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

合集下载

汉服(PPT文档)

汉服(PPT文档)

二、汉服发展历史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 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
01
02
03
04
05
商代
西周
东周
秦汉
魏晋南北朝
商朝是中国第
周代服饰大致
春秋战国时
一个有文字记载的 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 期诞生了一种重要
06
07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08 宋代
09 明代
魏晋时期,风流
隋唐服装无论 宋朝漢民族服饰基
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 官服或民服,男装和 本延续了唐朝的,
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 女装,都表现其开放 产生了被子,其他
自赏。姿容飘逸的魏晋 的思想、开拓的精神, 的唐朝和先朝有什
风度也反映到了汉服上, 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 么,就有什么,没
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 能够看到汉服元素
1
汉服文化节盛行
2
汉服婚礼悄然兴起
3
你怎么看?
1
重庆汉服焚烧时间
2
春晚民族创意服装秀
四.汉服的历史意义
汉服因历史因素断层三百多年,人们只能从戏曲中窥望 过往的美丽衣冠,以至在穿汉服的时候被莫名其妙的说成穿 越。日本人穿和服上街正常,韩国也很注重保护自己的民族 服饰,穿韩服出门也不是新鲜事。当穿汉服上街不再压力山 大,那离汉服复兴就不远了,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朱子深衣
隋唐女子流行时装,同期 流行的贵族钗钿大礼衣,就是现 在日本和服十二单的鼻祖。同时, 高腰襦裙的款式,对韩国朝鲜服 饰也有深远的影响。
宋明时期的流行时装, 宋朝流行大袖褙子,接缝处 基本镶花边,明朝流行小袖 褙子。

汉服

汉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墓遣册》: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1] 。

又见《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

”[2] 这里的“汉”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3] 。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4] ,源自黄帝制冕服[5] 。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儒家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6] 。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7] ,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8] ,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9-10] 。

汉服还通过儒家和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3服饰结构编辑主词条:右衽、宽袍大袖基本结构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34] ,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35] 。

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

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

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36] ,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

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

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37] 、裋[38] 、深衣[39] 。

中华传统文化之汉服PPT课件

中华传统文化之汉服PPT课件

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等, 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汉服魅力,吸 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
体验式活动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举办汉服文化节、汉服体验馆等活动,让更 多人亲身感受汉服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传统 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汉服文化推 向世界舞台,与不同文化进行碰撞与融合, 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02
CATALOGUE
汉服种类与风格
襦裙、曲裾等常见款式介绍
襦裙
上衣下裳的形制,上衣紧身,下裳为长裙,通常搭 配腰带或丝绦。襦裙流行于汉朝,是女性日常穿着 的主要服饰之一。
直裰
一种上下连裳的深衣,多用作士人、官员家居时的 便服。宋代以后,多用于僧道。
曲裾
深衣的一种,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 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 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曲裾流行于先秦至汉代。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 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
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汉服的基本款式有九种,包括深 衣、襦裙、袄裙、直裰、飞鱼服、 曲裾、直裾、圆领袍衫和褙子等。
起源与历史背景
汉服起源于黄帝时期,历经数千 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服逐渐 融入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 文化元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
1
2
在汉服的实际穿着和搭配上还需进一步实践和学 习。
3
对汉服在现代社会的推广和应用方面还需加强思 考。
对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中华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汉服作为文化符 号将受到更多关注。
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汉服的设计将融入更多现 代元素,实现创新发展。

古代汉服的介绍

古代汉服的介绍

古代汉服的介绍
汉服,又称汉衣冠,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其历史可追溯至黄帝即位至明末这四千多年,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

汉服的形态流露出华夏民族和谐端庄、天地人和、飘逸流畅,以及精巧细致的审美倾向。

其主要由衣衫、裙、裤、袍、袴组成,发展至今已无阶级、朝代之分。

汉服的形制丰富多样,包括曲裾、袄裙、披风/褙子、襦裙、齐胸襦裙等。

在纹样和配饰上,也多取自天地万物,寓德其间,追求平和自然、与世无争、宽厚仁爱的境界,塑造了汉服天人合一、飘逸洒脱的风格。

汉服不仅体现了穿着者的宽大、随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气度,更重要的是蕴含着华夏最质朴厚重的思想。

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审美观念的体现。

中国汉服课件ppt

中国汉服课件ppt

汉服的市场现状与前景
01
02
03
汉服市场规模
近年来,汉服市场规模不 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 始关注和购买汉服,推动 了汉服产业的快速发展。
品牌竞争格局
汉服市场品牌众多,竞争 激烈,品牌之间的差异化 竞争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 趋势。
未来市场潜力
随着消费者对中华文化的 关注度不断提高,汉服市 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 潜力。
汉服的配饰与配件
汉服的配饰
汉服的配饰非常丰富,包括发饰、耳饰、项饰、腰饰等。发饰有簪、钗、步摇等,耳饰有耳环、耳钉 等,项饰有项链、项圈等,腰饰有腰带、玉佩等。这些配饰可以增加汉服的装饰性和艺术性,使穿着 者更加美丽动人。
汉服的配件
除了配饰外,汉服还有一些实用的配件,如荷包、香囊、扇子等。荷包是一种用于装零星物品的小包 ,常挂在腰间或手腕上;香囊则是一种装有香料的小袋子,可以挂在腰间或放在衣橱里;扇子则是一 种用于扇风或装饰的小工具。这些配件可以与汉服搭配使用,增加穿着者的整体美感。
汉服与传统节日
汉服在传统节日中被广泛穿着,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这些节 日中,人们穿着汉服参加各种活动,如祭祀、赏月、赛龙舟等,这不仅是一种文 化传承,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弘扬。
汉服在传统节日中的穿着,不仅是一种时尚潮流,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它让人们 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02
汉服的文化内涵
汉服与古代文化
汉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款式、色彩、图案等方 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服中的宽袍大袖、交领右衽 等元素,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特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
汉服中的纹样、图案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如龙、凤、牡 丹、云纹等,都代表着吉祥、富贵、幸福等美好寓意,体现 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汉服介绍PPT课件

