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TP的多路同时传输负载均衡和重传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SCTP多路径传输的P2P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CTP多路径传输的P2P系统设计与实现

B in atn nvr t, eig104 , h a e i J o gU iesy B in 0 0 4 C i ; jg i o i j n 2 Z o g igT l o E up et op rt n N nig20 1 , hn ) . h n x ee m q im n roao , aj 10 2 C a n c C i n i
提供 了参考 。 关键 词 : 流控 制传 输协议 ; 传输 协议 ; 多宿 ;2 PP技术 中图分类 号 :P 1 T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7 - 2X(0 2 0一 o6 o 1 3 69 2 1 )1 o3 一 4 6
De i n a d I lm e t to fP P S se Ba e n sg n mp e n a in o 2 y t m s d o
t s si n s r ie . e mu t— o e t r ss i bl o a i a y e fn t r e i e ih r q i d h g r n miso e o m— r m s e v c s Th l h me f au i u t e f rv ro st p so e wo k s r c swh c ur i h ta s s i n p r r n a i o i e a v e e f n e a c .Ba e n d s rb n h ea lo CTP.ttk sf la v tg fmu t- o e t r o d sg e mo e n r h t c e o 2 s d o ec ig ted ti fS i i a e d a a e o l h me f au t e i n t d la d a c e mr fP P ul n i e h i d s i u e y tm a e n S it b t s se b s o CTP. e wh l c mb n d wi e e ce c d a tg so a it b to fP P d s i u e ewo k,t r d d M a n i e, o i e t t f i n y a v a e fd t d sr u n o 2 it b t d n t r i h h i n a i i r

SCTP协议的研究与应用

SCTP协议的研究与应用

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1.引言过去的20年内,作为一种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TCP提供了许多应用服务,但随着IP 网的多业务化,尤其是VoIP的发展,TCP出现了很多局限性,例如对于VoIP信令及异步基于事务应用的处理。

因此,IEFT的信令传输工作组(SIGTRAN)提出了一种面向多媒体通信的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用于在IP网络上传输PSTN信令消息,即通常所说的SS7 over IP。

目前,IEFT 将SCTP传输层协议作为主要研究目的,与TCP和UDP共筑于IP层之上。

同TCP一样,SCTP提供面向连接的、点到点的可靠传输,它继承了TCP强大的拥塞控制、数据包丢失发现等功能,任何在TCP上运行的应用都可被移至SCTP上运行。

不同于TCP的是,SCTP提供了许多对于信令传输很重要的功能,同时,对于其他一些对性能和可靠性有额外需要的应用,它能提供传输优势来满足这些需要。

SCTP和TCP 最大的区别在于SCTP对多宿(multihoming)和部分有序(partial ordering)的支持。

SCTP的多宿使得每个端点可被多个传输地址访问到,选择不同传输地址会导致两个端点间不同的数据路径,理想情况是在每一条路径都建立一条独立的拥塞控制。

所以,SCTP的多主机拥塞控制仍需改进。

2.STCP协议简介串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或简写SCTP)是在2000年由IETF 的SIGTRAN 工作组定义的一个传输层协议。

RFC 4960 详细地定义了SCTP,介绍性的文档是RFC 3286。

作为一个传输层协议,SCTP 可以理解为和TCP 及UDP 相类似的。

它提供的服务有点像TCP,又同时将UDP 的一些优点相结合。

是一种提供了可靠、高效、有序的数据传输协议。

相比之下TCP 是面向字节的,而SCTP 是针对成帧的消息。

SCTP 主要的贡献是对多重联外线路的支持,一个端点可以由多于一个IP地址组成,使得传输可在主机间或网卡间做到透明的网络容错备援。

SCTP扩展协议多流传输安全

SCTP扩展协议多流传输安全

SCTP扩展协议多流传输安全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是一种传输层协议,它在传送数据时提供了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和安全性,SCTP引入了多流传输的特性。

本文将探讨SCTP扩展协议中多流传输的安全性问题。

一、SCTP简介SCT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在传输数据时提供了多种重要的特性,如消息完整性校验、流控制、拥塞控制等。

相比于传统的TCP协议,SCTP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独立的数据流进行传输,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二、SCTP扩展协议为了进一步提高SCTP协议的性能和安全性,SCTP扩展协议引入了多流传输的概念。

