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孰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六
【配套K12】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涌现的文艺作品数量巨大,但佳作、力作不多,尤其是值得流传的经典少之又少,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文艺创作的套路化倾向存在着一定关系。
“套路”一词再度流行,更多地指向一种实用主义倾向,携带着关于当前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些症候和信息。
在此前提下所说的套路化写作,针对的就是一些创作者为了尽可能快速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从事低水平重复的创作风气。
这种既无创作主体性可言,又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违背了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
套路化创作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创作题材跟风化,即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一旦某种题材大受欢迎,就一拥而上;二是创作模式低水平重复化,缺乏创新精神和原创意识的内容比比皆是;三是创作心理浮躁化,盲目迎合市场的行为日渐成为一种“时尚”;四是创作理念鄙俗化,创作者不把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寄寓在作品的精神内蕴上,而是寄托在所谓的娱乐明星、话题炒作等非本体的手段上。
套路化创作应和的是消费主义的逻辑,其特性是快餐性、流行性、多变性,因而一旦创作成为某种套路,恰恰也就是套路过时之日。
以好莱坞电影为例,其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无非两种类型,一是超级英雄片,一是合家欢动画片,一旦观众对这些套路了如指掌,就会被市场抛弃。
此前上映的《变形金刚5》口碑和票房大不如前就是很好的例证。
文艺的基本精神恰恰是反套路化的。
那些彪炳千古的伟大作品,诸如李白的诗歌、莎士比亚的戏剧、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无一不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这些作品构筑了人类思想史、艺术史上最为瑰丽多姿的七宝楼台。
当然,套路化创作也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对于初涉创作的人来说,套路是学习前辈艺术家宝贵经验的有效手段。
2018届高三语文试卷(原创--含详细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试卷(原创--含详细答案)D店咨询。
(广告语)B.某中学生给编辑写信:“编辑,您好!奉上涂鸦之作一篇,敬请拜读,还望您不吝赐教,多提意见。
”(书信)C.本人昨日不慎于食堂丢失路遥所著《平凡的世界》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寻物启事)D.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
(邀请函)14下面文段的叙述中,至少存在“某些从业者”的三处推断错误。
请参照例句的方式,纠正另外两处推断错误。
(5分)继共享单车火爆后,共享汽车、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你方唱罢我登场。
喧闹之间,“共享经济”早已变了味。
某些从业者认为,给自己的产品贴个二维码,便可以冠以“共享经济”之名,或在传统商业模式上加上互联网,会带来产业的快速放大和增长。
不少“跟风者”,幻想着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下,被投资者看中,一下飞向“人生巅峰”。
例:不是给自己的产品贴个二维码,就可以冠以“共享经济”之名。
(1)(2)写作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马里奥•普佐是一位追求纯粹文学艺术的作家,假以时日他会成为一位比较有影响的纯文学作家。
但是,1965年的普佐债务缠身,连最基本的生活费用都发生困难。
于是,他放弃自己的初衷,改写通俗小说。
三年后,《教父》问世,创造当时的销售记录。
1970年,因为导演艺术类影片而欠下巨额债务的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已经走投无路,派拉蒙公司派人与他商谈改编拍摄《教父》的问题,他看了几页小说就大倒胃口,但为了生存,他最终答应拍摄《教父》.1973年,《教父》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奖项;2007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百年百佳影片”,《教父》排名第二。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届高三周考语文试卷答案(六)1. C 2 . A(乡试第一名称“解元”)3. D (“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错,是“要到新任上去”时。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全真模拟试题(五)

峨山一中2018年高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五)本卷可能使用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O-16;F-19;Na-23;Cl-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青矾”的描述为:“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A.CuSO4•5H2O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2.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食品包装袋中常有硅胶、生石灰、还原铁粉等,其作用都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C.城际“轻轨电车”启动时,电车电刷与导线的接触点会产生高温,石墨可用作接触点上的材料D.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了屠呦呦,采用低温提取,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3.类比推理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几种类比推理结论中正确的是( )A.H2SO4为强酸,推出HClO4为强酸B.Fe3Cl8可以改写为FeCl2·2FeCl3,推出Fe3I8可以改写为FeI2·2FeI3C.NH3的沸点高于PH3,推出CH4沸点高于SiH4D.CO2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推出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8g H2O与CH2D2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为N AB.1mol甲烷或白磷(P4)分子中所含共价键数均为4N AC.1mol CH3COOC2H5在稀硫酸溶液中水解可得到乙醇分子数为N AD.25℃时,1L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2N A5.常温下,A是由X和Y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气体,X的原子序数小于Y,甲、乙、丙分别是X、Y、Z元素对应的单质,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云南孰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全真模拟试题三201808090168

峨山一中2018年高考物理全真模拟试题(三)满分11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用轻质弹簧将篮球拴在升降机底板上,此时弹簧竖直,篮球恰好与光滑的侧壁和光滑的倾斜天花板接触,在篮球与侧壁之间装有压力传感器,当升降机沿竖直方向运动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逐渐增大,某同学对此现象给出了下列分析与判断,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升降机正在匀加速上升B.升降机正在匀减速上升C.升降机正在加速下降,且加速度越来越大D.升降机正在减速下降,且加速度越来越大2.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节能变得愈加重要.甲、乙两地采用电压U进行远距离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输入总功率的k(0<k<1)倍.在保持输入总功率和输电线电阻都不变的条件下,现改用5U的电压输电,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将变为输入总功率的________倍.( )A.k25B.k5C.5k D.25k3.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有一个斜面.从斜面顶端向右平抛一小球.当初速度为v0时,小球恰好落到斜面底端,平抛的飞行时间为t0.现用不同的初速度v从该斜面顶端向右平抛这个小球,以下哪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平抛的飞行时间t随v变化的函数关系( )4.某控制电路如图所示,主要由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与定值电阻R 1、R 2及电位器(滑动变阻器)R 连接而成,L 1、L 2是红、绿两个指示灯,当电位器的触片滑向a 端时,下列关于红、绿两灯亮度变化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 .L 1、L 2两个指示灯都变亮B .L 1、L 2两个指示灯都变暗C .L 1变亮,L 2变暗D .L 1变暗,L 2变亮5.“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透露:我国计划于2020年登陆火星.假如某志愿者登上火星后将一小球从高为h 的地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测得经过时间t 小球落在火星表面,已知火星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不考虑火星自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2hRtB .火星的质量为2h 2R Gt2C .火星的平均密度为3h2πRGt2D .环绕火星表面运行的卫星的周期为πt2R h6.