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冲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防冲地压措施

八矿二井项目部防冲击地压措施1.树立生产必须服从于防冲的意识生产必须服从于防冲工作。
一是确保防冲所需人、财、物;二是防冲工作与生产发生矛盾时,要把防冲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前提,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正确处理好防冲与生产的关系。
2.加强职工培训教育,提高冲击地压认识水平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冲击地压方面的安全培训教育,进入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员工必须接受冲击地压防治知识培训,持证上岗;冲击地压矿井建立健全防冲机构,打造过硬防冲队伍,确保各项防冲措施的落实,保证防冲工程进度和质量。
3.搞好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做到防患于未然采用综合的预测预报手段,建立多参数预警识别系统,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①严重冲击危险区域必须建立KBD5和KBD7电磁辐射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并着手建立微震监测系统。
②掘进工作面采用钻屑法进行预测预报。
每次施工测试孔1-2个,每个测试孔8-10m,测定每米钻粉量,临界指标5kg/m。
无冲击危险,每次可掘进3-5m,留5m超前距,不准留有空白带。
③采煤工作面所属巷道,采用电磁辐射法和钻屑法进行预测预报,每天预测一次。
测试范围为工作面两顺超前200m,每20m布置一个测孔和测点,当有冲击地压趋势是,必须立即停止危险区域内作业,采区措施进行卸压解危。
④对采区以外有严重冲击地压倾向的巷道,采用电磁辐射法进行预测,并对当天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当有发生冲击地压倾向时,及时加强解危措施,直至措施有效。
4.加强主动防御工作,提高整体防范水平⑴优化生产布局,减少应力集中区。
优先进行解放层开采;不具备解放层开采的,800m以深原则上“一个采区布置一个工作面生产”,工作面动压影响以0.4倍采深为采掘活动半径;重点避免相邻矿,临近采区和煤层之间超强度开采和无秩序开采。
⑵加强冲击地压地区巷道支护改革。
推行无煤柱支护和沿空送巷支护技术。
高应力区采取“先卸压,后强支”的支护理念,强冲击地区采取全封闭式高强度支护形式;在集中应力比较大的巷道岔口处,采用巷道垛式支架加强支护;固定岗位和人员集中地区建筑防冲硐室。
采煤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设计安全技术措施(3)

采煤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设计安全技术措施(3)采煤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设计安全技术措施2. 大直径钻孔卸压(1)钻孔参数:使用ZQJ-160/4.3型或ZQJ-300/6型气动架柱式钻机,钻孔直径分别为108mm、150mm,钻孔距底板1.2m,孔深20m,钻孔间距1~5m(可根据回采速度及卸压效果适当调整)。
(2)施工范围:在xx-xx工作面监测到有冲击危险的区域及划定的高度冲击危险区域。
(3)钻机运输、安装、具体操作等按照《大直径卸压钻孔施工通用措施》中有关规定执行。
(4)人员组织及施工要求:每部钻机需3人操作,每班必须保证施工2个合格的'卸压钻孔,施工完毕后由防冲办派人验收。
(5)卸压孔施工完毕后,采用钻屑法进行效果检查,若煤粉仍然超标,应适当增加卸压孔的深度和密度。
3. 煤层注水(1)注水钻孔根据xx-xx回采工作面具体条件进行布臵,注水孔必须远离断层带。
(2)注水孔施工倾角应考虑钻杆下沉的影响,使成孔平均倾角与煤层平均倾角一致,不致穿入顶底板。
(3)注水孔间距为15m,可适当调整,一般不大于20m。
(4)注水压力不低于7MPa。
(5)为提高注水效果,可采用孔内爆破或在水中添加对人体无害的药剂。
(6)对煤层注水情况进行记录。
(7)当注水工作达到设计要求,或钻孔周围煤壁有水渗出、煤壁出现均匀的“出汗”渗水时,作为煤体已全面湿润的标志,暂停对该钻孔的注水。
(三)根据冲击危险程度确定防治方案1. 一般冲击危险区冲击地压防治方案(1)在划定的一般冲击危险区范围内回采时,钻屑法执行三班监测,监测位臵为工作面两顺槽超前60m范围内。
(2)降低回采速度,尽量匀速推采。
(3)一旦发现煤粉量超标(校验后仍超标)或动压显现明显时,应停止生产,对煤层进行爆破卸压,危险解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2. 中度冲击危险区冲击地压防治方案(1)在划定的中度冲击危险区域范围内回采时,钻屑法执行三班监测,监测位臵为工作面两顺槽超前60m范围内。
防冲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冲击地压事故,保障煤矿职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与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得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得规定,制定《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煤矿企业(煤矿)与相关单位得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企业(煤矿)得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就是冲击地压防治得第一责任人,对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其她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负责;煤矿企业(煤矿)总工程师就是冲击地压防治得技术负责人,对防治技术工作负责。
