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真菌检验流程PIM
真菌检测步骤(1)doc资料

真菌检查步骤1.采集标本浅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
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尿液、粪便、脓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检查方法真菌检查的方法主要有:(1)直接涂片:为最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方法。
取标本置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热,待标本溶解,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可镜检。
可用于检查有无菌丝或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
(2)墨汁涂片: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方法是取一小滴墨汁与标本(如脑脊液)混合,盖上盖玻片后直接镜检。
(3)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涂片染色可更好地显示真菌形态和结构。
革兰染色适用于白念珠菌、孢子丝菌等;瑞氏染色适用于组织胞浆菌;组织切片通常用PAS染色,多数真菌可被染成红色。
(4)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
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置室温或37℃培养1~3周,必要时可行玻片小培养协助鉴定。
菌种鉴定常根据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判断,对某些真菌,有时尚需配合其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
四、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一)直接镜检是最简单也是最有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常用的方法有:①氢氧化钾/复方氢氧化钾法: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浮载液,盖上盖玻片,放置片刻或微加热,即在火焰上快速通过2~3次,不应使其沸腾,以免结晶,然后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棉拭或吸水纸吸去周围溢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
检查时应遮去强光,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菌丝和孢子,然后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的形态、特征、位置、大小和排列等。
浮载液:A.10%~20%的KOH。
配方:氢氧化钾10~20g,蒸馏水加至100ml,待氢氧化钾完全溶解后揺匀存放在塑料瓶内,适用于皮屑、甲屑、毛发、痂皮、痰、粪便、组织、耵聍等的检查。
检验科真菌检验流程PIM

深部感染分布于自然界,如土壤、腐败有机物、粮食和饲料等,有时也存在 于正常人体的皮肤和粘膜表面。
(一)分类和命名
其中大多数曲霉只发现了无性阶段,它们归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 丝孢菌目、丛梗孢科,少数种具有性阶段归入子囊菌亚门、不整子囊菌 纲、散囊菌目、散囊菌科。其中对人致病的曲霉主要有烟曲霉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真菌病原学检验程序
临床标本
直接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测 直接镜检
经固定标本染色 墨汁法 法:亚甲蓝染色 染色法 法、革兰染色法、 P法A。S、荧光染色脑 痰 脓
脊 液汁 液
动
分离培养
物
实
沙氏培养基 验
KOH法
25°C 37°C
毛发 指甲 皮屑 脓汁 痰液
观察菌落 菌丝型 酵母型
镜 小生 检 培化
曲霉可侵犯机体许多部位,尤其是呼吸系统,引起肺曲霉病。曲霉可局限在肺内感 染也可播散到其他器官,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曲霉还可诱发超敏反应引起过敏性 支气管肺曲霉病。
有些曲霉可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有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有致癌作 用,特别是黄曲霉毒素与人类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有关。
深部感染真菌检验
养反 应
病
检
检
理
测
测
组
抗
抗
织
原
体
标
本
葡聚糖
PAS
HE 甘露聚糖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783页图4-6-1
2015年3月第一版
真菌鉴定程序
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质量控制是任何实验室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真菌检测也不例外。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品准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方面。
一、样品准备1. 样品收集:根据检测要求,从不同来源收集真菌样品,例如土壤、空气、水体等。
确保样品采集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2. 样品保存:将样品储存于适当的容器中,并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存。
确保样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和变质。
二、实验操作1. 实验室环境控制: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标准要求,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方面。
避免外部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杂交试剂和仪器校准:使用经过验证的试剂和校准过的仪器进行实验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 样品处理: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处理样品,包括样品的预处理、提取、纯化等步骤。
