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为什么会热
申论热点梳理之“中国梦”

申论热点梳理之“中国梦”华图教育2012年11月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
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现将“中国梦”相关资料整理如下,以供各位考生复习备考使用。
“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
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中国梦”的路径选择——三位一体梦不同,圆梦的道路亦不同。
近现代西方发展道路,是在其几百年的资本主义背景下确立起来的,背后更有着上千年的西方文化滋养,有着崇尚个人奋斗、自我实现的核心价值观,还有着几百年海外殖民掠夺的“资本”。
这些都与崇尚和平、崇尚集体主义的中华文化存在重大差异。
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
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我们在未来发展的征程上将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
“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实干兴邦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求真务实。
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杜绝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木垒县委党校杨福忠中国梦,这个充满憧憬的词汇,自习近平总书记于去年11月提出并阐释后,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共鸣。
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九次提及中国梦,深刻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途径、依靠力量等,再掀中国梦的讨论高潮。
“中国梦”,可以说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最热门的一个政治主题词。
现在人人都在讨论“中国梦”,各行各业都把“中国梦”跟自己挂起钩来。
对一件事大家都关注它,把它跟我们的工作联系起来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但是这种关注也好、联系也好不能去空喊口号,也不能去生搬硬凑。
如果我们不能把“中国梦”基本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想清楚、理解清楚的话,这样的口号式的方式对实现“中国梦”只会帮倒忙,因此要想真正推进“中国梦”,我们就应该对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中国梦”对中国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去实现“中国梦”这些重大问题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一、提出“中国梦”的原因我们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有人说提出“中国梦”不就是一个新领导提出一套新东西嘛。
这话表面听起来好像有道理,实际是不对的。
大家知道,我们的新任总书记是多少年来少有的具有完整政治权利的接班人,这样的一个政治家是用不着去做这样的标新立异的工作的。
还有人说那是不是他随口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就当真了?说真话,我们仔细琢磨琢磨还真不是随口说的。
从习近平走上总书记这个岗位到现在,每一个重大事件关节点的讲话,从他第一次记者见面会到复兴之梦参观到今年两会闭幕,每次讲话他的主题词都是“中国梦”。
细心的人可能会说十八大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好像没讲“中国梦”,虽然没提“中国梦”这个词,但是把“中国梦”的内容给讲出来了。
因此,“中国梦”绝对不是随口的、心血来潮的话语,这背后是对我们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深刻的把握,和对我们人民群众社会期待地真切地回应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中国梦”为中国社会的奋斗赋予意义咱们中国近些年来发展很快,我们发展进步靠的什么?说句老实话,我们靠着人的本能和欲望。
中国梦

中国梦一、热点背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第十八届中央新一届常委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习之路》展览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释,触动并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梦”。
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事业,有事业才会有未来。
二、追踪演练1、“中国梦”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望。
“中国梦”,从根本上说是指()A、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实现共产主义2、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动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可谓“梦圆”了。
圆梦表明的意义非同小可。
下列看法正确的是()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②中国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行业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中国梦”已经实现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习近平总书记在定义“中国梦”时,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并强调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对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依恋感B、新中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我们成为自豪的中国人C、我们的点滴进步、成长和发展都凝聚着国家的力量D、中学生年龄还小,不必关注国家和社会4、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自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释以来,这三个字响彻中国大地,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共鸣。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中国梦”响彻中国大地,激起亿万中国人的共鸣,原因是什么?(2)实现“中国梦”,我国应如何做?你认为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中国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参考答案:1、C2、B3、D4、(1)原因:①理想就像罗盘,引导着人生航船的方向,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调控和激励的作用。
中国梦党课讲稿

中国梦党课讲稿以史为鉴:中国梦的热盼望与冷思考主讲:杨平均我的党课题目是《以史为鉴:中国梦的热盼望与冷思考》。
我将通过梳理近一百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数据指标,并通过与历史上的三次民族复兴进行比较,来演绎实现中国梦所具备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四大关键词。
一、从重大历史事件看百年中国在这里,我把1921年作为百年奋斗史的起点。
而在这之前,众所周知,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了长达一百年的不堪回首、饱受欺凌的屈辱历史。
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振兴祖国、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却均以失败而告终。
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星星之火才为中国带来了光明,正式开启了百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大家请看:第一站: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第二站: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标志着我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第三站:1945年,在国共联合抗日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打击下,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四站: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宣布废除同国外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五站: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长达十年的浩劫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重大挫折。
第六站: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战略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启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
第七站:2001年,中国加入WTO,成为对外开放历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第八站: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在1908年时,《天津青年报》曾提出,“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到北京来举行奥运会”?时隔整整100年后,中国人终于圆了百年梦想。
第九站: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
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最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深刻含义