第四条冲击地压防治费用必须列入煤矿企业(煤矿)年度安全费用计划,满足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需要。
第五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编制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第六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防治岗位安全责任制度、防治培训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工作规范。
第七条鼓励煤矿企业(煤矿)与科研单位开展冲击地压防治研究与科技攻关,研发、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八条冲击地压就是指煤矿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得瞬时释放而产生得突然、剧烈破坏得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瞬间位移、抛出、巨响及气浪等。
冲击地压可按照煤(岩)体弹性能释放得主体、载荷类型等进行分类,对不同得冲击地压类型采取针对性得防治措施,实现分类防治。
第九条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得煤层,或者经鉴定煤层(或者其顶底板岩层)具有冲击倾向性且评价具有冲击危险性得煤层为冲击地压煤层。
有冲击地压煤层得矿井为冲击地压矿井。
第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得,应当进行煤层(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一)有强烈震动、瞬间底(帮)鼓、煤岩弹射等动力现象得。
(二)埋深超过400米得煤层,且煤层上方100米范围内存在单层厚度超过10米、单轴抗压强度大于60MPa得坚硬岩层。
32K00皮带巷综合防冲措施

LBS-32K07GS-02肥矿集团梁宝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地点: 32K00皮带巷措施名称:综合防冲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掘进四区负责人: 2019 年月日编制人: 2019 年月日审批防冲科: 2019 年月日机电科: 2019 年月日通防科: 2019 年月日安监处: 2019 年月日副总工程师: 2019 年月日审批意见目录一、编制措施的原因及目的: (1)二、冲击危险区域划分 (1)三、防冲专项措施 (1)四、冲击地压安全施工原则与安全措施 (4)五、打钻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5)六、防尘、瓦斯治理、防治煤层自然发火专项措施 (7)七、安全风险预控 (9)八、避冲击地压灾害路线 (10)九、其他 (10)一、的原因及目的:为避免32K00皮带巷施工过程中因打钻诱发冲击伤人等事故,保障好现场打钻过程中的安全,避免32K00皮带巷因冲击地压而产生火花造成煤尘、瓦斯燃烧或爆炸、煤层自然发火等事故,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正常掘进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预防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本措施。
二、冲击危险区域划分根据《梁宝寺煤矿32K00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治技术研究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并结合批复意见及更改后的施工设计,将 32K00皮带巷划定为中度冲击危险区域4个,掘进进度≤6m/d;弱冲击危险区域3个,掘进进度≤8m/d。
三、防冲专项措施(一)、冲击危险预测预报1、钻屑法掘进工作面每班在掘进施工前,在迎头施工煤粉孔,下一个班次同一地点、相同位置不再施工煤粉孔,煤粉孔施工按三花布置。
煤层厚度低于1m不再施工,若煤粉值超标,则在迎头施工大直径钻孔卸压,并再次进行煤粉校验,直至不超过预警临界值。
滞后迎头不超过10m在帮部施工煤粉孔,若煤粉值超标,则在超标煤粉孔两侧施工大直径钻孔卸压,并再次进行煤粉校验,直至不超过预警临界值。
(1)迎头钻屑孔施工参数钻孔规格:直径Φ42mm,孔深9m施工位置:距巷道底板1.0-1.5m处的煤层内钻孔角度:钻进方向平行于层面,垂直于煤壁(2)帮部钻屑孔施工参数钻孔规格:直径Φ42mm,孔深9m施工位置:滞后迎头5m施工,距巷道底板1.0-1.5m,孔间距10m,两帮呈三花布置。
冲压作业的事故预防及安全管理措施

冲压作业的事故预防及安全管理措施目前,很多企业在利用冲压方法加工生产时,照旧沿用着简洁的手工作业方法,即用手直接在模腔内装取零件,而且,大量的冲压设备都担负着多种产品或多种工序的制造任务。
在这种状况下,假如冲压设备和模具没有平安防护装置,就极易发生伤手事故。
所以,在冲压生产中加强平安防护、平安管理和提高机械化程度,是防止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防止冲压事故的预防措施有多种。
首先必需加强平安管理措施,其次是实行平安技术措施,二者缺一不行。
(1)冲压作业的平安管理措施冲压作业的平安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不仅要有技术措施,而且要有严格、健全的管理方法。
冲压作业平安管理涉及到工艺、模具、设备(包括平安装置)管理、生产方案管理和平安技术训练管理等,假如工艺纪律不严明,模具管理不善,设备事故隐患多,组织生产不合理,平安操作水平低,纪律松懈,损害事故就会不断发生。
乐观推行平安性评价活动。
