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说明书实例
2-机械制造工艺学A-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A》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机电一体化班级:13机电(2)班姓名:李成学号: 135303212 指导老师:易飚目录第一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4)1.1课程设计目的 (4)1.2课程设计课题 (4)1.3课程设计要求 (4)1.4课程设计工作量 (5)第二章零件图工艺性分析、毛坯图 (5)2.1零件图分析 (5)2.2毛坯选择 (7)第三章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 (9)3.1加工方法分析确定 (9)3.2工顺序的安排 (9)第四章零件加工工序设计 (10)工序10:粗铣基准面A和底部的凹槽面及2x2的槽 (5)工序20:以基准面A为定位基准,粗铣基准面B (5)工序30:以基准面A为定位基准,粗铣底部右端面 (2)工序40:以基准面A为定位基准,粗铣圆柱左右端面 (2)工序50:以基准面A为定位基准,粗铣直径凸台 (2)工序60:钻扩铰Φ17H6的孔 (2)工序70:钻直径14孔,钻Φ28x1的沉头孔 (2)工序80:以Φ17为基准,钻Φ6的螺纹 (2)工序90:半精铣基准面A及2x2的槽 (2)工序100:半精铣基准面B................................................................... (2)工序110:半精铣底部右端面.................................................................. (2)工序120:半精铣Φ35两端面 (2)工序130:精铣基准面A................................................................... .. (2)工序140:B及2x2的槽.................................................................. .. (2)工序150:以Φ17H6孔为基准,Φ17H6孔1x45°倒角 (2)参考文献 (13)第一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内容1.1课程设计目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群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工艺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开合螺母座加工工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机械工程系前言我此次设计的题目是CA6140开合螺母工艺工装设计,对原有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从而可以减少劳动强度,计算正确,五张零号图纸,符合工作量的要求。
通过这次设计,我在计算,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受到全面的综合训练,并有所提高,在夹具设计方面受益匪浅。
特别是老师在工作中对我耐心辅导,有时甚至错过了午饭时间。
他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无不给我以深刻的影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的训练,希望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己今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类似的大型课题第一次接触,经验能力方面的欠缺,错误之处一定存在,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1、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作用和原理作用开合螺母又叫“对合螺母”俗称“开口哈夫”。
在频繁的装夹压紧工件过程中,普通螺母的拧卸都比较费时,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并且备用的垫套也较多,占用固定资金。
为此,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螺母——“开合螺母”,大大提高了装夹工件的效率。
开合螺母的作用是用来联接丝杆的传动到溜板箱。
因为溜板箱有两套传动输入,即光杆和丝杆。
一般的走刀用光杆传动,加工螺纹时用丝杆传动。
而这两者是不能同时咬合的,否则会因传比动不一造成传动系统破坏。
开合螺母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离合器,用来决定溜板箱是否使用丝杆传动。
原理开合螺母由上下两个半螺母组成,装在溜板箱体后壁的燕尾形导轨中),可上下移动。
上下半螺母的背面各装有一个圆柱销,其伸出端分别嵌在槽盘的两条曲线槽中。
扳动手柄,经轴使槽盘逆时针转动时,曲线槽迫使两圆柱销互相靠近,带动上下半螺母合拢,与丝杠啮合,刀架便由丝杠螺母经溜板箱传动移动。
槽盘顺时针转动时,曲线槽通过圆柱销使两半螺母相互分离,与丝杠脱开啮合,刀架便停止进给。
机械制造工艺 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二级减速器箱体(见附图1),它的作用是减速增矩,其底面凸缘上面有六个螺栓孔,用来将减速器固定在机器上,结合面凸缘上有四个螺栓孔用来连接上箱和下箱,在结合面处有三对轴承座,用来安装轴承,轴承座端面上有六个螺栓孔用来连接轴承座端盖。
轴承座旁边有凸台,凸台上有螺栓孔用来紧固轴承座。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该零件要加工的表面有箱体底面和结合面,要保证的尺寸为29.00184+,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1.6。
