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干打孔注药防治金丝柳蛀干害虫试验
柳树蛀干害虫的综合防治

柳树蛀干害虫的综合防治摘要:柳树是常用绿化树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面积不断扩大,栽植数量大幅增加,病虫害的发生也愈来愈重,特别是蛀干害虫危害更大。
据调查,病虫害发生轻的树干上出现数个或数十个虫孔,树叶发黄,长势减弱,严重的整株树发黄枯死,严重影响绿化效果,经济损失严重。
由于蛀干害虫的幼虫阶段是在树体内生长,只有成虫危害树冠,因此,防治难度大,要求技术高。
由于柳树多栽植在城区,城区人员密集,采取一般化学防治影响市民出行,因此,应当主要采取对环境无污染的无公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柳树蛀干害虫;综合防治;前言:柳树适应性强,树形优美,广泛用于通道绿化、庭园绿化及池边湖岸绿化。
但柳树蛀干害虫的发生,导致部分柳树千疮百孔,枝干枯死,严重影响生态功能和园林景观。
根据日常工作管理观察,六安市老淠河景观带各标段柳树蛀干害虫发生十分普遍,有柳树分布的地段,几乎都有蛀干害虫发生。
一、危害与识别1.主要种类。
柳树蛀干害虫种类主要有星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
2.危害特征。
柳树蛀干害虫主要以幼虫钻蛀主干、侧枝进行危害,成虫期啃食叶柄、叶片和嫩枝补充营养,严重者树干千疮百孔、枝干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星天牛幼虫孵化后在树皮下蛀食1个月左右,形成不规则的扁平坑道,随后向木质部深入2~3cm后转而向上蛀坑并向外蛀穿一个排粪孔,排出黄色虫粪和蛀屑。
光肩星天牛幼虫先摄食刻槽边缘的腐烂变黑部分,逐渐向干枝横向转移,蛀害木质部表层。
3龄后蛀入木质部,蛀成近“S”形或“U”形的坑道。
云斑天牛幼虫先在皮层下蛀成三角形蛀痕,幼虫入孔处有大量粪屑排出,树皮逐渐外胀纵裂,流出褐色树液,幼虫在边材危害一段时间后钻入心材。
3.识别特征。
由于部分天牛卵、幼虫、蛹形态特征很相似,因此,应主要从成虫特征进行辨别。
一是星天牛。
该虫成虫与光肩星天牛极为相似,二者最明显区别在于前者鞘翅基部有密集的小颗粒,后者鞘翅基部光滑。
星天牛成虫漆黑色,略带金属光泽,体长19~39mm,体宽6~13.5mm。
树干打孔注射防治害虫试验

树干打孔注射防治害虫试验
试验方法及试验时间为科学验证树干打孔药物注射防治效果,根据虫害危害时间,采用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不同地点进行对比试验。
3.1 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E匕试验在白蒲镇选取 9块立地环境相似的试验林,分别选用 10%甲维·吡虫啉、90%晶体敌百虫、毒死蜱·辛硫磷 3种药剂的 5倍、10倍、20倍溶液进行树干打孔药物注射防治试验。
每孔注射药物5 mL,打孔注干高度统一为离地面50 cm,
结果与分析 4.1 药物及浓度从试验结果看出,10%甲维·吡虫啉、90%晶体敌百虫、毒死蜱·辛硫磷这 3种药剂防治虫害效果均较好,且药物浓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药物浓度与效果具有正相关性。
在药剂的选择上 10%甲维·吡虫啉的防治效果要好于 90%晶体敌百虫和毒死蜱·辛硫磷,内吸性药剂好于触杀性。
注干高度注干高度以距根部20~50 cm防治效果最佳,离地面20 em、50 em注干防治效果好于 100 cm;20 em与 50 em间防治效果相差不大,且 50 CITI处注干要便于操作,建议采用 50 em处注干防治
用注干防治方法要注意防治时间的把握,由于药剂从树干基本传输到树冠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防治适期是在防治对象孵化盛期的 5 d 前。
做好防治对象的预测预报工作,准确把握防治适期进行防治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杨树打孔注药防治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技术研究

