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闯关讲析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教学分析》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教学分析》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分析图形的运动单元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o。

2.通过实例观察、操作、想象,体会图形的运动过程,并尝试有条理的表达图形的运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经历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单元重点:1.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描述一个图形的旋转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o。

2.能正确分析一个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经过平移或旋转等多次运动的过程,能正确地将一个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平移或旋转等多次运动。

3.能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单元难点:1.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描述一个图形的旋转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o。

2.能正确分析一个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经过平移或旋转等多次运动的过程,能正确地将一个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平移或旋转等多次运动。

3.能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和平移,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学习认识图形的旋转和图形运动的综合。

学习图形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

五年级时,学生认识了平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学习的图形运动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学生进一步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等方面认识旋转。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o,能综合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形的运动,能运用图形的运动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部编辑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部编辑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部编辑

本文档旨在对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以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该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教材结构
该单元教材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散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通过阅读多篇优秀的散文,并结合一些例子进行分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

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老师将通过讲解和分析优秀的记叙文,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学生们将通过分析名著、阅读优秀的小说等方式,了解小说的写作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材内容
该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散文、记叙文和小说的写作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
-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 散文的分类
- 散文的写作技巧,并以《草房子》等经典作品为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 记叙文的分类
-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并以《小兔子十字街头过》等经典作品
为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 小说的定义和特点
- 小说的基本结构
- 小说的写作技巧,并以《荒野的果实》等经典作品为例进行
讲解和分析
总结
通过对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
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散文、记叙文和小说的写作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经典作品,并掌握其写作技巧,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并且拓展自己的阅读面。

该教材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是一
份值得推荐的教材。

新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Section Ⅱ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Section Ⅱ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Ⅰ品句填词1.Kathy seems to take a very passive(被动的)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2.We need to get some more accurate(精确的) information.3.The two astronauts did lots of scientific(科学的) experiments in space.4.They have attached(贴,附)a number of conditions to the agreement.5.We have proof(证据) that this man didn’t steal your car.6.As we know, language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重要的) means for mankind to convey thoughts and feelings.7.Scientist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been looking for cures(疗法) for cancer for many years. 8.The boss was entirely(完全地) satisfied with what the workers had done.9.This book has given us a vivid account(描述) of the life in the desert.10.Not only can it exercise flexibility(灵活性), but also it can help develop physical andmental(精神的) health.Ⅱ完成句子1.她也提出了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新建议。

She came up with a new sugges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as well.2.在这个男孩的带领下,我们昨天很容易就找到了那座房子。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卫星运行时间授课教师: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有多少名观众授课教师: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神奇的计算工具授课教师: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有趣的算式授课教师: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5)这组题的得数都是回文数,也就是一个数从左边开始念和右边开始念完全相同。

与回文数相关的还有回文句,如“北京自来水来自京北”;回文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油灯少灯油,火柴当柴火”等。

(6)学生举例说说。

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引起学生的好奇心:142857奇怪在哪呢?先请同学们把142857分别乘1、2、3、4,仔细观察积的特点,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可以让计算器来帮忙。

(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 142857×3=428571 142857×2=285714 142857×4=571428(3)观察积与因数的关系,及结果的特点。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规律:用142857的个位上的7乘第二个乘数,确定积的个位是几,然后在142857中找到这个数,把它及前面的数一起移到积的后面,剩余的一部分移到积的开头,如果剩余两部分,把后面的部分放前面。

如142857×2,7×2=14,积的个位就是4,先从142857中找到4,把4及前面的1写在得数的后面,其余的2857就写在开头,所以142857×2=285714。

(4)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142857×5,142857×6的积吗?(714285,857142)(5)学生独立计算后与组内同学交流,再全班交流验证结果。

教师加以鼓励: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有信心闯下一关吗?3、第三关:神奇的9。

(1)提出疑问:999999×999999=?学生计算,用普通计算器无法直接得到准确结果,怎么办呢?(2)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单元整体分析: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 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足迹更踏实,步伐更 稳健。本单元课文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和《别 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两篇习作例文组成,内容比较贴 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理解起来切近、平易。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 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 助学生联想到自己生命中遇到的类似的人和事,积极与他人分享自 己的感受,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第三部分(⑤):呼应开头,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强化
主旨,引发思考。
2、默读课文,品析作者借助的具体形象,逐段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情感脉络:
憧憬希望 失望怅惘
困惑执着
痛惜无奈
茫然焦灼

第8课 《匆匆》
任务三: 交流探究 活动 1:关键语句我来读
引导学生圈画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 采取教师范读,单个学生朗读,学生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 读,感受文章优美、富有诗意的语言特点。 活动 2:主旨思想我来说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实际,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文 本蕴含的对时间的哲理之思,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8课 《匆匆》
【本课小结】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 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 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激励读者要珍惜时间。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夯实基础:识记文学常识,积累重点字词。 2.作者将时间的流逝写得如此生动感人。学了课文之后,你对“时间的流逝” 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③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讲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讲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讲引言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阶段必学的基础课程之一。

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课程中,第三单元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涵盖了重要的语文知识点,如句子的基本构成和句子的种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从以下方面对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进行精讲: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句子,并能够正确划分出句子的主谓宾成分。

