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的认识

合集下载

火星

火星
第四小组
2016.11.30
对火星的初步认识
1、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
火星位于太阳系,距太阳最近的第四颗行星
(1930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的冥王星曾被认为是大行星,但随着一 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2006年8月24日召开的国际天文学 联合会第26届大会将其定义为矮行星。 )。
2、火星的形态、自转与名称
②岩石纪念碑的宽度 大概5米
④之前在火国拍到火星 维多利亚火山口照片宽800米
6、奇特的火星地貌之二
①09年6月15日美国拍到火星表 面“旋风”照片,是一种小型的旋 转上升气流,含有灰尘或沙子。
②火星“沙尘暴”显 现五彩斑斓视觉效应
★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这是因为火星表面布满了氧化物 的大沙漠,因而呈现出铁锈红色,还有赭色的砾石地和凝固的熔 岩流。常有猛烈的大风,形成可以覆盖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尘暴, 每次可持续数个星期。
尽管如此,火星地表与地球 的相似仍然使人们愿意相信火 星曾经拥有过生命。主要的理 由就是火星上有存在水的迹象, 而水是生命之源。即使火星不 曾有过生命,只要那里有水, 人类就觉得倍感亲切。必竟在 太阳系中,地球除了火星可以 商量,再没有一个有可能帮她 哺育生命的伙伴了。为此人类 还要不懈地努力,争取在火星 上耕耘出一片绿洲。也许会有 一天,人类坐在火星上遥望夜 空中的地球。
4、火星的四季变化与温度
(1) 火星上有明显的春夏 秋冬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 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 (2)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 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 了95%。浓厚的二氧化碳大 气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温,但 在火星上情况却正好相反。 (3)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 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 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33℃。火星的 内核是个冷却的球体,不能产生保护火星的磁体。

火星资料

火星资料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地心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尺度扩展到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火星特点:1、火星是地球的近邻,是与地球类似之处最多的行星,因色泽通红,称为火星。

2、火星上有昼夜,比地球一昼夜长40分钟。

有四季,但表面温度比地球低,年最高25°C,最低–110°C。

3、火星的直径只及地球的1/2,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10,也有大气但较稀薄,地心引力仅为地球的38%。

4、火星也具固态的岩石表面,但是荒芜的世界。

5、火星的大气成分,CO2占95%日前,一些美国科学家们相信,人类自己完全可以将这颗红色星球改造成一颗充满蓬勃生命的“绿色星球”。

许多天文学家都承认,因有水存在,火星完全可以被改造成一颗生机盎然的“小地球”,尽管人类可能需要为此付出数十年的时间和无法估量的高昂代价。

据报道,“改造火星”的第一个步骤,将是寻找一种方法来加厚它的大气层。

第二便是使火星表面变得更加温暖。

方法之一是造一面巨大镜子,让其在火星轨道上盘旋,把太阳光聚焦到火星极地的冰盖上,使其融化并释放出CO2 。

当CO2增多后,可以引发温室效应,使火星表面趋暖。

方法之二是建造“超级温室气体工厂”,这些气体是由碳、氯和氟等组成的化合物,温室效应作用更强,这样的工厂可建在火星表面各个战略地点,使全球温度缓缓上升。

当大气变厚后,它还可有效阻挡太空辐射光线对火星表面的照射,为将来“移民” 的地球生物体提供屏障。

只有有了更厚、更暖的火星大气层,冻结在火星土壤中的冰才会融化,在火星上植树造林才会成为可能。

当从地球上移植过去的树木和植物生长后,就会产生大量的氧气,使火星的大气渐渐与地球相似。

认识火星

认识火星

认识火星火星是太阳系9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第四。

火星是地球的右邻,它的轨道在地球之外,与太阳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倍。

火星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与太阳的距离在~亿km之间,近日距和远日距相差4200万km,因此火星冲日时与地球的距离有较大的变化。