杨树打孔注药防治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技术研究摘要为有效防治杨树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向树干注入内吸药液,利用农药在植物体内传导杀死害虫。
试验结果表明,树干打孔注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可节约防治成本,不污染环境,是杨树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除治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杨树;打孔注药;蛀干害虫;防治方法思南县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了杨树3 333 hm2,目前已至中龄期,根据病虫害监测调查,云斑天牛、黄缘绿刺蛾、柳蝙蛾、杨树叶甲、分扇舟蛾、杨尺蛾、樟蚕和杨树二尾舟蛾对杨树有不同程度危害,个别地方成灾。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选择了杨树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同时存在的邵家桥镇作为防治试验地点。
通过对比试验,总结出杨树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有效的防治方法。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地选择在邵家桥江边村,紧靠思林电站左岸进场公路,2002年利用退耕还林工程种植的杨树,品种为214意杨,连片面积18.27 hm2,平均胸径14 cm,平均树高15 m,蛀干害虫受害虫株率为46.63%,食叶害虫受害虫株率为74.35%。
主要害虫有云斑天牛、黄缘绿刺蛾、柳蝙蛾、杨树叶甲、杨尺蛾、樟蚕等。
供试农药为10%吡虫啉悬浮剂、40%氧化乐果乳剂、5%高效氯氟氰菊酯和5%甲维盐乳油。
供试机械为BG-305D打孔机注药机。
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15个处理,每种药剂设3个处理(用药量不同),以清水作为对照(CK,3个处理,用药量不同)。
5次重复,需样树75株。
将样树编号后,随机确定处理的试验样树。
1.3 试验方法1.3.1 样树选择。
选择树干有新鲜木削和食叶害虫危害的杨树作为试验样树。
样树选定后,对每株样树进行胸高直径测量,计算每株样树的用药量。
1.3.2 打孔。
在树干基部距地面10~40 cm处,分别用BG-305D打孔机注药机打孔,孔与树体成45°角,打孔数量依胸径大小而定,一般打孔2~4个,孔深5 cm。
孔与孔的位置错位排列,有蛀干害虫的,有1个孔应低于蛀孔[1-2]。
树干打孔注药防治金缘吉丁虫技术

树干打孔注药防治金缘吉丁虫技术
金缘吉丁虫(lampra limbara gebl)又称褐绿吉丁、梨吉丁虫,俗称串皮虫,属鞘翅目,吉丁虫科。
近年来,在灵武市经济林危害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北沙窝林场、白芨滩林场北分场果园发生严重,已出现大量苹果树衰弱、死亡现象。
该虫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为害活动十分隐蔽,是苹果树毁灭性蛀干害虫之一。
我们选用10%吡虫啉乳油和3%高效苯氧威高效农药,采用树干打孔注药的方法防治金缘吉丁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1 防治时期
3月中旬至4月中旬苹果树树液开始流动,吉丁虫幼虫开始活动为害时进行打孔注药防治。
2 打孔技术
在树干基部距地面10~30cm之间分别用bg-305d型背负式打孔机打孔,与地面夹角成45°向下打孔,两孔以上者孔与孔的位置要错开,而且不在同一面和同一水平线上。
孔眼直径一般1.0~1.2cm,孔径和深度根据树干的胸径来决定,孔端处于第2层边材与心材之间(最深不超过打孔处直径的一半)。
打孔1~3个,具体根据树干直径及相应的注射剂量来确定。
3 注药量计算及注药
按照苹果树主干的直径及标准计算注药量(0.5~1.0ml/cm)计算单株苹果树注药量。
树势过弱或缺枝严重的树,需适当减少注药
量。
注射时,将药液吸入注射器并注入孔眼,注药后用胶泥封闭孔口,防止药液挥发和病菌的感染。
树干打孔注药防治杨柳树光肩星天牛药效对比试验