如图所示,两物体A 、B 用轻质弹簧相连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同时对A 、B 两物体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 1、F 2,使A 、B 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关于A 、B 两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整个过程中弹簧弹力不超过其弹性限度)( )A .由于F 1、F 2所做的总功为零,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始终不变B .当A 、B 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减小时,系统的机械能减小C .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D .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F 1、F 2的大小相等时,A 、B 两物体速度为零7.在光滑水平面内有一沿x 轴方向的静电场,其电势φ随坐标x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φ0、-φ0、x 1、x 2、x 3、x 4均已知).现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负电小球(不计重力)从O 点以某一未知初速度v 0沿x 轴正方向射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x 1间的电场强度沿x 轴正方向、大小为E 1=φx 1B .在x 1~x 2间与在x 2~x 3间电场强度相同C .只要v 0>0,该带电小球就能运动到x 4处D .只要v 0>2q φm,该带电小球就能运动到x 4处8.如图所示,空间中有一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小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绝缘竖直长杆上,环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使圆环以初速度v 0向上运动,经时间t 0圆环回到出发点.假设圆环在回到出发点以前已经开始做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圆环在t =t 02时刚好到达最高点B .圆环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a max =g +μBqv 0mC .圆环从出发到回到出发点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12m ⎝⎛⎭⎪⎫v 20-m 2g 2μ2B 2q 2D .圆环在上升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下落回到出发点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2分)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3~1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47分)9.(6分)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图中A 为小车,质量为m 1,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B ,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C 的足够长的木板上,物块P 的质量为m 2,D 为弹簧测力计,实验时改变P 的质量,读出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 ,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1)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长木板和A 、C 间的绳子都必须保持水平B .电火花计时器应用工作电压为4~6 V 的低压交流电源,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C .长木板的左端应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D .实验中P 的质量m 2不必远小于小车A 的质量m 1,拉力直接由弹簧测力计测得,且始终为12m 2g(2)按照正确的方法调整好实验装置后,某同学改变P 的质量做了五次实验,并读出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 和每次实验中打出的纸带上第1个点到第10个点的距离L ,记录在下表中.已知电火花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f .________,则说明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图线的斜率的表达式k =________.10.(9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约2 V)和内阻,考虑蓄电池的内阻很小,电路中使用了一个保护电阻R 0,除蓄电池、滑动变阻器R 、开关、导线外,实验室中可供选用的器材还有:A .电流表(量程3 A ,内阻约0.1 Ω)B .电压表(量程3 V ,内阻3 k Ω)C.电压表(量程1.8 V,内阻1.8 kΩ)D.定值电阻(阻值1 Ω,额定功率5 W)E.定值电阻(阻值5 Ω,额定功率10 W)(1)实验时,电压表应该选用________,保护电阻应该选用________.(填器材前字母序号)(2)在实验室进行仪器检查时发现电流表已经损坏不能用了,则下列实验改进方案中理论上可行的有________.A.在缺少电流表的情况下,把滑动变阻器更换成电阻箱,来测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B.按照实验电路图,在缺少电流表的情况下只依靠滑动变阻器调节,从而测出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C.在缺少电流表的情况下,去掉滑动变阻器,只依靠更换保护电阻,测出两组数据,列式并联立求解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D.在缺少电流表的情况下,用未使用的电压表与保护电阻并联,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多组数据,作图象求出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3)该实验小组经过讨论后,按照改进的电路图乙进行实验,调整滑动变阻器测得了5组两电压表的数据如下表.请在图丙中作出蓄电池的路端电压U1随保护电阻R0两端的电压U2变化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得出蓄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11.(14分)如图所示,高为h的光滑三角形斜劈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与水平面平滑对接于C点,D为斜劈的最高点,水平面的左侧A点处有一竖直的弹性挡板,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水平面上的B点,已知AB=h、BC=3h,滑块甲与所有接触面的摩擦均可忽略,滑块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给滑块甲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经过一系列没有能量损失的碰撞后,滑块乙恰好能滑到斜劈的最高点D处,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求:(1)滑块甲的初速度v0的大小;(2)滑块乙最终静止的位置与C点的距离.12.(18分)如图甲所示,在MN 下方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在MN 上方以MN 为弦、半径为R 的虚线区域内存在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磁场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规定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为正方向.弦MN 所对的圆心角为120°.在t =0时,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 从A 点沿直径AOB 射入磁场,运动到圆心O 点后,做一次半径为R2的完整的圆周运动,再沿直线运动到B 点,在B 点经挡板碰撞后原速率返回(碰撞时间不计,电荷量不变),运动轨迹如图甲所示.粒子的重力不计,不考虑变化的磁场所产生的电场.求:(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0的大小及变化周期T 0;(2)粒子从B点运动到A点的最短时间t;(3)满足(2)中条件所加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3.[物理——选修3-3](15分)(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凡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构想,都是能够实现的B.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这表明要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既可以通过做功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热传递来实现C.保持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增多D.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E.在水池中,一个气泡从池底浮起,此过程可认为气泡的温度不变,气泡内气体为理想气体,则外界对气泡做正功,同时气泡吸热(2)(10分)如图甲所示,玻璃管竖直放置,AB段和CD段是两段长度均为l1=25 cm的水银柱,BC段是长度为l2=10 cm的理想气柱,玻璃管底部是长度为l3=12 cm的理想气柱.已知大气压强是75 cmHg,玻璃管的导热性能良好,环境的温度不变.将玻璃管缓慢旋转180°倒置,稳定后,水银未从玻璃管中流出,如图乙所示.试求旋转后A处的水银面沿玻璃管移动的距离.14.[物理——选修3-4](15分)(1)(5分)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BD是某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BD边水平,AB边竖直.a、b是两条颜色相同的单色光线,均射到AD边上的M点,其中光线a与AD边垂直,并且在AB边和BD边上均恰好发生全反射,光线b与AB边平行,则该玻璃三棱镜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________,光线b在AD边上的折射角为________.