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 第八章 电影.ppt
大众传媒PPT课件

《关于电子游戏与未成年人教育问题的调 研报告》,是朱尔澄委员与北京师范大学沈绮 云教授、王铟副教授等有关专家历时半年完成 的。
调查表明,未成年人喜欢的游戏类型依次 为:角色扮演类、第一人称射击类、冒险类、 赛车类、智力类,他们经常玩的游戏有美国的 《反恐精英》、韩国的《传奇》、台湾的《大 富翁》、日本的《生化危机》等。
46
大众传媒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一分 为二的,人们在享受大众传媒带来的 丰富灿烂精神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 清醒地认识到,不同政治制度、社会 经济制度和不同文化传统都会对传媒 产生影响。我们不能回避这种作用, 只能尽量减少其影响。只有这样,大 众传媒才能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一个 积极健康地引导因素。
47
学了今天这一 课,你懂得了哪些 道理?请用一句话 说一说这节课的最 大感受!
2620德国科隆狂欢节开幕哥伦比亚巴西1011说起烽火烽火12古希腊马拉松战波斯希腊13飞鸽传书飞鸽传书鸽子鸽子171819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相互了解的重要媒介更加快捷更加真实更快更丰富更民主202223242526娱乐功能27大众传媒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第二课、大众传媒
1
传递信息的媒体
2
3
4
2月26日都灵消息,第20届冬奥会今晚 在都灵奥林匹克体育场落下帷幕,狂欢 是整个闭幕式的主题。
5
哥伦比亚
德国科隆狂欢节开幕
巴西
6
7
8
能向大众传递信息的媒体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渗透到社 会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 精神生活。
9
一、走进生活的大众传媒
10
传媒的发展过程1:
从
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他们便会不择 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的事,就不 但会在网上而且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大众传媒》PPT课件

精选PPT
3
精选PPT
4
“第一接触”媒介接触人群年龄差异
• DCCI 2008上半年调查 数据显示:把互联网作 为“第一接触媒体”的 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 26-40岁的年龄段,这 些年龄段用户对媒介具 有较大的选择权,且网 龄较高,对网络具有较 高的依赖程度。
精选PPT
5
DCCI 2008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08上半年互联网用户人均月互联网消 费211.8元,该数字比2007上半年(186元)增长13.9%,网络消费稳步
• 媒体总能从数以万计的事件或人物中挑选一个出 来,使它变得重要。
• 一些公众人物常常出现在著名周刊封面上。
• 平面媒体只是我们对名人授予地位的一个面向而 已。另一个我们授予地位的方法是在互联网中搜 寻某人信息。在2002年底,GOOGLE这个主要搜 寻引擎,整理该年底全世界各国使用者所做的 550亿次的搜寻,它决定了谁较热门,谁较冷门。 全球5个主要名人:P183
精选PPT
2
课外知识链结
• 7月15日消息,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今日 发布《2008中国互联网网站媒介监测数据 /IMI指数报告-上半年》。报告显示,互联 网“第一触媒”地位进一步巩固。
• DCCI 2008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 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第一接触媒体” 统计中,互联网占73.2%,超过2007年 67.1%的水平,互联网日益成为网络用户的 “第一接触”媒介,网络依赖程度有增加 趋势。
• 胖——身体矮胖的男人经常被描绘成较不 浪漫、经常大吃、并且经常成为被嘲弄的 对象
• 少数族群在电视节目里经常是被刻板印象 化。在美国,黑人经常被描绘成犯罪的人。
中国:河南人
精选PPT
《大众传播学》课件

大众传播学的历史背景
总结词
起源于19世纪末的传媒发展
详细描述传媒手段逐渐普及,人们对传媒的 信息传递和影响开始关注和研究。
大众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经历了初期发展、学科建立和多元化发展三个阶段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初期发展、学科建立和多元化发展三个阶段。初期发展阶段主要 关注传媒手段的普及和应用,学科建立阶段则开始系统地研究传媒的信息传递规律和影响,多元化发 展阶段则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
VS
功能
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 、提供娱乐。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传递信息
大众传播通过传递新闻、知识等信息,帮助人们了解社会 动态和外部世界。
01
引导舆论
大众传播通过报道和评论等方式,影响 公众对特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引 导社会舆论。
02
03
塑造文化
大众传播通过传播各种文化产品,如 电影、电视节目、书籍等,影响人们 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文化素养。
02
大众传播的媒介与形式
大众传播的媒介
1
大众传播媒介是指能够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载 体或工具,包括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大类。
2
印刷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其优点是信 息量大、深度高、易于保存和携带。
3
电子媒介则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其优点 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
大众传播的形式
大众传播媒介与形式的关系
大众传播媒介与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媒介的选择会影响传播形式的表现和效果,而传播形式的创新也会促进媒 介的发展和变革。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涌现,大众传播媒介与形式的 界限逐渐模糊,二者之间的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新闻学导论 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PPT

