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讲义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1、交通的定义: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

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

(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

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

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

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薄。

硬路肩最小宽度见书(P105)13、边沟:城市道路除利用路缘侧平石上的雨水井排除路面雨水外,在郊区道路或山区居住区内的道路常用边沟排水。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培训资料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培训资料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一章绪论(一)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一、概念:城市交通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城市规划中的人口,规模,城市布局,土地使用,城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总体上:城市交通依附总体规划。

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本身讲:城市交通有独立性。

子系统工程又分若干分系统。

城市的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

系统规划必研究交通,而交通离不开规划。

二、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的性质:(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省和地区中心,历史名城,工业城市,内地交通枢纽城市,海港城市,金融城市,旅游城市等。

多功能城市占比重最大。

城市性质与城市交通关系密切:性质决定交通,交通可能决定城市性质。

城市交通枢纽:客运枢纽,货运枢纽内地大型交通枢纽:北京,沈阳,武汉沿海大型交通枢纽:上海,天津,广州,大连内地中型交通枢纽:成都,西安,太原,昆明沿海中型交通枢纽:深圳,珠海,汕头等沿内河交通枢纽:南京,重庆工业交通枢纽:唐山,无锡旅游交通枢纽:苏州,杭州,桂林三、城市布局与城市交通城市布局大致分成8种:1)带性城市深圳,兰州2)子母城市北京,巴黎3)走廊城市华盛顿4)集中城市5)分散集团式北京6)手指式哥本哈根7)特殊地形城市道路服从城市布局,反过来也影响城市布局。

要布设城市网络,首先必须了解城市布局。

设想:1、大城市地区交通布局,打破同心圆向心发展,改为开敞式。

城市布局沿交通干线发展,城市用地组团布置,组团间用绿地空间隔开。

2、在中心城市中,处中央商业区外,在其外部建成区组团内,新辟副中心。

3、在超越大城市地区大范围内,组成:首都圈,城市群,城市等。

如:日本东京沿太平洋沿岸,神户,大阪,名古屋城市等,美国沿大西洋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等,这些城市群组成了交通体系。

4、中心城市外围大范围内划定较大范围内森林公园或绿色环境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四、土地使用规划与城市交通1、城市土地按使用性质分: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居住用地、工作用地、商业服务、医疗文化、市政用地、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化、体育设施等。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讲义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讲义

第一章 绪论
• 1.2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历程
• 2. 城市交通需求
小汽车
保有量逐年增加,增长加速,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摩托车
保有量增长迅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大城市、特大城市纷纷制定措施限制摩托车发 展,强制淘汰。 摩托车用户特征开始呈现年轻化、低收入化、过渡化。
自行车
总量基本饱和,需求转向花样化和更新换代,电动自行车快速增长。
第二章 城市交通基本知识
• 2.1 步行(行人)交通基本参数
• 1. 行人空间需求
不同行人状况占用道路宽度(m)
单身不携带 物品 0.6~0.7 单手携轻物 0.7~0.8 双手携轻物 0.75~0.85 背负重物 0.8~0.9 手拿肩扛 0.85~1.0 成人携小孩 或拉杆箱 0.9~1.0 肩挑重物 1.0~1.8
第二章 城市交通基本知识
• 2.2 车辆
• 2.2.2. 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

1. 机动车
质量参数:整车装备质量、载客量或装载质量、自身质量利用系数和轴 荷分配等。
整车装备质量是指车辆完全装备好的重量,包括汽车全部设备(主体设备及辅助 设备),并加足润滑油、燃料、冷却液,再加上备用车胎、随车工具及其他备用 品的重量,通常又称为空车重量。影响汽车的成本和使用经济性。 载客量指客车的座位数。装载质量指车辆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 定装载量。影响道路的运营效益,行车安全。 自身质量利用系数指汽车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反映车辆设计工艺 水平。 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载荷。影 响轮胎寿命和车辆驾驶性能。
第二章 城市交通基本知识
• 2.1 步行(行人)交通基本参数
• 2. 步频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

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

(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

(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战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

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

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

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1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一个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1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按交通目的3: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人口密集与城市用1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城市用地布局带来2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3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

城()4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居民交通意识问题: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__复习重点TT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__复习重点TT

第二册1.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外部之间的人员和物资实现空间位移的载体。

交通:人和物的流动2.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自然条件、用地布局、土地开发方式和强度等因素对城市交通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城市用地布局发生的变化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极为重要。

