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入党思想汇报:团日活动——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合集下载

周邓纪念馆观后感

周邓纪念馆观后感

周邓纪念馆观后感周恩来、邓颖超是我们非常敬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们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邓纪念馆,希望大家喜欢!周邓纪念馆观后感篇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周邓纪念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

看着一张张风雨岁月中的照片,聆听着讲解员讲述不同时期的故事,心中对周爷爷、邓奶奶的敬意油然而生。

当我来到周爷爷的肖像前,想起我们学的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好像我亲眼看到周爷爷当年在修身课上,用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决定了他那伟大的信念。

周爷爷、邓奶奶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两位伟人的青年时代都是在天津度过的。

他们在这里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共同投身革命斗争,他们对天津有着特殊的感情,把天津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直至他们临终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海河。

展厅的银幕上还展示了十里长街送和举国上下哀悼邓奶奶的情景。

银幕里的人在哭,银幕外的人也在哭,那都是舍不得两位老人的离去。

放映结束时,我还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中,久久不愿离去。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深的感受到周爷爷和邓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以及全国人民对他们的爱戴之情。

我要以他们为榜样,虽然不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我要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

周邓纪念馆观后感篇二在20xx年11月15号这一天,跟随着校党委一行,一起去参观周邓纪念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

下午1:30的时候我们小组同学已经到了纪念馆的门口集合了。

此次我们参观周邓纪念馆恰好建馆十周年的时侯。

周恩来、邓颖超是我们非常敬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们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两位伟人的青年时代都是在天津度过的。

他们在这里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一起组织革命社团,传播革命思想,共同投身革命斗争。

参观周邓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周邓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周邓纪念馆心得体会第一篇:参观周邓纪念馆心得体会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今天,我们党小组同学来到周邓纪念馆进行参观活动。

纪念馆的门口停放了很多大巴车,许多外地人士跟随旅游团前来参观,进出纪念馆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今天,我们要在这里开始我们的党课实践教育,周邓纪念馆,没有奢华的装饰,色彩斑斓的招牌,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凭吊瞻仰,清幽的环境,朴素的建筑,从内到外给人一种无以名状的崇敬之感。

当来到周总理肖像前,我久久伫立在那里,眼前浮现出那曾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俊朗的身影和在革命峥嵘岁月里那许许多多壮丽的诗篇。

在庄严肃穆的大厅内,我的心情感到格外激动。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

缅怀他的生平,青少年时期的刻苦求学,五四运动时期的被捕与抗争赴欧洲勤工俭学时的意气风发,到共产股际面见斯大林的曲折经过,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经历,中美的乒乓外交,以及“文化大革命”**岁月中的艰难处境,令人感动。

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看着一件件文物、文献、照片珍品,了解了周恩来当年到地震灾区慰问群众、回延安看望老区人民等感人肺腑的小故事;以及周恩来家规、周恩来照相的风格、周恩来用餐的规定、周恩来的工资、周恩来最后的日子、一件珍贵的丝棉袄等小故事,领略到周恩来、邓颖超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尤其对他们艰苦奋斗、平易近人的作风感到由衷敬佩。

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西花厅,通过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解说,一件件文物、文献和照片珍品向我们诉说了总理的日常生活和总理最后的日子。

陈列厅那件珍贵的丝棉袄,让我们看到了周恩来、邓颖超艰苦奋斗、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风;那些与寻常百姓家无任何差别的旧餐具让我们了解了两位伟大的革命者艰苦朴素的生活状态。

