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乎?邱乎?——《潜丘札记》《潜邱札记》书名考畀辨误

合集下载

1《老子》四章 练习 (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老子》四章 练习 (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老子》四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

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

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

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

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

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

世兵,逃乱者多此焉。

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

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

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

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

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

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

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

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

如是,仅里所。

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

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

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尝疑许事未必有。

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

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

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注】①〔胜国〕前朝。

②〔劣〕仅仅,才。

③〔磬折〕弯腰。

④〔较然〕明显的样子。

⑤〔吊〕悲伤。

周中孚《郑堂札记》诗歌考评研究

周中孚《郑堂札记》诗歌考评研究

周中孚《郑堂札记》诗歌考评研究王燕燕;秦跃宇【摘要】Zhou Zhongfu ,an expert in the history of bibliography,however ver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his work Zheng Tang Notes .This work contains plenty of poetic criticism and textual re-search with four traits as following,focusing on implicit expression,innovating based on traditional composing skills,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in poetry style,and evaluating poetry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Taking a thorough study on Zheng Tang Notes can help u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Zhou Zhongfu’s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bibliography,classic canons,history,as well as other academ-ic fields.%周中孚作为谙经通史的目录学专家,其为学界关注甚少的著述《郑堂札记》却包含有大量诗歌评点和考辨条目。

研究其中条目的诗歌鉴赏角度和考评特色,总结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注重含蓄蕴籍的诗意表达,讲究作诗于传承中创新,热衷考评诗歌风格之变化轨迹和由史及诗进行深层解读。

通过《郑堂札记》中的诗歌考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展示周中孚于目录及经史学问之外的学术成就。

【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8)009【总页数】7页(P50-56)【关键词】周中孚;《郑堂札记》;诗歌考评【作者】王燕燕;秦跃宇【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鲁东大学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7=49周中孚(1768—1831),字信之,因推崇郑玄之学而号(或说别字)“郑堂”,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吴兴县)人,一生潜心经史,致力于目录考证之学,凭借被誉为“《四库全书总目》续编”[1](P60)的《郑堂读书记》而蜚声学林。

摸排卷05 文言文阅读-高三语文考前必考考点梳理摸排卷(原卷版)(江苏专版)_1

摸排卷05 文言文阅读-高三语文考前必考考点梳理摸排卷(原卷版)(江苏专版)_1

2020年高三语文考前必考考点梳理摸排卷05 文言文阅读【梳理清单】一、五种题型:1.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江苏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通假字一般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平时注意积累。

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如“智力”对应的是“智慧、力量”,“其实”对应的是“它的果实”,还有词义的转移,如“成立”转移为“成人”,还有词义范围的变化等,如“亲戚”,注意区分。

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2.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

重点注意课本和名著出现的相关内容,一般错误选项均出自这里。

3.文意概括。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4.文言翻译。

文言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医古文资料打印版

医古文资料打印版

题型:词义解释题题目: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7)没:乖:答案:没,同“殁”,死亡。

乖:错乱。

题目: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觳乱。

(7)从衡:答案:从衡:同“纵横”。

指战国时代七国之间纵横错杂的政治形势。

题目: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

(7) 败:答案:败:弊。

指弊政。

题目: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

(7)书:简:答案:书:文字。

简:书简。

题目: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

(7)撮:指意:答案:撮:摘取。

指意:要旨。

题目: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会:卒:卒:答案:会:正巧。

卒:死。

卒:完成。

题目: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7) 删:答案:删:节取。

题目: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

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

(7) 原:起:答案:原:探究。

起:阐发。

题目: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7)度:箴:答案:度:揣度;估量。

箴:同“针”。

题目: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

(7)因:辩:答案:因:根据。

辩:通“辨”,辨别。

题目: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7) 反:答案:反:同“返”,恢复。

题目: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

(7) 际:答案:际:会合。

题目: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

(7) 寿考:答案:寿考:寿命长久。

题目: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

(7) 聊:荡意平心:答案:聊:姑且。

荡意平心:净化意念,平定心境。

题目: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智中。

(7) 同:怵惕:答案:同:认为……相同。

怵惕:恐惧。

题目: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

(7) 迂:益:答案:迂:迂曲。

益:更加。

题目: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7)索隐行怪:述:答案:索隐行怪:求隐暗之事,行怪异之道。