确保样品处理的一致性和高效性。
4. PCR扩增:采用特定引物进行PCR扩增,确保扩增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同时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验证扩增反应的可靠性。
5. 凝胶电泳:将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根据目标基因的大小和特异性,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真菌。
同时使用分子量标准品确定PCR产物的大小。
6.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操作的各项参数和结果数据,包括样品编号、扩增结果、电泳图像等。
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三、数据分析1. 电泳图像分析:根据电泳图像,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真菌,并记录其相对强度和带型特征。
2.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不同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目标真菌的检出率、数量分布、群落结构等。
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
四、结果报告1.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解读样品中真菌的检测情况,包括目标真菌的存在与否、数量水平等。
2. 报告编写:将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包括样品信息、实验方法、结果数据和解读等内容。
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3. 质量控制记录:记录实验操作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结果,包括样品处理、PCR扩增、电泳分析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数据。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一、引言真菌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工作,用于确定环境、食品、药品等样品中是否存在真菌污染。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品准备、实验操作、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等环节。
二、样品准备1. 样品采集: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空气采样、表面刮取、液体培养基等。
2. 样品保存:采集后的样品应及时保存,并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避免污染和变质。
三、实验操作1. 样品处理:根据样品类型和检测要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研磨、稀释、过滤等。
2. 培养基制备:根据检测需要,准备适当的培养基,包括选择合适的基质、添加适当的抗生素等。
3. 接种和培养: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并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培养,如温度、湿度、pH值等。
4. 检测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显微镜观察、菌落计数、PCR等。
四、质量控制1. 阳性对照:在每次实验中,应设置阳性对照样品,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阴性对照:在每次实验中,应设置阴性对照样品,以检测实验过程中的污染情况。
3. 平行实验:为了验证实验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可以进行平行实验,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检测。
4. 质量控制记录:对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操作步骤、实验结果等,以便后续分析和追溯。
五、数据分析1. 结果解读: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真菌污染,并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
2. 异常处理:对于异常结果,应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如重复检测、重新采样等。
3. 统计分析:根据一定的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差、相关性等。
六、质量控制文件1. 检测方案:编制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案,包括样品准备、实验操作、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2. 校准记录:记录校准仪器的日期、方法、结果等信息,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记录:记录每次实验的关键环节和结果,包括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平行实验等。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一、引言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操作、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写等环节。
二、样品采集1. 样品选择: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代表性的样品。
例如,如果是室内环境真菌检测,可以选择空气、尘埃或建筑材料等样品。
2. 采样方法:根据不同样品的特点,采用合适的采样方法。
例如,对于空气样品,可以使用活性气溶胶采样器进行采样;对于表面样品,可以使用刷子或粘贴式采样器进行采样。
3. 采样数量:根据标准要求,确定采样数量,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统计学可靠性。