城市的用地特征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交通方式的选择,土地使用的性质、功能的混合度以及徒弟开发强度和开发方式都是土地使用促进交通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城市的布局并非完全由交通来决定,地形、地理特征、历史发展也是决定称呼四布局的重要方面,从而也会对交通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

城市的演变是用地与交通一体的演变。

我国城市一般为单中心结构、圈层式发展,这明显与现有的单一结构的城市交通和城市的历史发展有关,反过来这种布局也促进了对现有交通方式的选择。

第一章1.铁路交通运输的特点:(1)运载量大;(2)受季节变化影响小;(3)运输速度较快;(4)连续性较强;(5)运价较低;(6)成为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的最佳运输方式。

2.铁路客运站的布局原则:(1)确定流线;(2)缩短路线;3)广场布局合理;4)满足交通功能。

3.铁路客运站位置选择?从与城市的关系来看,城市范围内的铁路和技术设备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直接与城市生产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客、货运设备,如客运站、综合性货运站及货场等,应按照他们性质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接近城市中心,或设在城市市区外围而有城市干道相连接的地区。

为工业区和仓库区服务的工业站则应设在有关地区附近,一般设在城市外围。

另一类是与城市生产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技术设备,如编组站、客车整备场、迂回线以及其他设备,在满足铁路技术要求以及配合铁路枢纽总体布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布置在离城市外围相当距离的地方。

客运站的服务对象是旅客,为方便旅客,位置要适中,靠近市中心。

在中小城市可以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必须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边缘。

第三章1.高速公路与城市的连接:1.环形绕行式(主枢纽特大城市);2.切线绕行式(两三条高速进入城市,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干扰);3.分离式(行驶车流与城市无关);4.穿越式(高速全封闭,高架货地下穿过,过境交通对城市无干扰)。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重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重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重点T T(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第一章1.人体活动空间自由活动圈(直径~米)内,步行可以很自由不干扰别人;即人均所拥有的空间达到。

舒适活动圈(直径~米)内,穿越的行人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限制活动圈(直径~米)内,穿越的行人要侧身走才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接触区(直径~米)内,行人已无法穿行超越,~;一般选取~人的空间值作为确定服务水平界限的临界点。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为。

2.停车方式车辆的停放方式:①平行式(所需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迅速,但沿路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量少。

常用于路边临时停车或短时间停放,有利于加快停车泊位的周转)②垂直式(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较多,用地比较紧凑,但停车带占地较宽,且在进出停车位时,需要倒车一次,因而要求通道宽度至少有倍的车身长度。

布置时可考虑两边停车,合用中间一条通道)③斜列式——30、45、60度(停车带宽度随车身长度和停放角度不同而异,宜在场地受限制时采用。

车辆出入及停车均较方便,有利迅速停滞和疏散,缺点是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停放要多,特别是30度停放,土地利用率不高,用地最费,故较少采用)我国较多采用平行式和垂直式车辆的停发方式:①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常用于家庭车库或建筑周边停车)②后退停车,前进发车(最常采用,优点是发车迅速方便,占地面积少,常用于公共停车场。

)③前进停车,前进发车(更为方便,但占地面积较大,多用于铰接车停车场,除特殊要求,一般较少采用3.地面停车场,每个停车位25~30m2,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30~35m2,路边停车带16~20m2第二章1.交通流特性三大参数:①交通量: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前者称为车流量,后者称为人流量。

②速度(V):指车辆或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驶或通过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一.铁路1、城市交通的含义:是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外部之间人员和物资实现空间位移的载体。

2、城市对外交通的主要形式: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

3、城市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1)交通发展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2)交通发展要与经济增长相互适应3)交通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互和谐4)交通发展要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4、铁路的分类:一般可分为干线、支线、专用线干线---组成全国铁路网的线路,具有全国性的意义,如京广、陇海等。

支线---一般是地方性的,如胶济铁路上的张博线。

专用线---通向工矿企业、仓库、码头、机场等专用的铁路线。

5、铁路线路的等级:铁路线路根据其在路网中的作用、性质和远期客货运量分为三级:一级铁路:在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20Mt者二级铁路:在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20Mt者,或在铁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10Mt者三级铁路:是为某一区域、具有地区运输性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10Mt者6、铁路线路的一般技术要求:1)轨距:一条线路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

标准规矩为1435mm。

误差+6—2。

窄轨铁路轨距有1067、1000、762、600mm几种。

宽轨轨距为1524mm。

2)路基:是支承铁路线路上部建筑(钢轨、轨枕与道床)的基础。

一般单线铁路(黏土性土质)路基面宽度在6—7m 左右,如系双线,则需再加4m。

3)限界:为了行车列车的安全,规定了机动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以保证邻近线路的设备或建筑与机车、车辆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般为7.5m—8m。

