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7 扇形统计图第2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合集下载

2021秋六年级数学上册7扇形统计图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

2021秋六年级数学上册7扇形统计图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

(4)分别算出每个月售出的 B 款手机占四个月售出 B 款 手机总数的百分之几?并绘制出扇形统计图。 250+300+150+300=1000(部) 9 月:250÷1000×100%=25% 10 月:300÷1000×100%=30% 11 月:150÷1000×100%=15% 12 月:300÷1000×100%=30%
感想略。 (2)请你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略。
(选题源于教材P102第6题)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知 识 点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下面每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1)雯雯从 6 岁到 11 岁的身高变化情况如下,应选择
( 折线 )统计图。 年龄/岁 6 7 8 9 10 11 身高/cm 126 130 135 141 147 154
易错辨析
2.如下图,这是“优果园”水果店三种水果各占这三 种水果总数的百分比。水果店里的葡萄比荔枝多百 分之几? (30%-25%)÷25%=20% 答:水果店里的葡萄比荔枝多 20%。
提 升 点 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
3.某手机店的某品牌手机 2019 年 9~12 月销售情况统 计图如下。
(2) 红 星 小 学 六 年 级 各 班 人 数 统 计 情 况 如 下 , 应 选 择 ( 条形 )统计图。 班级 1 2 3 4 5 6 人数 45 47 44 46 48 45
(3)2019 年第二小学各年级参加校少代会人数所占百分 比情况如下,应选择( 扇形 )统计图。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百分比 8% 10% 15% 15% 22% 30%
(1)9 月 A 款手机比 B 款手机多销售了百分之几?12 月 B 款手机比 A 款手机少销售了百分之几? (300-250)÷250=20% (500-300)÷500=40%

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时人教新课标
幼龄林 中龄林 近龄林 成龄林 过龄林 所占百分比 33.82%33.43%14.82%12.03% 5.9%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 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但扇形统计图更好一些,更直 观一些。
下面的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六年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人数统计表
这是一幅扇形统计图。观察思考,从图中可以得到 数据主要反映了人口变化情况:
(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观察思考,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城镇人口比例和总数呈上升趋势
哪些信息?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看看右面的几种统计 图,然后回答问题。
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
绿荫小学2007—2011 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绿荫小学2007—2011 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我选择用条形统计图 来表示这组数据。
因为条形统计图可以用 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选择用折线统计图 来表示这组数据,
因为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 地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
为什么你们不选择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表格中的数据呢?
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第1课时
课堂导入-课堂练习-课堂总结-课堂作业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
因为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
看看右面的几种统计 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3)所画统计图需要反映什么信息?
图,然后回答问题。 (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广东省总常住人口和城镇常住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 非城镇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 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但扇形统计图更好一些,更直观一些。 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城镇人口比例和总数呈上升趋势 下面的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为什么你们不选择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表格中的数据呢? 课堂导入-课堂练习-课堂总结-课堂作业 (3)所画统计图需要反映什么信息? 仔细观察上面的表格,然后回答问题。 绿荫小学2007—2011 年校园内 仔细观察上面的表格,然后回答问题。 仔细观察上面的表格,然后回答问题。 (3)所画统计图需要反映什么信息?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02课时,主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更好地展示和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知识,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统计图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巩固新知。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统计图的种类及其特点2.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3.实例分析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学习任务一:进一步认识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阅读给出的统计表信息,找出要反应的侧重信息。

】➯情境导入,引“探究”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统计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地方我们都会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多种统计方式,这些方法都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知识链接,构“联系”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预设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预设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预设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结合课件给出的例子说一说:统计图的特点和其中包含的信息。

➯新知探究,习“方法”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例2三组数据。

一、学生独立自学,教师观察指导。

1.仔细观察,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第一组中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2.分析统计表中数据的特点以及问题要求。

本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3.学生汇报交流。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课件出示例2,组织学生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

思考汇报:这三张统计表在统计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①第(1)组数据统计的是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的总量,比较的是树木总量的变化情况。