西方称火星为“玛尔斯”,希腊神话中是主管国家、战争和农业的神。

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意为荧荧似火,亮度常有变化,令人迷惑。

火星外观呈橙红色,亮度变化明显,星等在+等到-等之间,在太阳系中,火星的亮度仅次于月球和金星,因此在夜空中肉眼就可以看见。

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是“火卫1”和“火卫2”。

火星表面的温度很低,比地球低30℃以上,昼夜温差常超过100℃。

在火星赤道附近,白天大约为20℃左右,夜间则下降至-50℃以下,两极地区的最低温度可达-139℃。

火星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火山和峡谷。

北半球主要为巨大的火山溶岩平原和一些死火山;南半球到处崎岖不平,环形山星罗棋布。

火星两极分别有两个白斑,称为“极冠”,极冠的大小随火星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极冠由冰和固态二氧化碳组成,温度在-70℃到-139℃之间,由于二氧化碳随温度的变化而不断地气化和凝结,使得极冠的大小不断变化。

火星在许多方面都与地球相近,是太阳系中环境与地球最接近的行星。

火星有被大气包围着的固体表面,有四季的变化,它的极冠夏天缩小,冬天扩大,像是冰雪的消融和冻结,火星表面的颜色也随季节发生变化,像是植物的生长和凋零。

因此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成了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火星也成为未来人类移民的主要候选地。

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像的行星,火星理所当然成为人类优先探索的目标。

火星表面有水和火山存在的迹象,与地球相似,这是导致生命起源的重要因素,因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国政府、科幻作家、电影导演、新闻媒体乃至普通大众都对火星表现出了广泛而又持久的兴趣。

火星与月球都是地球最近的邻居,然而,人类对火星的了解比对月球的了解少得多。

读火星读后感

读火星读后感

读火星读后感
火星是人类探索的终极目标,也是科幻作品中常常出现的题材。

《火星》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让我对火星这颗神秘
的星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书中对火星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红色的星球上。

作者对火星的地貌、气候、生物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让我仿
佛亲眼目睹了那里的一切。

我可以想象到,当人类登上火星的那一刻,会是怎样的震撼和激动。

其次,书中对火星探索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从最
早的火星观测到如今的火星探测器,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历程可谓是
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火星探索的过程有了
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人类的勇气和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书中对于人类未来在火星上的生活进行了设想和展望。

作者认为,火星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园,人类将在那里建立永
久的居住点,并逐步开展火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这种未来设想让
我对人类的未来有了更加乐观的展望,也对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智
慧有了更大的信心。

通过阅读《火星》,我对这颗神秘的星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和人类的不懈努力,我们终将能够实现登上火星的梦想,开启人
类的新篇章。

火星资料简介

火星资料简介

火星资料简介火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之一,也是人类最有可能在未来进行探索和居住的目标。

它以红色的外貌而闻名,经常被称为“红色之星”。

火星作为一个令人着迷的天体,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火星的一些基本信息和最新发现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火星的物理特征是人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它位于太阳系内的第四个行星,也是地球的近邻。

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左右,它的表面被大量的火山、峡谷和撞击坑所覆盖。

与地球上的大洲相似,火星上也有类似于洲和岛屿的地貌特征。

最显著的地貌特征之一是巨大的火山山脉,其中包括奥林帕斯山,它是太阳系中最高的火山。

火星的大气层也是科学家们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相比地球的大气厚度,火星的大气比较稀薄,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

它的厚度只有地球大气层的1%,因此火星上的气压很低。

火星上的气候也非常极端,表现为极度的干燥和极低的温度。

火星的平均温度约为零下80摄氏度,最高温度也只有零下10摄氏度左右。

关于火星是否有液态水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

然而,最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火星表面上可以找到液态水。

科学家们通过在火星南极附近进行的实地观察和探测,发现了大量的冰冻水存在。

此外,还有证据表明,在火星的某些地区可能存在地下水。

这些发现为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提供了新的线索。

探测火星的任务一直是国际航天机构的重点任务之一。

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个国家的航天器飞往火星进行探测。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背水一战”、“机遇号”和“好奇号”等探测器。

这些探测器通过对火星的表面进行详细的勘测和采样,提供了大量的有关火星的信息。

此外,最近中国也成功地发射了“天问一号”探测器,进一步加深了对火星的认识。

最近的一项重要发现是关于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证据。

科学家们对“好奇号”探测器传回的数据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了有机分子和甲烷等复杂化合物的存在。

这些化合物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关键成分,因此推测火星上可能有微生物或其他形式的生命存在。

火星的基本常识大全

火星的基本常识大全

火星的基本常识大全
火星是太阳系中的第四颗行星,它的一些基本常识包括:
1.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

