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高二月考语文答案
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东山中学2014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B(yīn/yīng cūn/jùn gōng/gòng A.yàn pǐ/jìjiē/jié C.k ǎ/kébiāo níng/nìng D. jiézhōu/zhòu qiǎo )2.B(“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
形容车马来来往往的热闹情景。
用来形容“湖面”的热闹不恰当。
A.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
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C.姹紫嫣红:指各种颜色鲜艳的花朵。
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
此处用其本义。
D.三五成群:三个、五个的人在一起。
形容一伙一伙的人,以几个人组成在一起。
)3.C (A.“……领导干部,是……工作态度”,搭配不当;B. 不合逻辑,“球鞋、球衣”不属于羽毛球器材;D.“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在……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句式杂糅。
)4.A (④承接前句举“范例”:古巷、广场、高楼。
③在④所举范例的基础上谈“融合”的意义:“让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的芳香在我们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
⑤中“让生活在……”紧承④句中的“在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具体阐释“融合”。
②①总结“古典与新潮融合,历史与人文嬗递与链接”的意义,先“拥有”才能“感知”,所以顺序是②①)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C(夺:改变)6.A(A项两个“以”都作连词,表目的。
B项前一个“而”,连词,表并列;后一个“而”,连词,表转折。
C项前一个“之”,助词;后一个“之”,代词,这件事。
D项前一个“为”,动词,担任;后一个“为”,介词,为了、替、给。
)7.D(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
”三辞而后获,为宣城。
四年作阌乡令。
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8.C(“吏部命他脱下丧服去担任太常博士的职位”有误,其所对应的原文是“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服既除”是守丧期满的意思。
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三阶段测试 高二(16届)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课内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选项中,不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 诲女知之乎 如日月之食焉 而谁以易之 B. 举直错诸枉 无欲速,无见小利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C. 毋吾以也 莫春者,春服既成 君子一言以为知 D. 夫子矢之曰 植其杖而芸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2. 下列各选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不仁者远矣? ②足食,足兵? ③子路从而后?④?能使枉者直? ⑤举直错诸枉 ⑥所谓立之斯立? ⑦?过而不改 ?⑧非道弘人 ⑨?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A. ①/②⑧/③⑦⑨/④⑤⑥ B. ①③④/②⑥⑧/⑤/⑦⑨ C. ①④⑤/②⑧/③⑦/⑥⑨ D. ①④/②⑥⑧/③⑦⑨/⑤ 3.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①叔孙武叔毁仲尼(毁:诽谤) ②当仁,不让于师(当:遇到) ③请事斯语矣(事:从事) ④加之以师旅(加:攻打) B.①多见其不知量也(多:多数) ②抑为之不厌(抑:不过) ③异乎三子者之撰(撰:陈述) ④且知方也(方:方法) C. ①舍瑟而作(作:站起来) ②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易:变革) ③使子路反见之(见:引见) ④请问其目(目:条目) D. ①今之从政者殆而(殆:危险) ②如会同(如:如同) ③小人之过也必文(文:掩饰) ④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贫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进之,沛国人。
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士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
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
【月考试卷】高二语文12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12月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9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9分)(1)回眸一笑百媚生,。
(2),梨花一枝春带雨。
(3)心非木石岂无感,。
(4),两朝开济老臣心。
(5)楼船夜雪瓜洲渡,。
(6),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可怜春半不还家。
(8)不知乘月几人归,。
(9),翔鸟鸣北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瓶庵小传魏禧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
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