②第(2)组数据统计的是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的百分比,比较的是每种树木的数量与总数的关系。

③第(3)组数据统计的是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的数量,比较的是每种树木的多少。

学习任务二:能根据数据表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读懂图上的信息,这既是解答问题的需要,也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小组合作完成的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归纳根据统计图的特点进行选择统计图,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接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这两种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比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它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讨不同统计图的适用场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统计图的表现效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案例和素材。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和分析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三种统计图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1.条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

2.折线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统计图。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统计图的问题,检查他们对统计图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让学生举例说明。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件(共39张PPT)
百分比
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 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图
但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 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3) 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 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 总量/棵 各种树木数量统计图
60
50 50
50
40
40
是总量的10%,因此需要先求出总量。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合适的统计图: 1. 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时,选用条形统计图; 2. 既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又要表示出数量
的增减变化情况时,选用折线统计图; 3. 要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时,选
身高(cm) 135~139 140~145 146~149 150~155 155以上
人数(人)
8
17
15
57
30
4. 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 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 构成情况。(选题源于教材P99做一做)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些?
我是用条形统计图描述的。
为( C ) 。
男生人数 312
女生人数 288
A.48% B. 92.3%
C. 52% D. 50%
3.下面每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 (1)表示一~六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不同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统计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身高(cm) 128 131 135 139 144 150
看看教材吧。
继续看 第三个 小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此外,学生对统计图的选择和绘制过程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统计图的选择和绘制过程的熟练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实例和学具,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分析其特点和作用,总结选择统计图的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合适的数据和统计图形式,进行绘制和展示。

4.巩固提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统计图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新人教版》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新人教版》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考点】:常用的统计图的种类【解析】: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条形、折线、扇形【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常用的统计图的种类的掌握情况。

2、如果要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统计图表示。

【考点】:扇形统计图的优点【解析】: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扇形【总结】:本题主要考查扇形统计图的优点的掌握情况。

3、如果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用()统计图表示。

4、要反映小明家上个月各项支出占他家总支出的关系,可选用()统计图。

【考点】:扇形统计图的优点【解析】: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扇形【总结】:本题主要考查扇形统计图的优点的掌握情况。

5、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 )统计图【考点】: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解析】: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能等直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由此可知答案【答案】:扇形;条形;折线【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各统计图的优点的掌握情况。

7、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统计图。

【考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解析】:扇形统计图是用圆表示总数,用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扇形【总结】:本题主要考查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的掌握情况。

8、要绘制一幅能反映出全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绘制成()统计图较好。

【考点】: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解析】: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由此可知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795455385809833310022221525学校:动主汛市服全腾镇里器小学*教师:管大发*班级:飞翔参班*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内容教科书P98~99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101~104“练习二十一”中第5~8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不同统计图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经历统计图的比较和数据分析等过程,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感受统计图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图的应用价值,能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比较、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初步培养处理数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各类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顾统计图的特点。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大家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哪些统计图?【学情预设】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不同的统计图,知道了各类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式和它们的特点。

这些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1)回顾扇形统计图。

师: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师生交流: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回顾条形统计图。

师:某小学一至五年级人数情况统计图如下。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师生交流: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个数量的多少。

(3)回顾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生交流: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2.揭示课题。

师:通过刚才的回顾,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

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本节课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提示】此处不需要仔细读图,只要初步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就行。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提出新的问题,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经历过程,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2第(1)组数据。

师: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学情预设】知道了5年中每年的树木数量,2011年树木数量最多,2007年树木数量最少等。

可以用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1)呈现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先来用条形统计图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

课件动态呈现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师: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2)呈现折线统计图。

师:刚才有同学说,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我们一起看看。

课件动态呈现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教学提示】学生说出选择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后,要让他们说说选择的理由,突出他们对各种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和应用。

师:从折线统计图中,你又读到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变化趋势。

(3)观察比较。

引导比较: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2第(2)、(3)组数据。

师: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

课件出示统计表。

师: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学生自主探索各数据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好。