2.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种类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以及它们的语法特点。

3.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语文知识,正确表达意思。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句子的基本构成和句子的种类。

2.能够正确划分出句子的主谓宾成分。

3.掌握不同种类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以及它们的语法特点。

三、教学难点1.掌握不同种类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以及它们的语法特点。

2.能够正确划分出句子的主谓宾成分。

四、教学方法1.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说故事、课文朗读、情境演示等。

2.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3.通过多样化的教具和媒体,如电子白板、幻灯片、教学视频等,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评价方法1.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通过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以平时作业为辅助评价方式,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结语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句子的基本构成和句子的种类等重要语文知识点。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学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运用。

同时,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我们也能够更好的评估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

希望本篇文章的精讲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的理解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并且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同步解析与测评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闯关第四大题

同步解析与测评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闯关第四大题

同步解析与测评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闯关第四大题1、6.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能引出7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是()边形.[单选题]* A.七B.八C.九D.十(正确答案)2、11.小文买了一支温度计,回家后发现里面有一个小气泡(即不准确了),先拿它在冰箱里试一下,在标准温度是零下7℃时,显示为℃,在36℃的温水中,显示为32℃,那么用这个温度计量得的室外气温是23℃,则室外的实际气温应是()[单选题] *A.27℃(正确答案)B.19℃C.23℃D.不能确定3、14.将△ABC的三个顶点坐标的横坐标都乘以-1,并保持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单选题] *A.关于x轴对称B.关于y轴对称(正确答案)C.关于原点对称D.将原图形沿x轴的负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4、33、点P(-5,-7)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单选题] *A. (-5,-7)B. (5,7)(正确答案)C. (5,-7)D. (7,-5)5、7. 3位同学准备去学校饭堂吃午饭,学校饭堂有2个,则不同的去法共有( )种.[单选题] *A. 2+3=5种B.2×3=6种C.3×3=9种D.2×2×2=8种(正确答案)6、1.如果点M(a+3,a+1)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那么点M的坐标为()[单选题] *A.(0,-2)B.(2,0)(正确答案)C.(4,0)D.(0,-4)7、从3点到6点,时针旋转了多少度?[单选题] *60°-90°(正确答案)-60°90°8、29.已知2a=5,2b=10,2c=50,那么a、b、c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是()[单选题] * A.ab=cB.a+b=c(正确答案)C.a:b:c=1:2:10D.a2b2=c29、已知2x=8,2y=4,则2x+y=()[单选题] *A 、32(正确答案)B 、33C、16D、410、10. 如图所示,小明周末到外婆家,走到十字路口处,记不清哪条路通往外婆家,那么他一次选对路的概率是(? ? ?).[单选题] *A.1/2B.1/3(正确答案)C.1/4D.111、10.如图,点O在直线AE上,OC平分∠AOE,∠DOB是直角.若∠1=25°,那么∠AOB的度数是()[单选题] *A.65°B.25°(正确答案)C.90°D.115°12、9.点(-3,4)到y轴的距离是()[单选题] *A.3(正确答案)B.4C.-3D.-413、已知二次函数f(x)=2x2-x+2,那么f(2)的值为()。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分析(单元规划)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分析(单元规划)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分析(单元规划)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汉字和词语,提高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

-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词语学习- 学习一些常见的词语,如"小溪"、"麦穗"等。

通过配图和生动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的语境中。

阅读理解- 选择一些适合年级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诗歌等,让学生进行阅读,并通过问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能力。

口语表达-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

通过一些简单的话题,如描述自己的家、描述一个动物等,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时- 词语学习:通过图片展示和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新的词语。

- 词语运用:设计一些游戏或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语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选择一篇适合年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朗读,并提出相关问题,测试学生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第三课时- 口语表达: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个话题,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反馈。

第四课时- 综合活动:结合词语学习、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设计一个综合性的活动。

例如,让学生根据一篇短文进行朗读、回答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形式,测试学生对于词语的掌握情况。

- 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 观察学生在口语表达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上是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分析和单元规划。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解决问题:

6、如下图:李叔叔种了苗圃和花圃两块地。
40m 30m 花圃
12m
苗圃
12m
(1)两块地的面积共多少平方米 解法一:先分别算苗圃和花圃的面积,再求和。 苗圃:40×12=480 花圃:30×12=360 480+360=840平方米 综合算式: 40×12+30×12=840平方米
一、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填空




2、在 里填上运算符,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12分) + 146 54 ) (1)765-146-54=765-( 40 + 25 (2)25×(40+8)=25× ×8 125 × 8 (3)12000÷125÷8=12000÷( ) + 99 1 (4)87×99+87=87×( ) 8 × (125× (5)13×125×8=13 ) (6)365-199=365-200 + 1


1、27+33+67=27+100 2、125×8的简便运算是125×8×8 3、47×100=47×87+47×13 4、46×99=46×(99+1) 5、1250÷(25×5)=1250÷25÷5 6、345-199=345-200-1
(√ ) ( ) × ( ) √ ( ) × √( ) ( × )
四、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计算。(20分


