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与_桃花庵歌_

合集下载

唐伯虎桃花庵诗词

唐伯虎桃花庵诗词

唐伯虎桃花庵诗词
《桃花庵歌》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作对比,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表达了自己甘于淡泊、淡泊名利、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全诗如下: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桃花庵歌》

《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庵歌【明】唐伯虎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作者简介】唐寅,唐伯虎,才气放,武夷游,洞庭荡;称才子,风流样,隐苏州,装颠狂。

传画艺,名声响,孤骜图,意清朗;松声图,雄伟壮,松与泉,合声唱。

明代的著名画家,历来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吴门四家”。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

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

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别号。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

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

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

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性格行为流于放浪不羁。

唐寅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后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名山,并荡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苏州。

晚年信奉佛教,自号六一居土。

曾作诗自责,说大丈夫虽不名,也应慨当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样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

被南昌宁王宸濠聘用后,发现宁王有反意,于是装疯回到苏州,从此放荡不羁,思想比较颓废。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最经典的五首诗词!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最经典的五首诗词!

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一般是指 唐伯虎 、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在这四人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唐伯虎。

唐伯虎,名为唐寅,因生于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

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水墨书法,唐伯虎的造诣都极深,都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今日特精选唐伯虎五首诗,以供读者赏析。

《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爱好古文的人可能会发现,古代的文人雅士大多偏爱桃花,也留下了大量关于桃花的作品。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又如白居易的《大理寺桃花》 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等等此例,不胜枚举。

桃的文化意涵,自古以来以桃的意象广为文人雅士引用,所有对于美好事物的寓意,均以桃隐喻之,尤其是用来表达闲居和隐逸生活的志向。

回到唐伯虎的这首《桃花庵歌》,这首诗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这句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

此处,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

唐伯虎与《桃花庵歌》

唐伯虎与《桃花庵歌》
寅幸而逃脱 了杀 身之祸 , 但也引起不 少麻烦 , 从此思 想渐趋 消沉 , 而信佛 , 转 自号 “ 六如居士” 。
这一 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 的, 从此唐寅绝 意仕途 。归家后纵酒浇愁 , 游历名 山大 川 , 心以诗 决 文书画终其一生 。 他在一 首诗 中写道 :不炼金丹不坐 “
诗。
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 只当飘流 在异 乡。” 唐寅文学上极 富成 就 ,工诗文 ,其诗多纪游 、 题 画、 感怀之作 , 以表达 j放 和孤傲 的心境 , f 以及对世态
炎 凉 的感 慨 , 以俚 语 、 语 入 诗 , 俗 易懂 , 浅 意 隽 。 俗 通 语
“ 但愿 老死 花酒 间 , 愿鞠 躬车马前 。” 不 此一句承 上启下 , 出了诗人 的志趣所 在 : 道 与其 为了荣华 富贵 奔波劳碌屈 己下人 , 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 :车尘 马 何 “ 足贵者趣 , 酒盏花枝贫者缘 。 若将富贵 比贫者 , 一在平 地一在天。 “ ” 车尘马足” 只是富贵者 的趣味 , 而花 和酒
人, 环境十分幽静 , 曲清溪婉蜒流过 , 一 溪边几株 野桃 衰柳 , 一丘土坡 , 很有几分山野之趣 。 第二年唐寅用卖 画的钱 建成 了桃花坞别墅 。虽 只几间茅屋 , 檐下 却悬 着雅致的室名 “ 学圃堂” “ 、梦墨亭” “ 、蛱蝶 斋” 等匾额。
唐寅一 生酷爱桃花 , 别墅取名“ 桃花庵” 自号“ 花庵 , 桃 主” 并作《 桃花庵歌》 。
注定 与贫者结 缘。如果用金钱 和物质来衡量 , 这两种
人两种生活 自然有着天壤之别 。但换个 角度 去理解 ,
那些 富贵者须得 时刻绷 紧神经 , 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
过活 ; 而所谓贫者 , 能多 几分闲情 , 却 多几 分逸趣 , 反 而活得更加 自然 、 真实 , 更加轻松和快乐 。 以上六行全 用对 比描写 , 感情在激烈 的碰撞中展开 , 每一 句中 , 因

诗词赏析-唐寅-桃花庵歌

诗词赏析-唐寅-桃花庵歌

肆-1▪赏 析
全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 深远。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 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唐寅诗画得力处正在于此,这 首诗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全诗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汉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一 幅是明朝唐寅自己的生活场景。只用了“鞠躬车马前”、“车尘马 足”、“碌碌”等十几个字,就把明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传神 地勾勒了出来。唐寅自己的生活场景描写得比较详细,“种桃树”、 “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 半醉半醒日复日”、“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酒盏花枝隐士缘”。两幅画面孰优孰劣由读者自己体会和评定。