述:遵循。

题目: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

(7) 生生:守:答案:生生:使生命生长不息。

守:职守。

题目:今其技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

(7) 晻昧:序:‘答案:晻昧:埋没。

《石钟山记》考证

《石钟山记》考证

《石钟山记》考证选自曾国藩(《石钟山名考异》)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彭侍郎玉麟于钟山之顶建立昭忠祠。

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郦氏、苏氏所言,皆非事实也。

译文:石钟山上的一草一木,众位将士都能够辨认识别,上钟岩与下钟岩的下面都有洞穴,可以容纳好几百人,深不可测,形状就像一口倒扣着的钟。

侍郎彭玉麟在石钟山的山顶上,盖建了昭忠祠。

于是知道石钟山是根据它的形状来命名,而不是根据声音。

郦道元,苏轼等记述山名的廉洁,都和事实不相符合呢。

原文: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

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1],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

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

天下水中之山多矣。

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吰镗鞳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

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粘着,俨然鳞甲。

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

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

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

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

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

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

”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

”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

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上钟山亦中空。

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

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

译文:苏轼的《石钟山记》感叹郦元和李渤的简陋,至今游览石钟山的人,都认为他的话是对的。

我的亲家公彭彭雪琴侍郎,在江西呆的时间最久,(他)对我说:湖口县有两座钟山,一座在城西,在鄱阳湖边上,叫做上钟山;一座在城东,面临大江,叫做下钟山。

下钟山就是苏轼(游览)作记的地方。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董子文集》·一卷(编修朱筠家藏本)汉董仲舒撰。

仲舒有《春秋繁露》,已著录。

《隋书·经籍志》载《仲舒集》一卷。

又注曰:“梁二卷,亡。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俱仍载二卷。

《宋史·艺文志》又作一卷。

後两本并佚。

明正德己亥,巡按御史卢雍行部至景州,为仲舒故里。

因修复广川书院,祀仲舒,并裒其逸文以成是集。

然自采录本传外,仅益以《西京杂记》、《古文苑》所载数篇,不及张溥《百三家集》之完备,故仅存其目於此焉。

△《诸葛丞相集》·四卷(内府藏本)国朝朱编。

字青岩,常熟人,官至南阳府知府。

是编首卷所录诸葛亮遗文一卷,陈寿所上目录皆不载。

盖摭拾《三国志注》及诸类书而成。

其《黄陵庙记》,明杨时伟作《诸葛书》,尝以摭用苏轼“大江东去”词语驳辨其伪。

今考陆游《入蜀记》作於乾道六年,记黄牛庙事,引古谚及李白、欧阳修诗,张咏赞甚详,独一字不及亮记。

袁说友所刻《成都文类》作於庆元五年,亦无此文。

然则赝托之本出於南宋以後明甚,乃仍然载入,绝无考订。

至《心书五十条》,显然伪托,亦取以苟充卷帙。

且《武侯十六策》其伪与《心书》同,晁氏《读书志》著录,则犹出宋人之手。

既取《心书》,又不取是策,何也?二卷以下皆为附录,所列《八阵图》及分野诸条,猥杂尤甚。

末一卷全为及其子瑞图诗文。

是非刻亮集,乃刻家集矣。

△《陶诗析义》·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黄文焕撰。

文焕有《诗经考》,已著录。

崇祯中文焕以召试擢翰林。

会其乡人黄道周以论杨嗣昌、陈新甲逮问,词连文焕,同下诏狱。

狱中笺注《楚辞听直》八卷,并著此书。

《自序》所谓“首夏之廿五日,ゎ被就白”者是也。

其析义之例有三,一曰练句练章,不专平淡;一曰忧时念乱,不徒隐逸;一曰理学标宗,圣贤自任。

每首附批句下,而又总论於篇末。

陶诗之妙,所谓寄至味於淡泊,发纤於简古,其神理在笔墨之外。

可以涵泳与化,而不可一字一句求之於町畦之内。

高考语文游记类文言文精选精练(有答案)