3000÷125÷8 =3000÷(125×8) =3000÷1000 =3
136×22-22×36 =(136-36)×22 =100×22 =2200
五、解决问题:




快乐商场在去年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 331台和233台。快乐商场去年售出冰箱多少台? 解:269+67+331+233 =(269+331)+(67+233) =600+600 1200台 答:快乐商场去年售出冰箱1200台
五、解决问题:


2、13名同学在果园里摘苹果,每人摘4筐,每筐25Kg,同学们 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解法一:先求每人摘多少?25×4=100千克 再求13人一共摘了多少千克?100×13=1300千克 综合算式:25×4×13=1300千克 解法一:先求13人摘多少筐?13×4=52 筐 再求13人一共摘了多少千克?52×25=1300千克 综合算式:13×4×25 =13×(4×25) =13×100 =1300千克
四(4)班
教师:黄铸新
一、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填空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12分) (1)58+47+42+53=( 58 + 42 )+(47 + 53 ) (2)381+236+464=381+( 236 + 464 ) (3)634-123-377=634-( 123 + 377 ) 8 7 (4)125×56=125× × 14 86 (5)235×14+235×86=235×( + ) 7 2 (6)2100÷14=2100÷ ÷
四、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计算。(20分)





45×99 =45×(100-1) =45×100-45 =4500-45 =455 (80-8)×125 =80×125-8×125 1 0000-1000 =9000
54×102 =54×(100+2) = 54×100+54×2 =5400+108 =5508 4×8×25×125 =4×25×(8×125) =100×1000 =10 0000

三、我会选 (10分)
5、984+987-98=( A ) A、98×10 B、98×11 C、98×12

四、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计算。(20分)





89+11+124+76 975-147-23 =(89+11)+(124+76) =975-(147+23) =100+200 =975-170 =300 =805 125×64 134×8+8×66 =125×8×8 =(134+66)×8 =1000×8 =200×8 =8000 =1600
五、解决问题:

5、师傅每小时加工53个零件,徒弟每小时加工46个零件,每人每天工 作8小时,两人一天共加工多少个零件?(用两种方法解答) 解法一:先求师傅、徒弟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师傅:53×8=424 徒弟:46×8=368 再求两人一天共加工多少个零件?424+368=792 综合算式:53×8+46×8=792 解法二:先求师徒两人每小时共加工多少个零件?53+46=99 ; 再求师徒8小时共加工多少个零件?99×8=792 综合算式:(53+46)×8 =99×8 =792
五、解决问题:






3、织帽小组30人8小时织帽2400个,平均每人每小时织帽多 少个? 解法一:先求30人每小时织多少个?2400÷8=300个 再求每人每小时织多少个?300÷30=10个 综合算式:2400÷8÷30=10个 解法一:先求每人8小时织多少个?2400÷30=80 个 再求每人每小时织多少个?80÷8=10个 综合算式:2400 ÷30÷8 =2400÷240 =10 个
五、解决问题:

解法二:苗圃和花圃的宽相同,相差的图形如下:
30m
?m
12m
40m
先求相差的图形的长 40-30=10 再求苗圃比花圃大多少平方米? 10×12=120平方米 综合算式:(40-30)×12 =10×12 =120平方米
五、解决问题:


4、商店运来15筐香蕉和15筐苹果,每筐香蕉58kg,每筐苹 果42kg,商店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解法一:先求香蕉、苹果各多少千克? 香蕉:58×15=870千克 苹果:42×15=630 再求香蕉和苹果共多少千克?870+630=1500 综合算式:58×15+42×15=1500 解法一:先求1筐香蕉和1筐苹果共多少千克?58+42=100 再求各15筐共重多少千克?100×15=1500 综合算式:(58+42)×15 =100×15 =1500
一、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填空






3、在 里填上“>、<或=” < 136-54-46 136-(54-46) > 101×85 100×85+1 < 1250÷(125×5) 1250÷125×5 = 86×4+86 86×5 > 32×125 125×4+125×8
二、我会判(12分)

三、我会选 (10分)
1、下面得数不相等的一组算式是( C ) A、187×105-187×5 B、25×38×4 C、 68×100+2 187×(105-5) 38×(25×4) 68×102 A 2、计算560÷35时,正确的简便方法是 ( ) A、560÷7÷5 B、560÷7×5 C、560÷5 ×7 C 3、计算48×25时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是 ( ) A、12×(4×25) B、48×100÷4 C C、 40×25+8×25 4、57×101的简便算法是 ( ) A、57×100+1 B、57×100-57 C、57×100+57来自五、解决问题:
解法二:苗圃和花圃的宽相同可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如 ?m 下图:
40m 苗圃 30m 花圃 12m
先求合成后的长方形的长是多少米?40+30=70m 再求合成后的长方形的面积。70×12=840平方米 综合算式:(40+30)×12=840平方米
五、解决问题:


(2)苗圃的面积比花圃的面积大多少? 解法一:先分别算苗圃和花圃的面积,再求差。 苗圃:40×12=480 花圃:30×12=360 480-360=120平方米 综合算式: 40×12-30×12=120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