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测试题3

合集下载

口技测试题及答案

口技测试题及答案

口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口技表演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模仿动物叫声B. 模仿乐器声音C. 模仿自然现象D. 模仿机器运转声2. 口技表演中,以下哪个不是必要的表演工具?A. 口琴B. 口哨C. 声带D. 麦克风3. 口技表演中,模仿声音的技巧主要包括什么?A. 声音的高低变化B. 声音的强弱变化C. 声音的长短变化D. 所有以上选项4. 下列哪个不是口技表演中常见的动物声音?A. 狗吠B. 鸟鸣C. 马嘶D. 火车鸣笛5. 口技表演者在表演时,通常需要具备哪些能力?A. 良好的记忆力B. 灵活的舌头控制能力C. 敏锐的听觉分辨能力D. 所有以上选项6. 口技表演中,模仿乐器声音时,以下哪个乐器的声音最难模仿?A. 钢琴B. 小提琴C. 长笛D. 吉他7. 口技表演中,模仿自然现象的声音,以下哪个是常见的?A. 雨声B. 雷声C. 风声D. 所有以上选项8. 在口技表演中,以下哪个是表演者需要避免的?A. 声音的连贯性B. 声音的清晰度C. 声音的单调性D. 声音的多样性9. 口技表演者在模仿声音时,通常需要注意哪些方面?A. 声音的逼真度B. 声音的节奏感C. 声音的情感表达D. 所有以上选项10. 口技表演中,以下哪个是表演者可以利用的技巧?A. 利用口腔的形状变化B. 利用呼吸的控制C. 利用声音的回声效果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口技表演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________来模仿各种声音。

2. 在口技表演中,表演者可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控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3. 口技表演者在表演时,需要具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能力。

4. 口技表演中,模仿动物叫声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例如________、________等。

5. 口技表演者在模仿乐器声音时,需要掌握________、________等技巧。

《口技》练习题及答案

《口技》练习题及答案

《口技》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口技》一文中,描述了口技表演者模仿了哪些声音?A. 鸟鸣声B. 犬吠声C. 马嘶声D. 所有以上2. 口技表演者在表演时,观众的反应是什么?A. 惊讶B. 赞叹C. 哄笑D. 无动于衷3. 口技表演者在表演中使用了哪些技巧?A. 模仿动物声音B. 模仿自然声音C. 模仿人声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4. 《口技》一文中,口技表演者首先模仿了________的声音,接着模仿了________的声音,最后模仿了________的声音。

5. 口技表演者在表演时,观众的反应是________,这表明了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非常高超。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口技》一文中口技表演者表演的三个阶段。

7. 根据《口技》一文,分析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艺的特点。

四、论述题8. 论述《口技》一文所体现的古代口技艺术的魅力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五、翻译题9.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口技表演者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六、判断题10. 根据《口技》一文,口技表演者在表演时,观众最初是哄笑的,后来转变为赞叹。

()答案:一、1. D 2. B 3. D二、4. 鸟鸣,犬吠,马嘶 5. 赞叹三、6. 口技表演者首先模仿鸟鸣声,接着模仿犬吠声,最后模仿马嘶声,每个阶段都引起了观众的不同反应。

7. 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声音,使观众如临其境,展现了口技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8. 口技艺术的魅力在于其能够通过声音的模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使观众感受到声音的魔力。

在当代社会,口技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五、9. The ventriloquist won rounds of applause from the audience with his exquisite skills.六、10. ×(观众最初是惊讶的,后来转变为赞叹的)。

《口技》复习

《口技》复习

《口技》复习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二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三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四背诵课文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二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

一:关于口技: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

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

二: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三:朗读全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少顷(shǎo )犬吠(fèi )呓语(yì )夫叱大儿声(chì)夫齁声起(hōu)意少舒(shāo)中间(jiàn)曳(yè)屋许许(hǔ)声几欲先走(jī)四:通译全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

正赶上(一家)大摆宴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架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后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众多的宾客围坐在一起。

过了一会,只听得屏风后面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声现象综合测试题

声现象综合测试题

声现象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1)(2) B.(2)(4) C.(1)(3) D.(3)(4)3.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在图1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A B C D6.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7.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

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8.图2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9.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如图3)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响度B 音色C 音调D 频率10.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次每秒。

口技练习题及答案

口技练习题及答案

口技练习题及答案一、介绍:口技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通过嘴巴的运动和发声技巧来表演。

口技练习可以提高口腔的灵活性和口齿清晰度,同时也能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能力。