传统的SCTP协议只支持一个传输流,而扩展协议能够同时传输多个独立的流。

1. 多流传输机制SCTP扩展协议通过在协议头中引入多个流标识符(Stream Identifier)来支持多流传输。

每个流都具有自己的流标识符,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流的数据传输是独立的,互不干扰。

多流传输机制可以提高数据的并行传输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传输效率。

2. 流顺序控制在多流传输中,流的顺序控制变得更加重要。

SCTP扩展协议引入了TO和TSN字段,用于控制数据包的发送顺序和接收顺序。

发送端根据TO字段来确保数据包按照正确的顺序发送,而接收端则根据TSN字段来确保数据包按照正确的顺序接收。

三、多流传输安全性问题虽然多流传输可以提高传输效率,但同时也引入了一些安全性问题。

1. 数据隔离在多流传输中,不同的流之间可能存在隐私数据的混杂传输问题。

为了确保数据的隔离性,必须采取措施来防止一个流的数据被其他流访问和篡改。

可以通过加密、身份验证等手段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2. 会话攻击多流传输中的会话标识符(Session Identifier)是用来标识同一会话中的不同流的。

攻击者可能通过伪造或者篡改会话标识符来进行攻击,从而破坏整个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基于SCTP协议的并行多路径传输研究

基于SCTP协议的并行多路径传输研究
1 引 言 .
厂 商都 已经完 成了各 自的协 议和互通 测试 , 但大规模 应用 的
仿 真 工 作 仍 在 进 行 ,C P在 无 线 互 联 网 下 的 应 用 及 性 能 评 ST 估 也在进一步研 究 中。
随着 网 络 接 入 技 术 的 多 样 化 以 及 接 入 设 备 成 本 的 降低 , 在 通 信 终 端 上 实 现 多 接 口 已 经 成 为 可 能 , 人 们 对 网络 带 宽
联 。S T C P的关联 通过 带有 密码学签 名的 4次握 手建 立 。相
对 于 T P的 3次 握 手 建 立 连 接 ,C P的 关 联 能 够 抵 御 拒 绝 C ST 服务 (O ) 击 , 而提 高了安全性 。 D S攻 从 ST C P是 一 种 面 向 消 息 的 传 输 协 议 , 上 层 应 用 传 递 下 从
ST C P协 议 的 多 宿 主 特 性 支 持 通 信 终 端 双 方 可 以 利 用
多个 I P地址进行 通信 , 图 1所示 , 如 通信 终端在 发送数据 之 前先建立 一个关联 , 终端 高层协议可 以在多个传 输路径之 间 进 行选择和 平滑切换 , 高网络 的容错 能力 。 提
的要求 也越来越 高 , 了提 高 网络传输 数据 的效率 , 通信 为 在 终 端 之 间 实 现 并 行 多 路 径 传 输 ( o c r n lp t C nur tMut a e i h
Ta s s o , MT  ̄ 渐 成 为 研 究 的 热 点 。流 控 制 传 输 协 议 rnmi in C ) s
基 叁 目 项
基于 S T 协 议 的并 行 多路径 传输研 究 CP
张 钟 凯 万
[ 摘
俊 林 艳 芬

基于高校网络监控系统的多路径数据并行传输技术研究

基于高校网络监控系统的多路径数据并行传输技术研究

INFORMA TION SYSTEM AND APPLICATION │信息系统及应用2018年6期 115基于高校网络监控系统的多路径数据并行传输技术研究魏育华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325摘要:现阶段,移动通信技术的变革中关于多路径数据并行传输技术的研究已成为移动通信行业的基本单元。

高校网络监控系统接口普遍应用48口或24口的网络接入设备,其终端支持同时多网络接口技术接入网络的同时数据采取多行传输模式,高校网络监控系统的多路径数据并行传输技术采取了multi-homing 特性的前提下应用多条路径进行并行方式的数据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多路径并行传输方式在带宽、延迟等方面的问题会造成网络监控系统的接收端数据包乱序、缓冲慢等现象的发生。