树干打孔注药防治杨柳树光肩星天牛药效对比试验作者:孙慧芳孙耀武杨红娟等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8期【摘要】试验选用具有较强内吸、渗透性和胃毒作用的5%吡虫啉乳油、3%高效苯氧威乳油、45%杀螟硫磷乳油3种药剂,采用树干打孔注药方式防治杨柳树光肩星天牛。
结果显示,不同药剂对光肩星天牛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3%高效苯氧威1.0ml/cm的防治效果最好。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杨柳树;树干打孔注药防治;药效光肩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以幼虫为害杨、柳、榆类等阔叶树,给西北地区林业建设带来巨大损失,给新的绿化成果带来隐患,轻者造成树势衰弱,树体满目疮痍,重者可导致枝干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为了有效控制光肩星天牛对我市杨柳科树木的为害,确保杨柳科树木健康生长,本试验选用了3种具有较强内吸、渗透性和胃毒作用的农药,采用树干打孔注药方式对光肩星天牛进行防治,目的是选出最佳防治药剂,以利于在防治杨柳树天牛中推广应用。
1 试验区概况试验区设置在大泉林场场部东侧宽林带,属引黄灌区人工林。
供试垂柳为2000年栽植,株距4 m×4 m,树高4米左右,胸径15cm左右,树冠3~5m。
2 材料与方法2.1 药剂来源5%吡虫啉乳油(西安恒日化工科技有限公司);3%高效苯氧威乳油(郑州沙龙达农药有限公司);45%杀螟硫磷乳油(宁波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
2.2 供试设备及辅助材料山东华盛药械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BG-305D型背负式打孔机,普通医用注射器(50ml容量),高枝剪,记号笔,胶带。
2.3 试验设计在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为害区域,随机选取50株柳树作为试验标准株,有虫株率是100%,分别用5%吡虫啉乳油、3%高效苯氧威、45%杀螟硫磷3种内吸性强的药剂,每种药剂3个浓度(0.8ml/cm、1.0ml/cm和1.2ml/cm、),每种浓度重复5次,并设清水对照。
选取的试验株用红色记号笔作标记,同时对不同农药、不同剂量处理株进行编号记录。
树干打针(孔)注射法防治天牛

一、树干打针(孔)注射法此法适合林木胸径在5cm以上的“四旁”林、片林和林缘散生树木蛀干害虫的防治。
亦即在每年的5月份开始,发现树干表面有虫孔时,直接用注射器向虫孔注药。
如防治天牛,当发现虫孔中淌出新鲜锯屑,说明虫孔内有天牛幼虫存在,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5~10倍液或50%甲胺磷乳油3~5倍液,按每厘米胸径1~1.5ml药液用量进行注射,后用黄泥封口,以免药液挥发掉,防效可达98%以上。
当树干表面看不到虫孔时,可改用钻子等在树干基部四周打孔注药。
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树的主干基部距地面30cm处,钻头与树干成45°角向下倾斜打孔,深至木质部(孔深6~8cm);树木胸径在15cm以下钻孔1~2个,30cm以下钻孔2~3个,30cm以上钻孔4~5个;注药量以孔洞注满为度,约5ml左右,然后用滴管或注射器将内吸性药液缓缓注入封口即可。
注药后一周害虫即可大量死亡,打孔伤口通常在2个月左右可痊愈。
为了解决人工钻孔成本高、操作费时以及孔洞可能不利于树木正常生长的问题,亦可采取少钻孔多注药的方法,即在同一钻孔内,第1次注药7~10d 后,实现第2次注药(以此类推),杀虫效果更佳。
一般说来,采用这种方法需连续防治2a方能巩固防治效果。
(2)注射或滴杀虫剂原液,为避免注滴原液局部组织产生药害,可用棉球或泡沫海绵块吸原液,铁丝将棉球塞入蛀道内,所用药剂浓度要浓,菊酯类用100-300倍,有机磷类用15-30倍。
桑天牛因蛀道排粪孔多,要先找到倒数第二个孔,挖去粪屑后注药,当最后1孔流出药液时即用湿粘土封口,再继续注药到倒数第三个孔流出药液,随即拔出注射器,同时封口,药液量为20-25毫升。