下面是一些口技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和练习。

二、练习题及答案:1. 练习题:红鱼, 绿鸟, 黄虎, 白兔, 三叶草, 四季花。

请按照顺序快速、准确地重复这些词语。

答案:红鱼, 绿鸟, 黄虎, 白兔, 三叶草, 四季花。

2. 练习题:黄鹤燕雀, 金枝玉叶, 不夜城, 蓝天白云, 高山流水, 千里江山。

请按照顺序快速、准确地重复这些词语。

答案:黄鹤燕雀, 金枝玉叶, 不夜城, 蓝天白云, 高山流水, 千里江山。

3. 练习题:桃树红了, 桃花笑了, 春天来了, 我放风筝, 我喜欢唱歌, 小猫爱吃鱼。

请按照顺序快速、准确地重复这些词语。

答案:桃树红了, 桃花笑了, 春天来了, 我放风筝, 我喜欢唱歌, 小猫爱吃鱼。

4. 练习题:跳呀, 跑呀, 唱呀, 笑呀, 学习, 成长。

请按照顺序快速、准确地重复这些词语。

答案:跳呀, 跑呀, 唱呀, 笑呀, 学习, 成长。

5. 练习题:绿豆糕, 火腿饼, 肉夹馍, 煎饼果子, 烤鸭, 麻辣烫。

请按照顺序快速、准确地重复这些词语。

答案:绿豆糕, 火腿饼, 肉夹馍, 煎饼果子, 烤鸭, 麻辣烫。

三、总结:口技练习可以提高口腔的灵活性和口齿清晰度,同时也能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能力。

希望以上口技练习题及答案可以帮助大家进行口技训练,并在口技表演中取得好成绩。

如果有更多需要,欢迎继续探索和挑战更高难度的口技练习。

享受口技带来的乐趣,提升自己的口才技巧!。

普通话考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普通话考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普通话考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者运用普通话的能力进行客观、规范、一致性评分的考试。

以下是一些模拟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供考生参考。

一、单选题1. 以下哪个字是平舌音?- A. 字- B. 词- C. 句- D. 篇答案: A2. 以下哪个词语的“儿”化音是必须的?- A. 学生- B. 花儿- C. 桌子- D. 电影答案: B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词语是翘舌音?- A. 吃- B. 车- C. 尺- D. 吃答案: B, C2. 以下哪些词语的“儿”化是可选的?- A. 学生- B. 花儿- C. 桌子- D. 电影答案: A, C, D三、判断题1. 在普通话中,“n”和“l”发音位置相同。

()- 正确- 错误答案:错误2. “儿”化音在普通话中起到区分词义的作用。

()- 正确- 错误答案:正确四、听力理解题请听录音,选择正确的答案。

1. 请听录音,选择下列哪个词语是正确的?- A. 北京- B. 和平- C. 玻璃- D. 学校录音内容:“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答案: A五、朗读题请朗读以下文段,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文段:“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花儿争相开放。

河水流淌,鸟儿歌唱。

春天真美啊!”六、说话题请围绕以下话题进行说话,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话题:“我最喜欢的季节。

”以上是普通话考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助考生进行复习和准备。

请注意,实际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考生应全面复习相关教材和资料。

中考文言文试题—《口技》(1)

中考文言文试题—《口技》(1)

中考文言文试题—《口技》(1)
[题目]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口技人表演的九种声音。

依据原文,它们分别是
____、妇人惊觉欠伸声、其夫呓语声、儿醒大啼声、____、儿含乳啼声、妇手拍儿口中呜声、大儿初醒声、其夫叱大儿声。

2. 与“其夫呓语”和“妇拍而呜之”中的“其”、“之”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恐前后受其敌桓侯故使之问之
B. 其真不知马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 其如土石何 (陈涉)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无马邪君将哀而生之乎
3.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默叹,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解]
第1题。

考查对内容的掌握。

答案: 深巷犬吠声妇抚儿乳声
第2题。

考查“其”“之”的意思用法。

答案:A
第3题。

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

答案: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第4题。

考查句子翻译。

答案:满座的来宾、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口技》课文同步测试

《口技》课文同步测试

18、《口技》课文同步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语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6分)屏.障( ) 少顷.( ) 呓.语( )崩.倒( ) 曳.屋( ) 许许.( )2、解释加点的词。

(10分)(1)京中有善.口技者(2)于.厅事之东北角(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4)众妙毕.备(5)以为妙绝.(6)虽.人有百手(7)几欲先走.(8)不能名.其一处也(9)微.闻有鼠作作索索(10)宾客意.稍舒3、把下列词语分类。

(5分)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1)表示同时发生的词语:(2)表示突然发生的词语:(3)表示两事相继发生的词语:(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的词语:(5)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的词语:语言表达4、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4分)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5、下面是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榜样人物统计表,请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下面统计表反映的情况,并简要谈谈你对这种情况的看法。

(5分)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榜样人物统计表课内同步测试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6分)(1)名(2)股(3)走7.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6分)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8.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6分)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技》测试卷一一、重点词掌握1、解释加框的文言字词的意思。

(直接写在加框的字词下面)又一大儿醒,当宾客正坐。

屏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试解释古义。

但()是()毕()目()意( )少()虽()名()股()走()3.解释下面五个多义词妙:众妙()毕备以为妙()绝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坐:稍稍正坐()满坐()宾客4、、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然后以这些词语为线索,背诵全文。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1.表示突然发生:2.表示同时发生:3.表示相继发生: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二、翻译句子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3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4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5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6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7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8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9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11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1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1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三、内容理解1、全文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2、口技艺人表演的精彩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

