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珍宝岛事件
• 2.接触时期 •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
形势的变化。
• 表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
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 系出现了转机
乒乓外交
• 1971年4月,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锦标赛 的美国乒乓球队向中国乒乓球队表达了访华的愿 望。在接到汇报之后,毛泽东果断决定:立即邀 请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来华访问。4月14日,周 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队员。一 年后,中国乒乓球队代表团应邀访美,受到尼克 松总统的接见。中美关系史上这段被誉为“小球 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友好的 闸门。
中国国际威望的提升
• 1.朝鲜战争 • 2.中印边境战争 • 3.越南战争 • 4.珍宝岛事件 • 5.西沙海战
P81动脑筋
• 这显然不是礼貌问题。 • 政治人物在公众场合的行为代表着国家的政治取向,从杜勒斯拒绝
到尼克松主动是有历史原因的 • 新中国建立至20世纪70年代初,20多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
什、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9位领导人。
• 4.召开: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
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 5.内容: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
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
• 6.成果:通过了《上海共识》。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
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
2.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 (B)
•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 1972年2月28日,两国在上海签署中美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 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始设于1989年现有21个 成员经济体。过十几年的发展到2011年已 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 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 机制。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的时间、 过程及原因;
2.掌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意义; 3.知道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相关过程; 4.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更加深刻地认 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回顾:70年代以前中美关系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 中国在军事上实行威胁,政治上进行 孤立,经济上加以封锁,中美敌对状 态长达二十多年。
1972年9月,周恩来同日本内 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 周总理与田中角荣在宴 会上祝酒
1972年9月,周恩来和来华访问的日 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 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该图标是什么组织的标记?
探究: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成就的原因?
①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②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坚持求同存异方针等)。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定,并非意味两 国建交,而是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联合国 (英文:United Nations)是 1945年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成立的 国际组织,是一 个由主权国家组 成的国际组织。
该图片是什么标志?
二、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寻答案。
在总结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原因时,可指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善于归纳其中的共性和个性。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鉴今。
通过学习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和各国同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使学生明确从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通过讲述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中日关系的发展。
新世纪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问题。
本课重点是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外交事业的重大发展。
本课的难点:一是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建议教师结合当时的世界局势,主要从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分析;二是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建议教师在总结我国外交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分析,从而突破难点。
最终使学生认识到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二、教法建议1.关于“导课”,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本世纪初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学生列举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成就。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16课
外 70 年代 交 事 业 的 发 改革 展 开放 以来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 2001年上海APEC会议 2001年中国加入WTO
1971年7月基辛格与周恩来亲切握手
1972年2月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
晚安。我要求在今晚利用电视台的这段时间, 是为了宣布我们为了建立世界持久和平而作的努 力中的一件大事。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 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 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 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比较正常的关系 敞开门户。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派遣我的国家安全事 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在他最近的世界之行中前往北 京,以便同周恩来总理会谈。我现在宣读的公告 将同时在北京和美国发表。
互动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 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之中,也 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 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 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中印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 2、两国总理为什么进行谈判? 3、两国总理达成的共识是什么? 4、根据材料,说明共识有什么意义?
返 回
1972年周恩来总理与田中角荣在晚宴上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返 回
2001年, 中国代表 签字, 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
各国议会联盟第 96届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开幕,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名代 表出席了会议。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 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p82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堂PPT)

70年代以前: 原因:
建
国
初
期
美
国
对
华
军
事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 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共同要求
美国: ①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 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以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 ③想要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
中国: ①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 ②借助美国应对苏联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 ③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 民共和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同时,驱 逐了台湾代表。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 理事国之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是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 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美国企图 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错误政策的失败。
——《尼克松回忆录》
跨越大洋的握手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 有史以来第一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 克松。当尼克松走下旋梯,在离地面还有 三四个台阶的时候,就向前来欢迎的周恩 来伸出了手。他们紧紧握手足有一分钟。 后来,尼克松说,这是为了纠正1954年日 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 来握手的失礼行为。
评价: 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 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3.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是在(
A.1970年 B.1971 年
)
C.1972 年
D.1979年
4.1972年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 A.苏联 C.日本
B.美国 D.印度
5.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是在
A.1970年 C.1972年
(
)
B.1971年 D.1979年
8.参加2001年APEC会议的国家共有(
A.18个 C.20个
)
B.19个 D.21个
9.中国举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
活动的会议是 ( ) A.上海APEC会议 B.世界博鳌会 C.昆明世博会 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10、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
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
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影响: 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1972年周恩来接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1973年9月,毛泽东会见法国总统蓬皮杜
1973年周恩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参观龙门石窟
中美建交对于双方来说有哪些积极作用?