三对轴承座孔,配合尺寸为H7,其要保证的尺寸分别为φ018.0055+,φ018.0062+,φ018.0095+,这几个尺寸有同轴度要求,其对各自设计轴线的同轴度要求为0.025,且这些孔在结合面上的轮廓线有平行度要求,分别为0.002,0.003,0.004(主要是因为要保证齿轮轴和结合面的重合度)。
3对轴承座端面,由于使用时端面处要加垫片,所以端面的要求不高,其尺寸精度为IT11,即保证尺寸025.0154-。
箱体有4个φ12通孔,8个φ16通孔,6个φ21沉孔。
合箱之后要加工36个φ10丅42螺纹孔,2个φ12销孔,其表面粗糙度为1.2。
二、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的材料为HT200。
由于是大批量生产,参考《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第335、336页,铸造时选择1级精度,其轴承座端面方向偏差为2.1±mm ,底面和结合面方向的偏差为1±mm 。
轴承座孔直径方向的偏差为8.0±mm 。
(二)、基准的选择1、粗基准的选择以结合面凸缘下表面作为粗基准加工结合面。
2、精基准的选择以加工完的结合面作为精基准加工底面,钻螺栓孔并精铰其中两个对角底座螺栓孔,然后再以底面和精铰之后的两螺栓孔为精基准磨结合面,并打结合面上的螺栓孔,合箱之后打结合面上的销孔,铣轴承座端面,镗轴承座孔,打轴承座端面螺栓孔。
(三)、制定工艺路线 1、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1 铸造 工序2 时效处理 工序3 涂底漆工序4 刨对合面,包括粗刨和精刨,粗刨保证尺寸5.0305.017++,精刨保证尺寸5.0395.05.15+-工序5 刨底面,保证尺寸0185.05.184- 工序6 钻底面螺栓孔φ21 工序7 铣沉孔φ40 工序8 精铰两对角φ21孔工序9 以下底面为基准一面两销定位钻φ14放油螺塞孔 工序10 以下底面为基准一面两销定位钻φ16油标孔 工序11 给φ14放油螺栓孔和φ16油标孔攻丝 工序12 磨对和面 工序13 检验工序14 钻结合面处连接螺栓孔φ16,φ12 工序15 合箱连上螺栓,钻并且铰两φ12销孔工序16 插入销,镗轴承座孔保证尺寸φ3.006.54+,φ3.005.61+,φ35.003.91+工序17 扩轴承座孔,保证尺寸φ012.063.54+,φ012.05.61+工序18 铰轴承座孔,分粗铰和精铰,保证最终尺寸φ03.0055+, φ03.0062+,φ035.0095+工序19 铣轴承座两端面,保证尺寸025.0124- 工序20 钻轴承座孔φ9 工序21 给轴承座孔攻丝φ10工序22 分开箱体,清除毛刺,打标记 工序23 检验 2、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1 铸造 工序2 时效处理 工序3 涂底漆工序 4 刨对合面,包括粗刨和精刨,粗刨保证尺寸5.0305.017++,精刨保证尺寸5.0395.05.15+-工序5 刨底面,保证尺寸0185.05.184- 工序6 钻底面螺栓孔φ21 工序7 铣沉孔φ40工序8 以下底面和侧面销钉定位钻φ14放油螺栓孔 工序9 给φ14放油螺栓孔攻丝工序10 以下底面和侧面销钉定位钻φ16油标孔 工序11 给φ16油标孔攻丝工序12 以下底面和侧面销钉定位磨对合面 工序13 检验工序14 合箱钻φ12孔和φ16连接螺栓孔 工序15 铰两φ12销孔工序16 连接螺栓,以两销孔和箱座底面为定位基准铣轴承座端面工序17 镗轴承座孔φ018.0055+,φ018.0062+,φ018.0095+ 工序18 扩轴承座孔,保证尺寸φ012.063.54+,φ012.05.61+工序19 铰轴承座孔,分粗铰和精铰,保证最终尺寸φ03.0055+,φ03.0062+,φ035.0095+工序20 铣轴承座两端面,保证尺寸025.0124- 工序21 钻轴承座孔φ9 工序22 给轴承座孔攻丝φ10工序23 分开箱体,清除毛刺,打标记 工序24 检验 3、工艺路线的比较分析上述两个方案的最大区别有以下三点。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拔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指导老师:
学生:
学号:2
成都理工大学2010.12.20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则及工艺装备
拨叉零件831008生产纲领30000件/年。
内容:
ﻩ 1.零件图1张
ﻩﻩ
2.毛坯图1张
ﻩ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
ﻩﻩﻩ4.结构设计装配图ﻩ1张
ﻩ 5.结构设计零件图ﻩ1张
ﻩﻩ 6.课程设计说明书ﻩﻩ1份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
用。
零件上方的φ20
021
.0
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54半孔则是用于与
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
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机械制造工艺-典型车削零件实例

—典型车削零件实例—
如图所示轴类零件,所用机床为TND360型数控车床,其数控车削加工 工艺分析如下:
零件图工艺分析
1、轮廓组成:该零件表面由圆柱、 圆锥、圆弧及螺纹等表面组成。 2、尺寸特点:几个精度要求较高 的尺寸,公差数值较小,编程时 取其基本尺寸 3、为便于装夹,毛坯左端预先车 出夹持部分。
确定装夹方案
左端采用三爪自Biblioteka 心卡盘定 心夹紧、右端采用活动顶尖 支承的装夹方式
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加工顺序按由粗到精、由近到远(由右到左)的原则。即先从 右到左进行粗车(留0.25mm精车余量),然后从右到左进行 精车,最后车削螺纹。
刀具选择
中心钻
35°外圆车刀
Φ 5mm中心钻 35°外圆车刀 60°外螺纹车刀
60°外螺纹车刀
刀具卡片
05
切削用量的选择
(1)背吃刀量的选择: 轮廓粗车 ap=3mm,精车ap=0.25mm 螺纹粗车 ap=0.4mm,精车ap=0.1mm