中国梦的深刻含义
中国梦是指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每个中国人追求幸福、进步和繁荣的共同愿望。
其深刻含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繁荣富强:中国梦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目标。
这一梦想鞭策着中国人民全力以赴,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2. 个人幸福与发展:中国梦也包括每个中国人的个人幸福和发展。
它呼唤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不受限于自身背景、地域、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3. 社会和谐与公正:中国梦亦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和谐与公正的期望。
人们期盼着一个公正、平等、法治的社会,希望消除贫困和不公平现象,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4. 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中国梦还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自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变现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人们希望自己的民族文化能够在当今世界发光发热,成为塑造中国人精神面貌和提升国家国际形象的力量。
5. 和平与开放:中国梦也将和平发展作为核心价值之一。
人们憧憬着自己和子孙后代生活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同时欢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加强各国人民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中国梦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繁荣、个人发展、社
会和谐、文化自信、和平与开放的追求。
它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共同追求,也是中国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重要支撑。
中国梦为什么会热

中国梦为什么会热中国梦,这一理念自提出以来,便迅速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热烈的讨论。
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口号,更是亿万中国人民共同的情感寄托和奋斗目标。
中国梦之所以会热,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时代背景、悠久的历史传承、明确的政策导向、广泛的群众基础、显著的国际影响、清晰的实现道路以及正面的价值观导向。
一、中国梦内涵丰富中国梦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涵盖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多个方面。
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更寄托了每个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梦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紧密相连,使得每个人都能在国家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二、时代背景契合中国梦的提出,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时期。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梦的提出,既是对国家发展现状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明确指引,它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激发了全社会的共鸣。
三、历史传承深厚中国梦的提出,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
从古代的“大同世界”到近代的“民族复兴”,再到现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历史传承深厚而悠久。
这种历史传承不仅赋予了中国梦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实现这一梦想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依据。
四、政策导向明确中国政府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明确的政策导向。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创新驱动发展,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这些政策导向不仅明确了国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中国梦建设的积极性。
五、群众基础广泛中国梦提出后,迅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
这一梦想不仅是国家层面的宏大目标,也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追求。
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家到普通劳动者,大家都愿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013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三:中国梦

2013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三:中国梦一、热点材料1、习近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 12月21日,“汉语盘点2012”揭晓仪式在京举行,“梦”、“钓鱼岛”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第一。
对“梦”字的解说是: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GDP赶英超法,一一兑现,“可见,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
二、解读1、“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2、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也圆了房子、汽车、上学、养老的百姓梦。
世界还将见证,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手中梦想成真!3、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三、时政与考点的结合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国梦的四个维度

