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教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教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教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教学重难点:1、知道古人句读的重要性2、掌握高考对断句的要求和断句的基本方法3、学会用断句的基本方法进行准确的断句一、导入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

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

《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的说法。

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断句举例:标点不同,字句的解释可以在相反!1、据说旧时有一个老头儿,只有一女。

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

老头儿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

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

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

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

那么,女婿和县官分别是怎么断句的呢?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因为照女婿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意思:70老头生儿子,别人都怀疑不是我生的,家产全部给女婿,外人不能干预。

县官的读法: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意思是:70老头生了一儿子,别人怀疑不是我生的,但家产全部还是给他,女婿和外人不得干预。

2、◇标点留客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

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

其友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

如果你是友人怎么加标点?断句比较: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字句意思完整”“语法结构合理”等。

(2)常见的断句标志,如“曰”“云”“乎”“矣”“哉”等虚词。

2、难点(1)对于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判断。

(2)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准确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句子的断句,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理解,从而引出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例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让学生谈谈阅读这段文字的感受,从而引出断句对于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定义简单介绍文言文断句就是给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上标点,使其能够清晰地表达意思。

2、断句的基本原则(1)字句意思完整断句后每个部分都应该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不能把一个完整的词语或句子断开。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能断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这样“传不习”就不完整了。

(2)语法结构合理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要清晰。

比如:“夫战勇气也”,不能断成“夫战勇气也”,这样语法结构就不正确了。

(3)符合行文逻辑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像“其一犬坐于前”,如果断成“其一犬坐于前”,就不符合常理和逻辑了。

3、断句的标志(1)虚词常见的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往往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和“乎”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文言文断句专题教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教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教案杨丽卿教学目的:把握大意的基础上,能通过抓住标志性的词语和句式迅速准确地断句。

反思总结:1.不注意巧用相同的句式。

2.不会借助虚词。

3.文化常识欠缺。

对策方法:1.引导学生关注相同句式,练习强化。

2.补充一些虚词的用法。

3.补充相关文化常识,参看《知识手册》“古代文化常识”。

方法归纳:强化几种断句的方法(1)借助相同句式.。

注意古文对称的语句,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对称的特点。

(2)强化虚词的用法。

①有些语气词常置句首,如“夫”“盖”“唯”等。

②有些语气词常置句尾,如“矣”“耶”“哉”“乎”“耳”“也”“者”等。

③有些关联词语常置句首,如“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等。

(3)勾画《知识手册》相关文化知识,学生背诵。

练习强化:1.巧用相同句式,学生做《纠错》的1题、3题、13题、4题。

学生展示答案,出示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题。

荣辱之大分/ 安危利害之常体/ 先义而后利者荣/ 先利而后义者辱/ 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通者常制于人/ 是荣辱之大分也。

3题。

所谓士者/ 虽不能尽道术/ 必有率也/ 虽不能遍美善/ 必有处也/ 是故知不务多/ 务审其所知/ 言不务多/ 务审其所谓。

4题。

通礼乐之原/ 明道德之归/ 则吾师也/ 今将往矣/ 敬叔与俱至周/ 问礼于老聃/防乐于苌弘。

13题。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 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 有贤而用/ 国之福也/ 有之而不用/ 犹无有也。

2.借用虚词,做《纠错》的5题、10题。

参考答案:5题( B ) 形容:形体容貌。

“焉”句末语气词。

10题。

没而不见者二百年/ 而后大施于今/ 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 其道当然也。

注:补充有关“者”字后要不要断,可分为四种情况。

(1)在“------者,------也”判断句中,“者”后必断。

(参看《高调》132)例:①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 其道当然也。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提高古文理解水平。

3. 通过对古文断句的练习,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古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1.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 古文断句的实践操作。

教学难点:1. 古文断句的技巧。

2. 古文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古文断句的教材或古文文章。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文,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古文的感受。