(2)(10分)有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源在原点O处,起振方向向下,M、N是x轴正半轴上的两个质点,其中质点M到波源平衡位置的距离为18 cm,该间距介于二倍波长和三倍波长之间.这列波传播到质点M处时,波源恰好位于波谷,再经过t0=6.5 s,质点N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已知这列波的周期为T=2.0 s,振幅A=10 cm.求:①质点M、N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②从波源开始振动到质点N第三次处于波峰位置过程,波源振动的路程.答案部分1.解析:选C.篮球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即侧壁对篮球的弹力与倾斜天花板对篮球的弹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平衡,随着压力传感器的示数逐渐增大,篮球受到倾斜天花板的弹力增大,其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增大,弹簧弹力不变,则篮球必然有竖直向下且增大的加速度,C 正确.2.解析:选A.由于输电电流I =P U ,所以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ΔP =I 2R =P 2U2R ,所以在保持输入总功率和输电线电阻都不变的条件下,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与输电电压的平方成反比,所以改用5U 的电压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将变为输入总功率的k25,故A 项正确.3.解析:选C.由于当初速度为v 0时,小球恰好落到斜面,故初速度大于v 0时,小球一定落在水平面上,即平抛的飞行时间等于t 0不变,故A 、B 项错;当初速度小于v 0时,小球一定落在斜面上,则有x =v 0t ,h =12gt 2,h =x tan θ,解得v 0=g2tan θt ,故C 项正确.4.解析:选B.当电位器的触片滑向a 端时,电位器连入电路中的有效阻值增大,干路中的总阻值增大,干路中的电流减小,内压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即R 1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R 1的电流增大,通过L 1的电流减小,L 1两端的电压减小,L 1灯变暗;路端电压增大,L 1两端的电压减小,所以R 2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R 2的电流增大,又因为通过L 1的电流减小,所以通过L 2的电流减小,故L 2灯变暗,故B 项正确.5.解析:选CD.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 =12gt 2,解得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2ht 2,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 1=gR =2hR t ,A 错误;由G Mm R 2=mg ,解得火星的质量为M =2hR2Gt2,B 错误.火星的平均密度为ρ=M V =2hR 2Gt 2·34πR 3=3h 2πRGt 2,C 正确.设环绕火星表面运行的卫星的周期为T ,则T =2πR v 1=πt 2Rh,D 正确.6.解析:选BC.A 、B 物体分别在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的作用下先向相反的方向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当弹簧弹力等于水平恒力时,加速度为零,两物体的速度最大,此后,弹簧弹力大于水平恒力,两物体分别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弹簧伸长到最长,然后两物体分别反向运动,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速度达到最大后又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减速直线运动,到弹簧压缩最短.在此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小,故A 项错;当A 、B 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减小时,水平恒力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减小,故B 项正确;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故C 项正确;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F 1、F 2的大小相等时,A 、B 两物体速度最大,故D 错.7.解析:选BD.根据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可作出该静电场的场强E 随x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可知A 错误,B 正确;因为只有电场力对带电小球做功,所以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以x =0处电势为零,则有12mv 20=-q φ+12mv 2,因为在x =x 3处电势最低,所以带电小球在该处的电势能最大,动能最小,速度最小,只要带电小球能通过这一点,就能运动到x =x 4处,所以有12mv 20>q φ0,解得v 0>2q φm, C 错误,D 正确.8.解析:选BC.圆环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为a 1=g +μBqv m ,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a 2=g -μBqvm,上升过程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大于下落过程的平均加速度大小,所以上升的时间小于下落的时间,A 错误;圆环的最大加速度为a max =g +μBqv 0m ,B 正确;圆环在回到出发点前已经开始做匀速运动,其速度为v 1=mg μBq,故圆环在运动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Q =12mv 20-12mv 21=12m ⎝⎛⎭⎪⎫v 20-m 2g 2μ2B 2q 2,C 正确;圆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平均摩擦力大小大于下落回到出发点过程中受到的平均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圆环在上升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大于下落回到出发点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D 错误.9.解析:(1)绳子必须与长木板保持平行,但要平衡摩擦力,故长木板左端需要适当垫高,A 错误,C 正确;电火花计时器须使用220 V 交流电源,B 错误;因为弹簧测力计可以直接读出绳子拉小车的拉力,故实验中不必满足m 2远小于m 1,但运动过程中P 也有加速度,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P 的重力的一半,D 错误.(2)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如图所示,可见L -F 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L =12at 2可知,因为每次选取的位移对应的时间t 相同,则说明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F m 1,又t =9f ,得L =812m 1f 2F ,故图线的斜率k =812m 1f2. 答案:(1)C(2分) (2)如图(2分) 过原点的倾斜直线(1分)812m 1f2(1分)10.解析:(1)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 V 左右,故电压表选用B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保护电阻用D 时,电路中电流约为I =E R 0=2 V 1 Ω=2 A ,小于电流表的量程,故保护电阻选用D.(2)如果电流表不能用,把滑动变阻器换成电阻箱,就可以用伏阻法测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故A 正确;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 =U +U R 0r ,如果只更换保护电阻测出两组数据,能够建立两个方程求出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C 正确;因为电压表的内阻远大于保护电阻,故将量程为1.8 V 的电压表与保护电阻并联,由I =U 2R 0可得电路中的电流,故实际上是通过把剩余电压表与保护电阻并联,把电压表改装成电流表,D 正确.(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 1=E -I 总r =E -U 2R 0r ,再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纵轴截距即为蓄电池的电动势E =2.03 V ,内阻r =ΔU ΔI =ΔU 1ΔU 2R 0=--1 Ω≈0.09 Ω.答案:(1)(B)(1分) D(1分) (2)ACD(2分) (3)如图所示(2分) 2.03(1分) 0.09(2分)11.解析:(1)由于滑块甲、乙碰撞时无能量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12mv 20=12mv 2甲+12mv 2乙(2分)甲、乙碰撞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 甲+mv 乙(2分)由以上两式解得v 乙=v 0(2分)即滑块甲、乙碰撞的过程中速度互换,且每次碰撞都发生在B 点由于滑块乙刚好滑到斜劈的最高点D 处,则对滑块乙由B 点到D 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μmg ·3h -mgh =0-12mv 20(2分)解得v 0=5gh (2分)(2)设滑块乙在B 、C 间运动的总路程为x ,对滑块乙由B 点开始运动到最终静止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x =0-mv 202(2分)解得x =5h =3h +2h ,故滑块乙最终停在C 点左侧与C 点距离为2h (2分) 答案:(1)5gh (2)2h (C 点左侧)12.