辩证认识中国梦的四个维度韩振峰2013年10月17日08: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梦是一个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重要战略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先后对中国梦做过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而且也从理论上深刻揭示和概括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对帮助人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所作的重要论述,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去辩证认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从具体内涵维度看: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辩证统一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对未来将要实现的理想目标和境界的不懈追求。
从当今中国来说,实现中国梦一是追求国家富强,二是追求民族振兴,三是追求人民幸福。
中国人民对这三个层面“追求”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所谓国家富强,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的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一般说来,国家富强一方面体现为国家的经济实力强、科技实力强、国防实力强等物质文明方面的“富强”,另一方面又体现为国民素质高、民族凝聚力强、文化创新力强等精神文明方面的“富强”。
国家富强是中国梦所寓含的第一个崇高追求。
民族振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要求。
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振兴主要体现为通过全民族的不懈抗争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民族振兴主要体现为中华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过程。
我们今天强调实现民族振兴,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尽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和远大追求。
人民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崇高价值追求。
我们党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价值追求,这本身就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核心理念。
中国梦所体现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大追求不是彼此分割而是有机统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梦为什么会热?
继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深情阐述中国梦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又一次深刻论述中国梦。
由此,从报纸荧屏到街头巷尾,从QQ群到微博客,有关中国梦的议论再一次升温。
中国梦为什么会如此打动人心?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这是因为,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历史记忆。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
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智慧,曾经创造了在世界上领先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但是,当历史步入近代时,中国却落伍了。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次对华侵略战争,迫使中国腐败的封建统治者一次次妥协就范,把中国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那时候,世界上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国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国土分割出去,一次次战争赔款等于用本国的真金白银为侵略本国的国家支付战争费用;那时候,中国人被视为“东亚病夫”,中国土地上矗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警示牌,外国租界享有治外法权,外国军队火烧圆明园、洗劫中国文化珍宝,外国传教士欺男霸女、鱼肉乡里……也是从那时起,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就成为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追逐的梦想,他们为此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抗争,但都一次次归于失败。
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民族的逐梦史才发生了根本转折。
中国梦,正是从沉淀了我们全民族集体记忆的历史中孕育生长的,屈辱和苦难是它的土壤,所以它才如此地深沉,如此地动人心魄、撼人心魂。
这是因为,中国梦照亮了人们奋发进取的现实愿景。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社会主义制度振奋起亿万人民建设新生活的巨大热情,新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都迅速取得重大成就。
虽然我们也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谋福祉的宗旨和追求始终没有变,这使我们党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为着强国富民的目标而进行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
以改革开放为标志,党和人民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广泛深刻、波澜壮阔的巨大变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
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充满活力,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全世界所瞩目、所惊叹、所羡慕。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梦,正是对我们共同坚守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想信念的呼应,国家的强劲发展态势是它的现实支撑,所以它才如此地强烈,如此地激动人心、振奋人心。
中国梦是谁的梦?
中国梦连接了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连接了大家与小家、国家与个人。
人们为中国梦而激动的时候,究竟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中国梦来自中国心,是国家富强的梦,哪个中国人不希望祖国早日强大起来,不希望在祖国枝叶繁茂的大树下避风躲雨?中国梦缘于民族情,是民族振兴的梦,血脉相连的炎黄子孙,哪个不盼望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昂首自立、扬眉吐气?中国梦说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人民幸福的梦,只有人民幸福,中国梦才真美丽、真精彩、真温馨。
其实,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生活告诉我们:国家好,民族好,自己才会好。
1932年,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中国选手的身影,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冒着被日本关东军一路追杀的危险逃到北京,在张学良将军8000大洋资助下代表中国参加了美国洛杉矶奥运会。
76年后,北京奥运会赛场上,中国选手创造了51金、21银、28铜、奖牌总数100枚的优异成绩,首次位居金牌榜第1位,数十位金牌选手让国旗一次次因自己而升起、国歌一次次为自己而奏响。
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全民支持和参与的北京奥运会,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跨越!在奥运选手身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得到了多么深刻的诠释!
今天的中国,有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年在城市里打拼,为的是实现自己的“城市梦”;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远渡重洋在别国投资兴业,为的是圆自己的“跨国梦”、“世界梦”。
大批创业致富的企业家在演讲中说:“我赶上了好时候”;许多功成名就的明星人物在获奖时说:“感谢这个时代”。
汶川大地震的受灾群众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仅仅3年时间,灾区废墟上就建起足以跨越20年的美丽新家园;千百万海外华侨华人因祖国的强大而挺起腰板,当祖国同胞遭受自然灾害时慷慨解囊、倾力相助。
又有谁能想到,普通家庭的“汽车梦”转瞬间就演变为交通拥堵的大难题,青年学子的“大学梦”带来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是的,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发展起来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带来的问题少。
但是,中国的发展进步带给每个中国人的,毕竟是新的希望、新的梦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
中国梦靠什么梦想成真?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信心。
中国道路为实现中国梦扬帆领航。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我们走出一条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现在走的这条路是成功的、正确的。
我们看不到世界上还有哪个与中国有可比性的国家比中国发展得更好、更成功;相反,我们在当今世界看到了很多可以从反面或者侧面证明中国的路走对了的事实。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定自己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没有任何理由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或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
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不断丰富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是紧密结合的。
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就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力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使我国各族人民焕发出巨大的
创造活力,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鲜明时代精神。
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让一切创造新生活的活力和源泉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相互交融的,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能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团结奋斗。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只要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当人民群众处在一盘散沙的状态时,是没有力量的,只能任人宰割、任人奴役;一切与人民为敌的势力,最害怕的就是人民的团结。
人民只有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才能在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把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任务,只能由马克思主义政党来承担。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56个民族、13亿人民大团结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人民的支持永远是党的生存之基、力量之源、胜利之本。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就是“中国梦”梦想成真的根本保证。
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
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让中国梦汇聚起中国社会磅礴的正能量,戮力同心,埋头苦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