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导学与训练(1)
语文同步导学练全国通用版人教必修二练习:第四单元12 Word版含答案

12 我有一个梦想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束缚./傅.粉兑.现/堆.放咳.嗽/骇.人听闻B.隔.离/搁.浅赎.罪/渎.职瞭.望/百无聊.赖C.给.予/给.力境.界/靖.边堕.落/摇摇欲坠.D.露.天/披露.木屐./步履.英俊./崇山峻.岭思路解析A项,fù,duì/duī,ké/hài;B项,gé/gē,shú/dú,liào/liáo;C项,jǐ/gěi,jìng,duò/zhuì;D项,lù,jī/lǚ,jùn。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2)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
(3)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
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
A.兑现权利但是/因为B.实现权力但是/因为C.兑现权力虽然如此/但是D.实现权利虽然如此/但是思路解析“兑现”,比喻实现诺言。
“实现”,使成为事实。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根据句意,第(3)句应填“但是/因为”。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投资者自负盈亏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平台依旧为高风险配资,其背后的风险性不言而喻....。
B.火灾警报声响持续了将近3分钟,可正在这里办公的员工们竟然宠辱不惊....,自始至终没有一人惊慌失措,反倒个个习以为常。
C.省高院院长说,宪法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没有它,法治秩序就无法建立。
D.《我有一个梦想》一文道出了马丁·路德·金及所有黑人对平等、民主、自由的强烈渴望,读来楚楚动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综合练习卷(含解析)

第四单元综合1、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1--3题孔子思想与文化全球化①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不可否认孔子的思想和实践对他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是构成“文化全球化”的重要因子。
继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全球化实质性发展。
②文化的全球化问题始终伴随着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矛盾,对人们的有关认识加以反思,说明了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个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是世界文化的灾难。
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事实证明,无论是被列为文化均质化例证的大众文化,还是文化民族性的坚固“堡垒”语言,都在全球化与民族化两方面此长彼进。
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就是此方面的典型。
③有一个现象令人关注。
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载体,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令人欣慰的同时,也的确令人深思。
自19世纪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导全球的文化以来,“西学东渐”以压倒性优势历经两个世纪而不衰。
21世纪以来,非常有趣的是,在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竟然出现了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而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其原因何在?④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普适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仁、和”,这种思想,在儒、释、道、医、易各家的诸多典籍中随处可见。
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和”的同时,也讲究“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夫和言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
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国语•郑语》)这即是认为“和而不同”是万物生长、发育的法则和规律。
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和而不同”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
这种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性的价值标准。
联合国已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成为当今世界人权的基础。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考试是检测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孰能生巧,考前一定要多做多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雕虫小技弭谤沦丧摇摇欲坠B.消声匿迹巍峨萎缩卓有成效C.坚忍不拔蓬勃签署责无旁贷D.骇人听闻充裕诬蔑豁然开朗3.依次在下列句中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_____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②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_____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_____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③人们首先_____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④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_____。
A.以致或以及必需保障B.以致和以其必须保证C.以至或及其必须保障D.以至和以及必须保证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17年卧薪尝胆,2003年中国女排终以11战全胜的成绩夺回世界杯赛冠军的称号。
B.也许是大家都知道巴金老人对玫瑰情有独钟,一束束象征热情与朝气的红玫瑰将冬日里巴金的病房装点得春意盎然。
C.1998年,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宣布参加国际足联主席的竞选,欧洲足联主席约翰松也积极参与竞选,一时间国际足联主席一职炙手可热。
D.他多次在千钧一发之际逃过敌人追杀,但百密一疏,一年前不慎泄露行踪,最终未能幸免于难。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B.为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在北京市旧城市改造中,新的建筑应以故宫和皇城为中心向外分七个层次逐步提高。
C.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儒”本来是亡国遗民的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逊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
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含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逊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
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
”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