作简 介背 景来自▪作者简介中文名 别名
国籍 名族 出生地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职业 信仰 主要成就
代表作品
唐寅 唐伯虎,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 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 中国·明朝 汉族 苏州府白下、桥李间 公元1470年3月6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期 公元1524年1月7日(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 绘画大师 道教 明代绘画大师 明四家之一 吴门四家之一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落霞孤鹜图》《杏花茅屋图》《春山伴侣 图》《秋风纨扇图》《六如居士全集》等
贰▪注 释
1. 庵:屋舍也。 2. 桃花庵:唐寅在桃花坞建屋,名为桃花庵。 3. 桃花坞:坞为四面高,中间低的地方,今江苏省苏州市有地名“桃花坞” 4. 鞠躬:恭敬谨慎的样子,表示屈从,屈服。 5. 车马:此处代指高官权贵。 6. 忒(tuī):太。 7. 五陵豪杰墓: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

唐伯虎的诗桃花庵名句

唐伯虎的诗桃花庵名句

唐伯虎的诗桃花庵名句
1.【问题】唐伯虎的诗桃花庵名句
【答案】《桃花庵歌》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分别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伯虎《桃花庵歌》的全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庵歌》原文: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唐伯虎——《桃花庵歌》诗词赏析

唐伯虎——《桃花庵歌》诗词赏析

唐伯虎——《桃花庵歌》诗词赏析唐伯虎——《桃花庵歌》诗词赏析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作者简介】唐寅,唐伯虎,才气放,武夷游,洞庭荡;称才子,风流样,隐苏州,装颠狂。

传画艺,名声响,孤骜图,意清朗;松声图,雄伟壮,松与泉,合声唱。

明代的著名画家,历来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吴门四家”。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

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

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别号。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

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

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

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性格行为流于放浪不羁。

唐寅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后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名山,并荡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苏州。

晚年信奉佛教,自号六一居土。

曾作诗自责,说大丈夫虽不名,也应慨当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样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

被南昌宁王宸濠聘用后,发现宁王有反意,于是装疯回到苏州,从此放荡不羁,思想比较颓废。

《桃花庵歌》全文及赏析

《桃花庵歌》全文及赏析

《桃花庵歌》全文及赏析《桃花庵歌》——唐伯虎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诗词桃花庵歌赏析这首诗的赏析还是与唐伯虎的个人背景相关。

在中国世俗社会中,唐伯虎这个名字称得上是家喻户晓。

唐伯虎的形象向以风流倜傥和潇洒不羁为其标准的民间定式,各种版本的唐伯虎故事所突出表现的也大抵不外他恃才傲物、游戏人间的才子本色,无论是明人冯梦龙的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还是当代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其间一脉相传的.无不是唐才子对传统道德的藐视和对世俗规范的颠覆,他的所作所为既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大相径庭,而他的风流韵事却又为一般大众所艳羡和津津乐道,其微妙之处的确耐人寻味。

唐伯虎虽然在诗中以“桃花庵里桃花仙”自命,表现出一副安贫乐道的旷达胸怀和一种诗酒逍遥的人生境界,但他最终还是将时间看做了衡量人类一切希望和欲望的尺度,其结局也仍然不免要归结到虚无,归结到一个不可抗拒的人生宿命。

唐伯虎资料介绍:唐寅,唐伯虎,才气放,武夷游,洞庭荡;称才子,风流样,隐苏州,装颠狂。

传画艺,名声响,孤骜图,意清朗;松声图,雄伟壮,松与泉,合声唱。

明代的著名画家,历来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吴门四家”。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

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

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别号。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桃花庵歌》全文及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筠河北苏艳霞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

29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程敏政、徐经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

唐寅涉险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

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

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

唐寅36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

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

不过这里景色宜
唐伯虎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

第二年唐寅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

虽只几间茅屋,
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

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

明正德九年(1514),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
“六如居士”。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的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

死后葬在桃花坞北。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

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桃花庵歌》
……
TANBBOHU.....
YU 。

TAOHUAANGE
美文阅读m ei wen yue du
10
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寅文学上极富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桃花庵歌》是唐寅诗词中最著名的、流传最广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原诗如下: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首广为人知的《桃花庵歌》,唐伯虎虽然在诗中以“桃花庵里桃花仙”自命,表现出一副安贫乐道的旷达胸怀和一种诗酒逍遥的人生境界,但他最终还是将时间看做了衡量人类一切希望和欲望的尺度,其结局也仍然不免要归结到虚无,归结到一个不可抗拒的人生宿命。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的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

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

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

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

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

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

以上六行全用对比描写,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开,每一句中,因用韵的关系,前紧后舒,充分表现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性和居处生活的超脱与释然。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

如果他们在天有知,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农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绵绵。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着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

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断。

唐寅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却年少失意,看破官场后唾弃仕途,最终采取了与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极避世。

这首诗就是体现这种思想的典型。

状若疯癫的高傲,看破红尘的轻狂,看似洒脱不羁,却又隐隐透出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怀才无处遇、抱负不可舒的性情也可略见一斑。

这首诗中的每一句几乎都是对偶句,整首诗对仗极为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冲击力极强;前三句还用了顶针手法,在诗歌开头清晰描写环境的同时,手法语境上颇耐人玩味,引人入胜的同时顺其自然的带出了后面的部分。

诗中也未用艳丽词藻,
就像唐寅清高的为人。

美文阅读
m ei wen yue du
11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