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之文言断句
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分析-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分析(原卷版)T知识点讲解方法一、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方法二、借助名词(代词)断句考点梳理:在名词代词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谁做什么事情。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公、卿、君、彼、此、其、之方法三、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考点梳理: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方法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考点梳理: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常用虚词是标志:古人喜欢“之乎者也”这些虚词,用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虚词通常是语气词,可以在其前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发语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可断句;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典例剖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方法五、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考点梳理: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最新题型:主观断句题练习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最新题型(主观断句题)张家口涿鹿中学步洪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
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
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絺绤,是人不死,必为利害。
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
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
”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
(3分)胥A闻B越C王D勾E践F服G诚H行I仁J听K谏L进M贤N士O是P人Q 不R死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夷行曰:“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击之。
”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战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义抚K 而安之L必M不为N患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今天A 德城兵才B 千余C 若D 战E 不利城F 陷G 必矣H 不若I 以恩J 义抚K 而安之L 必M 不为N 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悲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01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题精准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之断句题精准突破一、主观题第一步:根据标志词,初步判断第二步:根据语法,断难断之处(1)用不同的记号标出名词、动词名词常做主语和宾语,动词常做谓语。
尤其注意指人的名词或者等同于名词的人称代词,在做主语的名词前断开,或者在做宾语的名词后断开。
特别注意:古汉语中的词语往往有多种词性,要结合语境准确判断。
如“上”,要判断其是名词“皇上”还是动词“登、上升”;“禁”,要判断其是名词“禁令”还是动词“禁止”。
1[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答案]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分析] “初”,“当初”,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其后断开。
“范阳”,地点名词;“祖逖”,人名;地点名和人名常连在一起,不可断开。
“少有大志”是“范阳祖逖”的谓语和宾语,在宾语“大志”后断开。
“刘琨”,人名,与“祖逖”一起做主语;“司州主簿”,官名,做“为”的宾语,故在官名后断开。
“同寝”,是一同睡觉的意思,句意完整,其后断开。
“中夜”是“闻鸡鸣”的时间状语,不可断开,“鸡鸣”,名词做宾语,在其后断开。
“琨”是“蹴”的宾语,“觉”补充“蹴”的状态,紧密相连,中间不能断开。
“非……也”,典型的判断句,其后断开。
[参考译文]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于是二人)就起床舞剑。
(2)判断名词和其后的动词是否可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果可以,就在动词后断开,如果不能,再往后看动词后面是否接名词,该名词类型是否与前面的谓语构成合理的动作关系,如果可以,就在动词后的名词后断开2[2023·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字母涂黑。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与增分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与增分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考第2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与增分训练考点:1.《鸣镝之箭》2.《宋史.魏胜传(节选)》3.《南唐世家.韩熙载传(节选)》4.《真将军》5.《晋书.朱序传(节选)》【考点研究】一、通大意,先断易文言文断句的根本,在于对语段意义的准确理解。
首先默读一至两遍(默读时,可把文本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当作主观断句题对待),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后,凭借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把握不准的部分,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重点斟酌。
方法示例先准确理解语段的整体意思,特别是要厘清与断句材料相关的人物关系、事件背景等。
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器物名、动物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等。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世说新语.方正》)句中共有四个人物“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两个地名“渭滨”“关中”;一个官名“军司马”;句中动词有“次、震动、惧、战、遣、为”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这样才能准确断句。
二、热点的断句五标志1.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这些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要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要断开。
如: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高三二轮复习文言断句选

高三二轮复习文言断句选(不限6处)1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李贽《童心说》)2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帟(yì,小帐篷)笙歌之声相闻。
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3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吴兢《贞观政要》)4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
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
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罗隐《英雄之言》)5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诸葛亮《兵法二十四篇》)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苏轼《晁错论》)7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注释:不下带:带,腰带。
考点11 文言文断句-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丞崔献为司马,左台中丞吉顼为监军使。时太子不行,命仁杰知元师事,太 后亲送之。
癸未,突厥默啜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自五回道去,所过杀 掠,不可胜纪。沙吒忠义等但引兵蹑之,不敢逼。狄仁杰将兵一万追之,无 所及。默啜还漠北,拥兵四十万,据地万里,西北诸夷皆附之,甚有轻中国 之心。
五、随堂演练(一)
二、知识储备——(六)断常用修辞
文言文中经常运用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 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表现在语句运用上,具有 前后相连、句式整齐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修 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二、知识储备—— (七)联系语境,疏通文意
文言文断句最主要的依据依然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因此,在 提供语境的文言断句客观题中,需要断句的语段在内容上与上下 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断句前可翻译上下文,再据此推断断 句部分的大意。如是记叙型的,应首先弄清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过程如何、结果如何;如是议论型的,则应弄清观点是什么、观 点的依据是什么。在实际断句中,不少考生弄不清断句部分的大 意是什么,把其中的人名等专有名词生生断开,这都是未联系语 境的缘故。凭借上下文,起码要标清其中的人名、陈述对象是谁, 涉及哪几个人物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 专题八文言文阅读第三部分文言断句与翻译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八文言文阅读第三部分文言断句与翻译知识点一文言断句【考纲内容】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E级(运用)【考纲阐释】文言断句其实考测学生对文句内容的理解。
因此,将断句考点单列,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2011年高考试卷中,北京卷、重庆卷、广东卷、浙江卷、湖南卷、江西卷等六套试题中以不同的题型对该考点进行了考查。
【考点分布】(1)“句”指句末的停顿。
(2)“读”指句中的停顿。
【考点透析】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典例分析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剖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断句是较高要求,但所断文句通过找谓宾,即可得到答案,故难度适中。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整体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之处。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现代汉语标点的规范。
断句要注意:(1)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
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2)看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3)找顶真和排偶。
顶真使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 优质课件25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帝少事戎 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 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置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 时人谓为“格佞”。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 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标志:名词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 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 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 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 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 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 第朕非纣耳。