推行平安性评价活动,建立健全平安生产规章制度,特殊是抓好平安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使每个职工明确自己的平安职责,严格执行冲压平安操作规程,加强平安管理工作,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做好职工的平安训练是削减冲压事故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
企业常常对职工进行平安思想和平安技术学问训练,使冲压工人、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坚固树立平安第一的思想,娴熟把握冲压设备、模具、防护装置的平安操作技术,就可避开和削减事故的发生。
加强冲压工艺的平安管理,把平安技术措施和要求纳入工艺文件是特别必要的。
它不仅能够保证各项平安技术措施的落实,实现有效的平安生产,而且能够明确工艺技术人员的平安生产责任制。
如在工序卡片上注明冲模平安生产状况、编号、所配备的平安工具和平安装置的名称、编号等。
有了详细明确的工艺文件作为生产依据,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无章可循或工艺纪律不明等缘由造成的事故。
此外,工艺技术人员必需常常了解和把握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方法。
在冲压模具的管理过程中,首先必需做到常常进行检查和保养,其次将模具按其对人身平安构成的威逼程度不同用色标加以区分。
防治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异常涌出等符合灾害的综合措施

**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矿防治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异常涌出等复合灾害的综合措施TDX-LFB-2018-001单位:总工程师:两防办主任:编制人:日期:审批栏防治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异常涌出等复合灾害的综合措施一、编制依据由于**煤矿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冲击地压矿井,根据2018年下发的防治冲击地压细则第三十九条:“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当根据本矿井条件,综合考虑制定防治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异常涌出等复合灾害的综合技术措施,强化瓦斯抽采和卸压措施。
”二、矿井联合开展防突、防冲工作总体模式(一)组织机构方面成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冲击地压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分管防突、防冲的副总工程师,设立“两防”办公室,由两防办总体负责矿井防突、防冲科室管理职能。
(二)采区、煤层区域危险性预测方面各采区、煤层按要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冲击危险性预测与评价。
并在开拓部署与采掘活动中,不断完善瓦斯基础参数以及煤岩动力数据收集与规律分析等内容。
(三)区域治理措施方面两防工作优先开采保护层,首先做好保护层开采布局工作。
同时利用穿层、本层瓦斯抽采钻孔与防冲卸压解危钻孔,对煤岩体、瓦斯赋存带的卸压作用,联合开展区域防突、防冲综合治理工作。
(四)预测预报方面在地应力观测方面联合开展两防工作,以SOS微震监测系统、应力监测系统为主,电磁辐射仪、钻屑法监测为辅,进行地应力变化规律进行观测。
结合防突、防冲措施,对应力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五)安全培训方面聘请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专家对联合开展防突、防冲工作进行现场指导。
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到两防工作开展较好的先进企业学习经验。
同时强化内部培训,提升全员防突、防冲意识和技能。
三、安全技术措施针对复合动力灾害,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耦合在一起,防治了煤与瓦斯突出,有可能还发生冲击地压;防治了冲击地压,有可能还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措施(矿业掘进工作适用)

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措施(一)危险区域限员措施为防止冲击地压造成重大事故,应减少冲击危险区域作业人员数量,优化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减少作业集中区及降低人员数量,避免各种密集型生产作业。
1.限员区域xxxx上09运顺外围系统工作面迎头向外200范围内。
2.限员人数工作面正头200m范围内进入人员不得超过9人。
3.安全措施(1)进入冲击危险区域的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穿戴防冲服和防冲帽,施工人员熟悉防治冲击地压的相关知识,提高全员防灾抗灾能力。
(2)交接班制度:所有人员一律在无冲击危险区域内交接班。
(3)我单位负责进行冲击危险区域人员出入登记工作,必须保证所有出入人员进行登记和注销,确保进入限员区域人员在规定人数以内。
外来人员进入时必须听从把口人员安排进入,严禁私自闯入。
(4)任何人员不得在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内逗留、休息,作业人员任务完成后要立即离开,减少作业人数。
(5)严禁在管路下、物料旁、顶板破碎区域休息或逗留。
(6)工作面实施解危措施时(含预卸压措施),必须撤出与防冲措施施工无关的人员。
撤离解危地点的最小距离:强冲击危险区域不得小于300m,中等冲击危险区域不得小于250m,其它区域不得小于150m。
