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合集下载

教师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

教师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

断句题+答案1.【答案】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2.【答案】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画对两处得1分,共5分)【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当君王的应尊重什么?”管仲说:“应尊重天。

”桓公抬头望天。

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

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反对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

”3【答案】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忠臣并不忠,贤臣并不贤。

怀王因为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3.【答案】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参考译文】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

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

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

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4.【答案】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参考译文】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他的学说和道理传给后代的子孙,因此他们把这些学说和道理写在竹帛上,刻画在金石上,用这种方法传留给后代子孙,让后代子孙能效法它。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例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讲别人的的好话为快乐,以交了不少有益的好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

以骄纵作乐为快乐,以游荡忘返为快乐,以大吃大喝为快乐,是有害的。

”方法归纳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抓住要点,理清层次,做到高屋建瓴,胸怀全局。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例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例3、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归纳二:标名词,定主宾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的前后往往要断句。

名词(代词)常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动词(形容词)做谓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和代词,基本可以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余、吾、予、而、尔、汝、公、卿、君、若、彼、其、此、其、之……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教师版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8《文言文阅读》第八课时:断句(教师版)

8《文言文阅读》第八课时:断句(教师版)
2.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3.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选自《老子·七十七章》)
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从现有高考试题来看,断句考题分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形式,多采用客观题形式。可能就考查的文言文段出题,也有可能另外单独出题。
分析:在“曰”后断句,屡试不爽。其次,人名“宋忠”、标志词语“耳”“也”都是解答断句题的重要提示。
答案: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三、找名词,定句读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可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所以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断句。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时间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植物名等,可据此断句。

文言文断句1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1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11.(重庆八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用斜线“/”给下列文字断句。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①为己忧。

夫以百亩之不易②为己忧者,农夫也。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选自《孟子•滕文公上》)注:①皋陶:人名,舜时的司法官。

②易:治。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答案(2)分人以财谓之惠/ 教人以善谓之忠 /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是故以天下与人易 /为天下得人难/【参考译文】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

把地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民。

把财物分给别人叫做惠,教导别人向善叫做忠,为天下找到贤人叫做仁。

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找到贤人却很难。

孔子说:‘尧作为君主,真伟大啊!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效法天。

(他的恩德功绩多么)广大辽阔啊,百姓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舜真是个得君主之道的人啊!崇高啊,有天下却不事事过问!’尧舜治理下,难道不要费心思吗?只不过不用在耕种上罢了!”2.(江苏省盐城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6处)。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

至于填词一道,较之诗赋古文,又加倍焉。

窠臼不脱,难语填词,凡我同心,急宜参酌。

(李渔《闲情偶记》)答案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3.(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① 者乎二三子其佐我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一、导入相传明代的书画家祝枝山,在某年除夕,应邀为一个财主家写了一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财主看后大怒,当即告到县衙。

公堂上祝枝山却说写的全是“吉庆之词”。

你知道财主怒从何来,祝枝山又如何辩解吗?二、温习旧知,总结妙法。

A. 划线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你能总结出一些断句的小妙招吗?1、2、3、4、5、B. 选择题:6、1.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2.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3.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王慧芳教师版文言文断句

王慧芳教师版文言文断句

答案: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
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 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 者/未之有也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参考译文: 齐桓公问管 仲:“当君王的人,应 把什么当作最宝贵 的?”(管仲回答 )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 (于是) 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 “我所说的‘天’ ,不是苍 苍莽莽的天。给民众当君主的,要把百姓当作天。(对于 一个国家来说),百姓亲附,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就能 强盛;百姓反对,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就要灭亡。 百 姓怨恨他们的君主, 最后政权却不灭亡的, 是从来就没有 过的。”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 /穷而在下如冰雪 /冱寒之穷冬 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 /其不为果哉者 /则又如雪之有 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 /而不为世用 /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 也 /及其以善及人 /而有成物之心 /其不为果哉者 /则又如雪之有 生物弭灾之功也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段文字介绍了“精神”是怎样产生的,可以以文
言虚词和句中的顶针格作为断句的标志。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文中虚词是重要的断句标志。 如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 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面一 般要断开。 句尾词: “也、 矣、 焉、 耳”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 “与 (欤 )、 邪 (耶)”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 末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表疑问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 如、奈何”等词与“如之何、若之何”等固定结构,一般 可构成疑问句,只要上下文意贯通,就可断句。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阆中中学新城校区高2012级文言文断句训练1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髡左衽矣岂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从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衽(认)。