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 无留者/是不遁也 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 无留者/是不遁也
忠于大王也/
(2022·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 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 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
6
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文意,然后根据人名、地名和 虚词断句。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在章谊要求金人一 定要满足他出使的要求时,金人却拿传闻的事责备 章谊,章谊问他们消息的来处,金人告诉他实情。章 谊于是回来,到了南京,又被刘豫留下,后用计才得 以脱身。在这段文字中,有人名、地名和能作为停 顿标志的虚词,可辅助断开。
(节选自《金史·沈璋传》)
大家好
2
D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
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
/璋死何憾
B.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
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
解析 这句话中“益者三乐”“损者三乐”是总说,继而分述,
这就是总分关系。
大家好
16
例1(2015课标全国高考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问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 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 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 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 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 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 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大家好
26
提升.精准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
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
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
大家好
14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 行文中经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并常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方法。 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文 言断句。
大家好
15
典例7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 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答案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 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大家好
10
文言文中,有一些明显的对话、引文 标志如:“曰”“言”“云”“道”“谓” 等。根据这些标志,很容易找到一些断句 的地方。
不过,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 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 “曰”字的情况。
大家好
11
1.句首虚词(发语词):夫、盖、至若、 若夫、初、唯、斯、今、盍、嗟夫等常用于 一句话的开头,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 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 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 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 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 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 蕲州安置/
2.句尾虚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 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耶)、乎等 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 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3.句中虚词:以、于、为、则、而,往 往用于句中,这些词前后一般不断句。
大家好
12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大家好
17
读文有道: 1.抓传主特点 传主——孙傅;特点——有远见,敢直言。 2.理传主事迹 这段文字重点介绍蔡翛为尚书时,孙傅对蔡翛的规 劝,以及宣和末年高丽使者入贡时孙傅的一次进谏。
大家好
1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 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 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 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 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 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 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 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 蕲州安置/
大家好
2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 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 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 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 过人/今青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 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 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 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大家好
7
大家好
8
一、通读文段,理解文意是关键。
文
言
断
句
步 二、巧用方法,
骤
先易后难。
及
方
法
三、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大家好
9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 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 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 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在它们的 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大家好
19
审题目要点
要点 1 要点 2
选“正确的一项” ①“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如何断开? ②“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如何断开?
找答题依据
文 意
高丽使者到中国进贡,由于道路不通需要调民夫准备舟船,孙 傅认为这样于民于国均没有好处,因而上奏;而宰相认为他的 说法与苏轼相同,于是上奏贬他为蕲州安置。
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
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
使者合荐之。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
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
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
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选自《宋史·章谊传》,有删节)
大家好
5
B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 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B.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 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C.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 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D.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 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大家好
24
审题目要点
要 点1
选“正确的一项”
要 ①“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要不要断开?②“曩陛下重惩
点 2 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如何断开?
找答题依据
文 这段陈词先揭露郑承宪包藏祸心、谋图不轨,再直斥其妻子
意 嚣张跋扈、恐吓权贵。
标 句式 志 虚词
“怀祸藏奸”“窥觊储贰”,“恐喝勋贵”“簧鼓朝绅”都是 四字短句,句式整齐 “且”“用以”都是引出下句的连词
根据文意,结合人名和虚词,可以选出答案。
大家好
4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章谊字宜叟,建州浦城人。登崇宁四年进士第,补怀州司法参军,
历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建炎初,陈通寇钱塘,城闭,部使者檄 谊聚杭州七县弓兵,以张声势。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 抚定,人皆德之。
绍兴四年,金遣李永寿、王翊来,求还刘豫之俘,及西北人在东南 者,又欲画江以益刘豫。时议难之,欲遣大臣为报使。参政席益以母 老辞,荐谊为代,加谊龙图阁学士,充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副 之。谊至云中,与粘罕、兀室论事,不少屈。金人谕亟还,谊曰:“万里 衔命,兼迎两宫,必俟得请。”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 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帝嘉劳之,擢刑 部尚书。
二轮复习
——
大家好
1
问题.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授太常少卿,迁鸿胪卿。从伐宋。
太行贼陷潞州,杀其守姚璠,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 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未几,民颇安辑。初,贼党据城,潞之军 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 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颜色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 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 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少顷,怒解。因召潞军曰:“吾始命戮汝,今汝使 君活尔矣。”皆感泣而去。朝廷闻而嘉之,拜左谏议大夫,知潞州事。 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大家好
21
例2(2016全国高考甲,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 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 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 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 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 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 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 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 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