数据包的乱序会造成监控系统画面传输模糊以及发送端设备工作效率降低。

此外,网络监控系统的发送端在发送数据时并行路径之间的数据流遇到VLAN 瓶颈发生拥塞后会导致网络监控系统的整体性能被减弱。

关键词:高校网络;网络监控系统;多路径 中图分类号:TN915.0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Multi-Path Data Parallel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Basedon University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Wei YuhuaGuangzhou Hua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 ocational College, Guangdong Guangzhou 511325Abstract: At this stage, research on multi-path data parallel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basic unit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industry. The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interface of the university generally applies 48-port or 24-port network access equipment. The terminal supports simultaneous multi-network interface technology to access the network while the data adopts multi-line transmission mode. The multi-path data parallel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of the university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is adopted. On the premise of the multi-homing feature, multiple paths are used for parallel data transmissi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problems of bandwidth and delay in the multi-path parallel transmission mode may cause the data packet out of order and slow buffering of the receiving end of the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The out-of-order of the data packet will cause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to be blurred and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transmitting device to be reduced. In addition, when the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parallel paths of the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transmits data and encounters the congestion of the VLAN bottleneck,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is weakened. Keywords: college network;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multipath作者简介:魏育华(1983—),男,广东广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SCTP协议的多流传输保护

SCTP协议的多流传输保护

SCTP协议的多流传输保护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是一种网络传输协议,它提供了可靠的、多流的传输服务。

与传统的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相比,SCTP不仅能够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还具有多流的特性。

多流传输使得SCTP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好地保护数据的传输安全和可靠性。

1. SCTP协议简介SCTP协议是一种面向消息的传输协议,它将数据按照消息的方式进行传输。

在SCTP中,数据被分为一个个的消息,每个消息都有独立的序列号。

这种分包方式使得SCTP能够提供较好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2. 多流传输的特点SCTP支持同时传输多个独立的数据流,每个数据流上的数据相互独立。

这种多流的特性使得SCTP可以同时传输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音频、视频、控制信息等。

同时,多个数据流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当某一个数据流发生拥堵或丢失时,其他数据流仍然可以正常传输。

3. 传输保护机制SCTP的多流传输保护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来实现:3.1 部分可靠传输SCTP允许发送端在数据传输时指定部分可靠传输。

具体来说,发送端可以设置消息传输的完全可靠(无损失)或部分可靠(可以丢失部分数据)。

这种机制能够适应不同类型数据在实时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平衡需求。

3.2 心跳检测SCTP通过发送心跳包来保持连接的活性,定时向对方发送心跳包以检测连接状态。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对方的心跳回复,就认为连接已经失效,并进行重新连接。

这种机制能够有效地检测到网络中断或节点故障,从而保护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3 流控制SCTP引入了流控制机制,通过动态调整传输速率来适应网络状况的变化。

在多流传输时,每个数据流都有对应的流控制参数,用于控制数据流的发送速率。

当网络拥堵时,SCTP会适当减小数据流的发送速率,避免网络拥堵恶性扩散。

3.4 路径冗余SCTP允许在一个连接中设置多个不同的传输路径,同时传输数据。

通信网络中传输层的负载均衡策略研究

通信网络中传输层的负载均衡策略研究

通信网络中传输层的负载均衡策略研究摘要:传输层负载均衡是指在通信网络中,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网络性能的优化,将传输层中的负载均衡技术引入到网络中。

本文主要针对通信网络中传输层的负载均衡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包括负载均衡的定义和原理、常用的负载均衡策略以及其优势和不足。

研究结果表明,传输层的负载均衡策略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

1.引言传输层负载均衡是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充分利用和分配网络资源,实现对不同应用程序流量的合理管理和调度,以提升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负载均衡策略的实施对于保障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至关重要。

2.负载均衡的基本原理负载均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传入的请求合理地分配给多个服务器,达到增加服务容量、提高并发性能、避免服务器过载的目的。

可以采用多种技术和算法实现负载均衡,如基于重定向的负载均衡、基于DNS解析的负载均衡、基于软件的负载均衡和基于硬件的负载均衡等。

3.常用的负载均衡策略(1)轮询调度算法:轮询算法是一种最基本的负载均衡算法,按照服务器列表的顺序依次分配请求。

优点是简单、公平,但缺点是无法根据服务器的负载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2)权重调度算法:权重调度算法是在轮询的基础上引入权重参数,根据服务器的负载情况分配不同权重的请求,以达到更合理的负载均衡。

