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共44页文档
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共44页文档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广泛性焦虑障碍 病情说明指导书

广泛性焦虑障碍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广泛性焦虑障碍概述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与其他焦虑障碍不同,广泛性焦虑障碍不受任何特定环境的限制或因环境而持续加重。
通常患者具有特征性的表情,并且可表现出坐立不安,甚至有颤抖、皮肤苍白,手心、脚心以及腋窝汗水淋漓。
目前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比如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
该病通常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期,但也可以于任何年龄开始。
广泛性焦虑障碍与正常人“焦虑”的区别在于,该病的担忧是明确过度的、普遍且难以控制的,且伴有明显的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
英文名称: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涣散、睡眠障碍、烦躁不安、易疲劳、颤抖、皮肤苍白。
主要病因: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其他因素。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核磁共振、内镜检查。
重要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放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预防广泛性焦虑障碍。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病特点三、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病因病因总述:目前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比如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人格障碍)等。
基本病因:1、生物学因素(1)遗传:双生子研究显示本病的遗传度约为30%,Noyes等则报告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亲属中本病的患病风险为19.5%,而正常对照组该风险为3.5%。
有关该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较少,仅有的研究提示该病可能与多巴胺D2受体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存在关联。
《广泛性焦虑障碍》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担 忧,且常常伴有明显的 紧张和恐惧感。
焦虑症状影响患者的日 常生活、工作或学习, 导致明显的功能损害。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 抑郁症、强迫症等引起 的焦虑症状。
鉴别诊断
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常表现出情绪低落、 兴趣丧失等症状,与GAD的担忧
和焦虑症状不同。
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症
强迫症患者常表现出强迫思维和行 为,如反复洗涤、检查等,与 GAD的担忧和焦虑症状不同。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 抗氧化物,有助于提高心理韧性。
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有助于释放压力和焦 虑情绪,增强身体健康。
社会支持与心理教育
寻求社会支持
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 持和理解。
心理教育
参加广泛性焦虑障碍相关的心理教育课程或讲座,了解疾病相关知 识,提高自我认知和应对能力。
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自我观察与记录
记录自己的焦虑症状、情绪变化 和应对方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 自己的焦虑状况,并找到适合自
己的应对策略。
积极应对
当焦虑情绪出现时,尝试用积极 的方式去应对,如进行身体锻炼 、听音乐、阅读等,以转移注意
力。
健康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于缓解焦虑 情绪非常重要。
案例三:GAD对家庭和工作的影响
总结词
GAD给患者家庭和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关系紧张 、工作效率下降等。
详细描述
患者刘先生在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期间,由 于过度担心和紧张,导致与家人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变 得紧张。在工作上,他经常无法集中精力,导致工作 效率下降。同时,他的焦虑症状也给家庭带来了负面 影响,如家庭气氛紧张、家庭成员关系疏远等。经过 一段时间的治疗,刘先生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 作状态,家庭和工作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指南荐读】DSM-5之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指南荐读】DSM-5之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在“每当人多的时候就感到害怕,这也是一种病?”一文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焦虑障碍的多种分类。
在本文中,将根据DSM-5内容,详细介绍较为常见的两类焦虑障碍:惊恐障碍与广泛性焦虑障碍。
“ 1.惊恐障碍诊断标准A. 反复出现不可预测的惊恐发作。
一次惊恐发作是突然发生的强烈的害怕或强烈的不适感,并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发作期间出现下列4项及以上症状。
注:这种突然发生的惊恐可以出现在平静状态或焦虑状态。
心悸、心慌或心率加速。
出汗。
震颤或发抖。
气短或窒息感。
哽噎感。
胸痛或胸部不适。
恶心或腹部不适。
感到头昏、脚步不稳、头重脚轻或昏厥。
发冷或发热感。
感觉异常(麻木或针刺感)。
现实解体(感觉不真实)或人格解体(感觉脱离了自己)。
害怕失去控制或“发疯”。
濒死感。
注:可能观察到与特定文化有关的症状(例如,耳鸣、颈部酸痛、头疼、无法控制的尖叫或哭喊),此类症状不可作为诊断所需的4个症状之一。
B. 至少在1次发作之后,出现下列症状中的1-2种,且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持续地担忧或担心再次的惊恐发作或其结果(例如,失去控制、心脏病发作、“发疯”)。
在与惊恐发作相关的行为方面出现显著的不良变化(例如,设计某些行为以回避惊恐发作,如回避锻炼或回避不熟悉的情况)。
诊断特征惊恐发作是突然汹涌而来强烈的害怕或不适,在几分钟内达到顶峰,而且在此期间,13项躯体和认知症状列表中有4项或更多症状出现。
临床工作者要仔细询问惊恐发作之前或导致发作的系列事件,以及个体对惊恐发作是否有明显原因的自我判断来确定惊恐发作是不可预期的还是预期的。
超过一次的不可预期的完全症状的惊恐发作,才能诊断为惊恐障碍。
患病率在美国和几个欧洲国家的总人数中,惊恐障碍成年人和青少年12个月的患病率估计为2%-3%。
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受到影响,比例约为2:1。
性别差异始于青少年期,在14岁以前已经可以观察到。
在小于14岁的童患中,惊恐障碍的患病率很低(;64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0.7%,可能反应了其严重程度降低到亚临床水平。
焦虑障碍I:恐怖症与惊恐障碍