2.火星的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遍布撞击坑、峡谷、
沙丘和砾石。

3.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
4.62小时,公转周期为1.88年。

4.火星的表面温度较低,平均约为-55℃。

5.火星的南半球是古老、充满撞击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
低地平原。

6.火星上最大的火山是奥林帕斯山,最大的峡谷是水手号峡谷。

7.火星有两颗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捕
获的小行星。

8.火星被称为“红色星球”,是因为其表面的红色土壤中含有氧化铁
(或称为铁锈)。

9.火星的轨道偏心率较大,导致其表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变化较
大。

10.火星的极地冰帽主要是由水冰组成的,但也可能包含少量的二氧
化碳冰。

11.火星的大气中存在微量甲烷和其他有机化合物,这表明火星上可
能存在生命。

12.火星探测任务是了解火星的重要手段,包括探测器登陆和观测等。

以上是对火星的基本常识的简要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颗行星。

幼儿园科普认识火星教育教案

幼儿园科普认识火星教育教案

幼儿园科普认识火星教育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科普认识火星教学目标:1. 认识火星,了解其基本特征;2. 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3. 提升幼儿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认知火星;2. 掌握火星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 对幼儿进行科学认知教育和探究教育;2. 引导幼儿进行探究和思考,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火星的景色,让幼儿先睹为快;2. 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火星的了解,再对幼儿进行引导,询问如:”你们知道火星吗?火星是哪个星球?“第二步:了解火星1. 展示火星照片,让幼儿认真观察;2. 提问问题,激发幼儿思考:”你们看火星,它是什么颜色的?火星有多少个月亮?“3. 解答问题,让幼儿认识火星基本特征和编织火星的历史和特色。

第三步:探究火星1. 运用教学工具卫星地图,让幼儿探究火星表面的山脉峡谷、火山洞穴等地貌特征;2. 让幼儿绘制自己心目中火星的图画。

第四步:课堂互动1. 班级分小组,让幼儿自己动手模拟火星表面的特征,比如模拟火山喷发、模拟小行星撞击等,让幼儿体会研究科学的乐趣;2. 社交互动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五步:课堂总结1.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形成科学认知;2. 引导幼儿反思今天学习的经历和收获。

教学方法1. 图片或视频展示法;2. 问答交互法;3. 卫星地图探究法;4. 模拟活动法;5. 社交互动法;6. 总结引导法。

教学评价1. 对幼儿的学习反应;2. 幼儿的表现和思维动态;3. 教学达成目标的评估。

古代人们对火星的错误认识

古代人们对火星的错误认识

古代人们对火星的错误认识
古代人们对火星的错误认识
荧惑晶华赤,醍醐气味真。

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烧人。

杏俗难为对,桃顽讵可伦。

肉嫌卢橘厚,皮笑荔枝皴。

琼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匀。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沈杨二舍人阁老同食敕赐樱桃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韵》中写下的句子,其中“荧惑晶华赤”是写樱桃的红润。

荧惑,即今天所说的火星。

火星与地球一样,都在太阳系生命宜居带上,从理论上说,金星、火星、地球都可能孕育出生命。

但41亿年前,一颗小行星正撞上火星,将其外壳直接撞碎,内核中氧化铁等喷发到表面,使它变成红色。

撞击后,火星内核变冷,磁场随之消失,以致难以吸附大气层。

火星上原本丰富的水源渐消失,目前主要以冰的形式,保存在两极。

看过美国大片《火星救援》的人知道,火星上常年沙尘暴,一刮就是几个月,已不太可能存在生命。

火星风速可达180米/秒,远超地球上最大风速60米/秒,但气压不足地球的1%,不可能出现《火星救援》中,火箭被大风吹倒的情况。

因颜色赤红,古代东西方对火星均不抱好感。

西方人称它是战神,主杀戮,东方人则将它视为“灾星”。

然而,自伽利略后,西方人对火
星的兴趣与日俱增,东方人对它的兴趣反而降低了。

其中幽微,值得钩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星的认识
——宇宙的认识系列讲座
作者声明:历经14年的研究,本人提出了新的观点“物质能量循环理论”,完成了8.2万字的《解读宇宙密码-物质能量循环理论》一书。

该书不仅解读了什么是宇宙、宇宙的形成、宇宙的变化运动、彗星的形成等我们至今没有解答的问题,同时也解答了地球上水的来源、地球上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地球上生物的起源、生物的进化、恐龙消失的原因以及人类的诞生等问题。