高考语文游记类文言文精选精练(有答案)

高考语文游记类文言文精选精练(有答案)游记类言精选精练游东记[明] 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遂共酌。

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

及期余病,不果行。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

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手录一通,遗立恭。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答案(整理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答案(整理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典籍,二是指贤才。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诗、书、礼、义、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刘向)和(刘歆)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汲冢周书)。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金刚经》。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典通》、郑樵的《通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青铜器;金文则指商周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总集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1899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2,辑佚——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

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4,线装——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

线装克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

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5,索引——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 值 得 我 们 探 究 的 问题 。 要 弄 清 上 述 这 两 个 问 题 , 先 首
要 著 作 简 介 。在 简 介 其 主 要 著 作 时 , 的 辞 书 说 他 著 有 《 丘 札 有 潜 记 》 有 的 辞 书 则 说 他 著 的 是 《 邱 , 潜
札 记 》 。
必 须 弄 清 阎 氏这 部 书 名 之 意 。 阎 若
自 己 的 著 作 《 丘 札 记 》 遵 雍 正 帝 潜 , 所定避孔 丘名 讳 , 作《 邱札 记 》 写 潜
的 。据 《 库全 书 提 要 》 :潜 邱 札 记 》 书 列 为 词 条 却 作 《 邱 札 记 》 四 说 《 一 潜 记 》传 本 有 二 , 为 其 孙 学 林 所 刻 , “ 一
璩之所以将 他 的这 部 书 命名 为 《 潜 丘札记 》是 因 为他 是 山西 太 原人 , , 而 又 寄 居 山 阳 ( 名 , 南 曰 阳 ) 地 山 。
据 笔 者 考 察 , 他 著 的 是 《 丘 说 潜
札 记 》 辞 书 有 : 辞 源 》 商 务 印 书 的 《 ( 馆 ,9 8 、 中 国 大 百 科 全 书 》 中 国 18 )《 ( 大 百 科 全 书 出 版社 ,9 3 、 中 国 人 19)《 名 大辞 典 》 商 务 印 书 馆 , 9 1 、文 ( 12)《
丘乎?邱乎?
9 7
胡 渐 逵
巨 雩 ? 邱 ?
~ 一
《 丘 札 记 》《 邱 札 记 》 名 考 畀 辨 误 潜 潜 书
均 可 呢 , 是 一 是 一 非 呢 ?这 都 是 还
翻 阅 各 种 辞 书 , 载 有 清 代 初 均
期 著 名 经 学 家 阎 若 璩 的 生 平 和 主
札 记 》其 “ ” , 丘 即作 “ ” 。 邱 了
阎 若 璩 生 于 明 崇 祯 九 年
( 6 6 , 于 清 康 熙 四 十 三 年 13 ) 死
(7 4 , 死 后 二 十一 年 , 是 雍 正 10 ) 他 才
三 年 ( 7 5 。 因此 , 是 绝 不 会 将 12 ) 他
此 外 , 辞 书 将 阎 若 璩 之 号 潜 凡 丘 作 潜 邱 ( 19 年 版《 海 》20 如 99 辞 ,0 9 年 版 括 注 一 作 “ 丘 ” , 《 丘 札 潜 )将 潜
词条 , 经 查 辞 书 , 其 卒 年 、 若 知 籍 贯 ; 其 号 及所 著 之 书 何 以作 “ 知 潜
本 ( 指《 库 全 书 》 收 的《 丘 札 按 四 所 潜