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
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
”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
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
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
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
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
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①悍卒皆服之。
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②。
抗疏,既危而免。
”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③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
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
其孝友如此。
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识瓶庵者曰,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其字也,或曰雨岑,盖徽之林宁人云。
瓶庵父,字绍素。
【注】①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
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
②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③刲(kuī):割取。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瓶庵幼失怙废学怙:依靠 B.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贤:有才德C.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僦:租赁 D.会逆阉魏忠贤用事会:恰逢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瓶庵道德高尚的一组是()(3分)①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②于我乎养生送死③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④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⑤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⑥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文中看,人们称他“瓶庵”的主要原因是瓶子的口很窄而腹较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2014年秋季学期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4年秋季学期巴东三中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只有一个正确读音的一组是()A、橐驼..tuǒtuǒ莳.罗shí勖.勉 xù舞雩.台yúB、渗漉..shèn nù夏昶. cháng 蕲.水qí清泠.línC、迤逦..yílí央凂.měi 肐.察gē一撮.毛cuōD、庇.佑pì傩.送luó喧阗.tiān 契诃.夫kē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赉发\赏赍仓厫\沧州搠倒 \朔风喝彩 \兴高彩烈B、木吶 \圆枘剜肉\叹惋汆水\氽汤汩罗江\汨汨流水C、槃鼓\磐石踹水\揣测佝偻\伛偻吐藩\蕃镇割据D、飧饔\饕餮铿锵\悭吝颖悟\颍水葴草\人生箴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一致好评,启示我们在饮食文化建设方面要博采众长,不断创新,让美食产业源远流长....地发展下去。
B.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C.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D.从“给力”“HOLD住”一路走来,象征着乐观向上、健康积极的“正能量”一词在大量的流行语汇中登堂入室....,位列新浪网2012年流行语排行榜榜首。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A.我国高考分批次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制造了本科率、一本率这类功利的高考观念,也导致基础教育完全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展开教育教学。
B.《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介绍我国各地美食使观众了解了食物给中国人在礼仪、伦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变化。
C.越南儒学和韩国儒学一样,都是东来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今天学术界却出现韩国儒学研究繁荣红火,而越南儒学研究几乎难觅踪迹。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康杰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2013.12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
(每小题2分,共8分)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臶,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战其北,大破之。
乘胜,遂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不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中,遂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方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山东省2014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带答案