随后我们来到了周总理接见外宾的地方——客厅。

厅内布置简单、整洁,向右面墙上仰望,映入眼帘的是周总理伉俪摄于1970年的金婚纪念照。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到周总理的照片,我看到的第一眼反应就是周总理确实是为国家、为人民操劳而终的啊!照片上的总理已经瘦骨嶙峋,脸色晦暗,手上的皮肤已经掩盖不住手骨的形状,虽然面容憔悴,眼泡很肿,但是眼睛仍然炯炯有神,那矍铄的眼神给人一种睿智的、看遍全球的感觉!我再一次被这张照片深深触动!此时,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从脸颊滑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位革命伴侣所经历的波折、磨难,为国为民日夜操劳、心系中华儿女的伟大情怀在这张照片上尽显无疑!馆内陈列着周总理及夫人生前的一些照片,他们用那并不伟岸的身躯承担着亿万国人的生存、幸福,照片有些许的模糊,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光芒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多少革命先驱,多少新中国的英雄,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他们眼中的坚毅,大无畏的精神,感染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周邓纪念馆参观感受

周邓纪念馆参观感受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走进纪念馆,一种肃然、崇敬而亲切的感觉油然而升。

怀着对周恩来和邓妈妈的深切爱戴的心情,同学们依次参观了瞻仰厅、生平厅、情怀厅以及其他各个展厅,了解不同时期的伟人风采。

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清晰地折射出两位革命前辈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对党的事业的不懈追求和无限忠诚。

坚定的信仰、无私的精神、高尚的风范,使大家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

看着周恩来总理遗留下来的物品:穿了十几年的鞋子,更换了不知多少次领口袖口的衫衬衣,还有邓颖超同志那双打满了补丁的袜子,那件穿了十几年的毛衣……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为他们这种位居高层却仍艰苦朴素的高尚品质而感动。

我体会到了一个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的坦荡胸怀,简朴的生活伴随着祖国成长,铸就了辉煌历史,为新时期的我们树立了榜样。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经营未来。

虽然两位伟人都已逝去,但他们那种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我们年轻一代!参加了党支部组织的这次学习之后,我感觉自身在思想上正一步步提高,通过对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讨论,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更加坚信党的正确领导!让我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携起手,在党的领导下前进,前进,再前进!。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3月16日下午,怀着崇敬仰慕的心情,我们一行一百多人一起来到了周邓纪念馆,缅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前身是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简称青年时代馆),于1978年3月5日正式开放。

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

在这里他们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传播革命思想,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新中国成立后两位伟人一直关心天津的工作、关注天津的发展,多次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对天津人民无比关心。

他们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对天津和天津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

为了世世代代缅怀铭记周恩来、邓颖超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并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建立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1998年2月28日,在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前夕隆重开馆。

如今,周邓纪念馆不仅成为天津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天津标志性的现代文化设施之一。

走进场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两位伟人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两人神情慈祥却又带着对革命的坚定与执着。

在瞻仰厅的两侧分别镌刻着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和开国大典、祖国建设等历史性画面。

看着这些画面,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我的心情也不禁波澜起伏。

之后我们就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一起走进了周恩来生平展厅。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周总理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19世纪末,周恩来出生于内忧外患的中国,少年时期,他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这就注定了他不平凡的未来。

他为追求真理不断探索,通过到各国求学比较救国图存的有效方法,最终他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并坚持:“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在为民族解放建立功勋的路上,他为筹建新中国不辞辛劳,付出巨大的心血。

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整风学习中写的《我的修养要则》提到了以下七点目标: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参观周邓纪念馆心得体会(精选)

参观周邓纪念馆心得体会(精选)

参观周邓纪念馆心得体会(精选)
进入纪念馆的门口,我立刻感受到了肃穆庄严的氛围。

这座纪念馆建在江西和四川两位伟人的故乡,用红色砖砌成的外墙和金色的大门给人一种庄重而庄严的感觉,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是两位伟大领导人的故乡,也是两位伟人的不朽精神的寄托。

参观周邓纪念馆的这一天,我收获了很多。

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位伟人的伟大智慧和无私奉献精神。

他们为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并以两位伟人为榜样,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参观周邓纪念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两位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卓越领导才能。

他们的一生都是为了实现人民有关问题的正确解决,为了中国的独立、解放和富强而奋斗。

作为中国人民的骄傲,我们应该铭记两位伟人的伟大贡献,并继承他们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参观周邓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周邓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周邓纪念馆心得体会参观周邓纪念馆,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其难忘的体验。

