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惠崇春江晓景》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惠崇〈春江晓景〉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惠崇〈春江晓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是惠崇的《春江晓景》一课,该课主要内容是描写春江的景色和味道。
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春江的美丽和生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春江晓景》的内容,认识到春江的美丽和生机。
•学习一些生字词汇,如:“野鸭”,“翠岩”,“龙船”,“艄公”等。
•掌握描述景色和描写味道的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学会运用语言通过文字描写景色和味道。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加深对自然美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增强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爱好。
三、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老师通过放映有关春江的图片和视频,结合回答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春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习活动(1)预读老师通过课文让学生自读一遍文本,并找出生字词汇和不懂得地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帮助。
(2)整体阅读学生分小组或个人读一遍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及重点段落,同时互相交流比较看法,老师进行点拨和解答。
(3)理解课文老师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描写春江的表达手法以及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4)分组朗读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象自己是诗人,给大家带来更加灵动的感受。
(5)背诵分享学生通过背诵一段课文,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思考,增强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3. 教学总结通过课堂的学习和活动,学生对春江的味道和景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了文学的美感和魅力。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更多的语感和感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后的作业和阅读辅导,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指导。
五、扩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阅读和了解,对作品《春江晓景》及其作者惠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选4篇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选4篇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篇一《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写出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
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
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由看到读再想,看画面——读古诗——想意境,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找出春天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就水到渠成了,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学习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悟,留给学生一想象的空间,会让我们收到更多的惊喜!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二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
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
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
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
(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说说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如:“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重点讲解:“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生回答:河豚想赶回春江产卵;知道春天来;知道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
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第1篇】惠崇春江晚景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借助资料了解作者苏轼。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背诵古诗并默写,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6、能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难点:当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词语游戏引入。
关于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 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2.介绍背景,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3.简介诗人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三·读古诗。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字音、节奏、语调、语速)。
下面咱们就来读读这首诗吧,(出示频幕)自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学生自渎)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看屏幕几个学生读)4、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而且还注意到了咱们学习的停顿的读法。
还记得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吗谁来说说(学生说:每句都是两个字停顿,两个字停顿,最后三个字停顿。
)是这样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咱们拍手读,摇头读,小组朗读比赛.四、品古诗。
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谁来向大家汇报你的学习成果(学生说第一句诗的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3、谁来说说第二句的意思(学生说第二句诗意:春天迎来寒冰消融,水温一升高,群鸭好像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瓦金完小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惠崇《春江晚景》》教案(s版下册3课)主备教师杜文钧执教教师杜文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主要教法读思议品诵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执教时间:2015 年 3 月日节教学要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知探究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小组学习,分析诗中重点句子含义,讨论作者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并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3、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同时引起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诗中所出现的乐器,例如:琵琶、箫等的音色以及其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情景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巩固知识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复习古代描写月亮的诗句,并讨论所列举的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而导入新课《春江花月夜》。
(二)朗读品味,整体感知1、教师进行配乐范读,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意境,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对文章进行翻译,使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2、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停顿,语气变化,并用斜线标注。