心理社会因素
行为治疗
恐惧反应可以经过条件反射而建立。
认为恐怖症的形成有二个步骤:
第一,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一个人习得了对条件 刺激(即中性刺激)的害怕反应;
第二,为了减少条件性的害怕反应,习得了回避 性条件刺激的行为。
这是一个操作性条件作用过程,它使得回避行为得
到了强化而长期存在。
( Mowrer,1947)
(Carson et al., 1996)
27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分析理论
恐惧是对抗焦虑的一种防御反应,而焦虑的产生 根源在于无意识的本我冲动 ;
人们害怕为无意识的本能冲动所支配,通过置换 的防御机制,焦虑就被某些外在对象或情境替代。 (钱铭怡,2006)
例如:4岁的小汉斯(Little Hans)对马的恐惧 。 (Comer, 2002)
• 恐怖症在人群中常见,是仅次于抑郁症、 酒依赖,位于第三位的精神障碍。
10
患病率
美国
社交恐怖症终生患病率:11.1%(男)和15.5%(女)。
(Magee,1996)
特殊恐怖症的终身患病率大约为11%(其中男性7%,
女性16%)。
(Keller,1994)
广场恐怖症终身患病率为5.3%(其中女性约占75%)。
15
主要表现
• 三个特点 1、焦虑症状
担心昏倒,或失去自控;植物性神经功能激活的表现;惊 恐发作
2、焦虑均在特定情境中发生
人群拥挤的场合、封闭场所、难以立即逃到安全的地方等 情境
3、回避行为
立即从恐怖情境中逃走或回避恐怖情境
16
社交恐怖症 (social phobias)
• 又称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等 – 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具有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 – 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当泛化 – 回避见人、所有公众场合 – 焦虑,面红、心慌、震颤、出汗、恶心、尿急等
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

焦虑这个词来源于印度日耳曼语“angh”与“狭窄”、 “受束缚”有关。我们在焦虑时所感受的压抑或是“狭窄”往 往与胸腔有密切的关系。当不能自由呼吸时,我们就会说感到 胸闷,不能像平时那样呼吸,事实上就是属于焦虑现象。
CCMD-3中定义为:是一种以焦虑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 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两种。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 ,凡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躯体疾病的焦 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症。其他精神病理状态如幻觉,妄想、强 迫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等伴发的焦虑,不应诊断为焦 虑症。
二、临床表现
• (一)惊恐发作 • (二)预期焦虑 • (三)求助或回避行为
(一)、惊恐发作
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正在惊醒日常活动,如看书、散步、开会或 操持家务时突然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胸闷、胸 痛、胸前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 窒息。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即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 这种紧张心情使患者难以忍受。因而惊叫、呼救。
医生或是换医生以弄清自己倒是得了什么病。 4、患者经常持有他们会“发疯”或是“失去控制”的错误观点。 5、发病年龄常介于15--35岁间,表现为慢性,发病率约为1.4%--4%
。 6、常伴发其他焦虑障碍。 7、惊恐障碍患者最常见的社会问题是酒精或药物滥用及自杀企图。
1、一部分患者发作没有环境诱因,有些人的惊恐 发作 是环境或时间诱发的。
5、发病年龄常介于15--35岁间,表现为慢性,发病率约为 1.4%--4%。
惊恐障碍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年龄范围为15-40岁,平均发病年 龄是25岁。不过,此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其发生与社会经济 状况无关。美国的研究发现,有9%-10%的人经历过一次惊恐发作 ,美国人群的终生患病率为3.5%,其中那女比例为2:5.
【医学ppt课件】 惊恐障碍