解析:(1)根据题意,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r =R2,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qvB 0=m v 2r ,解得B 0=2mvqR(3分)由题图分析可知:粒子从A 点沿直径AOB 匀速运动到O 点,然后做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 0,则T 0=R +πR v =(π+1)Rv(3分) (2)设一个周期内没有磁场的时间为t 1,存在磁场的时间为t 2,则t 1=R v,t 2=πRv(1分)因为∠MON =120°,可求得MN 与AB 之间的距离为R2(1分)粒子从B 点返回时,刚好进入磁场并做14圆周运动,然后进入电场做匀减速运动,当返回后刚离开电场时粒子做圆周运动,此时一定存在磁场,为了满足题图甲的运动轨迹,粒子在电场中的最短时间为t 1+34t 2(3分)则粒子从B 点运动到A 点的最短时间为 t =2⎝ ⎛⎭⎪⎫t 1+34t 2+t 2=2t 1+52t 2=(4+5π)R 2v (2分) (3)粒子在电场中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为a =qEm(1分) 根据速度公式得2v =qE m ×⎝ ⎛⎭⎪⎫t 1+34t 2(2分)解得E =8mvqt 1+3t 2=8mv 2+3πqR(2分)答案:(1)2mv qR (π+1)R v (2)(4+5π)R2v(3)8mv 2+3πqR13.解析:(1)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A 错误;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表明要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既可以通过做功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热传递来实现,B 正确;保持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速率增大,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增多,C 正确;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这是统计规律,具体到个别分子,其速率的变化不确定,因此仍可能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非常小,D 正确;随着气泡的上升,压强减小,因为温度不变,根据pVT=C 可知,体积增大,气泡对外界做正功,根据ΔU =W +Q 可知,温度不变时,ΔU 不变,又W <0,所以Q >0,即气泡吸热,E 错误.(2)设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 ,选BC 段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初状态时,气体的体积为V 1=l 2S 压强为p 1=75 cmHg +25 cmHg =100 cmHg(1分) 末状态时,气体的体积为V 2=l 2′S压强为p 2=75 cmHg -25 cmHg =50 cmHg(1分) 根据p 1V 1=p 2V 2(2分) 可得l 2′=20 cm(1分)再选玻璃管底部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初状态时,气体的体积为V 3=l 3S压强为p 3=75 cmHg +25 cmHg +25 cmHg =125 cmHg(1分) 末状态时,气体的体积为V 4=l 3′S压强为p 4=75 cmHg -25 cmHg -25 cmHg =25 cmHg(1分) 根据p 3V 3=p 4V 4(1分) 可得l 3′=60 cm(1分)A 处的水银面沿玻璃管移动了l =(l 2′-l 2)+(l 3′-l 3)=10 cm +48 cm =58 cm(1分)答案:(1)BCD (2)58 cm14.解析:(1)由几何关系可得,光线a 在AB 边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 =45°,所以该玻璃三棱镜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n =1sin C =2;光线b 在AD 边上的入射角i =45°,根据n =sin i sin r可得,sin r =12,故光线b 在AD 边上的折射角为r =30°. (2)①由题意可得OM =214λ=18 cm(2分)可得这列波的波长为λ=8 cm(1分) 波速v =λT=4 cm/s(1分)这列波由质点M 传播到质点N 所经历的时间t 1=t 0-34T =6.5 s -1.5 s =5 s(1分)质点M 、N 之间的距离x =vt 1=20 cm(1分) ②该波从波源传播到M 点所需的时间t 2=OMv=4.5 s(1分)从波源开始振动到质点N 第三次处于波峰位置所经历的时间为t 3=t 0+t 2+2T =15 s =712T (1分)波源振动的路程s =t 3T×4A =300 cm(2分) 答案:(1) 2 30° (2)①20 cm ②300 cm。
云南孰山一中2018届高三物理适应性月考卷六

云南省峨山一中2018 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理科综合物理部分命题教师:单项选择题 (共8小题,每题 6.0 分,共 48分)1.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假如将氘核聚变反响开释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响方程是: H+H→He+ n. 已知 H 的质量为 2.013 6 u,He的质量为 3.015 0 u,n 的质量为 1.008 7 u,1 u= 931 MeV/ c2. 氘核聚变反响中开释的核能约为()A. 3.7 MeVB . 3.3 MeVC . 2.7 MeVD . 0.93 MeV2.如下图,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地点处有一分界限,商定先使对方过分界限者为赢.若绳索质量不计,冰面可当作圆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均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使劲与反作使劲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博得“拔河”竞赛的成功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博得“拔河”竞赛的成功3.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 电量很小 ) 固定在 P 点,如下图,以 E表示两板间的场强, U表示电容器的电压, W表示正电荷在 P 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地点,则()A.U变大,E不变B.E变大,W变大C.U变小,W不变D.U不变,W不变4.如下图,内壁圆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 和B 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球 A 的角速度必定大于球 B 的角速度B.球 A 的线速度大于球 B 的线速度C.球 A 的运动周期必定小于球 B 的运动周期D.球 A 对筒壁的压力必定大于球 B 对筒壁的压力5. 如下图,甲、乙两图分别有等量同种的电荷A1、 B1和等量异种的电荷A2、 B2.在甲图电荷A1、 B1的电场中, a1、 O1、 b1在点电荷A1、 B1的连线上, c1、 O1、d1在 A1、 B1连线的中垂线上,且 O1a1= O1b1= Oc = Od ;在乙图电荷 A 、B 的电场中相同也存在这些点,它们分别用a2、O、11112222和c 2、 2、 2 表示,且22=22= 22=22.则()b O d Oa Ob Oc OdA.a1,b1两点的场强相同,电势相同B.c1,d1两点的场强相同,电势相同C.a2,b2两点的场强相同,电势相同D.c2,d2两点的场强相同,电势相同6.( 多项选择 ) 某静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与x轴重合,其上电势的变化规律如下图.在x0点由静止开释一负电荷,此电荷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静电场是匀强电场B.静电场是场强方向沿x 轴负方向C.电荷先沿x 轴负方向做匀加快直线运动,而后做加快度减小的加快运动D.电荷将沿x 轴正方向做匀加快直线运动7.(多项选择)如下图,“嫦娥二号”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多次变轨最后进入半径为 100 km、周期为 118 min 的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则 ()A.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B.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 点时大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比在轨道Ⅰ上短D.卫星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比在轨道Ⅱ上大8. (多项选择)质量为m,电量为 q 的带正电小物块在磁感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沿动摩擦因数为的绝缘水平面以初速度v0开始向左运动,如下图.物块经时间t 移动距离 s 后停了下来,设此过程中,q 不变,则()A.B.C.D.分卷 II三、实验题 ( 共 2 小题 , 每题 10.0 分, 共 20 分)9.( 8 分)甲、乙两个同学共同研究在保持遇到的牵引力不变的条件下,小车的加快度与其质量的关系.(1)甲同学经过对小车所牵引纸带的丈量,就能得出小车的加快度a.图乙是某次实验所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标出了 5 个计数点,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 4 个点未标出,图中数据的单位是cm.实验中使用的电源是频次 f =50 Hz的交变电流.依据以上数据,能够算出小车的加快度a=_________m/s2.(结果保存三位有效数字)(2) 乙同学经过给小车增添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获得小车的加快度a 与质量的数据,M M画出 a-图线后,发现:当较大时,图线发生曲折.于是,该同学此后又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地修正,防止了图线的尾端发生曲折的现象.那么,该同学的修正方案可能是A.改画a与的关系图线B.改画a与 ( M+m) 的关系图线C.改画a与的关系图线D.改画a与的关系图线10( 12 分) .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若用欧姆表粗测得悉电阻丝Rx 的阻值约为5Ω,为较精准的丈量金属丝的电阻,并要求金属丝发热功率P<1.28W,需要另行设计电路进行丈量,实验室备有的部分仪器有:A.电动势6V 的电池组EB.两档电流表(量程:0~0.60A ,内阻约0.13 Ω;量程: 0~3.0A ,内阻约0.025 Ω)C.两档电压表(量程:0~3.0V ,内阻约3kΩ;量程: 0~15V,内阻约15kΩ)D.滑动变阻器R1(0~100Ω,最大同意电流lA )E.滑动变阻器R2(0~20Ω,最大同意电流lA )①上述器械中应采纳的是:滑动变阻器应采纳。