山东省2014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第 I 卷(共 30 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域.名输.送不言而喻.长吁.短叹B.档.案荡.漾长歌当.哭安步当.车C.鞭挞.脱.俗开疆拓.土唾.手可得D.损.失熏.染殒身不恤.屡建奇勋.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寒喧袅娜流水帐随声附和B.瞻养温馨双轨制提纲挈领C.黯然菲薄狮子坐义愤填膺D.百舸桀骜触摸屏蔚然成风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读书,要学会欣赏那些美.轮.美奂..的文字,品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厚意蕴,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B.参加人才交流会的求职者人流如潮,然而高学历人才凤毛麟角....,多家用人单位招聘不到专业对口的博士。
C.“秀我精彩互动文艺晚会”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每当一个节目结束时,全场就爆发出如雷贯耳....的掌声。
D.为了促销,电视生产商纷纷打起了“绿色环保”的旗号,专家提醒,环保电视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 。
4.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个人修养上,孟子提出了“善养浩然之气说” “尚友说”等等,无不对健康人格的培育起指导或借鉴的作用。
B.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可持续的环境。
C.实施了几十年的铁路“人身意外伤害强制保险”之所以为人诟病的原因,是它违反了保险法、合同法等诸多法律。
D.在这件事情上,到底是谁剥夺了我们的知情权?是媒体还是有关职能部门?答案是肯定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9分,每小题3分)竹子与中国诗画青青翠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面对竹子有感而发,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中就有大量竹诗,直接提及的有5首,出现 7 次;间接提及的有几十首之多。
如《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高2014级语文12月月考参考答案

高2014级语文12月月考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A [解题思路】“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说法绝对,原文是“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
2.B【解题思路】“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错误,从文章内容来看佩囊延续的主要原因是“实用方便”。
3.B【解题思路】“不再是身份的象征”错误,原文中说“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可见宋朝的鱼袋还可象征身份。
4.CE【解题思路】C.(2分)原第三段说范长江的《西北纪行》除了在《大公报》上连载外,据说还在海外《救国时报》上刊发过。
E.(2分)范长江“认为哲学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说法错误,相关链接说的是教授认为哲学不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5.【答案示例】①不畏艰险深入采访,注重实地考察、采访的职业精神;②敏锐的新闻噢觉、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能力、快速真实而生动的报道能力;③不畏权势,坚持反映事情真相的大无畏精神。
(任答对2点得4分)6.【答案示例】将蒋介石对待范长江有关“西安事变”真相的报道的态度和毛泽东的态度进行了对比。
(2分)作用:突出和高度赞扬了范长江坚持反映事实的职业精神;突出了范长江有关“西安事变”真相的报道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分)7.【答案】BC(4分,答对一点得两分)【解析】B项,“突出了幼时的作者来到外边世界时不听奶奶话的一面”理解浅显,不正确,这里是写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C项,“洪亮”显然与文中的“沉稳”“悠扬”相矛盾。
8.【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通过视觉、触觉来写听觉)等修辞及侧面描写的手法。
没有直接写声音,而是通过环境的侧面烘托、通过宁静活泼的环境、通过奶奶的话、“我”的感受来写音乐对“我”的心灵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我”对宁静欢欣的音乐的喜爱,为下文钟声的出现作铺垫。
(手法1分阐述1分答对两点4分)9.【答案】(一)(1)不一样。
对于故乡有了新的理解:故乡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故乡是曾经拥有过的超越时空限制的自由的心灵世界。
2014年12月高二语文选修一一二单元月考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徽文中学高二12月份月考语文卷【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班级:姓名:一、语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修葺.(qì)踯.躅(chí)迤.逦(yí)肤如凝脂.(zhǐ)B.怵.然(shù)水裔.(yì)回眸.(mïu)天崩地坼.(châ)C.凝睇.(tì)扁.舟(biǎn)碣.石(jiã)云栈.萦纡(zhàn)D.巨擘.(bî)鸾.鸟(luán)砧.木(zhēn)切中.肯綮(zhîng)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我爸是李刚”的宣言里,何尝不是充斥着令人浮想联篇的意味?“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这话太值得权力监管部门玩味了。