(3)最小连接数调度算法:最小连接数调度算法根据服务器已有的连接数选择负载最低的服务器进行请求分发,实现对服务器负载情况的动态调整。

(4)响应时间调度算法:响应时间调度算法按照服务器响应时间的快慢进行请求分发,将请求优先分配给响应时间较快的服务器,以提高用户体验。

4.负载均衡策略的优势和不足负载均衡策略的应用能够带来很多优势,包括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提升网络性能、降低服务器负载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然而,负载均衡策略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实施成本较高、策略的选择和调整比较困难等。

5.负载均衡策略的研究进展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负载均衡策略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

基于SCTP多路径并行传输的性能评估

基于SCTP多路径并行传输的性能评估

基于SCTP多路径并行传输的性能评估
鄢欢;高德云;宋飞
【期刊名称】《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年(卷),期】2010(020)011
【摘要】SCTP-CMT是一种基于SCTP多路径并行传输的实现方法.阐述了在SCTP-CMT实现过程中不能尽快启用所有可用路径同时传输数据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同时提出了一种IP网络环境下数据传输性能的评估方法.使用该方法对优化后的SCTP-CMT和TCP的传输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了带宽、往返传输时延及接收缓存区大小等因素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在接收缓存区大小合适的情况下,使用优化后的SCTP-CMT在聚合带宽、提高传输吞吐量、增加可靠性等方面的具有明显优势.
【总页数】5页(P29-32,41)
【作者】鄢欢;高德云;宋飞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基于D/G/1排队的多路径并行传输机制延迟研究 [J], 郑坤;刘敏;李忠诚
2.基于自学习选路算法的多路径并行传输 [J], 刘畅;宋飞;鄢欢;张思东
3.基于SDN的多路径并行传输数据调度方法 [J], 于萌;卓越
4.基于SCTP多路径传输的P2P系统设计与实现 [J], 陈雨新;宋飞;张宏科;黄珂
5.基于高校网络监控系统的多路径数据并行传输技术研究 [J], 魏育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密级UDC学位论文基于SCTP的多路同时传输负载均衡和重传策略研究作者姓名:邹洪星指导教师:刘杰民副教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科类别:工学学科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提交日期:2008年6月论文答辩日期:2008年7月学位授予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东北大学2008 年6月A Thesis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Research on SCTP-based ConcurrentMultipath Transfer Load Balancing andRetransmission Policiesby Zou Hong Xing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essor Liu JieminNortheastern UniversityJune 2008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本人为获得其他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完全了解东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同意东北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交流。

作者和导师同意网上交流的时间为作者获得学位后:半年□一年□一年半□两年□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签字日期:基于SCTP的多路同时传输负载均衡和重传策略研究摘要随着Internet的发展,传输层单穴的端到端通信协议如TCP、UDP在传输性能、容错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传输层多穴的端到端通信协议如基于SCTP 的多路同时传输CMT(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端到端吞吐量和网络资源利用率。

随着CMT的广泛应用,如何构建高性能、高可伸缩和高可用的基于SCTP的CMT负载均衡机制,以满足不断出现的大型SCTP应用的需求正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此外,由于数据重传的不可回避性及接收端缓存存在上限的事实,多路同时传输重传策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接收端缓存拥塞的程度,因此多路同时传输重传策略对于保障多路传输的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其研究也已成为该领域的重点课题。

目前,对多路同时传输负载均衡和重传策略的研究存在如下问题:(1)标准SCTP 基于关联的拥塞控制机制在支持多路同时传输负载均衡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此外,多路同时传输负载均衡必然面临数据包乱序和TCP友好性的问题;(2)现存的多路同时传输重传策略缺乏对网络参数的综合考虑,未能很好的处理“接收缓存拥塞”问题,该问题制约着多路同时传输端到端吞吐量的提高。

本文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1)针对多路同时传输负载均衡的问题,对SCTP协议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扩展,即子路径拥塞控制机制、具有带宽意识的数据调度算法和共享瓶颈检测与恢复机制,提出了SCTP扩展协议子路径拥塞控制SCTP(SPCC-SCTP),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负载均衡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机制提高了多路径传输的负载均衡能力;(2)针对现存的多路同时传输重传策略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多路同时传输CMT重传机制进行修改,提出了基于综合参数的多路同时传输重传策略RTX-CSL(Retransmission-Congestion window and Slow start threshold and Lossrate),并对该策略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证明该策略一定程度地避免了接收端缓存拥塞问题。