该作品不仅对自然科学的开展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健康知识丛书。

由于作品完成之前没有找到合适的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里,将部分内容与广大读者分享。

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1997年有学者类似的观点,纯属雷同。

特此声明:发布公开的作品内容,属作者版权所有,未经作者授权,严禁下载、转载、抄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真理的东西就不怕实践来检验。

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出现,一时间被全世界传完说话,特别是20世纪60-80年代的全年,手里基本上都有本进化论。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化论的观点正确率还不到60%。

再比如,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将近一百多年后才被人们认可,而直到现在,还没有推翻它。

2020年7—8月,中国将发生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将着陆到火星地表对彗星进行探测。

在没有得到探测火星的资料前,我们首先根据<物质能量循环理论>的观点对火星的认识进行全面解读,然后对今后照火星探测器带回数据进行比对,确认物质
能量循环理论科学性。

关于火星的认识,目前认为,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火星的直径约是地球的一半,体积为15%,质量为11%;火星直径约为月球的两倍、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约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沙尘暴发生。

火星与太阳平均距离为1.52个天文单位,公转周期为687地球日,1.88地球年(以下称年),或668.6火星日。

平均火星日为24小时39分35.244秒,或1.027491251地球日。

火星和地球一样拥有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火星的表面基本是沙漠,地表沙丘、砾石遍布。

由于重力较小等因素,地形尺寸与地球相比亦有不同的地方。

火星的火山和地球的不太一样,除了重力较小使山能长的很高之外。

火星的内部情况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况资料和有关的大量数据来推断的。

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半径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质组成;外包一层熔岩。

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外壳。

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

火星的轨道是椭圆形,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160摄氏度。

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非常干燥,温度低,表面平均温度零下56℃,水和二氧化碳易冻结。

在火星的早期,它与地球十分相似。

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转化为含碳的岩石。

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块运动,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环到它的大气
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

因此,即使把它拉到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的地表里有大量的水冻在厚厚的地下冰层,只有当火山活动时才有可能释放出来。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科学家们已经掌握更多证据证明在数十亿年前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曾经被广阔的海洋覆盖。

以上关于火星的认识,虽然得到大多数科学家们的认可,但是这些观点仍然是假说而非真理。

没有看见的都很好奇,其实火星很普通的,物质能量循环理论对火星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火星地表山丘的海拔高低悬殊不大。

太阳系中的9大行星,他们的起源、形成是一样的,物质能量循环理论认为,他们的形成都是由微粒子物质形成分子物质的产物。

与地球相比,火星与地球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但是与地球相比,火星海拔高低悬殊不大估计在1000米左右。

而地球海拔高低较大,原因是地球经历水来到地球(参考:地球上水的来源),导致地球的地壳受到损害,在地幔运动的作用下,使地球表面发生变化,使地球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状。

而火星的地壳没有收到损害,在自转的作用下,火星是个较为规范椭圆。

2、火星上没有水。

虽然火星上没有水,但是火星形成的时候水蒸气形成彗星(参考:物质能量循环理论之彗星的形成)时,仍然有少量水遗留在火星。

由于火星昼夜温差较大,所以这部分水渗透到地壳内部形成地下水。

3、地表沙漠化严重。

火星形成的时候,地表就遗留大量的灰尘,在风吹日晒下,大部分灰尘遗留在低凹处,久而久之的形成较硬的土块。

而山顶以及其他凸处部位上由于长期风化,表面特别光滑,就好像被雨水冲洗过一样。

4、风暴大。

由于火星的昼夜温差较大,冷空气与热空气相遇形成风暴。

由于火星的昼夜温差与地球的昼夜温差更大,所以火星上的风暴比地球上的风暴大得多。

5、生命迹象。

火星上到底很久之前有没有生命的存在?物质能量循环理论的认为,地球与其他星球一样的,有机物是在无机物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产物,生物体是一个庞大的有机化学反应场所,而要完成这个庞大的有机化学反应,还必须有水的存在。

火星的大气层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氧气、氮气等,在特殊条件下形成有机物是存在的,但是要向地球一样产生生物是不可能的。

火星很多方面与地球相似,只有在火星有水的条件下才能够产生生物。

当然如果火星上曾经有大量的水,那就不排除火星上曾经有生命的存在。

春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