4. 采样记录:在采样过程中,详细记录采样地点、时间、采样人员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质量控制。
三、实验室操作1. 样品接收和登记:在样品送达实验室后,及时进行接收和登记,确保样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样品处理:根据检测要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粉碎等。
3. 样品提取: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取样品中的真菌,如液体培养、过滤、离心等。
4. PCR扩增: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提取的样品进行扩增,以增加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5. 凝胶电泳:将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检测真菌的存在和数量。
6. 阳性对照:同时进行阳性对照实验,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实验记录:详细记录实验操作过程、结果和观察,以便后续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
四、数据分析1. 数据整理: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包括真菌种类、数量等信息。
2. 质控样品: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加入质控样品进行验证,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验证:对数据进行验证,检查实验结果是否与质控样品和实验室标准符合。
4. 数据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样品中真菌的种类、数量等进行解读,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五、报告编写1. 报告结构:按照标准的报告结构,包括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2. 报告内容:在报告中详细描述样品采集、实验室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和结果,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一、背景介绍真菌检测是一种重要的质量控制过程,用于确定食品、环境和药品中是否存在真菌污染。
真菌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确保真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
二、样品采集1. 样品选择:根据需要检测的物质类型,选择合适的样品,如食品、环境表面或者空气中的微生物样品。
2. 样品采集:使用无菌工具采集样品,并确保采样过程符合卫生要求,避免交叉污染。
三、实验室准备1. 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包括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等。
2.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根据检测要求,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试剂,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四、样品处理1. 样品预处理:根据样品类型,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步骤,如样品的分离、稀释或者浸泡等。
2. 样品制备:将样品制备成适合检测的形式,如制作培养基平板或者提取样品中的真菌DNA。
五、质控样品1. 正负对照样品:准备正样品和负样品作为质控样品,用于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2. 外部质控样品:参预外部质量控制计划,定期接受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质控样品,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检测方法1. 培养法: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和条件,培养样品中的真菌,并进行观察和鉴定。
2. 份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或者实时荧光定量PCR等,通过检测特定的真菌DNA或者RNA序列来确定真菌的存在。
七、结果评估与记录1. 结果解读:根据检测方法和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解读和判定。
2. 结果记录:将检测结果准确记录在实验记录中,并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八、质量控制措施1. 内部质量控制:使用正负对照样品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确保每批次检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外部质量控制:参预外部质量控制计划,接受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质控样品,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人员培训:对实验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其熟悉并正确执行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一、概述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品收集、实验室准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确认等环节。
二、样品收集1. 样品选择: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样品进行真菌检测。
2. 样品采集:采集样品时应遵循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3. 样品标识:对每个样品进行标识,包括样品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等信息。