二、打孔注射药剂防治幼虫在树干下部钻孔,注入内吸性强的杀虫剂,通过树的输导组织,将药液输到全株上下各组织,只要药剂种类对口,使用量和浓度适当,几乎各种害虫都可兼治。
(1)用电钻、手钻或锥形利器(粗铁钉等),在主干下部或根颈部打孔,孔位高低因天牛种类、危害部位而定(如治树枝叶各种害虫,应在第一分枝下方打孔),树胸径15厘米以上每树打2孔,干径每增加7-12厘米加1孔。
树木打孔注药技术应用

树木打孔注药技术应用第一篇:树木打孔注药技术应用树木打孔注药技术应用2008年12月25日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害虫的威胁,采用化学防治是长期以来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传统方法多以农药喷洒于植物叶片、树干,尽管药物喷洒防治效果较好,但喷洒有很多缺点。
近几年华北石油矿区绿化管理部门,连续使用树木注干技术,对于防治各种害虫,如蛀干和刺吸式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打孔注药防治害虫是一种行之有效、省工、省时、省成本的技术,同时还有效地兼防了枝叶害虫,对环境无污染,对树木产生的药害也很轻微。
现将树干注药的使用方法加以介绍,供同行参考。
一、基本原理树木注干技术的原理是将内吸性农药,采用一定方式注入木质部,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向上传输到干茎和叶片,再经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输导到根部。
药剂主要集中积累在新生的叶、芽、果实中,其中以叶部最多,其次是芽和果实中,在嫩枝上也有一定的积累,主要集中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使害虫取食后中毒而亡。
二、树木注干的优点、药液注入树干后,通过输导组织输送到树木的每个部位,不存在常规喷雾防治方法中的喷洒不到位和漏喷的问题,只要害虫取食就会死亡,因此防治效果较好。
、树木注干后,药物直接注入树木体内,无漂移和滴漏,不会散落于空气中,也不会渗入土壤和水体中,因此不会污染环境;施药者不直接接触药物,对人安全,对家畜、动物安全。
、树木注药是将药液通过树干体内导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克服了喷雾常规防治方法,靠大面积喷洒来杀死害虫,同时杀伤了瓢虫、草岭等天敌和其他生物。
因此,树木注干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树木注干药液是根据胸径大小、害虫的种类和虫龄而决定用药量的多少,用药量准确,既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又降低了成本。
、由于受阳光、雨水和环境的影响,一般喷药的方法如喷雾、喷粉等,其药效降解较快,持续时间短,特别是对那些成虫羽化期长、世代重叠的害虫,防治效果不理想。
而树木注干,持效期可达90 多天,甚至更长,能有效地防治这些害虫。
柳树蛀干害虫防治方法及效果分析

柳树蛀干害虫防治方法及效果分析作者:王雪洁李世昌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14期摘要:本文调查邢台市柳树蛀虫分布品种,针对性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方案。
关键词:柳树;蛀干害虫;防治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31162014年邢台市柳树蛀干害虫危害严重,因蛀干害虫危害导致树枝折断、枯枝的现象时有发生。
经调查,危害较重的有冶金路、襄都路,受害品种有馒头柳、金丝柳等,害虫以光肩星天牛为主,为解决天牛危害,邢台市园林局专门制定了综合防治方案,并在2015年全年实施。
1 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光肩星天牛是鞘翅目、沟劲天牛科中的一种,对于桑树、杨树、柳树、榆树等树种,都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成虫体黑色,有光泽,有一个刺突,存在于前胸的两侧位置,由大约20个左右的报色绒斑,存在于鞘翅的位置上,同时会由蓝灰色的容貌生长在体腹位置。