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即月之初上迷离、美妙高亢,月下遐思平缓,思妇对月徘徊低回,游子梦回故乡哀怨,梦醒月残倍孤寂悠长。
3、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并设置问题:该诗都具体描写了什么内容,一共可分为哪几部分?学生得出:全诗可分三层解读,第一层(前8句):月之色,第二层(中8句)月之问,第三层(其余句)月之情。
(三)深入研读,感悟哲理引导学生逐层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赏析,依次一下问题1、让学生诵读第一层(前八句),并设问:作者写了哪些意向?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它们分别都有怎样的特点呢?2、诗人在赏月的过程中,有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与之前所学苏轼,王羲之等人所感慨的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诗句,有哪些异同?3、诗中所写的思妇怀人、游子思归,采用的那种抒情方式?并借助了哪些意象来烘托的?4、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深情朗读,并分析该句好在哪里,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和点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惠、崇”等3个生字,会写“芦、芽”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出示《春江晚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课件出示1)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课件出示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苏轼设计意图介绍古诗背景及作者,出示,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课件出示3)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huì chónɡ tún惠崇豚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崇”是翘舌音,“豚”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4:出示第1、2行)。
(1)指名读(2)点击重点词:三两枝:指两三枝桃花。
鸭先知: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师生交流,师归纳。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4)指导朗读: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5:3、4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课件出示6)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带着情感欣赏诗歌,有情地朗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培养学生结合诗歌意境,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情感,进而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1)制作课件,多媒体的使用。
(2)以第一人称改写思妇怀远的片段“白云一片去悠悠……鱼龙潜跃水成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首诗,它是一曲思乡的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有这样一首诗,它是那壶醉人的酒,浸湿了多少断肠人的眼;有这样一首诗,穿越创世清光寥远的长河,流淌在行客孤的心田。
《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一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来自初唐的这曲千古绝唱。
二、赏析全诗:(一)、整体感受: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朗诵,以此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听读:请大家聆听此诗的朗诵,聆听时注意他朗诵的语速的缓慢急促、语调的激越平缓低沉、停顿与重音。
自读: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诗,希望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齐读:朗读时请注意声音的缓急轻重,诗人抒发了一股怎样的情思?明确:乡愁朗读点评(略)整体概说:《春江花月夜》从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夜晚五方面切入,其中以“明月”为诗情的纽带,由此引出种种意象,互相穿织在一起,吟咏诗人拂拭不去的乡愁。
(二)、分片段欣赏:A、景致:全诗融情、景、理于一体,下面请大家找出描绘月景的诗句。
明确:前八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读:(1)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八句诗,尽量读出诗句的意境来。
注意语速快慢、语调的轻重。
简评(略)描述: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这八句诗用自己优美的语句描绘下来。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致?展示:师生皆可。
如:烟波浩淼的江面上潮水奔腾,仿佛与大海连成了一体,雄伟壮阔。
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2(2)

惠崇《春江晓景》教案(s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执教者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感受春天的美,体会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主要教法读思议品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执教时间:年月日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了解作者,理解课题一、了解作者,理解课题1.师生交流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文、诗、词三交流作者简介二、学习生字、理解新词三、初读古诗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2.解题:①板书:惠崇《春江晓景》②引导学生质疑:诗题为什么有《》?③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的内容,结合注释1;让学生了解惠崇,知道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鸭戏图而写的题画诗。
3.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二、学习生字、理解新词1.出示会认字“惠、崇”2个生字。
2.出示会写字“晓、鸭、芦、欲”4个字。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三、初读古诗师提出学习要求: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指导学生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晓景》质疑诗题、观察教材插图上的内容,结合注释读懂诗题。
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自由读古诗、集体评价有感情有节奏地读四、再读古诗,读懂诗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苏轼四、再读古诗,读懂诗意1.师提出学习要求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崇《春江晓景》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的所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和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美、情景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读好古诗所表达的真情实感以及它的节奏。
教学准备:插图、生字卡片、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情景导入新课
1.春姑娘来了,燕子飞回来了,花儿笑起来了,小河动起来了,鱼儿游起来了.......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同学们,你喜欢春天吗?你知道有哪些古诗是描写春天的吗?(学生回忆并朗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2.出示插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鸭戏图”。
以前有一位伟大的宋代文学家苏轼,他看到这么美的一幅“鸭戏图”就情不自禁地为这幅画作了一首题画诗。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就来学习这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你们想学吗?
二、初读古诗
1.板书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1)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诵古诗。
(2)好了,来和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学生齐读生字卡片)
(3)开火车读生字。
(火车头读两遍,其他学生跟着读两遍)
2.学习认读字音,朗读诗句。
(1)师:生字宝宝读得那么好,要是老师把生字放进古诗里面你还能读得那么好吗?现在我们来一行行地来读读古诗。
(2)师:我觉得题目这个“崇”字特别难读,我来教大家读——Chόng崇
(3)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志,能像老师这样教教大家吗?