2. 提问:阅读古文时,大家觉得最难的是什么?3. 总结:阅读古文最大的困难就是断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介绍古文断句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按照句子成分断句。

b. 按照语意断句。

c. 按照修辞断句。

3. 举例示范,让学生初步体会古文断句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篇古文进行断句练习。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断句。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困惑。

4. 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断句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总结提升(10分钟)1. 教师总结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断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觉得阅读古文有没有变得容易一些?4. 鼓励学生多阅读古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抄写所学古文,加强记忆。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进行断句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断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古文断句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断句技巧,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考查形式。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增强应对高考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如虚词法、实词法、句式法等。

能够准确判断文言文句子的停顿,理解句子的意思。

2、难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

对于一些复杂的文言文句子,能够准确分析并做出正确的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的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有争议的断句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们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

有一天,你穿越回了古代,参加一场科举考试。

试卷发下来一看,全是文言文,而且还得给这些文言文断句!这要是断错了,那可就麻烦啦。

说不定就名落孙山,没法光宗耀祖啦!所以啊,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学学高考文言文断句这一招,为咱们的高考之路加上一把利器!(二)知识讲解1、什么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文言文的文意和语法结构,将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句子断开,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使其成为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

比如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确的断句应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考查形式高考中,文言文断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让我们从给出的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断句。

3、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虚词法文言文中有很多虚词,它们的用法和位置往往比较固定,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咱们来看个例子,“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这里的“也”就是句中语气词,所以在“也”后面断句。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专题教案【课型类别】复习课。

【教学目标】1. 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2. 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3. 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法和技巧【教学方法】1. 示例讲解;2. 课堂练习及订正;3. 以再练习形式巩固。

【信息技术运用】相应内容做成PPT课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高考题型感知【2017全国高考语文I卷】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2016全国高考语文I卷】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考点解析】这两道是高考中的文言文断句题,考查断句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能够正确进行文言文的断句和文段编排。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

2.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

3.文言文的段落编排和排比技巧。

三、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可以引入句子的长度和长句子的阅读难度,从而引出文言文的断句教学。

通过展示一段复杂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长句子的繁琐和阅读难度,并引出断句的必要性。

2.呈现将一段文言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辨别其中的句子和段落。

教师可以进行点拨和提示,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文言文中断句的重要性。

3.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概念文言文断句是指对文言文中的长句子进行合理的分割和排版,使其便于阅读和理解。

文言文断句的目的是让读者明了文言文的意思,能够顺畅地阅读。

(2)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1)依据语法和上下文,进行意义的分隔。

2)避免将句子断成无法理解的词组,或将一个完整的句子断成两个以上的子句。

3)依据语气和情感,进行断句。

例如:停顿、抑扬顿挫等。

4)减少断句的数量,保证整个句子的表达逻辑顺畅。

5)不同的文体和文种,断句方式也不同。

(3)文言文的段落编排和排比技巧进行文言文的段落编排时,一般要保证每个段落的主题清晰明确,分别安排不同的话题,或者以时间、因果、对比等方式进行排比,以突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意义。

4.练习将几段文言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断句,并说明断句依据。

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断句练习。

教师可以检查并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总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关注文言文的断句和排版。

并告诉学生,断句不仅是阅读理解的必备技能,也是写作和翻译的关键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言文的断句原则和方法,以及文段编排和排比技巧。

2.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大量实践练习,需要教师进行误导分析和点评。

五、课后作业1.设计一篇文言文,并进行断句练习。

2.整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高考语文专题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文言文断句教案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断句题的答题步骤。

2、探究文言文断句题的解题方法。

3、提升文言文断句题的解题能力。

【学习重难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位秀才想整治当地一个欺压百姓的财主。

于是他写信给财主的儿子说媒。

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二、考点解析:该类试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小段文字,去掉标点,一般设置6-8处停顿,然后在题干给出四个断句选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这类题型难度不大,考生只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句首词、句尾词等标志标志性词语以及一些固定句式,在利用排除法即可选出答案。

三、真题回放:2016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四、方法指津(一)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进行排除,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寻找方法。