云南孰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全真模拟试题一201808090156

峨山一中2018年高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一)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 Pb-207 Ba-137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都属于胶体②HF、HI都属于弱电解质③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④明矾、冰醋酸、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⑤葡萄糖、油脂都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 ④⑤B. ②④C. ①②D.③⑤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A.铜B.熔融的硝酸钾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氢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SA.中子数为16的硫原子:4832B.Cl-的结构示意图:C.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HCOOCH3D.氢氧化钠的电子式:4.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②煤的汽化和液化属于物理变化③潮解、焰色反应、汽油去油污、用CS2清洗管壁上的硫均属于物理变化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⑤酸分子中含有几个H,则称为几元酸⑥H2和D2是同素异形体⑦白磷应保存在水中A.③⑤⑥ B.①②⑤ C.③⑦D.①④⑥5.下列各组物质中,因为反应条件或用量不同而发生不同化学反应的是()①Na与O2 ②氯水与溴化亚铁③Fe与Cl2 ④AlCl3溶液与氨水⑤CO2与NaOH溶液⑥Fe与硝酸⑦AgNO3溶液与氨水A.除③④外B.除③⑦外 C.除⑥⑦外 D.除③外6、将标准状况下的aL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mL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B. C. D.7、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Na+为0.1N AB.一定条件下,1 mol N2与足量H2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6N AC.2.0g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D.50mL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8.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Ba2+、Fe2+、NO3﹣、Cl﹣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1 mol•L﹣1溶液:Na+、Mg2+、Cl﹣、NO3﹣C.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H+、Na+、SO、S2-42-D.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a+、K+、SO42﹣、Cl﹣9.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A.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2Fe2++2Br-+2Cl2=2Fe3++Br2+4Cl-B.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CaCO3+2H+ = Ca2++CO2↑+H2OC.KHCO3与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HCO3-+Ca2++OH-=CaCO3↓+H2OD.Fe3O4 溶于足量稀 HNO3中:3Fe3O4 +28H++NO3-=9Fe3++NO↑+14H2O10.已知下列反应: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 (Ⅰ);5Cl2+I2+6H2O=10HCl+2HIO3(Ⅱ)。
云南孰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全真模拟试题一201808090171

峨山一中2018年高考物理全真模拟试题(一)满分11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伽利略先是在斜面上做实验,得到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关系,然后再逐渐增大斜面的倾角,这种正比关系依然成立,伽利略进行了合理外推,当斜面倾角为90°时,依然会保持这种关系,进而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运动.下列关于“合理外推”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理外推是指根据已有的论据凭直觉进行推论,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B.“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是一种科学推理方法C.合理外推只适用于伽利略斜面实验,不适用于其他实验D.所有实验合理外推的情境都可以通过实际的实验进行验证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其中t2=2t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D.0~t1时间内,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3.质谱仪是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质谱仪的原理示意图,现利用质谱仪对氢元素进行测量.让氢元素三种同位素的离子流从容器A下方的小孔S无初速度地飘入电势差为U 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氢的三种同位素最后打在照相底片D上,形成a、b、c三条“质谱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进入磁场时速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氕、氘、氚B.进入磁场时动能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氕、氘、氚C.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氕、氘、氚D.a、b、c三条“质谱线”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氕、氘、氚4.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中带电油滴P原来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R1的阻值和电源内阻r相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移动时( )A.R3上消耗的功率逐渐增大B.电流表读数减小,电压表读数增大C.质点P将向上运动D.电源的输出功率逐渐增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发生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42HeB.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和全部正电荷集中在一个半径很小的核内C.用某种频率的光照射锌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该光的强度不够D.一群氢原子受激发后处于n=3能级,当它们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发出3种频率的光6.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两根相同的光滑细钉(大小不计)垂直斜面对称固定在斜面底边中垂线OO′的两侧,相距l,将一遵循胡克定律、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性绳套套在两个细钉上时,弹性绳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现将一物块通过光滑轻质挂钩挂在绳上并置于斜面上的A位置,物块在沿斜面向下的外力作用下才能缓慢沿OO′向下移动.当物块运动至B位置时撤去外力,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已知AB=l,轻绳始终与斜面平行,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移动物块的过程中,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保持不变B.物块到达B位置时,弹性绳的张力大小为3klC.撤去外力后,物块在B位置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大于mg 2D.物体从A位置到达B位置的过程中,物体与弹性绳系统机械能守恒7.如图所示,内壁光滑半径大小为R的圆轨道竖直固定在桌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轨道底部A点.现用小锤沿水平方向快速击打小球,击打后迅速移开,使小球沿轨道在竖直面内运动.当小球回到A点时,再次用小锤沿运动方向击打小球,通过两次击打,小球才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已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轨道,在第一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W1,第二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W2.设先后两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全部用来增加小球的动能,则W1/W2的值可能是( ) A.1/2 B.2/3C.3/4 D.18.如图所示,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有一绝缘斜面,一带电金属滑块以E k0=30 J的初动能从斜面底端A冲上斜面,到顶端B时返回,已知滑块从A滑到B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10 J,克服重力做功24 J,则( )A.