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
那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是几百年来的儒者遗风,孔子从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只是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
《中庸》中有“子路问强”一节,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道。
一个人自信甚坚强,自然可以不计较外来的侮辱;或者他有很强的宗教信心,深信“鬼神害盈而福谦”,他也可以不计较偶然的横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训练:第四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年秋高一语文(新人教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卷(含解析)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________、缠绵悱恻的唱腔。
(2)如今的书坛画坛________,且到处是圈起的围墙篱笆。
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这个时代的荒芜了。
(3)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
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而我________。
A.不瘟不火鱼目混珠无能为力B.不温不火鱼龙混杂爱莫能助C.不瘟不火鱼龙混杂无能为力D.不温不火鱼目混珠爱莫能助答案:C解析:“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达不到。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
当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
B.收费高速公路大限将至,另谋出路、强行延收、浴火重生,三条已知的出路摆在到期收费高速的面前,每一个决定都艰难而痛苦,每一个决定也都备受瞩目。
C.马丁·路德·金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得以实现人生理想,主要原因是他信念坚定,执着奋斗的结果。
D.即使人多人少,在一群人面前讲话总难免有压力。
当然,不管是你的第一场还是第一百场演讲,关键都在于准备。
答案:B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当日是……国家公祭日”;C项,句式杂糅,删除“的结果”;D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把“即使”改为“无论”。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语文版讲义:第四单元+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四+Word版含答案

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历史时空,说复杂很复杂,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大有一种让人读一辈子都读不完的望史兴叹。
说简单又很简单,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后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而已。
换句话说,假如历史的时间向度可以转换为空间存在的话,那么商周之交和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乃是处在同一个历史空间里。
就好比一个圆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
由于在时间上的漫长,在书写上的重重叠叠,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而像一座由冗长的唠唠叨叨编织成的言语迷宫。
无论是本国的阅读者还是来自西方的研究者,迷失在这座迷宫里的人物之众多,与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相得益彰。
对于本国的史家来说,孔子像一堵墙。
司马迁也罢,司马光也罢,史家们大都被孔子的史见和孔子删定的经典挡在历史真相之墙外。
有关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最大盲点,在于把专制读成中国历史的传统,把孔子读成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
好像中国是个天然的专制国家,仿佛中国文化与生俱来就是从孔子开始的。
当人们强调所谓中国的国情时,其言下之意,无非就是专制在中国是天经地义的。
而所谓的新儒家的理直气壮,又在于标榜只有孔儒才是中国文化的正宗传承。
哪怕新儒家承认专制的政治制度需要变革,也要坚持与专制政治相应的专制伦理却是亘古不变的。
君不见,就连在美国的中国城里,所竖立的象征性雕像,都是孔夫子而不是老子或者其他圣贤。
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的专制迷宫里流连忘返,已经成了一种古怪的学术乐趣和奇特的心理情结。
以至于有人只好把中国文化比作一个大染缸,掉进去就变色。
换句话说,一走进中国历史,一头扎进中国文化,就会在人为的迷宫里迷失。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忒修斯依靠阿里阿德涅公主给的线团,走出了迷宫。
走出中国历史或者中国文化的迷宫,也有一根阿里阿德涅之线。
这根线就近而言,是从《红楼梦》到王国维再到陈寅恪那个绵绵不断的人文精神承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7第4单元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A.蜷.缩(quán)兑.现(duì)磐.石(bān)长.足进步(cháng)B.哀悼.(dào)即.使(jì)诽.谤(fěi)束.之高阁(shù)C。
祈祷.(dǎo)压榨.(zhá)赎.罪(dú)义愤填膺.(yīng)D.镣.铐(liào)酷.暑(kù)戳.子(chuō)繁芜.丛杂(w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裨用典籍诅咒开城布公B。
沦丧狙击矫正相形见绌C。
娱乐毁誉争辨切磋技艺D。
招聘殷勤贻误珠丝马迹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B。
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C.7月中旬,世博文化中心将上演印度歌舞剧《宝莱坞入场券》;此外,牙买加地下之根雷鬼乐团、布隆迪大鼓表演团、意大利都灵皇家剧院等团体的演出都代表了各国最高艺术水准。
D。
组织者重点推出了《三国演义》、《少林寺之武僧传奇》、《太极武当》……等皮影戏,以宣传中华传统文化.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足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也许毕竟甚至然而B即使毕竟还有然而C也许但是还有而且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电视剧中主人公的命运与观众息息相关....,当主人公“厄运"来临,你想逃避都办不到,就像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B张承范敢以两千对六十万,证明了唐军不是完全没有战斗的勇气,在这曲末世风雨飘摇....的挽歌中,大唐雄武之风犹未泯灭.C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生动见证,他们志同道合,举案齐眉....。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导学与训练(2)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导学与训练(2)未2009-05-02 230412、我有一个梦想晨读在线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基础知识】1、重要字音:镣(liào)铐歧(qí)视枷(jiā)锁压榨(zhà)欺诈(zhà)萎(wěi)缩履(lǚ)行束缚(fù)侈(cǐ)谈磐(pán)(盘)石旋(xuàn)风赎(shú)罪挫(cuî)折后嗣(sì)猖獗(chāng jué)夷(yí)平崎岖(qí qū)畸(jī)形祈(qí)祷诺(nuî)言白雪皑皑(ái)凿(záo)开证据确凿(záo)义愤填膺(yīng)大放厥(jué)词蜕(tuì)变2.多音字:装载(zài)下载(zài)载歌载舞(zài)记载(zǎi) 三年五载(zǎi)重要字形:签署——部署——暑假——鉴定义愤填膺——潸然泪下坎坷——苛刻镣铐——星火燎原——字迹潦草——烟雾缭绕——瞭望哨——官僚地主骇人听闻——言简意赅——放浪形骸——惊涛骇浪坚如磐石——罄竹难书——馨香缔造——真谛——谛听——瓜熟蒂落销声匿迹——偌大世界兑现——蜕变——褪色赎罪——渎职——初生牛犊不怕虎——买椟还珠——穷兵黩武——案牍劳形重要词义: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导学与训练(1)未2009-05-02 2252第四单元篇目介绍<<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有一个梦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单元概述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侧重拓展运用,学习演讲辞。