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两位伟人的伟大与智慧,也对他们的奉献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在进入周邓纪念馆之前,我对周恩来和邓小平的了解还停留在课本上的简单介绍。

但是,通过参观周邓纪念馆,我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首先,我被展厅中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所吸引。

这些文物代表着两位伟人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不凡业绩。

我看到了周恩来手写的信件、讲稿以及珍贵的照片。

这些文物向我展示了周恩来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通过他手写的信件,我可以感受到他亲切的关怀和对每一个人民的深深关注。

他的讲稿中展示了他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他对国家发展的清晰方向。

邓小平的文物中也有许多精彩之处,比如他的日记和手稿,展现了他深思熟虑的领导风范和前瞻性的战略思维。

这些文物让我更加佩服两位伟人的智慧和才能。

其次,参观馆内的图片和展板,我对他们的历史背景和人格特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展板中详细介绍了两位伟人的亲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比如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抗日战争。

通过这些介绍,我了解到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动荡和困境,而周恩来和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者,他们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实在令人惊叹。

他们的果敢和智慧带领中国走出了困境,实现了国家的繁荣。

同时,展板中也描述了他们的人格特质,如坚定的理想信念、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谦虚的为人风范。

这些品质让我对两位伟人的崇敬更加深厚。

最让我深受触动的是观看了一段他们的演讲视频。

这段视频中,周恩来和邓小平分别在不同场合发表讲话,他们的言辞充满力量和智慧。

周恩来以平和而坚定的声音呼吁人们团结起来,为国家的发展共同努力。

邓小平则用深思熟虑的话语分析国际形势,为国家的前途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

他们的演讲充满激情与智慧,让我深深感受到他们作为国家领导者的魅力和能力。

参观周邓纪念馆,让我对两位伟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学校为了使同学们对我党的杰出领袖周恩来及人民的好大姐邓颖超有更深刻的认识,领略他们的风采,学习他们的精神,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增强对党的热爱,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六年级的同学参观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入馆后,同学们首先参观的是“瞻仰厅”。

厅内正中是一座汉白玉雕像,周邓伉俪的情态被刻画的惟妙惟肖;展厅西侧的浮雕描绘了“五四运动”、“二万五千里长征”、“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东侧则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来到“生平陈列厅”,讲解员向同学们讲述了一幅幅看似普通的照片背后的故事,让大家领略了伟人风采,在展厅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记录总理及夫人所经过的成长历程、革命道路和一些记录着总理外交风采的照片,还见到了许多实物:印刷《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印刷机、南昌起义的硅胶复原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周恩来的手书、复原的周总理办公室……此后,在这个厅里,同学们观看了纪录片《永恒的怀念》。

该片再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表现了人民对这位可亲可敬的总理的爱戴。

最后同学们来到“情怀厅”。

在这里,同学们见到了题为“鞠躬尽瘁”和“笑忆甘棠”的周恩来邓颖超腊像。

参观过他们生前的一些衣物、用品、信件及与国内外有人互赠的礼品等实物后,同学们深深的感到了他们为祖国的建设的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72年5月,确诊患膀胱癌。

5月、6月,主持召开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

8月,提出要进一步批判极左思潮的意见。

9月,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会谈,中日发表《联合声明》。

1973年3月,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恢复邓小平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决定。

8月,出席中共十大,作《政治报告》,当选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

1974年6月,离中南海住院治疗。

10月,在四届人大筹备期间,支持邓小平与“四人帮”斗争。

12月,抱病飞长沙同毛泽东商定四届人大人事安排问题。

1975年1月,出席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四个现代化”目标。

参观周邓纪念馆活动总结(五篇)

参观周邓纪念馆活动总结(五篇)

参观周邓纪念馆活动总结(五篇)第一篇:参观周邓纪念馆活动总结参观周邓纪念馆活动总结活动简介:为了更好地建设我们空管13级党支部,加强支部内人员之间联系,稳固支部;为了让我们预备党员进一步的加深对党性修养认识,更好地向党靠拢;为了响应党团号召,提高预备党员的素质质量。