(1)交流反馈第(2)组的数据如何画图描述。

师:第(2)组的数据如何画图描述呢?【学情预设】学生回答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呢?【教学提示】提示学生,此时不需要画得很规范,只是简单画一下,感知选择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学情预设】选择扇形统计图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统计表中的数据是各种树木所占的百分比。

教师引导:从这些百分数中能看出什么?选择条形统计图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条形统计图也能反映出各种树木多少的情况。

师: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课件演示两种统计图)师:小组内讨论一下,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呢?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小结: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

(2)汇报交流第(3)组的数据如何画图描述。

师:第(3)组的数据如何画图描述呢?【学情预设】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

课件呈现条形统计图。

师: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呢?【学情预设】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回顾反思,深化认识。

师:要反映绿荫小学校园内的树木情况,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统计图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不同的统计图,反映了绿荫小学校园内树木不同方面的情况。

师:这三种统计图各是用怎样的方式表示数据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呢?【教学提示】如果学生提出来用折线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也让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行不行,并分析原因。

【学情预设】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点的高低表示数据的多少,用连线的走向与倾斜程度表示数据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用扇形的大小表示数据的多少,用扇形占所在圆的面积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师:从上面的分析中,你对学过的统计图有哪些新的认识或想法?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不同的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在应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时,要根据所表示的数据,以及要反映数据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4)合理选用统计图。

师:小组讨论这些统计图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怎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呢?互相说一说想法。

【学情预设】如果要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看出各部分数量在总数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当一个连续的数量发生变化,要想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如果既要表示出数量,又要能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师:根据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我们在表示数据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件集中呈现三种统计图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

【设计意图】新课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再全班交流学习,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征,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整体回顾与比较,使学生对统计图的选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1.课件展示教科书P99“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交流反馈。

师:从统计表中你们知道了什么?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学情预设】学生都能从统计表中找到各种信息,但在选择统计图时,学生会有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两种回答。

【教学提示】学生的生活经历较少,根据实际选择不一定准确,教师可以直接介绍。

师:哪种更直观一些?【学情预设】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课件展示教科书P101“练习二十一”第5题。

(1)学生自主读图。

(2)师生交流:这幅图和以往我们看到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从图中得到哪些有意义的信息?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改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这一题的条形统计图是学生以前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读懂图上的信息,这既是解答问题的需要,也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3.课件展示教科书P102“练习二十一”第6题。

(1)学生读图,解答第(1)小题。

根据计算结果,交流感想。

(2)第(2)小题,学生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3)组织比较:同样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这一题的练习,巩固学生准确获取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能力和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通过对两种统计图的对比,进一步体会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4.课件展示教科书P103“练习二十一”第7题。

(1)学生独立解答第(1)、(2)小题后交流。

师:怎样解答的?从图中获取的是哪些信息?(2)完成两幅扇形统计图中有关信息的填写。

(3)组织比较:两幅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描述我国网民城乡结构情况,各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这一题的练习,让学生根据问题的需要准确地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

之后的比较,促进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结构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小结内容可以包括: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描述各种数据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统计图,其中哪些更有优势,用哪些统计图又是不合理的。

师:课后完成教科书P104“练习二十一”第8题。

▶板书设计【教学提示】课堂小结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追问,将本节课的内容归纳完整。

▶教学反思在教学例2的第(1)小题时,由于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学生认为只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于是教师追问:可以用其他的统计图表示吗?(比如条形统计图)使学生明确,虽然条形统计图在表示变化趋势时不如折线统计图那么直观,但也可以达到两个目标:第一,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第二,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避免了思维固化,更深刻地理解有时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比较不同的统计方法,只能说某种方法相对好一些,某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P55第1题。

1.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1)六(1)班同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平均身高变化情况统计表。

选用()统计图更合适。

(2)六(2)班各小组同学平均身高情况统计表。

选用()统计图更合适。

(3)六(3)班不同身高人数占全班人数百分比的情况统计表。

选用()统计图更合适。

参考答案1.(1)折线 (2)条形 (3)扇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