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王进喜的故事
铁人王进喜的英雄事迹

铁人王进喜的英雄事迹铁人王进喜,乃是我国著名的铁人三项运动员,他以其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运动能力,成为了众多人心目中的英雄。
他的优秀事迹感动着无数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铁人王进喜的英雄事迹。
一、刻苦训练,冠军路上凯歌铁人三项包括游泳、自行车和长跑三项项目,对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
铁人王进喜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铁人三项运动员,从而展开了漫长且艰苦的训练之路。
王进喜每天早出晚归,不辞辛苦地在游泳馆、自行车馆和操场来回奔波,进行各项训练。
他在训练中总是全力以赴,丝毫不敢懈怠。
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王进喜终于在铁人三项比赛中脱颖而出,连续多次夺得冠军,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二、战胜困难,闯过艰难险阻在铁人赛中,王进喜总是面对着重重困难和险阻。
有时是天气恶劣,有时是比赛强手如林,有时又是体力不支。
但是,王进喜始终能够沉着冷静,迎难而上,战胜一切困难。
曾经,在一次铁人赛中,王进喜在游泳项目中出现了意外,差点被拖累出局。
但是他没有气馁,而是像一条鲨鱼般迅速恢复状态,最终奇迹般地完成比赛,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样的壮举让人刮目相看,更让人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热心公益,传播正能量除了在竞技赛场上的出色表现,王进喜还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帮助更多的人。
他经常到学校和社区进行义务讲座,鼓励青少年勇攀高峰,激励大家不畏困难,坚定信念。
王进喜还组织各种慈善活动,为关爱儿童、助学扶贫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体育强身、热心公益”的理念,成为社会上的一面旗帜,受到人们的一致赞誉。
四、勇攀高峰,再创辉煌铁人王进喜虽已获得无数荣誉,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仍然在挑战更高峰的征程上不断努力奋斗。
他将继续磨练自己的技艺,不断超越自我,再创辉煌。
铁人王进喜的英雄事迹激励着我们,他的坚持、勇气、努力、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受启发。
让我们一起向这位伟大的铁人致敬,向他学习,不忘初心,勇攀高峰!愿我们都能成为像铁人王进喜一样的英雄!。
铁人王进喜的小故事

铁人王进喜的小故事
铁人王进喜是中国著名的石油工人,他于 20 世纪 50 年代在中国石油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以其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被誉为“铁人”,成为中国人民的优秀代表之一。
王进喜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积极向上。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开始建设大庆油田,王进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了石油工人的行列。
他在大庆油田工作期间,经历了许多艰苦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石油工人职业的敬畏和热爱。
在大庆油田的建设过程中,王进喜常常加班、加点,不顾自己的身体条件,拼命工作。
他常常说:“我们是石油工人,我们的责任就是为祖国献石油。
”在他的领导下,大庆油田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中国的石油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王进喜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石油工人,还是一位优秀的领导。
他在工作中注重团队建设,强调员工之间的协作和互助。
他常常鼓励员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技能。
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中国人民的优秀代表之一,被誉为“铁人”。
拓展:
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业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贡献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王进喜的带领下,大庆油田的产量不断提高,中国的石油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他的精神和事迹也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进喜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积极
向上。
他在大庆油田的工作期间,经历了许多艰苦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石油工人职业的敬畏和热爱。
他以其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被誉为“铁人”,成为中国人民的优秀代表之一。
铁人王进喜事迹

铁人王进喜王进喜,甘肃玉门人,中共党员,1923年9月出生,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风貌,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鲜红的旗帜。
王进喜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铁人。
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
”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
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
”他曾多次向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会停止跳动。
国家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
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宣告大庆油田正式发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
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住都成问题。
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迎着寒风奋战3天3夜,把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树立在荒原上。
全国劳动模范人物王进喜事迹7篇