我们党支部决定进行一次参观“周邓纪念馆”的支部活动,让我部的成员加深对周总理和邓夫人的认知了解,从而获得感悟来更好地投身于党的建设当中。

活动时间:2014年4月19日星期六活动地点:天津市周邓纪念馆活动总结: 4月19日,我支部所有成员身着正装准时到达666路公交站点,乘坐666路后转乘48路后全员安全抵达纪念馆。

随后,我们进入了纪念馆内部,在纪念馆中,我们六人伴随着一副副照片和一份份记录缓缓前行,在每一副照片,每一份记录,每一份介绍前我们都作了一段停留,仔细观察阅读,细细品味后才继续前行。

同时,我们还聆听了其他旅游团导游的介绍,进一步加深了对周总理的认识和敬佩。

在二楼,我们看到了邓颖超夫人的种种事迹,让我们对周总理“背后的女人”进一步认识,知道了她不仅仅是周总理的夫人,她也是一位为中国革命,为中国广大妇女同志而奋斗的伟大女性。

离开纪念馆,我们在纪念馆大门前进行了合影。

之后我们在馆外参观了一圈,在许多有纪念意义的地方配以院旗,进行了合影。

最后我们一起上了地铁转乘666安全回到学校后完美的结束了本次参观活动。

活动后,我们每位支部成员都获得了许多感悟,以下为感悟内容:1、支部成员吴桐参观感悟:在党的号召下,我们空中交通管理13级党支部进行了依次参观周邓纪念馆的活动,缅怀周总理和邓颖超夫人,4月19号,我和其余五名支部预备党员同学到达纪念馆,开始了我们党支部的第一次支部活动。

在馆内看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听着其他旅游团讲解员的讲解,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我了解到周恩来和邓颖超是这样的人,他们用毕生的经历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共产主义者,周总理诠释了如何当一个让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做人民的勤务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
入党思想汇报:团日活动——参观周
邓纪念馆有感
敬爱的党组织:
周邓纪念馆,没有奢华的装饰,色彩斑斓的招牌,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凭吊瞻仰,清幽的环境,朴素的建筑,从内到外给人一种无以名状的崇敬之感。

周总理的专机,简单的让人无法想象。

仅有二十多个座位和一张小小的单人床,不带任何装饰,简单的白色,而正是这样的一张床,承载起了新中国第一位总理,让世界人民景仰的总理。

馆内陈列着周总理及夫人生前的一些照片,他们用那并不伟岸的身躯承担着亿万国人的生存、幸福,照片有些许的模糊,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光芒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多少革命先驱,多少新中国的英雄,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他们眼中的坚毅,大无畏的精神,感染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馆内的放映厅播放了周总理和夫人的一些生平影像,从他们青年求学时的意气风发,到为了新中国成立时的奔波忙碌,感染
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那一幕,记得上小学时曾经学习过这篇*,当时只有图片,没有影像资料,还不曾有什么深刻的感知,但今天,看到那长安街两侧拥挤却静默的人们,看到那佩戴白花眼含热泪的人们,我也被深深的震撼了,随着解说员那低沉悲痛的嗓音不知不觉中眼眶悄悄的湿润了。

这世上,每个人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

工人要做好工,农民要种好地,学生要读好书,这既是天经地义之理,又是人之良心所在。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青团员,我们又该如何呢?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我对共产党拥护的炽热之心是不变的,为党旗增辉的坚定决心是不变的。

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来自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血的牺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在黑暗中为我们摸索出来一条前进的路,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人我们从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可以肯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我们不曾亲眼目睹,但可以感知他们的存在。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虽不用继续饱受战争的灾难,但共产党员的精神是我们仍然要学习的。

虽然我们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作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我们要随时向党组织靠拢,学习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先进性,思想境界高、精神面貌好、道德修养优。

这样才能成为人们学习效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