( 18 如 98年 版《 源 》 , 辞 ) 也是 错 的 。
为 山 阳吴 玉 捂 所 删 定 。又 说 : 此 ” “
编 纂 辞 书 , 明 词 义 ; 明 词 须 欲
义 , 勤 查 辞 书 , 是 众 所 周 知 的 须 这 道 理 。 编 辞 书 者 , “ 若 璩 ” 一 对 阎 这
辞 书简介 阎 若 璩 时 , 其 著 述 , 言 作 “ 丘” “ 邱 ” 还有 好 几 种 , 潜 或 潜 的 兹
不赘述 。
凡 遇 此 字 , 加 邑 为 邱 … … 庶 乎 允 并 协 , 副 尊 崇 先 师 至 圣 之 意 。 ( 清 足 ”见
那 么 , 何 有 的作 《 丘 札 记 》 为 潜 ,
潜 丘 , 他 即 以 潜 丘 为 号 , 少 年 读 故 其
《 中华 文 化 辞 典 》 广 东 人 民 出 版 社 , (
18) 9 9 。说 他 著 的 是 《 邱 札 记 》 潜 的
书 时 所 写 的 随 笔 札 记 , 命 名 为《 即 潜
丘札记 》 阎若 璩 这样 做, 如《 。 正 四
川辞 书 出 版 社、 北 辞 书 出版 社 , 湖 1 8 ) 辞 书 对 此 均 做 了简 要 说 明 。 9 6等
《 丘札记》 , 不遵 清 讳作 国 时 所 修 的 《 史 稿 ・阎 清
若 璩 传 》 言 及 其 著 作 , 《 丘 札 , 作 潜
辞 书 有 : 辞 海 》 上 海 辞 书 出 版 社 《 (
1 9 ) 《 国 历 史 大 词 典 》 上 海 辞 9 9、 中 (
库 全 书 提 要 》 说 :若 璩 以 ( 丘 ) 所 “ 潜 名 是 书 , 忘 其 本 也 。 不 ”
然 则 阎 氏 该 书 之 名 , 何 又 作 为
记 》即 是 其 例 。 , 综 上 所 述 可 知 , 写 辞 书 , 言 编 凡 及 阎 若 璩 的 学 术 专 著 , 《 丘 札 作 潜 记》 者是 对 的 , 《 邱 札 记 》 则 是 作 潜 者
错的 。
这 就 是 避 讳 学 说 的 添 笔 避 讳 。正 因 为 这 样 , 正 三 年 以后 刻 印 的《 丘 雍 潜
史 辞 源 》 台 湾 天 成 出 版 社 . 9 4) ( 18 、
今太 原市 南 , 源镇 东 , 名潜 丘 。 晋 古
《 和 郡 县 志 》 :潜 丘 在 太 原 县 三 元 日 “
里 。 《 雅 ・释 丘 》 : 晋 有 潜 丘 ” ”尔 云 “ ,
所 指 即 此 。 阎 若 璩 因 所 居 之 地 古 名
有 的 却 作 《 邱 札 记 》 ?阎 若 璩 这 潜 呢
部 学 术 专 著 之 名 , “ ” “ ” 字 是 丘 、邱 二
人 叶 名 沣《 西 杂 记 》 且 《 源 》 商 桥 ) 辞 (
务 印 书 馆 , 9 8 、 汉 语 大 字 典 》 四 l8 ) 《 (
9 辞 书研 究 2 1 8 0 1年 第 4期
书 出版 社 ,00 、 中 文 大 辞 典 》 台 20)《 (
湾 中 国 文 化 研 究 所 , 6 ) 1 8 。此 外 , 9
《 邱 札 记 》 ? 这 是 因 为 : 子 名 潜 呢 孔 丘。“ 正三年 , 上 谕 , 子讳 . 雍 奉 孔 理
应 回避 … … 嗣 后 , 四 书 、 经 外 , 除 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