(二)材料、设备限位固定管理规定1.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内不得存放备用材料和设备、杂物应当清理干净,保持行走路线畅通;存放必须的在用设备、管线、物品等应当采取固定措施,管路应当吊挂在巷道腰线以下,高于1.2m的必须采取固定措施。
2.设备、材料码放高度不应超过0.8m,采用φ9mm钢丝绳对物料进行捆绑,并固定到帮部底角锚杆或锚索上(可以使用锚杆帽焊接链环穿钢丝绳,禁止固定在网片等强度不足的材料上),没有适合固定点的施工专用固定锚杆,锚杆规格为φ22×2500mm;物料捆绑松弛度不得超过200mm(以手拎拽起的法线高度为准),钢丝绳固定余量不得大于200mm;长度超过3m的物料必须采取2道以上的捆绑措施,两端头不小于200mm,采用1道钢丝绳捆绑时,要均匀分布,防止偏重一侧;小型物料、配件(如螺丝、工具、联片、管件、锁具等)必须集中装箱上盖,箱体按以上要求必须采取捆绑措施,不能装箱采用材料架码放时,架子周围采用金属网进行包裹固定,上部采用合适尺寸金属网进行覆盖,并按要求进行捆绑固定;所有物料、设备不得采用长绳串联固定方式,必须一物料(设备)一固定;正头施工工器具不用时采用临时捆绑措施。
3.煤安监技装﹝2018﹞8号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2018年8月1日实施)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冲击地压事故,保障煤矿职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煤矿企业(煤矿)和相关单位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冲击地压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负责;煤矿企业(煤矿)总工程师是冲击地压防治的技术负责人,对防治技术工作负责。
第四条冲击地压防治费用必须列入煤矿企业(煤矿)年度安全费用计划,满足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需要。
第五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编制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第六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防治岗位安全责任制度、防治培训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工作规范。
第七条鼓励煤矿企业(煤矿)和科研单位开展冲击地压防治研究与科技攻关,研发、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八条冲击地压是指煤矿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瞬间位移、抛出、巨响及气浪等。
冲击地压可按照煤(岩)体弹性能释放的主体、载荷类型等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冲击地压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实现分类防治。
第九条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的煤层,或者经鉴定煤层(或者其顶底板岩层)具有冲击倾向性且评价具有冲击危险性的煤层为冲击地压煤层。
有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为冲击地压矿井。
第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煤层(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一)有强烈震动、瞬间底(帮)鼓、煤岩弹射等动力现象的。
(二)埋深超过400米的煤层,且煤层上方100米范围内存在单层厚度超过10米、单轴抗压强度大于60MPa的坚硬岩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防冲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129-81 防冲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所有在该区域作业人员都必须接受有关冲击矿压知识的教育,熟悉冲击矿压发生的原因、条件、征兆以及应急措施,现场发现异常现象必须立即撤出,并服从防冲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安排。
2、施工作业人员到达该区域,必须先检查、后工作。
施工前,跟班区长、当班班(组)长必须认真检查工作地点及其后路出口的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支护不完好的必须整改合格、加固可靠;煤(矸)杂物清理干净,确保后路畅通等。
3、钻孔施工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用长把工具找净悬浮的煤矸,防止折帮掉顶伤害。
4、必须加强该区域巷道的维护和清理,确保巷道断面达到设计和安全要求,且在矿压科确定的冲击危险区域内,巷道两帮不得码放物料,开关设备固定牢
靠。
当某区域存在冲击危险或防冲人员进行解危作业时,与防冲无关的人员严禁进入该区域,无关的设备不得运转,确保监测及防治措施的顺利落实。
5、在高应力集中区域的作业人员应时刻注意周围环境情况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撤出,如发现板炮声突然频繁、煤壁有连续声响、煤壁突然外鼓、围岩活动明显加剧等现象时,应以最快的速度撤出该区域,并设好警戒,同时将该情况详细向矿调度室汇报。
6、电磁辐射法或钻屑法监测,若发现该区域(或其中某一地段)出现异常时,必须听从防冲人员的指挥,立即撤出该区域内的所有人员,待处理后复查时电磁辐射幅值低于临界值且脉冲数正常时方可入内。
7、若该工作面巷道停掘三天以上,在恢复掘进的前必须经矿压科进行煤粉量检测和电磁幅射监测,确认无危险时,方可恢复掘进。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