在树木的生长期当中,会受到幼虫的危害,幼虫会向木质部进行蛀食,并且不断的进行吐屑,同时从产卵空当中,将黄色的木屑、褐色的粪便等进行排出。
光肩星天牛的幼虫会在春季和秋季高发,例如在邢台当中,早在4月份,就出现了羽化的成虫,而到了夏季前期,将会大量出现羽化的成虫。
这些成虫从树木的蛀孔中判处,会在树干继续进行产卵,或是取食树木的营养成分。
在这一时期当中,应当着重进行成虫的防治和处理。
到了夏末秋初的时节,成虫的数量将会降低,虫害情况也将会有所减少。
2 防治措施根据其发生规律,应采取以防治成虫为主,杀灭幼虫为辅,阻止其产卵为指导思想。
采取药剂防治为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土壤施药此法是针对树干内幼虫的防治,在树下埋施长效的内吸颗粒剂,并适时浇水,于每年3月、6月、9月各施药1次,每棵树施药1kg,每棵树沿大枝方向挖4~6个坑,要距树基远点靠近根尖,以利药效发挥,分穴等量施药后覆土,然后浇水2~3次,用药品种可选用甲基异硫磷、呋喃丹等,轮换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干打孔注药防治金丝柳蛀干害虫试验
摘要:采用树干打孔注药法防治黄斑星天牛幼虫,是一种行之有效省工、省时、省钱的技术,同时还有效地兼防了枝叶害虫,对环境无污染,对树木产生的药害也很轻微,具有高效、长效、稳定的特点。
农药选用具有很强内吸输导作用、浓度为40%的氧化乐果,防治黄斑星天牛的最适时期为5月份,其次为9月底至11月初。
关键词:金丝柳蛀干害虫;打孔注药
前言
柳树具有耐干旱、易成活、生长快、抗性强、用途广等优点特性,适于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栽植。
2002年以来,我县在加快公路建设改扩建工程的同时,公路行道树更新栽植中首选引进了生长迅速、树型优美、品种优良的金丝柳,为我县几条主干公路两侧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形成了我县通达外界宽广延伸的绿色通道。
可由于蛀干害虫-黄斑星天牛的入侵危害,金丝柳金黄光洁的树干变得千疮百孔,甚至出现个别植株死亡的现象。
防治黄斑星天牛的危害,解决其防治技术这一难题,让我县的金丝柳树变得健康优美,让我县的绿色通道风景永存,是本项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但是黄斑星天牛的卵、幼虫和蛹都生活在树干木质部里面,受气候、天敌的不良影响很小,生活环境比较稳定,一般农药和天敌不易接触虫体,因此人们一直认为防治比较困难。
难以防治的主要原因表现在成虫期长,从5月下旬到9月中旬一直有成虫羽化,在这期间成虫、卵和幼虫重叠存在,三者在树内外呈星点式布满全树,难以掌握和找到防治的关键适期和部位,特别是该害虫的幼虫,多数都一孔一虫,虫道向上,这就对防治也造成了一定困难。
根据树木的生理特性,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药液经内吸作用向上传导,在通过树干时必然能对蛀干天牛幼虫产生中毒直至死亡的作用。
基于这一防治思路,我们在注药方法、药物选择、注药时期、注药数量等方面做了一些试验和研究,经各试验点的防效调查,防治效果均达87%以上。
截至2006年年底,已在试验点防治黄斑星天牛危害严重的金丝柳达到308棵。
除此之外,本项研究技术已逐渐推广到全县10个乡镇,据初步统计,这些单位目前共防治有黄斑星天牛危害的柳树、杨树达2 100株以上。
1研究方法
1.1试验点选择
本研究试验点选择在正周(正宁县-周家乡)公路移风村至王阁村段,条件一致、树势良好、交通便利。
试验树种是2001年4月栽植的胸径4 cm以上的金丝柳,公路两侧各1行,株距5 m,树高平均7~7.80m,胸径平均9~10 cm。
危害虫种是黄斑星天牛,受害株率52%,虫口密度6头/株。
1.2药剂种类及剂型
试验选用药剂为40%氧化乐果乳油(天津市京津福利农药厂),40%高效磷水溶剂(中国农药总公司上海分公司),50%1059乳油,18%高渗氧化乐果乳油。
上述4种药剂分别按药、水配成1:1水溶液,待用,以清水处理为对照。
1.3试验设计
试验日期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黄斑星天牛幼虫已正常活动的5月27~6月27日进行。
4种内吸型药剂分别为3个用药量,即原药2 ml、3 ml、5 ml共12个处理。
试验前对排虫粪的幼虫孔实行标记,记载活虫数量。
1.3.1打孔选用充电式电钻于树干距地面高0.90~1.20 m处打孔,斜向下30°、孔深4~5 cm、孔径0.90 cm。