微:没有。

谅:遵守信用,渎(独)。

岂能拘泥于匹夫匹妇的小节小信?自缢于沟渎而不为人知呢。

”子贡问:“管仲的人格有问题罢?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是公子纠的人,他不能为公子纠殉难,反倒替齐桓公当家,管仲的人格有问题罢?”孔夫子答他说:“管仲帮齐桓公,尊王攘夷,一统天下,老百姓直到今天还得到他的好处,没管仲,连我今天都要因亡国而做胡人打扮了!管仲是大处着眼的人,他哪里会像一般匹夫匹妇一样,默默无闻去殉难,默默无闻的去守那些匹夫匹妇的人格标准呢!”2、然病情万状各有所宜当攻不攻与当补不补厥弊惟均偏执其法固非竟斥其法亦非也但病情有千差万别的情况,各自都有适宜的治法。

应当使用攻法却不用攻法和应当使用补法却不用补法,二者的弊病完全相同。

片面地坚持他的方法固然是错误的,彻底地批驳他的方法也是错误的。

3、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

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它的威风就无法显示啦!4、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楚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乔山人善琴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於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於断林荒楚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鶻,相和悲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教案
垫江三中语文组谭正强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自由诵读文言文,并且养成良好的断句能力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老师冒昧的地问你们一句,你们要如实回答,今天教室里多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你们紧张吗?为了调节一下紧张气氛,现在,我们来看一则趣味断句
(二)趣味断句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据说从前有一个老头儿,他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小儿子,老头子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

因为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

你认为他是怎样断句的?(请学生思考)
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翻译:略)
后妻又是怎样断的?
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翻译:略)
总结: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同时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

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了。

那么,何为断句呢?
(三)什么叫断句?
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
因为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近三年这个考点在高考中呈上升态势
(四)考点解析:略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五)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技巧;
2、初步理解文言材料,读懂文意,正确给文段断句;
3、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六)基本要求:
1、内容符合情理;
2、符合语法规范。

(七)高考回放,感悟断句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
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请大家总结刚才面对断句时是如何抽丝剥茧,使自己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 (八)断句妙计
(同桌可以讨论一下,教师归纳)
前提:读文段,通文意。

不管给我们什么文段,第一步就是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⑴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⑵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凭语感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句。

例如:
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
先请学生概括属于什么文段,人物、故事梗概。

概括:这段就是记叙性文段。

人物:昔人、其妻、其子。

事件:综观全文,说的是有个人身上发痒,叫他的儿子、妻子搔痒,可是搔不到痒处。

结果自己伸手一下子就解决了。

再让学生断句
出示正确答案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

下面,通过做题我们来探究一些断句妙计
探究一: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答案:
参考译文:
●总结归纳一:标名代,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
※文言文常见代词:
※〈1〉人称代词:
※〈2〉疑问代词
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下面,我们来总结第二个方法
探究二: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例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答案:
(1)察对话,定句读。

(紧紧抓住“曰”“云”“言”)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曰”“云”“言”为标志、、、、、、
我们再来看个例子:
例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答案:
译文:
(二)看动作,定句读。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只留下后面的谓语,因此、、、、、、
●总结归纳二:借动词,断句读。

下面,我们来总结第三个方法
探究三: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总结归纳三: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虚词时要善于归纳它们的规律、、、、、、
虚词断句口诀
探究四:(1)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答案:
译文:
(1)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例: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答案:
译文: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再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2)朗读下列语段,看有什么特点: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2010年北京卷答案:
翻译:
(2)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总结归纳四:明修辞,巧判断
探究五: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结归纳五: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有总分、分总的形式,可以据此断句。

探究六: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答案: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啊,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是,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的问题,读到一半的时候,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的时候,疑问就会慢慢的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最后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总结归纳六:找呼应,定句读。

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
总结归纳七:辨句式,定句读。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总结归纳八:再回首,细检验
题目做完,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
错在哪里: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也”了、、、、、、
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十则)。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焉”字在这里是疑问代词、、、、、、
3、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垓下之战》)。

(“辟易”是连绵词,是“因畏惧而退缩”的意思,不能拆开、、、、、、
断句总结课堂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牛刀小试
A基础达标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提示:找特征(找名词、虚词、对话、修辞)
答案:
B能力拓展:
高考题检测
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2010年湖南卷)(3分)
参考答案: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第一步:读文段,抓要点。

第二步:找特征
参考译文:宽恕、赦免别人的过失,惩处故意犯法的行为,都不分大小,这是帝王处理政事的原则;以安逸舒适的方法使用人民,人民虽劳累而不埋怨,以使人民生存的方法杀害人民,人民虽然会死但不会埋怨杀害他的人,这是行王道的君主处理政事的原则。

课堂总结:
总之,正确地点断的句子,必须能够独自成立,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

古文断句标点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应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综合运用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后练习:
用“/”给文言文断句。

(3分)
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2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第一步:读文段,抓住要点。

(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第二步:找特征(找名词、虚词、对话、修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