(2)主轴转速的选择: 轮廓粗n=500r/min,精车n=1200r/min 螺 纹 n=320r/min
(3)进给速度的选择: 轮廓粗车 vf=200mm /min ,精车vf= 180mm /min 螺 纹 vf= 960mm /min
06 编 写 工 艺 文 件
然后进行仿真模拟 利用数控车床加工
目总录 结 \ CONTENTS
零件图 工艺分析
确定装 夹方案
刀具选择
填写工 艺文件
切削用量 的选择
编程、仿真、 加工
—典型车削零件实例—
感谢观看
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

浙江工业大学课程设计
目
录
第 1 章 活塞杆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确定................................................................................... 2 1.1 零件的功用、结构及特点.............................................................................................. 2 1.2 零件的技术要求.............................................................................................................. 2 1.3 零件的工艺性.................................................................................................................. 2 1.4 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3 第 2 章 活塞杆毛坯的选择........................................................................................................... 4 2.1 确定毛坯的类型.............................................................................................................. 4 2.2 确定毛坯、锻件公差...................................................................................................... 4 2.3 确定毛坯尺寸.................................................................................................................. 4 2.4 确定毛坯技术要求.......................................................................................................... 5 2.5 零件三维模型.................................................................................................................. 5 2.6 绘制零件和毛坯图.......................................................................................................... 5 第 3 章 拟定工艺路线................................................................................................................... 6 3.1 正确选择定位基准.......................................................................................................... 6 3.2 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案...................................................................... 6 3.3 加工阶段划分.................................................................................................................. 7 3.4 制定工艺路线.................................................................................................................. 7 3.5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9 3.6 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加工工时的确定............................................................................ 12 第 4 章 夹具设计......................................................................................................................... 52 4.1 选择工序........................................................................................................................ 52 4.2 确定夹具方案................................................................................................................ 