全国劳动模范人物王进喜事迹7篇>全国劳动模范人物王进喜事迹全国劳动模范人物王进喜事迹篇1石油,相当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血液。
在旧中国,外国人给中国扣上贫油的帽子。
全国解放后,虽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进行钻探和开采仍是难而又难。
50年代前期美国石油年产量达3亿吨,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不过10O万吨。
身为石油工人,王进喜等英雄的中国工人,正是在这种为国争气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军事斗争一般的石油大会战。
为改变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在大庆油田创业初期,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
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间,共完成钻井进尺71000米,等于旧中国1907年到1949年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
那时,在茫茫大草原上,没有房住,没有菜吃,粮食不够。
他们就在野外露营,喝盐水,吃野菜。
缺少拖拉机、吊车,就用绳子、撬杠把60吨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没有水罐车,他带领工人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保证了大庆会战的第一口井提前开钻,打出了原油。
王进喜为大庆油田的建设,为发展中国的石油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带领大家艰苦创业,群众称颂他为铁人。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好大油田。
干!干!干!这些掷地有声的铮铮誓言,表现出了铁人王进喜是一个有血有肉、生龙活虎、全身充满精气神的民族英雄。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铁人这样奋斗的工作岗位上的人和事。
在去年二月会战中,由于暴雪封路,订单骤增,大胎班组数天工作到三更天。
领导紧急开会制定措施方案,员工放弃公休齐上阵,各部门主管积极配合将人力充分调配到大胎班组。
在仓库现场,可以看到全体员工无论领导还是员工热火朝天的奋斗在第一线的场面。
大家拿出铁人的干劲,拿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铁人王进喜事迹

铁人王进喜简介及铁人精神王进喜6岁靠讨饭为生,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
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
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
群英会期间,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积极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同年4月11日、4月29日,会战指挥部先后两次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
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
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
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和高度评价。
建国40周年之际,他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
世纪之交,他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铁人精神】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
不朽的铁人:王进喜

国家缺油 ,汽车 烧 的是煤 气 ,那是 “ 气 包” 。 煤 这话 深深 刺痛 了王进 喜 ,他觉 得这是 石油工 人最
大 的悲 哀 。
l 5 年9 6日,从东北松墩 平原传来一 个大 9 9 月2 喜 讯 :编 号为 “ 基三井 ”的 钻井里 奔涌 出浓 稠 松 的油流… 它标 志着中国 自此拥有 了世界级的特 大
型 油 田 。这 个 消息 让 整 个 中国 沸 了 。 这 一 天 ,
适逢 新 中国1 周年 国庆前 夕 ,所以新 发现 的油 田 0 便被取 名为 “ 大庆油 田” 。 l 6 年 春 天 , 东北 松 嫩 平 原 展开 了 “ 油 90 石
大 会 战”。王进 喜率 领一 二。 五 钻 井 队从 遥远 的
王进喜 , 9 3 0 1 2 年1 . 在旧玉 门油矿 当了1 年的矿工。1 5 年 春成为新中嗣第 一代钻井工人 , 是矗立在大 庆街头的铁 人雕塑 O 90 这
1 7 年 l 月 l 9 0 1 1 53,全 国著 名劳 动模范 王进喜 逝 世 ,年 {4 岁。王进 喜 因为参加 2 世纪6 年 代 3 7  ̄ 0 0 大庆油田 “ 石油 大 会 战 ”, 为 中国 家 喻户 晓 的 成 “ 人” 他为改变 中 国石 油工业 的落 后面貌作 出 铁 ,
l 6 年 3 日,王进 喜 作为全 国工 业交通 战线上 的先进 人 物 代 9 6 月5 表 受到了周恩 来总理 的亲切接 见。 王进 喜 ,一 个与 中国 石油 工业 的 历 史发展 甚至 前途 和 命运 紧紧 地 结合 在一 起的 名字 。 正是 他和 老一 代 石油工 人 们一道 ,成 功地 开
铁人王进喜的经典故事