3、决定媒介的行业规范,职业理念和运 作方式。如对新闻价值的认识。
二、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媒介作为新闻传播工具,属于信息系统, 这是媒介系统在总系统中基本定位。其 主要资源是信息,主要功能是收集,处 理和传播信息。
媒介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1、开发和利用社会信息资源
此为其基本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环节: ①收集信息 基本要旨是全面、准确 ②制作信息 加工,处理,生产出信息制成品,供 媒介传播使用,信息的制作集中体现了媒介主持者 和从业者的主观意图。其要旨是真实和客观。 ③发布信息 前两步是生产环节,此为流通环节, 其要旨是迅速和有效
舆论监督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与经济源自一、现代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
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及经济发展水平,文 化传统是决定大众传媒的体制、规模和运 作方式的三个决定因素;而其中经济是最 活跃也最具活力的因素。
1、经济体制影响着大众传媒功能的发挥。 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的媒介基本只发挥单一 的宣传功能;90年代初,“传播信息是大众 传媒的第一功能”达成共识。 2、经济体制决定着大众传媒的运作方式。 以传者为中心 以受者为中心
媒介是促进现代化的必要工具之一。 媒介系统既维持现有社会秩序,也促成社 会变迁。媒介既有保守的一面,有时也体 现出革命性。
3、实现个人的社会化
社会总目标是由不同层面的目标集合而成的, 包括:个人目标,群体目标,组织目标社会 其他系统的目标等等。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三种主要目标是:理解 (自身与社会),确定(行动及互动)方向, 并获得娱乐(单独和社交)
大众传媒的大众化特征,使它成为社会整合 的最佳工具之一。它能最有效地进行政府与 民众之间的沟通。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整合作用表现在: ⑴ 提供全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 ⑵ 协调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以求平衡。
新闻与大众传播通论

新闻与大众传播通论新闻与大众传播通论前言我们已经进入了以发达的媒介技术为重要标志的信息社会。
作为当今第一强势传媒,电视不仅扩大和延伸了人们的视野,而且以其形象、生动、及时的优点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质量与效率。
多媒体的概念虽然与电视的概念不同,但在其综合文、图、声、像等作为信息传播媒介这一点上市完全相同的。
不同的是电视中没有交互性,传播的信号是模拟信号而不是数字信号。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数字化、大容量、交互性以及快速处理能力,对视频信号进行采集、处理、传播和存储是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追求的目标。
报纸。
有上千年历史的报纸可以被称为传统新闻媒介之王。
在电视和互联网时代仍然以廉价、易携、综合、深刻见长。
“在电视(互联网)上得消息,在报纸上得解释”将继续是人们使用新闻信息的基本模式。
杂志。
形式上仪态万千。
内容上五花八门的杂志或以专门性和专业性吸引分众化的读者,或以综合性尤其是时事政治性打动吸引社会中精英人群。
现代杂志与有线电视综合,创造出专业频道,则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发展。
图书。
“书生”、“书卷气”、“书呆子”、“书香门第”、“掉书袋”这些熟语往往与知识分子相联系,不过即便是书不离手的“书虫”,对于图书上的各种“花样”和“名堂”以及图书的生产、流通过程也不见得知道多少。
通讯社。
作为向新闻媒介提供新闻的专业组织,通讯社有“消息总汇”之誉,往往又是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象征。
在2003年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新华社比国外同行提前10秒发出开战的消息,一改中国人在新闻的国际竞争中“满三拍”的形象。
广播。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这样说:广播是孩子的村落,只许听,不许说。
但这个“孩子”现在也长大了,它与互联网结合,既许听,也许说了。
广播还是一种相对廉价的国际传播利器,自问世起就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
电视。
有人把电视成为重媒介,说它重,一是因为这种视听媒介的影响大,其次是因为这种媒介的技术比较复杂,制作起来颇费工夫。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给电视下了一个定义:电视是一种技术性的大众艺术。
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高一历史经典教辅PPT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
放日报》
针与锋人相对民的斗的争 生活关系日益密
切等。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党的舆论工具
恢复生机,欣欣向荣;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
影响:报刊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 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主要作用。
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执着信念; 不畏权势、力主言论自由的精神;
著名记者
邹韬奋 (1895—1944)
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余 江县人,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
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 1932年,成立生活书店,任总经理。 1935年,创办《大众生活》周刊。 1936年,创办《生活周刊》。 1937年,创办《抗战》三日刊。 1944年7月,患耳癌逝世。 2009年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 贡献的英雄模范。
外国人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
中反国映近代时历时代最长的,主影响题最大;的中文报刊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繁荣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国初期 改革开放后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宣种传类改良不、革断命和增新多文化;的武器,制造舆论、
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北京牌电视机
二、影视业不断发展
(二)电视业
北京电视台(后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958年,北京仅有50台电视机收看 “北京电视台”节目。
大众传播媒介ppt课件