C.郑宇列举实例,借以说明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在宏扬中华传统价值观点,“不能用西方的‘挈约’取代‘谦让’,用‘自我’取代‘宽容’,用‘经济理性’取代‘爱的回报’。
”D.《蜀相》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偭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的美文。
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B.巴南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异彩纷呈,巴南人们甚至把“下里巴人....”“歌唱到了央视大舞台。
C.记者坦言:“内地政府越来越透明,很多场合下,官员应对记者游刃有余....,不抗拒。
”“D.从《小山回家》开始,那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在我看来,贾樟柯更像一个时代的摄影师,每次都精心地选择视角,拍出他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局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10月月考语文答案:1.B(卓人月对明代民歌的评价有拔高之嫌,很少有人能接受唐诗、宋词、明歌并列的提法。
这一题,汉赋、楚辞虽然没有在文中被提及,但我们根据文学常识,也根据本文的观点可以断定二者属于“一代之文学”的范畴。
)2.C(如今的学者太热衷于为现存事实(当时流行的、强势的、占主导地位的戏曲艺术)提供学理支撑。
王国维对尚活在舞台上的明清之曲,他抱以冷然的态度。
)3.D(流行歌曲如果要取代诗成为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样式,它就必须接受成为文学经典的资格审查(娴熟的形象语言、原创性、认知能力等)并服从于文学中心主义的价值标码。
)4.C(系,系狱,被关押)5.B6.D(“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有误。
原文“献忠闻其名,不杀”中表明许文歧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张献忠敬重他的盛名,而他立志消灭叛贼是他没有自杀的原因。
)7.(1)狱中有被判处重刑的七人,(文岐)放(他们)回去省亲(探望亲人),(给他们)规定回狱时间,(这七人)都按照约定时间回来了,于是文岐请求上级官员宽恕他们的罪行。
(得分点:“省”、“克期”、“就狱”、“贷”各1分,全句通达晓畅得体1分。
)(2)(于是)安排(或令、或让)妻子送母亲返乡,发檄文令杨富、毛显文出兵在城外驻扎,做好坚守阵地的准备。
(得分点:“奉”、“檄”、“出屯近郊”、“为……计”各1分,全句通达晓畅得体1分。
)【参考译文】许文岐,字我西,浙江仁和人。
祖父许子良,曾为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亲许联枢,曾任广西左参政。
文岐是崇祯七年( 1634 )的进士。
曾担任南京职方郎中一职。
贼寇在江北一带大肆作乱,许文岐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景文十分倚重他。
许文歧后调任黄州知府,(在与乱军交战中)曾射杀敌军前锋一只虎,夺大旗而归。
狱中有被判处重刑的七人,(文岐)放(他们)回去省亲(或探望亲人),(给他们)规定回狱时间,(这七人)都按照约定时间回来了,于是文岐请求上级官员宽恕他们的罪行。
崇祯十三年( 1640 ) ,许文歧被调任下江防道副使,驻守蕲州。
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部聚集在蕲州、黄州一带,文岐严密防备。
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岐命游击将军杨富去烧毁贼党船只,贼党才退却。
巡抚宋一鹤将文岐这次的军功上报给朝廷。
副将张一龙善用兵,文岐很器重他。
(两人)曾共宿一帐中,半夜军中大声喧闹,文岐说:“这是奸人想乘夜逃跑。
”他坚持卧床不动。
第二天天刚亮,有一百多叛兵夺门逃跑,张一龙将他们全部追捕杀掉,全军肃然。
杨富本已长期镇守蕲州,一鹤又派参将毛显文前去,杨毛二人不和,(致使)兵民不安。
文岐召见二位将军,于宴会上用一杯酒消除了二人的矛盾,才没有了隐患。
崇祯十五年(1642) ,左良玉的败兵南下准备大肆劫掠百姓。
文岐在江口立马等待,溃兵不敢侵犯。
这时,形势一天天危急,士兵没有坚定的意志,恰好此时许文岐已升为督粮参政,正要启程赴任,见此情形不禁叹息说: “我为天子驻守这座孤城已经两年,其职责应死守疆土,如今形势危急,我怎么能离开?”(于是)安排(或令、或让)妻子送母亲返乡,发檄文令杨富、毛显文出兵在城外驻扎,做好坚守阵地的准备。
不久,荆王府的将校郝承忠暗中与张献忠勾结。
第二年,(贼寇)发兵大举进攻蕲州,许文岐发火炮击毙敌军很多人。
夜晚即将过去一半,大雪下了一尺多厚,敌军攻下西门进城了,文岐与敌军进行了巷战。
越下越大,炮弹不能发出,于是文岐被俘虏了。
献忠久闻文岐之名,当时没有杀他,而将他关押在后营。
与他同被关押在后营的还有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
文岐秘密地对他们说: “我看贼寇营中大多是乌合之众,数万兵卒都是被俘良民,若将大的道义告诉他们,大家同心协力,贼寇就可以被消灭了。
”于是许文歧暗中联系众人,约定四月起兵,以柳圈为信号。
这密谋被泄露了,献忠进行搜索,果然搜到了柳圈,捆住文岐要将其斩首。
许文岐将要被杀的时候,对别人说:“我当时没有自杀的原因,是我立志要消灭贼寇。
如今事情没有成功,这是天意啊!”于是他满脸含笑地死了。
这时距文岐被捕已经七十多天了。
此事让朝廷知道后,(皇上)追赠文岐太仆寺卿。
8.①运用拟人手法。
(2分)②作者不直接述说自己向往大自然的美好,而从对方着笔,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
(3分)9.①表达出作者喜爱自然、追求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思想。
(3分);②上片借景抒情,描绘了风景优美、闲适怡人的溪桥野渔图;(1分)③下片用陶潜的典故表达出归隐的意图;(1分)④最后一句运用设问手法,巧妙地明确了作者的追求。
(1分)10.(1)而御六气之辩彼且恶乎待哉(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1.B D(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A.“小时候就被认为是神童”无中生有。
C.“一生都生活在生活在中国的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错,原文是“大半生正值中国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