52 4.3 定位基准的选择............................................................................................................ 52 4.4 钻孔切削力计算............................................................................................................ 53 4.5 夹具夹紧力的计算........................................................................................................ 53 4.6 螺母强度校核................................................................................................................ 55 参考文献....................................................................................................................................... 57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气门摇杆轴支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日期目录第一节序言 (3)第二节零件的分析 (3)一、零件工用分析 (3)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4)第三节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4)一、确定生产类型 (4)二、确定毛胚制造形式 (5)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5)四、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6)五、确定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 (8)七、工序设计 (10)(一)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10)(二)确定工序尺寸 (11)八、确定切削用量和基本时间 (13)九、夹具设计 (19)(一)底面夹具设计 (19)(二)钻D=13mm孔夹具设计 (20)(三) 钻D=20mm孔及铣其两端面夹具设计 (20)(四)槽的铣销加工夹具设计 (20)十、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20)第一节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
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气门摇杆轴支座)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家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零件的分析一、零件工用分析气门摇杆轴支座是柴油机一个主要零件。
是柴油机摇杆座的结合部,Ø20(+0.10—+0.16)孔装摇杆轴,轴上两端各装一进气门摇杆,摇杆座通两个Ø13mm孔用 M12螺杆与汽缸盖相连,3mm轴向槽用于锁紧摇杆轴,使之不转动。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由题目得,其材料为 HT200。
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要求耐磨的零件。
机械制造工艺实训说明书

主动轴零件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目录1 前言••••••••••••••••••••••••••••••••••••••••••••••••••••••••••••••••••••22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3 2.1 零件的作用••••••••••••••••••••••••••••••••••••••••••••••••••••••••••••3 2.2 零件的工艺分析••••••••••••••••••••••••••••••••••••••••••••••••••••••••32.3 零件的生产类型••••••••••••••••••••••••••••••••••••••••••••••••••••••••43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零件合图•••••••••••••••••••••••••••••••••5 3.1 选择毛坯••••••••••••••••••••••••••••••••••••••••••••••••••••••••••••••5 3.2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5 3.3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5 3.4 确定毛坯尺寸••••••••••••••••••••••••••••••••••••••••••••••••••••••••••53.5 绘制毛坯-零件合图•••••••••••••••••••••••••••••••••••••••••••••••••••••54 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6 4.1 定位基准的选择••••••••••••••••••••••••••••••••••••••••••••••••••••••••6 4.