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强化练(十七) 文言文断句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方法和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方法和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解答此类题的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置于原文中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如下: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语,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练习(一)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

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一》)(二)有天下者而有私财,业业然守之以为固,而官天地、府万物之大用,皆若与己不相亲,而任其盈虚。

鹿桥、钜台之愚,后世开创之英君,皆习以为常,而贻谋不靖,非仅生长深宫、习奄人污陋者之过也。

灭人之国,入其都,彼之帑皆我帑也,则据之以为天子之私。

唐克西京,而隋氏之有在唐;宋入周宫,而五代之积在宋;蒙古遁,而大都之藏辇而之于南畿。

文言文断句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专项训练1、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与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上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3、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口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森所沾卜-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4、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5、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之曰天卜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臣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资当以子孙相累。

6、曹公何装潜曰卿皆日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7、王或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务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8、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9、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答口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故终日而醉。

10、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前朝今虽欣逢圣化犹义形于色。

11、卜望之云都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所一反治身清贞大修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12、时人道阮思旷什气不如右军简秀不如苴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1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患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君家果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4、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PH眠所幸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后安眠人莫敢近者。

15、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

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门勉强至于沈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己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

划分文言文节奏练习题

划分文言文节奏练习题

划分文言文节奏练习题一、判断句节奏划分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二、省略句节奏划分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对仗句节奏划分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四、排比句节奏划分1. 盖闻:天地之大德,生而无有,养而无伤,循而无违,通而无阻。

2.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五、复杂句节奏划分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

5.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六、宾语前置句节奏划分1.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 无耻之耻,无勇之勇,是知也。

5. 微斯人,吾谁与归?七、定语后置句节奏划分1.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文言文断句方法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断句方法练习及答案

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句大意。

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第三:看虚词,找位置。

(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第四:用语法,辩句式。

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班级:姓名:座号:一、名词断句(主谓宾或主谓或谓宾结构,名词作主语或宾语)1.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3.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4.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果不得见5.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6.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7.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8.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9.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10.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11.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12.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1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之谋也14.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二、动词断句(动词充当谓语中心语)1.先君子偶种凤仙花数十盆置于庭砌朝夕灌溉颇费精神2.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3.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4.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5.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6.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7.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8.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9.锡固多佳山水间生瑰闳奇特之士常以道艺为世称述三、虚词断句1.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2.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3.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4.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5.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6.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7.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8.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9.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敌乃且攻燕四、固定句式1.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2.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3.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五、修辞断句(对偶、顶真等)1.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六、对话断句1.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七、状语断句1.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2.是日饮酒乐天雨3.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4.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答案:一、名词断句(主谓宾或主谓或谓宾结构,名词作主语或宾语)1.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训练

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训练

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训练文言文断句其实就像是给文言文这串长长的“珠子”找到合适的断点,把它们分成一段段漂亮的“珠串”。

这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不过只要掌握了一些小窍门,就会轻松很多啦。

一、利用实词虚词断句1. 像“夫、盖、凡、窃、请、敬”这些发语词,它们往往出现在句子的开头。

比如说“夫战,勇气也。

”这个“夫”就像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个句子的开始,那我们就可以在“夫”后面断句。

2. 还有像“也、矣、焉、耳、乎、哉、欤、耶”这些语气助词,很多时候它们是句子的结尾标志呢。

就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这个“也”就是在句末,我们就可以在这儿断句。

二、根据句子成分断句1. 主谓宾结构可是很重要的断句依据。

当我们看到一个句子里主语和谓语比较明确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断句啦。

例如“沛公军霸上”,“沛公”是主语,“军”是谓语,那我们就可以在“沛公”后面稍微停顿一下,虽然文言文里有时候不需要这种特别明显的停顿,但这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

2. 有时候会有一些修饰语,像定语后置或者状语后置的情况。

我们得先把这些修饰成分和中心语区分开。

比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修饰“爪牙”的,“强”是修饰“筋骨”的,我们就知道应该在“利”和“爪牙”之间、“强”和“筋骨”之间有个划分的感觉。

三、利用对称结构断句1. 文言文里有很多对称的句子,就像对联一样。

像“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这里“登高而招”和“顺风而呼”是对称的,“臂非加长也”和“声非加疾也”是对称的,“而见者远”和“而闻者彰”是对称的。

那我们根据这个对称结构就很好断句了。

四、联系上下文语境断句1. 有的时候单独看一句话很难准确断句,这时候就得看看上下文啦。

比如说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可能有不同的词性或者意思,那断句的地方可能就不一样。

就像“沛公欲王关中”,如果不联系后面的内容,可能会在“王”后面断错句,但是知道后面的情节,就知道“王关中”是一个整体,表示在关中称王。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断句训练及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断句训练及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断句训练及解析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考点再现】例:【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三闾祠[清]查慎行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各划1处)(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平远江山极目回【解题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答案】(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平远江山/极目回【方法点拨】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起到总领性的词语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词放在句首,总领主句乃至全段,诵读时必须稍有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17 文言断句和翻译课时检测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17 文言断句和翻译课时检测

专题十七文言断句和翻译训练一文言断句用斜线(/)给下面文句断句。

1.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2.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3.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4.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5.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党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6.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8.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10.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11.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12.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13.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强化练(十七)文言文断句(时间:40分钟满分:45分)题组一客观选择题组(18分)1.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对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B.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C.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D.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2.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

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

”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

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

”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

”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

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B.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C.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D.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3.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4.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

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5.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B.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C.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D.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6.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是年十一月,宗室承立参知政事,大臣言其不法,诏云翼鞫之,狱具,廷奏曰:“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

其功如此,而承立之罪如彼,愿陛下明其功罪以诛赏之,则天下知所劝惩矣。

自余小失,何足追咎。

”承立由是免官,合达遂掌机务。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B.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C.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D.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二、主观解答题组(27分)7.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5分)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8.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4分)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4分)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太_宗_谓_太_子_少_师_萧_瑀_曰_朕_少_好_弓_矢_得_良_弓_十_数_自_谓_无_以_加_近_以_示_弓_工_乃_曰_皆_非_良_材_朕_问_其_故_工_曰_木_心_不_直_则_脉_理_皆_邪_弓_虽_劲_而_发_矢_不_直_。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

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

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答案1.选C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2.选D解答本题运用排除法。

由“以……故”可排除A、B项;由最后一句“吾意决矣”推知第二句也应为“吾意决矣”,由此得到答案。

语句可标点为:“何敢然!吾意决矣。

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

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3.选B做此题时首先可以根据语气词“也”排除A项与D项,再结合语意与语境选出答案。

4.选A对照四个选项,关键是“时”和“咏”,“时”如和前面连接,就解释为“……的时候”,与后面相连,就理解为“当时”或“这时”,根据上下文显然应该与后者相连顺畅;“咏”应指张咏,根据上下文,百姓并不是被张咏胁迫,所以“咏”应该属于后一句的主语。

5.选B“若……非……”是假设复句,因此,各分句之间宜停顿;“坏公法”与“损百姓”都是做“非止”的宾语,中间应该停顿;“中心”陈说对象转换,也要断开。

6.选B由“冲屡立战绩”在文中讲不通,可排除A项;“坐”为动词,宾语为“细事”,判断D项不正确;由“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可知承立虽然统领精锐的军队,但是远远观望不敢进兵,判断C项错误,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7.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8.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9.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10.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11.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12.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13.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