作上下交错对打2孔,注意孔内不能有虫道相连。
并以割皮法为对照。
1.3.2注药用注射器定量注药,以泥封口,用清水作对照。
1d内完成注药工作。
20d后在原孔处进行第二次注药,并作1次用药和2次用药效果对比。
药效检查:注药后每5d检查1次药效,以虫孔不吐木丝完全干燥而无新鲜木丝为死亡基准,统计各处理死亡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2结果与分析
2.1注孔法和割皮法的比较注孔法和割皮法的杀虫效果均在80%以上。
但2004年用药后,于2005年复查时发现其长期效果差异很大(详见表1)。
在2004年处理前,试验点金丝柳的生长状况和黄斑星天牛危害状况一致。
而在2005年复查时,注孔法处理的林分受害株率和虫口密度均有显著下降;而割皮法处理的林的株被害率和虫口密度则稍有下降。
二者差异比较明显,说明注孔法更为良好。
从对被处理柳树的生长情况的影响程度看:注孔法处理的树木和对照树木无明显差异,树高和胸径生长恢复正常。
经观察统计,注孔的金丝柳经1年生长后有96%的注孔已愈合,仅有4%的注孔未能愈合。
割皮法处理的金丝柳树高和胸径生长明显低于对照树,经1年生长,割划的伤口愈合程度较差,仅有35%划伤的木质部愈合,大多数伤口反而加宽加长,从而显著影响了树木生长。
从以上2种处理方法对树木的损害程度来看,树干打孔注药法仍然是一种较好防治蛀干天牛的方法。
2.2树干注孔法2次试验结果第1次防治于2004年5月27日进行。
第2次于2005年6月27日进行,每隔5d检查效果(详见表2)。
由表2可知4种内吸性杀虫剂的每个用药量经注孔防治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不同的药剂都经两孔施药,它们之间的差异都很明显,说明不同的药剂会给杀虫率带来很大的影响。
3结论与展望
通过试验看出,在以上4种农药中杀虫效果比较好的依次为:40%高效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50%1059乳油、18%高渗氧化乐果乳油。
每种药剂的3个用药量中杀虫率均是2 ml﹤3 ml﹤5 ml(原药量)。
试验发现不同施药量杀虫效果与树体直径(胸径)大小有密切关系,同一施药量随树体直径的增大而防治效果降低。
树径10 cm以下最佳的药、径比为1(ml):3(cm),当树径大于10 cm时,需按材积比加大药剂用量,即胸径每增大2 cm,则药量约加大40%。
注孔法的施药方式有1孔、2孔和4孔。
1孔处理注药太慢,若增加孔深则极易损伤树干髓部,引起树体的大量出水,影响药液的注入和吸收,由此,1孔处理被舍弃;4孔处理打孔量大且增加防治成本,也容易对树体造成伤害。
由此,应坚持用2孔处理方法开展防治工作。
2孔处理后,以泥土封口,抑制了有效成分的散失,有利于树体对药剂的充分吸收。
药剂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一是由于用该药剂注孔对人体伤害甚小,二是该药剂价格相比较为便宜,三是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在防治黄斑星天牛幼虫过程中,当虫害大面积发生时,为迅速有效的压低虫口密度,降低虫害损失,以2孔注药进行一次防治为主;对虫源地和重灾区,为了彻底清除虫源,需要进行第2次注药巩固防治效果。
经本试验可见:对金丝柳树上黄斑星天牛的防治,特别是树干上部的幼虫注入内吸剂型药剂后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且对树体生长发育无影响,不污染环境,几乎不杀伤天敌,是一种行之有效省工、省时、省钱的技术,同时还有效地兼防了枝叶害虫,具有高效、长效、稳定的特点。
根据以上结论说明树干注孔法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可行的防治柳树、杨树等树种蛀干天牛危害的理想方法,建议可以在蛀干天牛发生区进行示范应用和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蹇永训.工程治虫中合理使用药剂和药械.
[2] 注永俊,张红林等.氧化乐果内吸法防治光肩星天牛[J].江苏林业科技,1984(1)20-24.
[3] 席军.钻孔注药防治锈包粒肩天牛[J].河南林业科技,199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