生:我觉得这一行X特别难读,我来教大家读。
X
3.学生自读古诗,给古诗划分节奏。
(1)学生合作交流,试读古诗。
(2)学生示范,学生评价,最后老师评价。
(3)老师示范,学生评价,继续朗读、体味。
(4)师生共同校对,老师指导读。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全班按照划分好的节奏,读出节奏和韵味。
三、理解读古诗
1、学生通过小法宝自主学习古诗。
(1)师:同学们读得真棒,现在老师要送你三个小法宝,帮助你理解古诗。
(请看贴卡片1、“看注释”;2、“看插图”;3、“查资料”。
)
(2)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上这三个学习小法宝来自己学习这首古诗,你可以读一读,还可以看一看、查一查,并且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读懂了什么,或看懂了什么。
2、学生分享自主放松的学习成果。
(1)师:好,谁来说说你通过小法宝,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字释或句释)(2)师:现在谁还有问题,你可以提问了。
(学生自由提问)
(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
(4)解决难理解的词、句:晓、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晓:早晨。
竹外:竹林外面。
鸭先知:鸭子最先知道。
蒌蒿满地:蒌蒿长得很快,满地都是。
正是河豚欲上时:正是河豚要逆流而上到春江的时候。
四、感悟读古诗 1、理解诗句,串讲诗意。
(1)学生合作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
(2)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在自主学习中解决自读质疑的诗句意思,老师引导。
(3)师:现在我们来开火车接龙,我要请最乖的四个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第一行我请XX同学。
(学生回答诗句+诗意)
生: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竹外桃花三两枝,意思是竹林外开着三两枝鲜艳的桃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
意思是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开始变得暖和了。
蒌蒿满地芦芽短,意思是蒌蒿长的满地都是,芦芽才冒出那么一点点。
正是河豚欲上时。
意思是这正是河豚要逆流而上到春江的时候。
(4)师:谁能自己用自己的话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5)生: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竹林外开着三两枝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开始变得暖和了,蒌蒿长的满地都是,芦芽才冒出那么一点点,这正是河豚要逆流而上到春江的时候。
2、感悟诗意读古诗。
(1)请我们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这首古诗描写了那些景物?
学生边读边画出诗中的景物。
(竹林、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其中哪个景物没有在画中?那么你知道河豚是怎么出现的吗?
(4)生质疑回答,老师小结:这个河豚是诗人苏轼创造的一个画外之画。
因为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春江的水也变暖了,景色更美丽
了,河豚都赶来参加春天的盛会了。
这样使诗中的意境更开阔,增添了画面中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五、想象读古诗
1、老师配乐朗诵,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的情境美、意境美。
(1)师:好美的春江晓景呀,你想去看一看吗?现在老师要放一首动听的音乐,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惠崇画的《春江晓景》欣赏它美丽的春景吧。
(2)放音乐古筝《春江花月夜》,老师朗诵。
(3)师:老师刚才的朗诵,你们看到了惠崇画的《春江晓景》了吗?你在这幅画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来分享一下。
生:看到了可爱的鸭子在嬉戏,看到了桃花很美,看到了芦芽很短......
2、学生通过配乐读,品味春之美丽,春之快乐,春之向往。
(1)师:同学们都陶醉了,诗人苏轼看到这么美丽画也陶醉了。
所以苏轼他情不自禁地对惠崇画的《春江晓景》作了这首题画诗。
现在请同学们读读你最喜欢的诗句,你喜欢哪句?为大家朗诵朗诵。
生:积极朗诵
(2)师:有那么多同学想读,现在我来配乐读到你喜欢的那一句就站起来读,好不好?(配乐,全班齐读古诗)生:好!
(3)师: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风景,让我们伴着音乐、伴着你的表情,用你朗读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我们对春天的喜爱,对这首诗的
喜爱,好吗?
(4)全体起来,这次读的时候,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把表情和动作都表现出来吧,起!(5)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为自己的朗诵喝彩吧,请坐!
(5)六、背诵古诗
(1)读得那么好,现在能背下来了吗?我们来准备一下,起!
(2)配乐请学生背诵。
(3)男生女生竞赛背诵古诗。
七、总结诗人苏轼用优美的诗句写活了惠崇僧人的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