三、实验室准备1. 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室空气清洁,无真菌污染源。
2. 实验室设备:保证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进行定期校验和维护。
3. 试剂准备: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准备所需试剂,确保试剂的质量和准确性。
四、实验操作1. 样品处理: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研磨、稀释等。
2. DNA提取:使用合适的方法提取样品中的真菌DNA。
3. PCR扩增:根据检测方法选择适当的引物和PCR条件进行扩增反应。
4. 凝胶电泳:将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检测扩增产物的大小和纯度。
5.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操作的步骤、条件和结果。
五、数据分析1. 凝胶图像分析:使用专业的图像分析软件对凝胶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带的强度和大小。
2. 数据解读:根据标准曲线或对照样品,判断样品中真菌的存在与否,计算真菌的数量或浓度。
3. 数据统计:对多个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
六、结果确认1. 结果验证: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报告编制:根据标准格式编制检测报告,包括样品信息、检测方法、结果解读等内容。
3. 结果解释:向委托方或客户解释检测结果,提供专业建议和意见。
七、质量控制措施1. 实验室内部质控:包括正、负对照样品的加入和检测,以及实验室内部交叉验证等措施。
2. 外部质控:参加由相关机构组织的真菌检测质量控制项目,进行外部质量评估和比对分析。
3. 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真菌检测步骤范文

真菌检测步骤范文真菌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空气、土壤、水和生物样本中真菌存在和数量的方法。
它是一个重要的环境监测工具,有助于评估真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以下是真菌检测的基本步骤:1.样本采集:真菌检测的第一步是收集样本。
根据需要,样本可以来自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土壤、水或生物表面。
采样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样本而有所不同。
对于空气样本,可以使用空气采样器或生物粉尘采样器,采集器可以收集到悬浮在空气中的真菌孢子。
对于土壤和水样本,可以使用样本勺或水样容器采集。
对于生物样本,例如皮屑或毛发,可以使用粘液棉签进行采样。
2.样本处理:收集到的样本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取样本中的真菌。
这可能包括切碎、振荡或稀释样本,并使用特定培养基或防护剂来促进真菌的生长。
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真菌的检出率和增加样本的可靠性。
3.真菌培养:经过预处理的样本通常需要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促使真菌生长。
培养可以选择使用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被用来研究真菌的生长和形态特征,而固体培养基则被用于分离和鉴定真菌。
培养通常在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下进行控制。
4.真菌分离与单菌培养:在真菌培养期间,可以观察和识别不同的菌落。
真菌的菌落通常具有特定的颜色、形状和表面特征,可以使用显微镜和培养基特定反应来确定真菌类型。
对于一些菌落的确切鉴定和分类,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单菌培养以获取纯菌株。
5.真菌鉴定:真菌鉴定是真菌检测中最关键的步骤,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化试剂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形态学鉴定是观察和描述真菌的形态特征,例如菌丝、孢子囊、孢子等。
生化试剂试验涉及使用特定的生化试剂进行反应,以确定真菌的特定代谢特征。
分子生物学技术,例如PCR和DNA序列分析,可以在基因水平上鉴定真菌。
6.数据分析:在真菌检测完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包括计算真菌的数量、种类和相对比例,并根据检测结果评估潜在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感染检验
按其侵犯人体组织和器官的不同,临床上将真菌分为引起皮肤和软组织
感染的真菌和引起侵袭性感染的真菌两大类。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真菌,
又称为浅部真菌(superficial fungi),主要侵犯机体皮肤、毛发和 指(趾)甲,寄生和腐生于表皮、毛发和甲板的角质组织中。深部感染 真菌主要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以及全身。
24 2016/10/8
曲霉检验操作规范
标本 时间
• 痰液,肺泡灌洗液,支气管上分泌物都有送检
• 至少3天以上,如有杂菌继续孵育。
培养平板
湿度温度 镜检
• 真菌培养用沙氏平板
• 统一放在温度27度的孵箱,注意湿度。
• 取菌落根部进行湿片镜检,未见典型菌体形态,需继续 孵育
谢谢
土曲霉菌落
土曲霉,光镜 X200
• 生长迅速,菌落肉桂色或褐色,背面黄到褐色,有放射沟纹,绒毛状。 顶囊半球形;双层小梗,布满顶囊表面2/3;分生孢子近球形、光滑; 分生孢子头紧密圆柱形;孢子梗无色、光滑。
构巢曲霉菌落
构巢曲霉,光镜 X400
• 生长迅速,菌落初灰白、后为暗绿色,背面紫红至紫黑,中央粉末状、 边缘绒毛状。顶囊半球形;双层小梗,布满顶囊表面1/2;分生孢子 球形、粗糙有刺;分生孢子头柱形;孢子梗褐色、光滑;闭囊壳紫色。
深部感染真菌检验
• • • • • 条件致病性真菌主要有念珠菌属(Candida)、 隐球菌(Cryptococcus)、 曲霉(Aspergillus)、 毛霉(Mucor)、卡氏肺孢菌(Pneumocystis carinii,PC)和 马内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等,此类真菌属于人体正 常菌群,通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菌群失调、免疫力低下等一定 条件下才会致病。是目前临床上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且 呈增长趋势。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真菌病原学检验程序