4)线间距:指两条铁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5)最大限制坡度在我国铁路网中,大致可分为4‰、6‰、9‰、12‰四个系统,其中6‰、12‰占大部分。

6)我国铁路平曲线半径有:10000、8000、6000、4000、3000、2500、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700、600、550、500、450、400和350m等尺寸。

从有利于行车速度和平稳度来讲,平曲线半径越大越好,一般应按有大到小的原则,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

7)当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I 、II级铁路)或4‰(III级铁路)时,应以竖曲线连接。

竖曲线半径一般用10000m(I 、II级铁路)或5000m(III级铁路)。

7、铁路车站的类型:因其工作性质不同,可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客运站及客车整备所、货运站、编组站等。

8、各车站的功能:1)中间站:办理列车的交会、越行和沿零摘挂列车的调车作业;办理客、或运作业,在某些中间站还要办理机车加水及部分检修作业。

2)区段站:办理中间站的作业;更换机车、乘务组以及机车的整备、修理、检查和车辆的修理。

3)客运站主要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的收发和邮件的装卸。

4)货运站是专门办理接发货物列车、装卸货物以及编组选配货物列车等作业。

5)编组站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编组作业,并设有完善的专门调车设备的车站。

9、车站布置的基本形式:横列式、纵列式、半纵列式。

10、站场的用地规模:(详见表1-2-1、1-2-2)11、客运站的位置:客运站距市中心在2-3km以内是比较方便的。

12、大中城市客运站多为多客站模式。

13、货运站的位置应满足:货物运输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即加快装卸速度,缩短运输距离。

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14、铁路枢纽的布置形式:一站枢纽、三角形、十字形枢纽、顺列式枢纽、枢纽的环线布置、跨越江河城市的铁路枢纽布局、尽端式枢纽布局。

15、铁路枢纽的环线布置:环线能提高枢纽的通过能力,增加运营的灵活性,便于更好的为城市客、货运服务。

有的环线可利用专用线作为其组成部分。

二.港口1、港口:是指具有供船舶进出、停泊、靠泊。

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贮存等功能和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

2、港口分类:河港、海港。

1)河港按装卸货物种类分:河港:综合港:(普通港)装卸各种不同包装的货物(包装、袋装、困装)件货(五金、机械、农具)、散堆货物(煤、矿石、粮食、肥料)、木材及溶体、油类等的港口。

)专业港:(装卸某种单一货物的港口。

如矿石港、煤港、油港)、客运港(专门停泊客轮和转运快件货物的港口)其他港口:(如军港、渔港)2)按着置地点分类:河港:(沿河修建的港口,如武汉港、南京港等)运河港:(沿人工开挖的河流修建的港口,如京杭运河上的苏州港、常州港等)湖港:(沿湖边或水库边修建的港口,如岳阳港、丹江港等)3)按修建形式分类:顺岸式河港、挖入式河港顺岸式河港:码头线沿河布置,靠船构筑物采用岸壁,特殊的水工结构形成或浮码头,停泊区位于河道中。

优点:形式简单,工程量小,是常用的一种码头形式。

缺点:由于码头沿河道设置,占用沿岸线较长,作业区分散,经营管理不便。

挖入式河港:当河道宽度可供利用的岸线长度不够时,可利用天然河汊或开挖人工运河修建港池。

优点:停泊区布置在独立的港池内,可利用天然河的出口通向航道,可在较短的岸线内获得需要的码头线长度,港区布置紧凑,分区合理。

缺点:工程量较大,出入口船舶进出不便,易淤积,港池内船舶掉头较困难,遇火灾,船只不能很快疏散,港池内水易发臭影响卫生等。

海港:1)海港按用途分类:商港:供客货运输的港口,一般商港兼运各种货物军港:供军事需要的港口。

专供舰艇停泊、补给、修理或制造,以及沿岸防守之用,如旅顺港等。

渔港:供渔船停泊、卸鱼、冷藏、加工、转运或渔具修理等用而设的港口,如大连渔港,浙江沈家门等。

工业港:工矿企业专用的原料或产品装卸的港口,如宁波的北仑港等。

避风港:供船舶在航行途中躲避突然遇到的风暴、海浪和取得补给、进行小修等用途的港口。

2)按修建地区分类:海港:沿海修建为远洋和各种海船服务的港口河口港:一般位于通航河道的入海口或受潮汐影响的近海河段。

这类海港可兼为内河船舶服务,与腹地联系方便,天然掩护也往往比较好,常发展成为大港,如天津、上海、广州等。

3、港口的组成与技术要求:1)航道:在河流和海中有一定的水深和宽度,可供船队行驶的水道。

内河航道等级(表2-1-1)2)水深:不同吨位的船舶所要求的水深船舶吨位(万t) 1 4 5 10 20 30吃水深度(m)9 12 13 16 19 213、港口路域:由港口岸线边缘至后方交通线之间的范围。