滑块带正电,上滑过程中电势能减小4 JB.滑块上滑过程中机械能增加4 JC.滑块上滑到斜面中点时重力势能增加12 JD.滑块返回到斜面底端时动能为15 J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3~1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47分)9.(6分)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水平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滑块,其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调节细绳的长度使每次实验时滑块运动到B点处与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接触时小球恰好落地,测出每次弹簧的压缩量x,如果在B点的正上方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定滑块到达B点的速度,发现速度v与弹簧的压缩量x成正比,作出速度v随弹簧压缩量x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测得vx图象的斜率k′=k M .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没有开启速度传感器,但测出了A、B两点间的距离为L,弹簧的压缩量为x0,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则:(1)滑块从A处到达B处时滑块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ΔE k=________,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ΔE p=_______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 k=ΔE p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用题中字母表示)(2)在实验中,该同学测得M=m=1 kg,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 N/m,并改变A、B间的距离L,作出的x2-L图象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10.(9分)某实验小组正在测定一节新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已知该电池的电动势约为4 V,内阻很小,现要选取一个定值电阻R0当作保护电阻,同时还可以等效到电源内以增大电源的内阻.(1)如果要准确测定R0的阻值,在操作台上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A.电压表V(量程4 V,电阻约为4 kΩ)B.电流表A(量程1 A,内阻很小)C.定值电阻R1(阻值约2 Ω)D.定值电阻R2(阻值约10 Ω)E.滑动变阻器R3(0~1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 A)F.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根据上述器材,小组的一位成员,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原理图,所选取的相应器材(电源用待测的新型电池)均标在图上,应把R1、R2中的________选为待测电阻R0;其实验电路图中有什么不妥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________________.(2)为了测量该新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试在图2中将所选器材进行连接(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根据实验记录,作出的UI图线如图3所示,从中可以求出待测新型电池的内阻与定值电阻的总阻值为________Ω,电池电动势为________V.11.(14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虚线矩形区域中有一电场强度为E =3mgq、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上下各有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光滑轨道,矩形的上下边水平,分别为两半圆形轨道的直径.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小球以一水平速度通过轨道最高点A 后在图示区域内做循环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1)若矩形区域的高度x =2R ,小球对A 点恰好无压力,则求小球从最高点A 运动到最低点B 时电场力做的功和小球通过B 点的速度大小.(2)在保证小球能够通过最高点的情况下,求轨道对小球在最低点B 和最高点A 的压力差ΔF 与x 的函数关系.12.(18分)如图所示,倾斜直轨道MP 与半径R =0.5 m 的圆弧轨道PN 相切于P 点,O 点为圆心,N 点是圆弧轨道的最高点,∠NOP =45°.一质量m =0.2 kg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5 m/s 从M 点沿倾斜轨道向上运动,然后从最高点N 水平抛出,此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1.4 J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1)求小球到达最高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2)求小球从N点抛出后,落地点与N点的水平距离.(3)假设小球沿轨道运动的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不变,则要使小球能够从N点水平抛出,求初速度v0的取值范围.(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3.[物理——选修3-3](15分)(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气体总是充满容器,说明气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B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内能一定增大C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说明水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D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E .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2)(10分)如图所示,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竖直长管道内,用一可自由移动的活塞A 封闭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气体.开始时管道内气体温度都为T 0=500 K ,下部分气体的压强p 0=1.25×105Pa ,活塞质量m =0.25 kg ,管道的内径横截面积S =1 cm 2.现保持管道下部分气体温度不变,上部分气体温度缓慢降至T ,最终管道内上部分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34,若不计活塞与管道壁间的摩擦,g =10 m/s 2,求此时上部分气体的温度T .14.[物理——选修3-4](15分)(1)(5分)某时刻O 处质点沿y 轴向下开始简谐振动,形成沿x 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O 处质点开始振动后t =0.8 s 时波的图象如图所示.P 点是x 轴上距坐标原点96 cm 处的质点.则该波的波速是________m/s ;从O 处质点开始振动计时,经过________s ,P 处质点开始振动;从P 处质点开始振动,再经________s ,P 处质点第一次经过波峰.(2)(10分)一块用折射率n=2的玻璃制成的透明柱体,其横截面如图所示,ab是半径为R的圆弧,ac 边与bc边垂直,∠aOc=60°,当一束平行光线垂直照射到ac边时(c点没有光线射入),ab部分和cb部分的外表面只有一部分是亮的,其余部分是暗的,求:①ab部分的外表面是亮的部分的弧长;②cb部分的外表面是亮的部分的长度.答案部分1.解析:选B.“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是一种逻辑严密的科学推理方法,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A 错误,B 正确;“合理外推”可以推断许多实际实验无法做到的现象,通过合理外推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C 、D 错误.2.解析:选C.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象可知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故A 项错;v t 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同,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t 1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但相距最远,即0~t 1时间内,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故B 项错,D 项错;由v t 图象可知0~t 2的时间内两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相同,所以t 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故C 项正确.3.解析:选A.粒子在加速场中由动能定理得qU =12mv 2,可得进入磁场时速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氕、氘、氚,动能相同,故A 项正确,B 项错;在磁场中由T =2πmqB可得,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氕、氘、氚,故C 项错;由qvB =m v 2r 得r =mv qB =2mE k qB,所以a 、b 、c 三条“质谱线”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氚、氘、氕,故D 项错.4.