E.“其后”表述不准确,时间跨度较大,准确地说,应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以后”。
12.①他是国际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曾获得“蓝姆”金质奖章;②他曾创作了一部部鼓舞人心的话剧作品,写下了很多抗日诗句,旅美期间,还写了大量的怀乡思国的诗词;③他对我国古代音乐史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提出了以“三四八”为黄钟标准音,还对国外一些著名的乐章也做了翻译和介绍;④他曾撰写出版《中国禅史》和《日本禅史》。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13.①心怀赤子之心:祖国处于混乱时期,他为祖国鼓舞呐喊;祖国处于和平时期,他为祖国的建设献计献策;②清醒认识人生:面对虚荣时,他不为虚荣所累,做到心中自留一片净土,时刻保持对人生的清醒认识;③一生走在追求的路上:作为世纪老人,电机权威人士,他不断拓展着生命的领域,成为文理融通的奇才。
(每点2分)14.①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或者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不容忽视;②个人的命运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要始终心怀祖国,与时俱进,这样人的追求才有动力;③个人爱好应该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实我们的生活,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④报国之路可能并不平坦,但是只要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就终将实现报国之志。
(8分,既有自己的观点,也要联系文本材料;没有观点的,最多得4分;没有材料的,最多也是4分。
若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5.A (“一诺千金”:诺:许诺。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
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一字千金: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形容说的话或写的字的价值很高。
)16.C(A项语序不当,改为“不仅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而且让世界更全面的认识了中国”。
B项是句式杂糅,如果用“激励”就把“的理想征程”取掉,如果用“理想征程”,就在“华夏儿女”后加“迈上”。
D项否定不当,取掉“不”)17.B(文段讨论的话题是“视野的近视”。
第②中的“这种视野的近视”紧承上一句,表明“视野近视”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第⑤句“井底之蛙”与第②句中的“井底之蛙”对应,深入讨论话题。
第①句中的“这样的日子”指代第⑤句中的井底之蛙的日子,说明这种日子的特征。
第③句明确说明世界的变化会影响到个人,“迟早”一词与第①句中的“极其微弱”对应。
第④句中的关联词“如果”与后文的“那么”构成假设关系,提出预设的结果,收结语段。
)18.成语是东施效颦(1分)含义相近的成语是邯郸学步(或亦步亦趋等)(1分)创作思想是创作不能丢失自我,盲目模仿只能遭人耻笑(3分)19.(1)见到奔腾的江河(2)你只要无愧地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3)虽是一滴(4)却能滋润禾苗。
(评分标准:一三句各1分,二四句各2分。
)20.【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写作时,此题可实写,也可虚写,因为“缝隙”不单可以实指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还可比喻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
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现象)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应“留一道缝隙”。
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意义)以此可以留足空间,避免出现问题。
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方法)如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包容。
“留下一道缝隙”应该注意什么?(告诫)该疏则疏,恰到好处。
如此一问,思路定然豁然开朗。
材料中要求“丰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做人和处事,如果时时处处追求“丰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
同样,一个人把所有行为都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形。
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可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
【写作立意】1.艺术创作上追求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留白”等;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
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留后路;3.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4.给持不同见解者留缝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5.保护环境: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6.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的互相尊重和融合;7.凡事要留回旋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