陆域有货物装卸、贮存和疏运三大系统,相应的建筑及设备有码头、库场、装卸运输机械、道路、铁路以及配合港口生产作业的各种辅助生产设备等。

4、港址选择的基本要求:①船舶航行要求②港口经营管理的要求③城市建设要求④港口工程建设要求三.公路1、公路的分类分级:1)根据作用和使用性质划分:国家干线公路: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

省级干线公路:具有全省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连接首府与省内各地市县、交通枢纽和重要生产基地的公路。

县级干线公路:具有全县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公路。

乡级公路:主要为乡镇村经济、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以及乡与外部联系的道路。

专用公路:专供或主要供厂矿、林区、农场、油田、旅游区、军事要地等与外部联系的公路。

2)根据公路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划分高速公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四车道:25000—55000辆六车道:45000—80000辆八车道:60000—100000辆一级公路: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

3000—7500辆二级公路:3000—7500辆三级公路:1000—4000辆四级公路:双车道15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2、车道宽度表设计车速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车道宽度m 3.75 3.75 3.75 3.50 3.50 3.25 3.003、公路路线编号规则:国道按首都放射、北南纵线、东西横线分别顺序编号。

首都放射由一位标识码1和两位路线顺序号构成;北南纵线由一位标识码2和两位路线顺序号构成;东西横线由一位标识码3和两位路线顺序号构成.省道编码顺序参照国道。

县道、乡道、专用公路及其他公路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管理区域为基础分别顺序编制。

4、公路客运站的等级一般划分为: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四级站。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一级站:旅客日发送折算量在7000—10000人次的客运站;2)二级站:旅客日发送折算量在3000—6999人次的客运站;3)三级站:旅客日发送折算量在500—2999人次的客运站;4)四级站:旅客日发送折算量在500人次以下的客运站。

5、公路客运站用地规模参考表日客运量(人次日)项目10000 7000 5000 3000 1500 500生产服务建筑占地面积7000—75005300—58004200—47002900—31001700—1900 800—850停车场占地面积15000 10000 7500 4000 2000 500 站前广场占地面积1600 1260 1050 750 420 150占地面积总计(不包括生活区)23600—2410016560—1706012750—132507650—7850 4120—4320 1450—1500四.航空港规划1、机场的等级机场等级是按飞行区的等级划分的,它用两个指标:1)指标I是根据机场飞行区使用的最大飞机的基准飞行场地长度,分为1、2、3、4这四个等级;2)飞行区等级指标II是根据该机场飞行区所使用最大飞机的翼展和主起落架外轮外侧间的距离,由大到小分为A、B、C、D、E五个等级。

机场飞行区等级指标指标I 指标II等级飞机基准飞行场地长度(m)等级翼展主起落架外轮外侧间距(m)1 <800 A <15 <4.52 800—<1200 B 15—<24 4.5—<63 1200—<1800 C 24—<36 6—<94 ≥1800 D 36—<52 9—<14E 52—<65 ≥142、跑道的方位1)飞机的起降必须逆风进行。

逆风风速愈大,起降滑跑的距离愈短,并增加安全性,而侧风则对起降安全有影响。

2)跑道方位选定的主要因素有:(1)机型(2)风向频率(3)风速3、机场净空1)影响机场净空要求的因素:(1)飞机的起落性能(2)气象条件(3)航道设备(4)飞行程序2)净空限制面的组成:进近面、过度面、内水平面、锥形面、复飞面、内进近面、内过度面4、机场在城市中的选址—使用上的要求1)尽量使跑道两端、两侧净空良好;2)相邻两个机场的飞机起飞着陆不会互相干扰;3)飞机起飞着陆不穿越国境线和禁区;4)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5)便于设置引导飞机着陆的导航设施;6)飞机起飞着陆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少;7)跑道不被洪水淹没和飞行区不内涝;8)远离候鸟群习惯迁徙的路线和吸引鸟类聚集的地区;9)场地便于机场发展;10)机场与城市距离适中,且便于联系;1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