最后,对课题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工作给予了展望。

关键词:多路同时传输(CMT);负载均衡;接收端缓存拥塞;SPCC-SCTP;RTX-CSLResearch on SCTP-based 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LoadBalancing and Retransmission Policies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et, end-to-e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based on transport layer singlehoming such as TCP and UDP are challenged in aspect of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fault tolerance and security. The emergence of end-to-e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with transport layer multihoming such as SCTP-based CMT (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greatly improved the end-to-end throughput and network resources utilization. With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CMT, how to build a high-performance, scalable and highly available SCTP-based CMT load balancing mechanism so as to meet the emerging needs of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SCTP is a current hotspot. In addition, because the data retransmission can not be avoided and the fact that the existence of the finite receive buffer, the pros and cons of CMT retransmission policie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level of receive buffer blocking, so CMT retransmission polic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arante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path transmission and the study on this issue has also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field.At present, the problems of CMT load balancing and retransmission policies are as follows: (1)the standard SCTP congestion control mechanisms based on association are significantly limited in support of CMT load balancing application. In addition, the CMT load balancing has to face the issue of packet reordering and TCP-friendliness; (2) the existing CMT retransmission policies can not handle very well with the problem of "receive buffer blocking" for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with network performance parameters. This problem has constraint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MT end-to-end throughput.This paper analysis these two issues in-depth and points out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1) did three aspects expansion for the SCTP with the CMT load balancing issues, namely the congestion control mechanisms based on path, the bandwidth-aware scheduling algorithm and the sharing bottleneck detection and recovery mechanisms, raised the Sub Path Congestion Control SCTP (SPCC-SCTP) to extend the standard SCTP and verified the ration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load balancing mechanism by simulation. This mechanism enhanced the capacity of the CMT load balancing; (2) did potential changes to the CMT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against the problem of the existing CMT retransmission policies and proposed RTX-CSL retransmission policies (Retransmission-Congestion window and Slow start threshold and Lossrate) based on an integrated parameters.Verified the rationality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policies and the simulation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tegy avoid the receive buffer blocking problem to some extent.Finally, the paper gived the summary of the subject and outlook the research work of future.Key words: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Load Balancing;Buffer Blocking;SPCC-SCTP;RTX-CSL目录独创性声明 (I)摘要 (III)A BSTRACT ............................................................................................................................... I V 第1章绪论 .. (1)1.1课题研究背景 (1)1.2课题研究现状 (2)1.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2SCTP研究动态 (3)1.2.3SCTP应用 (3)1.3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4)1.4本文的组织结构 (5)第2章基于SCTP的端到端多路同时传输 (7)2.1SCTP及其多穴特性 (7)2.1.1SCTP关联的概念 (7)2.1.2SCTP分组格式 (8)2.1.3多穴特性 (11)2.1.4SCTP与TCP及UDP的区别 (12)2.2SCTP拥塞控制机制 (13)2.3多路同时传输及其关键技术 (15)2.3.1多路同时传输 (15)2.3.2关键技术 (16)2.4小结 (18)第3章基于SCTP的端到端多路同时传输负载均衡 (21)3.1引言 (21)3.2相关工作 (21)3.3问题的提出 (22)3.3.1标准SCTP拥塞控制的限制 (22)3.3.2基于SCTP的负载均衡机制面临的问题 (23)3.4SPCC-SCTP方案的设计 (24)3.4.1方案的提出 (24)3.4.2方案的实现 (25)3.5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30)3.5.1仿真拓扑和模拟场景 (30)3.5.2结果分析和性能评价 (31)3.6本章小结 (38)第4章基于SCTP的端到端多路同时传输重传策略 (39)4.1引言 (39)4.2相关工作 (39)4.3问题的提出 (40)4.4基于综合参数的CMT重传策略RTX-CSL (42)4.4.1方案的提出 (42)4.4.2方案的实现 (42)4.5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45)4.5.1仿真拓扑结构 (45)4.5.2结果分析 (46)4.6本章小结 (49)第5章总结与展望 (51)5.1本文工作总结 (51)5.2未来研究方向 (52)参考文献 (53)致谢 (59)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情况 (61)第1章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随着因特网向多业务网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IP 电话(VoIP)、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的发展,在因特网中传输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成为必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