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都非常善于利用这种表达方式。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向来以含蓄内敛著称的中国人也越来越重视演讲的作用。
在中学阶段学习演讲的技巧,体会演讲的魅力,提高演讲的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从内容上来说,本单元三篇演讲辞各有侧重。
《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对青年学子们的谆谆教诲,意在为北大树立新的学风、校风。
《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在25万人的盛大集会上发表的著名演说,他围绕着黑人在美国社会处处受歧视、受压迫的苦难处境,提出自己内心的梦想,表达出广大黑人共同的心声,意在为自己的黑人同胞争取自由与平等的权利。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篇悼词,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所发表的讲话,意在追述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表达自己和全世界无产者的沉痛悼念之情。
三篇演说辞涉及教育、政治、哲学、等各个领域,题材非常的广泛,富有代表性。
学习这些文章,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思想,提高人生的境界。
从风格上来讲,这三篇演说辞各具特色。
有的心平气和,诚挚恳切;有的慷慨激昂,奔放热烈;有的高屋建瓴,深刻透彻;有的条分缕析,逻辑严密……但无论哪种风格,都与他们各自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取信于人、不夸夸其谈的内容水乳交融,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体会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多方面了解演讲辞的特点,体会演讲辞优美的文辞和适当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
【方法指要】演讲一般来说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颂扬什么,反对什么,往往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因此,欣赏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旨,明确的主要观点.其次,演讲要以说服听众为目的,往往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学时还要启发学生理清文章中的结构层次,分析其说理的深刻透彻,体会其丝丝入扣的论证力量.另外,演讲还讲究内容的鼓动性和表达的综合性,演讲者总是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听众的情绪,并运用语言的力量和多种表达方式激发听众的共鸣,使其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注意学习其中生动的语言和多样的修辞手法,看看它们是如何将鼓动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演讲意味着在公共场合中发表讲话,是面向听众集中阐释某个问题的一种说话形式。
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实际的演说能力.譬如,如何根据演讲词的特点写好演讲稿,如何熟读成诵,如何确定感情基调,设计演讲形式,还要考虑不同段落的语速语调,不同句子的重音节奏,并根据内容设计出得体的表情、姿态和动作等等.总之,本单元的教学要注重说写结合,引导学生在体会演讲辞的特点和魅力,揣摩其中深刻的思想和斐然的文采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口语训练,让学生多方尝试,学会在公共场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晨读在线(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基础知识】重要字音:长(zhǎng)斯校提携(xié)砥砺(lì)切磋(cuō)店肆(sì)裨(bì)商榷(què)会晤(wù)相勖(xù)肄(yì)业多音字:豁出去豁免抹杀拐弯抹角抹桌子估量流量重要字形:店肆肄业疑惑聘请驰骋伶俜贻误不殆怡然蹉跎嗟叹重要词义: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
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
阅,经过。
长足:形容进展迅速。
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
具,陈述。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
乖,错误。
、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
辨析:近义词指摘指出毛病,予以批评。
指责指摘,责备。
正规:合乎正式规定或正常标准的。
正轨:正常的发展道路;正常秩序。
商量:互相讨论和交换意见。
商榷:(就不同意见进行)商量、研讨。
多用于书面形式或研讨学术问题。
文学常识: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
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
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
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
其次,中心要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
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哗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
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文本释要】《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
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
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
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
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
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
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
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
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
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
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
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
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
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
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
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
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
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
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