解析:选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 端移动时,连入电路中的有效阻值减小,使干路中的总阻值减小,干路中的电流增大,内压和R 1两端的电压都增大,外压减小,所以R 3两端的电压减小,R 3上消耗的功率逐渐减小,故A 项错;R 3两端的电压减小,所以流过R 3的电流减小,电流表读数增大,R 2两端的电压增大,电压表的读数减小,故B 项错;R 3两端的电压减小,所以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减小,电场力减小,所以质点P 将向下运动,故C 项错;由于R 1的阻值和电源内阻r 相等,所以原来外电路总电阻大于电源内阻,所以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的过程中,外电路的总电阻与电源的内阻的差值逐渐减小,所以电源的输出功率逐渐增大,故D 项正确.5.解析:选BD.α衰变实质上是原子核内中子和质子转化为42He ,选项A 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表明的事实是,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带正电的物质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这样才会使极少数的α粒子在经过时受到很强的斥力,发生大角度的偏转,选项B 正确;光照射锌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光的频率低于锌的极限频率,选项C 错误;处于n =3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发出C 23=3种频率的光,选项D 正确.6.解析:选AC.在移动物块的过程中,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均保持不变,所以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保持不变,故A 项正确;物块到达B 位置时,弹性绳的伸长量为(5-1)l ,张力大小为k (5-1)l ,故B 项错;撤去外力后,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上,则有mg 2=F 弹+f 摩擦,此时摩擦力小于mg2,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则有mg2+f摩擦=F 弹,此时摩擦力可能大于mg2,故C 项正确;由于不能判断出物体运动的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是否大小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出物体是否机械能守恒,D 错误.7.解析:选AB.由于通过两次击打,小球才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且小球始终未脱离轨道,所以第一次击打小球后,小球运动的高度不能超过R ,则有W 1≤mgR ,由于第二次击打后小球能运动到最高点,则有W 1+W 2=mg 2R +12mv 2,mg =m v 2R ,可得W 1W 2≤23,故A 、B 项正确.8.解析:选AC.由动能定理知上滑过程中W 电-W G -W f =ΔE k ,代入数值得W 电=4 J ,电场力做正功,滑块带正电,电势能减小4 J ,A 对;由功能关系知滑块上滑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量为ΔE =W 电-W f =-6 J ,即机械能减小6 J ,B 错;由题意知滑块上滑到斜面中点时克服重力做功为12 J ,即重力势能增加12 J ,C 对;由动能定理知2W f =E k0-E k ,所以滑块返回到斜面底端时动能为10 J ,D 错.9.解析:(1)滑块刚接触弹簧时的速度为v 0=x 0k M ,故系统的动能增加量为ΔE k =12(M +m )v 20=kx 20M +m 2M;由于只有小球的重力做功,故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ΔE p =mgL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L =12(M +m )v 2,v =xk M ,M =m ,解得x 2=mg k L ,由题图丙可得k ″=mg k=0.096 m ,故g =kk ″m =100×0.0961m/s 2=9.6 m/s 2. 答案:(1)kx 20M +m2M(2分) mgL (2分)(2)9.6(2分)10.解析:(1)该新型电池内阻很小,要把保护电阻等效到电源内阻中去,故应选用阻值较小的定值电阻;定值电阻R 1的阻值和电流表的内阻都比较小,而R 1的电阻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故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电路连接时电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接错,因为新型电池电动势约为4 V ,考虑保护电阻分压,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达到10 Ω时,电压表两端电压约为3.3 V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2 Ω时,电流表的电流约为1 A ,电压表和电流表均符合要求;由U -I 图象可读出电池电动势为3.85 V ,路端电压为1.50 V 时的电流为0.94 A ,则r ′=ΔU ΔI =3.85-1.500.94Ω=2.5 Ω.答案:(1)R 1(1分) 电流表改为外接法(2分)(2)如图所示(2分) 2.5(2.46~2.54均可)(2分) 3.85(3.83~3.87均可)(2分)11.解析:(1)小球从最高点A 运动到最低点B 的过程中,只在通过电场区域时电场力做功,则W 电=qEx =6mgR (2分)已知小球对A 点恰好无压力,则有m v 2AR=mg (1分)选取B 点所在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根据功能关系有12mv 2A +mg (2R +x )+qEx =12mv 2B (2分) 解得v B =21gR (1分)(2)在保证小球能够通过最高点的情况下,设小球通过A 点时的速度为v 1,运动到最低点B 时的速度为v 2,则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1+mg =m v 21R(2分) 在最低点有F 2-mg =m v 22R(2分) 根据功能关系有12mv 21+mg (2R +x )+qEx =12mv 22(2分) 小球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压力差为ΔF =F 2-F 1(1分)联立解得ΔF =6mg +8mg Rx (1分) 答案:(1)6mgR 21gR (2)ΔF =6mg +8mg Rx 12.解析:(1)小球从M 点到N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R -W =12mv 2N -12mv 20(2分) 解得v N =1 m/s(1分)在最高点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N =m v 2N R(2分) 解得F N =1.6 N(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在N 点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 压=F N =1.6 N(1分)(2)小球从N 点抛出后,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R =12gt 2(1分)解得t =1010s(1分) 小球落地点与N 点的水平距离x =v N t =1010 m(1分) (3)要使小球能够从N 点水平抛出,则小球至少要能到达N 点,设小球恰好能到达N 点时的初速度为v 01由动能定理有-mgR -W =0-12mv 201(2分) 解得v 01=2 6 m/s(1分)当小球到达最高点N ,且对轨道的压力为零时,设速度为v N 1,此时的初速度为v 02则在N 点有mg =m v 2N 1R(1分)由动能定理有-mgR -W =12mv 2N 1-12mv 202(2分) 解得v 02=29 m/s(1分)当v 02>29 m/s 时,球在从P 到N 的过程中就会离开圆周轨道,不会到N 点再作平抛运动.综上可知,要使小球能够从N 点水平抛出,初速度v 0的取值范围为2 6 m/s <v 0≤29 m/s(1分) 答案:(1)1.6 N (2)1010 m (3)2 6 m/s <v 0≤29 m/s13.解析:(1)气体总是充满容器,说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热运动,而气体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选项A 错误.由于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内能一定增大,选项B 正确.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说明水中悬浮的微粒的运动与温度有关,而悬浮微粒的运动是由水分子对微粒的碰撞造成的,即水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选项C 正确.物体内能增加,例如冰吸热熔化,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选项D 错误.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例如电冰箱中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选项E 正确.(2)设初状态时两部分气体体积均为V 0,对下部分气体,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知:p 0V 0=pV (2分)其中:V =54V 0(1分) 解得:p =45×1.25×105 Pa =1.0×105 Pa(1分) 对上部分气体,初态:p 1=p 0-mg S =1.0×105 Pa(1分)末态:p 2=p -mgS =0.75×105Pa(1分)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 1V 0T 0=p 2×34V 0T (2分) 解得:T =281.25 K(2分)答案:(1)BCE (2)281.25 K 14.解析:(1)由题意可知,波的周期为T =0.8 s ,由波的图象可知,波长为λ=24 cm =0.24 m ,则波速为v =λT =0.3 m/s.则经Δt 1=s v =0.960.3s =3.2 s ,波源的振动传至P 处,P 处质点开始向下振动,再经Δt 2=34T =0.6 s ,P 处质点第一次经过波峰.(2)①设全反射临界角为C ,则有sin C =1n,C =30°(2分)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只有图中bd 部分的外表面是亮的,其弧长为s 1=πR 6(3分) ②从a 点入射的光到f 点经过全反射后恰好射到b 点(1分)入射到d 点的光经过全反射后射到g 点,由几何知识可得Og =33R (2分) 经圆弧fd 反射的光射到cb 部分的gb 段,其入射角小于全反射临界角,有光线射出;经圆弧db 反射的光射到cb 部分的Og 段,其入射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无光线射出,所以cb 部分的外表面是亮的部分的长度为s 2=⎝ ⎛⎭⎪⎫1-33R (2分) 答案:(1)0.3 3.20.6 (2)①πR 6 ②⎝ ⎛⎭⎪⎫1-33R。
【配套K12】[学习]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全真模拟试题(二)