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64.3 定制工艺路线••••••••••••••••••••••••••••••••••••••••••••••••••••••••••75 工序设计••••••••••••••••••••••••••••••••••••••••••••••••••••••••••••••••7 5.1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75.2 确定工序尺寸••••••••••••••••••••••••••••••••••••••••••••••••••••••••••86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9 6.1 工序Ⅰ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9 6.2 工序Ⅱ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略)•••••••••••••••••••••••••••••••••••116.3 工序Ⅲ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略)•••••••••••••••••••••••••••••••••••117 夹具设计•••••••••••••••••••••••••••••••••••••••••••••••••••••••••••••••218 小结(略) •••••••••••••••••••••••••••••••••••••••••••••••••••••••••••••••239 参考文献•••••••••••••••••••••••••••••••••••••••••••••••••••••••••••••••241 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实训是在我学完了大学里所有的选修课、专业课、核心课程以后才进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实例 一、 零件的工艺分析 图8.4-1所示为东风-150型拖拉机变速箱内用于Ⅱ—Ⅲ档变速齿轮拨叉零件,材料为ZG310-570铸钢件,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生产类型确定为大批生产。 1. 零件的结构分析 该零件是以15H8的孔套在轴上,并用销钉经5H12的孔与轴定位,拨叉脚卡在双联滑移齿轮的槽中,变速操纵机构通过拨叉头部的13mm操纵槽带动拨叉与轴一起在变速箱内移动,拨叉脚拨动双联滑移齿轮在花键轴上的滑移,从而实现拖拉机的变速。 拨叉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操纵槽及拨叉脚两端面。主要配合面为15H8孔、5H12孔和拨叉脚内侧面50H12。变速齿轮拨叉属于叉架类零件,复杂程度一般。由于拨叉在工作时承受载荷,因此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韧性 2. 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分析 (1) 拨叉安装孔 孔径15H8 mm,表面粗糙度Ra3.2m;孔端面位置尺寸30mm,表面粗糙度Ra12.5m。 (2) 操纵槽 宽度为 mm,深度为12 mm,槽对称面与拨叉安装孔端面的距离为12 mm,槽侧面的表面粗糙度Ra12.5m。 (3) 拨叉紧定孔 孔径5H12 mm,孔深为23 mm,孔轴线对孔15H8的位置公差为0.2 mm。 (4) 拨叉脚端面 厚度为 mm,两端面对孔15H8的垂直度公差为0.1 mm,外端面与操纵槽对称面的距离为31mm,表面粗糙度Ra6.3m。 (5) 拨叉脚内侧面 宽度尺寸为50H12 mm,内侧面的对称面与拨叉头对称面的夹角为20°11′,表面粗糙度Ra12.5m。
0.0270
0.0250
0.120
-0.15-0.257
0.2013 图8.4-1 东风-150型拖拉机Ⅱ—Ⅲ档变速齿轮拨叉零件图
二、 毛坯的选择 根据生产纲领为大批生产,参照表8.2-1,毛坯采用金属模机械砂型机器造型铸造成形。
三、 基准的选择 该拨叉零件图样中大多数尺寸及形位公差是以5H12的孔及其端面为设计基准,因此,必须首先加工出5H12的孔及其端面,为后续工序作为基准。根据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基准见表8.4-1所示。
四、 拟定加工工艺路线 1. 根据各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选定如下加工方法: ① 15H8孔的端面加工方法为车削; ② 15H8孔的加工方法为钻、扩、铰和孔口倒角; ③ 拨叉脚两端面的加工方法为铣削—磨削; ④ 拨叉脚内侧面的加工方法为铣削; ⑤ 操纵槽的加工方法为铣削; ⑥ 5H12孔的加工方法为钻削。 表8.4-1 加工表面的基准 序号 加 工 部 位 基 准 选 择 1 15H8孔及其端面 拨叉头的外形轮廓及端面(粗基准) 2 拨叉脚两端面(粗加工) 15H8孔及其端面 3 拨叉脚两端面(精加工) 15H8孔及拨叉脚端面 4 拨叉脚内侧面50H12 15H8孔、拨叉脚端面及拨叉脚外侧面 5 操纵槽 15H8孔及其端面、拨叉脚内侧面 6 5H12孔 15H8孔、操纵槽及拨叉脚内侧面 2. 根据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变速齿轮拨叉的加工工艺路线方案有两种见表8.4-2和表8.4-3所示。 3. 工艺路线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方案一: 按工序集中原则组织工序,15H8孔及端面采用回轮式转塔车床和专用夹具加工,在一台机床上完成。其特点是:工艺路线短,工件装夹次数少,易于保证加工面的相互位置精度,机床数量少,工件在工序间的运输量小,辅助时间和准备终结时间少。 方案二: 按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序,先在卧式车床上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加工拨叉头端面,然后在钻床上用钻模加工15H8孔(钻—扩—铰),孔口倒角则在另一台车床上加工。其特点是:工艺路线长,易采用通用夹具,工件装夹次数多。 由于该变速齿轮拨叉形状不规则,加工面分散,要适应大批生产,可以采用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尽量使工序集中以满足生产率和保证质量的要求。综合分析和比较,方案一更为合适;而且方案二中工序10和工序20需使用同一个粗基准定位,是一个不合理现象;最后方案一作为变速齿轮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五、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和加工工艺,查阅表8.2-1、表8.2-4、表8.2-40和表8.2-48,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如表8.4-4所示。