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3、“满堂寂然,无敢哗者”,作者这样写作用何在?4、文章首尾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作者这样写意图何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5请分析“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秒毕备” 写得好在哪里?6、“遥闻深巷中犬吠”能否删去?为什么?7、“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在人物描写的技巧上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一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先走”两字作用何在?9、思考: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10、在林嗣环的引领下,我们欣赏了一场三百年前的口技表演,领略了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和表演一样精彩的文字,去感受《口技》这篇文章的魅力。

说说你认为文章写得最精彩的是什么。

(可从文章的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分析语言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种修辞等)11、第四段从哪些方面直接描述了口技人表演的声音?这段中写宾客的表现有什么作用?12、第二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是按怎样的顺序叙写声音变化的?测试一答案:1、善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

“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2、艺人惟妙惟肖的表演;宾客如临其境的反应;简单的道具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

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3、(1)衬托出表演者技艺高超,也表达了客人们对这位表演者向往之情;(2)又为即将开始的表演营造安静的气氛,是为下文作烘托和埋下伏笔。

4、重复开头作为文章结尾,呼应开头,再次突出道具简单,以反衬表演艺人技艺高超;这样的结尾起到了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作用。

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前后呼应的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5、用排比句式,表达了急促的语势,合写了五种声音,也突出了表演技艺高超;这样使表演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6、(1)点明故事发生在人们入睡以后;(2)“犬吠”使一家人由睡而醒,这样以动写静,烘托夜的寂静。

7、这是写宾客对口技表演的反应,细致地表现了宾客的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变化过程。

属于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8、宾客的神态,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跃然纸上;“先走”两字写出了宾客以假乱真,惊慌失措的神态。

9、不能省去。

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

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这一段写的是一家人由醒到又睡的经过和宾客的情绪变化。

这一段既是四口人吵醒之后的余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

)10、例:“遥闻深巷中犬吠”:以“犬吠”开场,既写出一家人由睡到醒的缘由,又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以致一些微妙的声响都能听得十分清楚,连“欠伸”“呓语”都能听得见;一个“遥”表现声音之远,营造出幽深、夜里宁静的气氛,暗示“深巷”显示人家之多,为后文表演失火、救火伏笔。

11这一段开头用一个“忽”字,连用三个“大呼”,表现了火着得突然,而且很大。

紧接着连用三个“百千”,极写声音之复杂。

又用“中间……百千齐作”写火势凶狠,用“又夹…… 泼水声”写大火中人们的行动。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总写失火时声音之逼真。

接着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盛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段末写宾客的表现,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真的程度。

12、口技人是按照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分到合的顺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惊醒的过程的。

《口技》复习测试1.注音。

呓语( ) 中间( ) 曳屋许许声( )( ) 齁()几欲先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施____会_____于_____少顷______但_______欠伸______既而______妇抚儿乳_____当是时_______ 絮絮______一时____ _侧目____ 俄而________一端________许许_________指其一端___ 名其一处_ __3.翻译下列句子:(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4.本文统领全篇的关键字是“”。

开头和结尾写道具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5、本文运用了描写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描写。

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6课文依次描写了、和三个情景,目的在于,即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字。

7、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序号):一张嘴,两三件道具,四方宾客,听的_______,_________心里_______好似经历了_________而后感叹真乃______(A五体投地B七上八下C六神无主D十全十美E九死一生)阅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B.本段文字描写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C.这段文字极力渲染了火场和大厅里的嘈杂,表现了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D.“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9、本文作者,朝。

选自,它是朝编选的小说。

《口技》过关测试题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10分呓语()齁声()中间()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犬吠()夫叱大儿声()宾客意少舒()二.根据课文填空。

5分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三.解释下列句子划线中的词(32分)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会宾客大宴()()3.于厅事之东北角()4.施八尺屏障()5.众宾团坐()。

6.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7.满坐寂然()8.无敢哗者()9.遥闻深巷中犬吠()10.有妇人惊觉欠伸()()11.其夫呓语()12.既而儿醒,大啼()13.妇拍而呜之()14.絮絮不止()15.妇手拍儿声()16.夫叱大儿声()17.众妙毕备()18.以为妙绝()19.夫齁声起( ) 20.盆器倾侧( )21.宾客意少舒( ) ( ) 22.稍稍正坐( )2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24. 曳屋许许声( )25. 虽人有百手( ) 26. 不能指其一端()27.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8.奋袖出臂()29..两股战战()30几欲先走()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16分(1)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2)作作索索()百千齐作()(3)众宾团坐()满坐寂然()(4)妇抚儿乳()儿含乳啼()(5)以为妙绝()群响毕绝()(6)于厅事之东北角()妇拍而呜之()(7)众妙毕备()以为妙绝()(8)其夫呓语()不能指其一端()五.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2分(1)妇抚儿乳()()(2)不能名其一处也()()(3)不能指其一端()()(4)京中有善口技者()()(5)忽然抚尺一下()()(6)宾客意少舒()()六.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0分(1)会宾客大宴古义:今义:(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今义:(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今义:(4)两股战战古义:今义:(5)几欲先走古义:今义:七、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4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八.简答题。

5分1、“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在课文第二段中是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3分2、结合全文来看,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看这有何作用?2分阅读: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