![【配套K12】[学习]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全真模拟试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b48b172ca6c30c2259019ec1.png)
峨山一中2018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 分,共60 分)1.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下列观点最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之后的是()A.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生物B.病毒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分子C.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D.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D NA 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2.埃博拉病毒(EBV)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其蛋白质外壳内包裹有R NA 依赖性R NA 聚合酶。
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在细胞质中复制、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如图所示。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②需要R NA 依赖性R NA 聚合酶和核糖核苷酸B. RNA依赖性R NA 聚合酶是在埃博拉病毒内合成的C.(+)RNA 为m RNA,能指导E BV 蛋白质的合成D.子代E BV 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3.下列有关细胞中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叶肉细胞中G、A、T 三种碱基可以构成5种核苷酸B.DNA 是人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由C、H、O、N、P 五种化学元素组成C.麦芽糖、蔗糖和糖原都是由两个单糖结合形成D.细胞中脂质的合成都在内质上发生4.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太湖中所有的鱼”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某个结构层次C.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圈内所进行的循环流动D.“三倍体”是从个体层次对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特征的描述5.下列关于生物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能说明所有生物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B.细胞器种类、数量的不同体现了真核细胞功能的差异性C.生物体的差异性表现在组成不同个体的元素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D NA、RNA、蛋白质 6.下图为某人体内几种细胞的模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峨山一中2018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六)
注意:
1.考生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本试
卷上答题无效。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除了自然界种
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
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
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在不同的人眼中,
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
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
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
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
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因此,在古人的
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
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
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
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前者将两种
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
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
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
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
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
- 2 -
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
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
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
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
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
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
的特定载体。
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
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
(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B.第1段运用了引证法,引用了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的是为了说明人的现实处境
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的观点。
C. 第3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生命的共感难以解释的现象引出了对自然与人之
间异构与同质问题的探讨。
D. 第4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在悲伤的
时候泪如雨下”等使语言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2. 下列各项中的情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中,暮春时节,林黛玉来到大观园,看到繁花落尽,满地堆红,于是带着扫
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做成花冢。
B.《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
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严冬时节,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
他觉到身上寒冷,为了御寒,便挑起酒葫芦出外买酒。
D.《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在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的小石潭边,四周寂静无人,寒气透
骨,幽静深远,感到过于冷清,心神凄凉,于是起身离去。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在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中,自然界的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施加着一定的影响,而人也以
- 3 -
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B.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是人赋予它们的,只不过时间久了,这些特定
的精神内涵就成了这些自然物与生俱来的东西。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现象,也体现着自然与人异构与同
质的问题,它是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
D.要让某个自然物表现人的某种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这个自然物本身也
必须具有能够使人赋予其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白天,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味道,日光榨干了鲜花的最后一抹微笑,皮靴静静地躺在角
落里,下一秒,身体就会瘫进柔软的地面……
到傍晚才有了些许生机。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伏尔加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
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
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
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
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
很美,老爷爷。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