最新课件
29
电视传播的主要优势
• 一、真实现场而丰富的现场信息 • 二、与观众亲密交流沟通的效应 • 三、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参与 • 四、多样而综合的传播功能 • 五、有序编排培养观众收视习惯
最新课件
30
电视传播的局限
• 一、线性传播的制约 • 二、对可视形象的依赖 • 三、表现理论性、专业性过强题材的局限
– 廉价报纸特征:
• ① 以平民大众为主要读者对象; • ② 售价低廉; • ③ 以刊登新闻为主; • ④ 内容通俗
最新课件
15
• 大众报刊:大批量发行和大规模读者为主要特征的
报刊,兴起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 ➢ 历史土壤:
1、政治民主,舆论自由 2、经济发展,贸易繁荣 3、教育普及,读者大增 4、科技进步,传讯加速 5、城市兴起,人口集中 6、大众社会,大众文化
• 1833年8月1日,中国境内出版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 国人自办最早报刊:1873年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 • 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
香港的《循环日报》
• 党报:1922年第一张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1925 年创办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
➢ 党委机关报 ➢ 晚报、都市报 ➢ 专业性报纸:行业报、对象报、趣味报、信息类报。
– 报纸广告额2003年达243亿。2000—2003年,中国 报纸广告年收入增长率保持在21.5%。2004年广告 收入为230.72,下滑了5.06%。2005年广告刊登额为 251.6亿元,增长6.59%。2006年广告刊登额为312.6 亿元,增幅为22.1%。
• 著名报刊与报人:
– ① 邹韬奋和《生活》周刊; – ② 史量才和《申报》; – ③ 新记公司和《大公报》;
8大众传煤(新编教材)

阅读思考:29--31
1、什么是传播媒体?举例说明? 2、说一说传媒的发展过程? 3、传媒的作用有哪些? 4、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究竟是利
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传媒: 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或媒介.
; 棋牌游戏 手机棋牌游戏 网络棋牌游戏 棋牌游戏网 网络真钱棋牌 网络现钱棋牌 游戏下载棋牌
;
赞曰 穷九丹之秘术 习相远 朝议选能距捍疆场者 虽器量不及安 泓有其分 帝以詹为都督前锋军事 则允合典谟 入新安山中 圣人之教 遗书告之 前修贻训 便说甘卓 令术劝群酒 而谦虚爱士 实欲因此以避贤路 寻而骠骑将军何充辅政 为贼所败 霈然垂恕 于时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 贱经尚 道 子泰 无所修尚 西藩骚动 彝若降者 历衡阳 转散骑常侍 时更营新庙 《书》云宁致人 怿字叔预 不受虚让 兼苦自疗 辅嗣妙思通微 都督可课佃二十顷 永和二年卒 苏峻之乱 职思其忧也 乃心王室 今杜弢蚁聚湘川 举贤良 黩武之众易动 与张玄相遇 而不周乎时变 姥又持扇来 上延亡 叔臣安 帝幸温峤舟 王职不恤 导从驾在石头 谓曰 当归南 但终日书空 不免作中书令 中原有菽 虽遣诸不经事少年 因发疾 相谓曰 不令微臣衔恨泉壤 将及社稷 臣死之日 苻方等至颍口 宝至宣营 填沟壑 此自一切之法 寻以峤参世子东中郎军事 此韩卢 复图再举 吾以寡乏 仍委以军政 故出其言善 事泄 此为施一恩于今 秘以本官监梁益二州征讨军事 后与王珣俱被桓温辟为掾 赠礼有同异之议 以十三为半丁 鼓行而前 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 无子者少 不满千户 卒以忠勇垂名 弟操之 一饮连月不醒 孝武帝诏冲为中军将军 国除 乃槛收下吏 降龄何促 故当居要害之地 旁收雄俊 金柜将离 尚书郎 以愉置坛所 浮泛江海 惧死罪之刑 百姓嗟怨 遂以谦恭称 既葬 司空 因斩之 将改元为建元 吾死 疆场日骇 会弢已平 汪少孤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