由于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所以t= 0时刻物体内能不为零,C不符合题意;D.物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温度不升高,但内能增加,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过程都要吸收热量,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6.【答案】C【解析】【解答】A、该晶体在CD段是液态,故错误;B、BC段是熔化过程,故该晶体在BC段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故错误;C、该晶体在熔化是的温度是48℃,故其熔点是48℃,故正确;D、6min时该晶体开始熔化,故错误.故选C.【分析】晶体在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固体熔化,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熔点.当固体全部熔化,即全部成为液体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晶体图象的分析.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与非晶体区别开来7.【答案】C【解析】【分析】海波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海波熔化,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熔点.当海波全部熔化,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解答】海波在AB段是固态;B点是固态;在BC段是固液共存;C点是液态;在CD段是液态.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海波的熔点,熔点是48℃.故选C.【点评】能从晶体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上,读出各段和各点的状态、熔化时间、凝固时间等.8.【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扩散到液体中的过程是溶解.冰棍吸热后从固态的冰棍变为液态的水了,属于熔化过程.棒棒糖的固体扩散到唾液中,形成溶液,属于溶解。

故选B【点评】正确区分熔化和溶解.熔化不借助液体,溶解一定有液体作为溶剂.9.【答案】B【解析】【解答】A、从图象上看,ab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故A错误;B、在a点时达到熔点,开始熔化,在b点时熔化结束,所以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CD、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c点时达到熔点,cd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沸腾过程;故CD 错误.故选B.【分析】①要分清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熔化图象温度随时间有上升的趋势;凝固图象随时间有下降的趋势.②在熔化过程要吸热,相反在凝固过程需要放热.若在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则是晶体;否则为非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③晶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0.【答案】A【解析】【分析】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参入时熔点降低。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

故选A。

【点评】明确晶体熔点高低的影响因素是很必要的。

二、填空题11.【答案】熔化;凝固【解析】【解答】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圆盘中加热变成糖水,白糖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糖水从四周甩出,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糖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答案为:熔化;凝固.【分析】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二者恰好相反.12.【答案】可行;均匀加热;冰;52【解析】【解答】甲装置中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由于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而气温高于0℃,所以,缺少酒精灯加热是可行的;采用乙装置加热,增大了受热面积,使加热更均匀;图丙表面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不变,是晶体,应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丁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所以它的示数是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