• 6. 心理
• 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上看,焦虑是对未 认识到的危险的一种反应,这种危险由于 神经症防御机制未能为患者辨认出来,有 时这种危险只是象征性的。当重新显现童 年、少年或成年期未解决的冲突而激发焦 虑,引起警觉性增高。而行为主义认为, 焦虑是恐惧有些环境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
四、典型表现
• 惊恐障碍包括惊恐发作、预期性焦虑和回避性 行为,三者缺一则不能诊断为惊恐障碍。
• 1. 惊恐发作 • 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
书、进食、散步、开会或操持家务时,突然感到 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胸闷、胸痛、 胸前有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 不过气来、即将窒息。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 好像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这种紧张心情使 患者难以忍受;因而惊叫、呼救。
根据我国2009年五大城市15家综合医院调查结 果,焦虑障碍的现患率为8.57%,其中女性 9.05%男性7.69%,终生患病率为9.34%,其中惊 恐障碍患病率为1.45%,广泛性焦虑患病率为 4.17%。
惊恐障碍的发病呈双峰模式,第一个高峰出现在 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起,第二个高峰出现在4554岁,65岁后起病者非常少见(0.1%),近年儿 童也有报道。 • Regrer等调查美国PD终身患病率为1.6%,女 性多于男性。起病年龄多为青年时期,共病率较 高,常与广场恐怖(30~40%)、抑郁症(40~ 70%)和物质滥用(30~40%)共病。
惊恐障碍
(Panic disorder,PD)
刘均富 副主任医师
广泛性焦虑障碍

诊断
诊断前需要排除躯体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心脏疾病、物质滥用以及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 根据ICD(国际疾病分类)-10,诊断GAD必须是至少几周内的大部分时间有焦虑症状,通常已持续6个月以上, 社会功能受损,其焦虑症状包括: 1.忧虑 如担心未来、感到“紧张不安”、注意力集中困难,经常过分担心,且有紧张不安、易激惹等,往往有持续 的无明确对象或无固定内容的恐惧。 2.运动性不安症状 运动紧张,舌唇震颤、肢体发抖不能放松。 3.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 如头晕出汗、心率加快、口干、胃不适、尿频尿急之类症状者即可诊断该病。 诊断过程中,注意广泛性焦虑障碍合并抑郁及其他共病问题,除外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情绪,除外神经衰弱。
2.运动性不安
表现为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紧张不安,不能静坐,可见眼睑、面肌或手指震颤,或患者自感战栗。
检查
该病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焦虑状态下的脑血流变化并非是直线样的而是呈"U"形曲线型变化。 多数脑电图研究发现在正常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患者中存在α波活动的降低、α波频率的增加,以及β波活动的 增加。另外,在焦虑状态中还观察到δ、θ和慢α形式的慢波活动。
1.焦虑和烦恼
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心。害怕性期待、易激惹、对噪声敏感、 坐立不安、注意力下降、担心。如果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 的强烈内心体验者,称为自由浮动性焦虑。但经常担心的也可能是某一、两件非现实的威胁,或生活中可能发生 于他自身或亲友的不幸事件。例如,担心子女出门发生车祸等。这类焦虑和烦恼其程度与现实很不相称者,称为 担心的等待,是广泛焦虑的核心症状。这类患者常有恐慌的预感,终日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忧心忡忡,好像不 幸即将降临在自己或亲人的头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其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以致学习和工作受到严重 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Hale Waihona Puke 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