临床标本
直接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离培养 沙氏培养基 动 物 实 验 病 理 组 织 标 本 PAS 毛发 指甲 皮屑 脓汁 痰液 观察菌落 HE 检 测 抗 原 检 测 抗 体
直接镜检 KOH法
经固定标本染色 墨汁法 染色法 法:亚甲蓝染色 法、革兰染色法、 PAS、荧光染色 脑 痰 脓 法。 液 汁 脊 液
取菌落根部进行湿片镜检,未见典型菌体形态,需继续孵
烟曲霉菌落
烟曲霉,光镜 X400
• 生长迅速,菌落初黄、后为烟绿色或黑褐色,背面无色或黄褐色,绒 毛状。顶囊烧瓶状;单层小梗,布满顶囊表面2/3;分生孢子近球形、 表面粗糙;分生孢子头柱状;分生孢子梗绿色、光滑。
黄曲霉菌落
黄曲霉,光镜 X200
等可诱发曲霉病。
曲霉可侵犯机体许多部位,尤其是呼吸系统,引起肺曲霉病。曲霉可局限在肺内感 染也可播散到其他器官,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曲霉还可诱发超敏反应引起过敏性 支气管肺曲霉病。 有些曲霉可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有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有致癌作 用,特别是黄曲霉毒素与人类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有关。
标本
毛发、皮屑、指(趾)甲 脓液、伤口、创伤及软组织 血液、骨髓 导管头 结膜、角膜刮片、玻璃体、前房穿刺液 前列腺液、阴道分泌物 尿液 下呼吸道标本(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保护性毛刷) 上呼吸道标本 无菌体液(脑脊液、心包液,腹膜液和滑膜液) 组织
深部感染真菌检验
曲霉属(Aspergillus)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土壤、腐败有机物、粮食和饲料等,有时也存在
于正常人体的皮肤和粘膜表面。
(一)分类和命名 其中大多数曲霉只发现了无性阶段,它们归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 丝孢菌目、丛梗孢科,少数种具有性阶段归入子囊菌亚门、不整子囊菌 纲、散囊菌目、散囊菌科。其中对人致病的曲霉主要有烟曲霉
深部感染真菌检验
• • 深部感染真菌因常引起全身性感染又称为系统性感染真菌,包括致病 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两类。 致病性真菌主要有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球孢子菌 (Coccidioides)、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ides)和芽生菌 (Blastomyces)。此类真菌在正常人体内不存在,一旦侵入机体即可 致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一般呈地方性流行。
5.抗原检测 用竞争性ELISA测定病人血清中曲霉抗原,单快速。
6.抗体检测 常用免疫扩散、对流免疫电泳、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
等检测病人血清中抗曲霉抗体。菌丝和培养滤液可作抗原。
7.皮肤试验 对过敏性支气管肺炎病人可用曲霉抗原提取液作皮试。
检测曲霉GM抗原的ELISA试验
半乳糖甘露聚糖(galactomanna,GM)是曲霉细胞壁的成分, 曲霉通过生长菌丝释放到血液。半乳甘露聚糖由甘露聚糖和呋喃半 乳糖组成,后者具有抗原性,被抗GM的单克隆抗体EB-A2 IgM识别。 利用ELISA免疫方法检测侵袭性曲霉病患者体液中半乳甘露聚糖抗原 成分以辅助诊断侵袭性曲霉病。
(A.fumigatus)、黄曲霉(A.flavus)、黑曲霉(A.niger)、土曲霉
(A.terreus)和构巢曲霉(A.nidulans),临床上以烟曲霉最为常见。
深部感染真菌检验
曲霉属(Aspergillus)
(二)临床意义
曲霉是条件致病菌,在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继发感染引起疾病,如长期使用广谱抗 生素、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放疗、化疗,各种恶性肿瘤、糖尿病、 AIDS
• 菌落初黄、后为黄绿色,背面无色或微褐色,有放射沟纹,棉絮状、 有时粉末状。顶囊近球形;单层和/或双层小梗,布满顶囊表面;分 生孢子近球形或梨形、表面粗糙;分生孢子头放射状或圆柱状。孢子 梗无色、粗糙。
黑曲霉菌落
黑曲霉,光镜 X200
• 生长迅速,菌落初白、后为黑色或黑褐色,背面无色或略带黑褐色, 初为羊毛状、后呈粗绒状。顶囊近球形;双层小梗,布满顶囊表面; 分生孢子球形、表面极度粗糙;分生孢子头放射状;孢子梗无色或 淡黄色、光滑。
25°C
37°C
葡聚糖 甘露聚糖
菌丝型 镜 检
酵母型 小 生 培 化 养 反 应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783页图4-6-1 2015年3月第一版
真菌鉴定程序
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
合适采集、运送与处理标本以及遵守真菌实验检测与鉴定程序是保证真
菌感染的实验检测结果正确的前提。
所有标本均应在密封无菌容器运送和处理,运送时间越短越好;不能用 厌氧转运或厌氧容器。粪便不推荐作为真菌检验的标本。
杂色曲霉菌落
杂色曲霉,光镜 X400
• 生长缓慢,菌落灰绿、浅黄或粉红色、逐渐变黑,背面无色或黄橙色, 绒毛状。顶囊半椭圆或半球形;双层小梗,布满顶囊表面3/4;分生 孢子近球形、粗糙;分生孢子头疏松放射状。孢子梗无色或微黄、光 滑。
深部感染真菌检验
曲霉属(Aspergillus)
(三)真菌检验
(三)真菌检验
3.分离培养
4.鉴定
标本接种沙氏培养基,温度27℃±1℃,耐高温的菌种37℃或45℃培养,培
养时间7-14天,观察菌落特征,尤其是颜色的变化。 曲霉的鉴定主要依据菌落质地、颜色,显微镜检查所见如①分生孢子头形状;② 分生孢子梗:颜色、表面粗糙或光滑;③顶囊:形态、梗占据顶囊表面积的大小;④小梗: 单层还是双层;⑤分生孢子:表面是否光滑及有无纹饰;⑥有无闭囊壳。 分生孢子头是曲霉属具有特征性的结构之一,由顶囊、产孢细胞和分生孢子链组成,可以 是球形、放射形、圆柱形或棒形,且具有不同的颜色。
深部感染真菌检验
曲霉属(Aspergillus)
(三)真菌检验 1.标本采集 标本主要有痰液、
脓液、分泌物、皮屑、耵聍、
尿、粪便等。 2.直接显微镜检查 标本用氢 氧化钾涂片,镜检可见分枝有 隔菌丝,有时可见分生孢子梗、
顶囊及小梗。若为有性期感染,
可见到闭囊壳。
深部感染真菌检验
曲霉属(Aspergil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