六、 选择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 根据生产类型和满足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查阅表8.2-15~表8.2-34及相关资料,各工序所选用的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见表8.4-5所示。
七、 确定切削用量 1. 工序10 车拨叉头端面,钻、扩、铰15H8孔,孔口倒角。 (1) 车拨叉头端面 ① 确定背吃刀量ap 端面总加工余量2.5mm,一次走刀完成,ap=2.5mm。 ② 确定进给量f 查阅表8.2-54,f=0.3~0.4mm/r,根据表8.2-22机床的横向进给量取f=0.39mm/r。 ③ 确定切削速度vc 查阅表8.2-59,cv=242,m=0.2,x v=0.15,y v=0.35;查阅表8.2-57,刀具寿命T=60min;修正系数kv=1.0。
vCcvpmxy
vvv
fa
vkT0.200.150.35602.0.392421.0
=123.3 m/min 表8.4-3 加工工艺路线一 工序号 内 容 设 备 工序号 内 容 设 备
10 车拨叉头端面、钻、扩、铰15H8孔,孔口倒角 回轮式转塔车床 70 去毛刺 80 拨叉脚局部淬火 20 孔口倒角,校正拨叉脚 钻床 90 校正拨叉脚 校正工具 30 粗铣拨叉脚两端面 铣床 100 磨铣拨叉脚两端面 磨床 40 铣拨叉脚内侧面 铣床 110 清洗 50 铣操纵槽 铣床 120 检验 60 钻5H12孔 钻床 表8.4-4 加工工艺路线二 工序号 内 容 设 备 工序号 内 容 设 备 10 车拨叉头端面 卧式车床 80 钻5H12孔 钻床 20 钻、扩、铰15H8孔 钻床 90 去毛刺 30 孔口倒角 卧式车床 100 拨叉脚局部淬火 40 校正拨叉脚 校正工具 110 校正拨叉脚 校正工具 50 粗铣拨叉脚两端面 铣床 120 磨铣拨叉脚两端面 磨床 60 铣拨叉脚内侧面 铣床 130 清洗 70 铣操纵槽 铣床 140 检验 表8.4-5 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工序号 工 序 内 容 单 边 余 量(mm) 工 序 尺 寸(mm) 表面粗糙度Ra(m)
10 (1)车拨叉头端面 2.5 30 12.5 (2)钻15H8孔 7 14 12.5 (3)扩15H8孔 0.4 14.8 6.3 (4)铰15H8孔 0.1 15H8 3.2 (5)孔口倒角 1 C1 12.5 30 粗铣拨叉脚两端面 3.2 12.5 40 铣拨叉脚内侧面 3.5 50H12 12.5 50 铣操纵槽 6.5 12.5 60 钻5H12孔 2.5 5H12 12.5 100 磨铣拨叉脚两端面 0.3 6.3 ④ 确定主轴转速n 1000cvnd=1000123.38=818 r/min
参照表8.2-22,与818 r/min相近较小的机床转速n=760r/min。 表8.4-6 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工序号 工 序 内 容 机 床 设 备 和 工 艺 装 备 (1)车拨叉头端面 C336-1回轮式转塔车床,端面车刀,游标卡尺 14mm标准麻花钻 (2)钻15H8孔
0.0270
0-0.17.6
0.250
0.20130.120
-0.15-0.257 10 (3)扩15H8孔 14.8mm P10扩孔钻 15H8 机用铰刀,15H8孔用塞规 倒角车刀 (4)铰15H8孔
(5)孔口倒角 20 孔口倒角,校正拨叉脚 Z5125钻床,钳工台,校正工具 30 粗铣拨叉脚两端面 XA6132卧式铣床,专用夹具,三面刃铣刀,游标卡尺 40 铣拨叉脚内侧面 XA6132卧式铣床,专用夹具,三面刃铣刀,游标卡尺 50 铣操纵槽 XA6132卧式铣床,专用夹具,三面刃铣刀,游标卡尺 60 钻5H12孔 Z515台式钻床,专用夹具,5mm标准麻花钻,游标卡尺 100 磨铣拨叉脚两端面 M7120A平面磨床,专用夹具,白刚玉砂轮,游标卡尺 ⑤ 计算实际切削速度vc
1000cdnv48760 =114.5 m/min 1000
(2) 钻15H8孔至14 ① 背吃刀量ap=7mm。 ② 确定进给量f 查阅表8.2-63,取f=0.02d0=0.02×14=0.28 mm/r,根据表8.2-22机床的纵向进给量取f=0.23mm/r。 ③ 确定切削速度vc 查阅表8.2-63,取vc =20 m/min。 ④ 确定主轴转速n
1000cvnd=1000201=455 r/min
参照表8.2-22,与455 r/min相近较小的机床转速n=400r/min。 ⑤ 计算实际切削速度vc
1000cdnv1440017.6 m/min1000
(3) 扩15H8孔至14.8 mm ① 背吃刀量ap=0.4 mm。 ② 确定进给量f和切削速度vc 查阅表8.2-65取f=0.60 mm/r、vc =50 m/min。 ③ 确定实际进给量f 查阅表8.2-22机床的纵向进给量取f=0.56mm/r。 ④ 确定主轴转速n 1000cvnd1000501076 r/min1.8
方法同上,取机床转速n=1000r/min。 ⑤ 计算实际切削速度vc
1000cdnv14.8100046.5 m/min1000
(4) 铰15H8孔 ① 背吃刀量ap=0.1 mm。 ② 确定进给量f和切削速度vc 查阅表8.2-65取f=0.30 mm/r、vc =10 m/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