双方: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的一部分,有利于祖国的统一;有利于双方 的经济交流和发展;中美建交有利于维护各 国的和平交往与交流;对双方的经济发展也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 1971年10月25日 地点: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 提案国: 内容: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 地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 席位。
原创2: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7、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B )
①中日建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建交
A. ①②③
B.②①③ C. ③②①
D.①③②
8、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 括( A )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派遣我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在他 最近的世界之行中前往北京,以便同周恩来总理会谈。我现在宣读的公 告将同时在北京和美国发表。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任何国家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致成为任何其他国 家的敌人。我之所以采取这个行动,是因为我深信所有国家都 将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改善美国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中得到好处。
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在机场握手
周恩来:“总统先生,你把 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 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感到很荣幸, 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出访未建交 国家的总统尼克松。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资料: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 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 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 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 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摘自《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定,并非意味两国建交,而是实现两国 关系的正常化。
第16课_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能列举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 大事件: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等内 容。 2、简述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时 间、地点、主题、意义等。 3、归纳讨论 新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 原因 4、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国为维护世界的 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结论
(2)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 国人民的历史抉择。
4.“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
“三个世界”的划分 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概括
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与美国关系发展: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 尼克松访华。 与日本关系发展:田中角荣访华,两国邦交 正常化。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与第三世界广泛建交。
(四)80年代的外交政策:
“无敌国外交”
返回主界面
一、外交事业的发展概况
(一)50年代的外交政策:
“一边倒” 完全倒向社会主义 国家,就是苏联 为什么 ?
中美关系正常化
70年代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外 交 事 业 的 发 展 改革 开放 以来 (21 世纪 初) 中日建交 2001年上海APEC会议 2001年中国加入WTO
(二)60年代的外交政策:
“两只拳头打人”
------是指反对美苏两霸的斗争。
为什么?
敌美 视国 中继 国续 (1)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2)继续在台湾进行军事行动 (3)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中 苏 关 系 恶 化
(1)原因:苏联霸权(大国沙文主义) A.召回专家 (2)表现: B.停止援助
C.边境冲突
以上外交政策的 变化说明了什么?
解答参考
晚清政府 闭关 抵抗 妥协 投降 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
尼克松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并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经过会谈,中美双方于2月28日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长期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这不但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非法窃据。
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争取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成就,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
关于“亚太经合组织”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有关影视像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并认识到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
难点分析:
(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这一时期,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二十多年。
然而到了七十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
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认为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
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于是,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2)中美建交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美国接受了在台湾问题上“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三、学法指导
1.阅读课文获取信息。
阅读是课文是学习之本,是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最主要支柱,阅读是学习之母。
我们只有从确立阅读的理念入手,才能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史料探询答案。
2.识图记忆法。
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历史知识。
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对图表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
如下图:
可以感受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意义,以及加入WTO等外交成果,这一重大活动的开展直接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统一大业的进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3.归类记忆法。
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
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把建国以来的外交工作分为几个时期,联系各个时期政治、经济状况,通过列表,比较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成就,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或以歌谣口诀的形式进行归纳就比较容易记忆。
根据本课内容可以编成如下歌谣:
美国总统来访华促进关系正常化,
联合国的大厦前五星红旗迎风扬。
中国地位大提高中外交流掀高潮,
维护和平与尊严和平环境来创造。
新世纪,新挑战APEC首脑上海见,
多边外交规格高唐装引领时装潮。
四、中考命题分析
不同阶段外交的方针政策、外交成就、外交特点;外交国际环境,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或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热点问题,综合考查与此相关的知识,分析和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这些将是中考的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