铁人王进喜的经典故事摘要:一、铁人王进喜简介二、铁人王进喜的经典故事1.带领团队克服困难,突破油田产量纪录2.发明“跳泥浆”技术,提高采油效率3.为国争光,出席国际石油会议三、铁人王进喜的精神内涵四、铁人王进喜的影响和传承正文:铁人王进喜,原名王进喜,出生于1923年,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
他历任大庆油田石油工人、工程师、副厂长等职务,为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和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楷模,被誉为“铁人”。
铁人王进喜的经典故事不胜枚举,他的事迹深入人心。
在他的带领下,大庆油田的产量不断创新高,他曾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突破了油田产量纪录。
为了提高采油效率,王进喜勇于创新,发明了“跳泥浆”技术。
这一技术在提高采油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进喜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为国争光,出席国际石油会议。
他的成就和贡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成为了我国石油工业的骄傲。
铁人王进喜的精神内涵丰富,他坚定的信仰、崇高的品质、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榜样。
他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石油事业的热爱。
铁人王进喜曾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为我国石油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风貌。
铁人王进喜的影响和传承深远。
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投身石油事业,为实现我国石油工业的自主创新、绿色发展、国际化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组成部分,鞭策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总之,铁人王进喜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奋斗、创新和奉献的壮丽篇章。
关于铁人王进喜的故事

关于铁人王进喜的故事王进喜从小就是一个勇敢而坚毅的孩子。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家境并不富裕。
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勤奋好学,努力钻研农业知识,帮助家人耕种田地,照顾家里的牲口。
他的勤劳和努力赢得了邻里乡亲的尊敬和赞扬。
在王进喜十五岁那年,他的家乡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洪水灾害。
洪水席卷了整个村庄,许多房屋被冲毁,庄稼被淹没,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王进喜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带领村民们共同抗洪救灾。
他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大家疏通河道,堵塞裂口,最终成功地挽救了家园,保住了村民们的生命和财产。
这次抗洪救灾的壮举让王进喜成为了村里的英雄,也让他的名字传遍了乡间。
然而,王进喜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依然保持着谦逊和朴实的品质,继续默默地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进喜成长为了一名村干部,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为村民谋福利,积极推动农村的产业发展,带领村民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园,引进了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使得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除了在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王进喜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为他们捐助书籍和学习用品,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条件,实现心中的梦想。
王进喜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普通的农民也可以因为自己的勇敢和努力成为众人敬仰的英雄。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只要心怀善良,勇敢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铁人王进喜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部生动的乡村故事。
他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
愿我们都能像铁人王进喜一样,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人王进喜的故事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
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
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一到大庆,表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
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
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在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靠人拉肩扛,把钻井设备运到工地,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
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
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
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得到医院去看;钻井砸伤
了脚,他拄着双拐指挥;油井发生井喷,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
身体搅拌重晶石粉,被人们誉为“铁人”。
在大庆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进喜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
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
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模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汽
车背上包来回跑,问别人:“上边装那家伙干什么?”人家说是没有
汽油烧的煤气。
这话像锥子一样把他刺得生疼。
“真急人呀!我们这
么大国家没有石油烧还了得!我一个石油工人,眼看没有油,让国家
作这么大难,还有脸问?”
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
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
有
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
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
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
这就是会战着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
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
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
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
场端了50吨水。
经过艰苦奋战,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
田第一口生产井。
1960年5月,打会战第二口井时,王进喜被砸伤的腿肿得很
厉害,他两次从医院跑回井队,拄着拐坚持工作。
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
定用水泥代替。
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大喊一声“跳”,便跃进齐腰深的泥浆池中,戴祝文、丁国堂七八个
人也跟着跳了进去。
奋战了3个多小时,终于制服了井喷。
王进喜累
得起不来了。
房东赵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
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
丁国堂说,有一次打试验井,王进喜废寝忘食连轴转,刚端起饭
碗便靠在钻杆边打起盹来。
大家劝他多保重身体,他却说:“我早就
豁出去了,只要上午拿下个大油田,哪怕下午倒在钻台上也痛快,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