(二)方法探究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注意:①名词,如官职名、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等,它们内部不能断开如:“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专题教学重难点:1、知道古人句读的重要性2、掌握高考对断句的要求和断句的基本方法3、学会用断句的基本方法进行准确的断句一、导入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

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

《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的说法。

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断句举例:标点不同,字句的解释可以在相反!1、据说旧时有一个老头儿,只有一女。

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

老头儿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

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

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

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

那么,女婿和县官分别是怎么断句的呢?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因为照女婿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意思:70老头生儿子,别人都怀疑不是我生的,家产全部给女婿,外人不能干预。

县官的读法: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意思是:70老头生了一儿子,别人怀疑不是我生的,但家产全部还是给他,女婿和外人不得干预。

2、◇标点留客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

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

其友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

如果你是友人怎么加标点?断句比较: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还可以断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3、◇一次会上,郭沫若拿出一张字条,上有一段古文,他请在座的朋友标点。

这段文字很简单:“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如果是你,会这样添加?在座的朋友提供了四种答案:一、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二、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三、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四、舜何?人也;予何?人也。

有为者亦若是。

这段话到底该如何标点(贡树铭《郭沫若的试题》,载20XX年第4期《咬文嚼字》)[评介:原文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作者给出的参考答案是第四种。

意思是:“舜是什么?是人;我是什么?是人。

有作为者也应该像他那样。

”古文没有标点,读古书首先要学句读。

句读不通,难解真意。

何以见得?此例可证。

]二、教学过程(一)高考例题展示所以断句是高考文言文考察的一大考点,有两种提法:用斜线(/)断句或标上标点符号,填标点的难度有所提升。

那么如何来给古文断句呢?下面我们以北京卷高考第11题为例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5分)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

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1、说说你是如何断句的?(各抒己见,说说各自断句的理由)2、你是怎样断句的,你觉得断句的步骤应该是怎样的?(二)方法点拨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

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

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白居易一生正直敢言,为民请命,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伟大诗篇。

被贬浔阳之后,也写出了揉合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保和”和佛家出世思想的作品。

相传他抵湓城不久,即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建一草堂。

这个草堂,“前有奇松数十株、修竹千余竿,青罗为墙板,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与元稹书》),真是贬官闲居的好地方。

《草堂记》即写于此时。

试题所选的是《草堂记》的第一段,请先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请一学生疏通大意,大家一起补充。

大意是: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

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更是漂亮,恐怕还远超过庐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喜欢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

像本段容易断开的有“香炉峰”、“遗爱寺”、“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等。

较难断开的有“甲天下山山北峰曰”、“其境胜绝”、“若远行客过故乡”等。

对于容易断句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

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像上述文段中“而”表承接,使“见”和“爱”有内在联系;“之”代词,指代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

特殊词语服务断句,可概括为如下:“曰”后冒号(:)“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则”、“以”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加圆圈(。

),“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

)或逗(,)酌情看。

第四步注意句式,辅助断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

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另外还可以借助语法来辅助我们断句。

如上述较难断开的“其境胜绝”句,“胜绝”是谓语,一般不带宾语,据此可断为“其境胜绝/又甲庐山”;“若远行客过故乡”句,“过”是谓语,“故乡”是其宾语,“若远行客”是其状语,此句不能断开。

(三)得出结论1、按照以上四步,上述文段可作这样的断句:“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2、请更上一层楼可加这样的标点:“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四)总结提炼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句大意。

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第三:看虚词,找位置。

(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第四:用语法,辩句式。

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第五:明修辞,巧判断。

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短句时可以利用。

如顶真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孙”;如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 。

(五)断句练习独立思考完成1-61、(20XX年广东题)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分)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2、(20XX年广东题)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4分)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3、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狙: 猕猴。

损: 减少。

家口: 家粮。

若:你、你们。

茅:橡实,一种粮食。

)小组谈论完成最佳断句4、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5、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小组谈论最佳断句7-117、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党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援:引,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