汉服介绍PPT课件

汉服介绍PPT课件•汉服概述•汉服种类与流派•汉服制作工艺与材料•汉服穿戴礼仪与场合•汉服在当代社会的推广与价值•互动环节:试穿体验与合影留念汉服概述01定义与特点汉服定义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汉服特点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系带隐扣等,给人以潇洒飘逸的印象。

汉服起源于黄帝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起源发展传承随着历史的发展,汉服逐渐演变出多种款式和风格,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汉服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承,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

030201历史背景汉服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等级制度,不同阶层的人穿着不同的服饰。

等级制度汉服与礼仪文化紧密相连,穿着汉服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礼仪文化汉服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注重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

审美观念文化内涵汉服种类与流派02上衣下裳的形制,上衣紧身,下裳为长裙,通常搭配腰带或丝绦。

襦裙深衣的一种,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

曲裾一种上下连裳的汉服,类似现代的连衣裙,男女皆可穿着。

直裰一种绣有飞鱼图案的赐服,是明代锦衣卫、大内太监朝日、夕月、耕耤、视牲所穿赐服。

飞鱼服襦裙、曲裾等常见款式不同朝代的服饰风格魏晋南北朝宋元时期服饰飘逸洒脱,具有仙风道骨之感。

服饰清雅内敛,注重细节和品质。

秦汉时期隋唐时期明清时期以深衣为主,风格古朴大气。

服饰华丽丰美,以襦裙为主流。

服饰繁复精致,等级制度严格。

中原地区以传统的宽衣大袖为主流,注重礼仪和等级制度。

服饰细腻柔美,注重舒适度和实用性。

服饰多样且独特,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服饰粗犷豪放,注重保暖和实用性。

不同地域的汉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如中原的庄重典雅、江南的清新秀丽、西南的绚丽多彩、北方的粗犷豪放等。

江南地区北方地区各流派特点西南地区地域性差异与流派汉服制作工艺与材料03传统制作工艺介绍裁剪工艺传统汉服裁剪注重身体曲线与服饰的贴合度,采用立体裁剪技术,使服饰更加合身舒适。

汉服

汉服

韩熙载夜宴图
• 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显示出 高超的艺术水平。五代人物画中肖像画的技巧前 所未有地发展,顾闳中就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画家。 古代称肖像画为“写真”,“真”就是指对象内 在的精神本质,即“神”,具备了高超的写真技 巧,对创作人物画来说自然是得心应手。通过对 不同对象的形体姿态、目光手势的相应描绘,画 中人物有的弹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 而对主人公刻意描绘,曲尽神形。韩熙载形体高 大轩昂,长髯,戴高巾,从倚栏倾听,到挥锤击 鼓,直到曲终人散,各个不同的场合始终眉峰双 锁,若有所思,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戏乐的场 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韩熙载复杂的内心世界, 刻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十分传神,由此深化了 《夜宴图》的内涵。 无论是设色还是用笔,《夜 宴图》的表现技法堪称精湛娴熟。古人善用矿物 质颜料作画,历经岁月的磨砺依然璀璨夺目。
“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 制
• 第一种是“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连 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遂”, 称之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 长衫等,这类属于长衣类。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 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上下连裳, 在裁剪上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 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样式。衣服缝成一体是为了方便,但 上下分裁则是为了遵循古制传统。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 用作礼服,又可日常穿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服饰。它也 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时服装,燕居指非正式场合,属于 休闲类服饰。深衣普及率很高,流传的时间有三千多年, 从先秦到明代末年,并逐渐形成了深衣制。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 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 承自秦朝,如汉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常服,汉服 受之秦”。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 汉服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 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 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 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 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 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介绍

汉服介绍

中 衣 汉服主要由衣衫、裙、裤、袍、袴组成, 中 民族服装发展至当代已无阶级、朝代区分。 裤
根据穿着的不同一般分为: 衣裙制、衣裤制 根据剪裁方式的不同分为: 通裁制、分裁制 ———————————————
汉服的形制:
中 单
中衣:
汉服衬衣的统称, 穿在内衣与外衣之间 , 具体有中衣、中裤、中裙、中单 起护体、保暖、整形的作用。 主要为白色,也可以是其他素色
若要简单,任何人生都是可以删简到只剩下吃喝屙撒睡的,任何小说也都可以删简到只剩下 几行梗概,任何历史都可以删简到只留几个符号式的伟人,任何壮举和怯逃都可以删简成一 份光荣加一份耻辱…… 其实人间的事,更多的都是可以删简但不容删简的。 纪念的习俗或方式可以多样,但总是要有。而且不能简单,务要复杂些才好。复杂不是繁冗 和耗费,心魂所要的隆重,并非物质的铺张可以奏效。可以火葬,可以水葬,可以天葬,可 以树碑,也可为死者种一棵树,甚或只为他珍藏一片树叶或供奉一根枯草…… 任何方式都好,唯不可意味了简单。任何方式都表明了复杂的必要。因为,那是心魂对心魂 的珍重所要求的仪式,心魂不能容忍对心魂的简化。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汉服的文化:
因为历史传承的沉淀,汉服的基本特征为: 交领右衽(y字形衣领)、隐结系带。
因为汉服蕴意深深:深衣寓为“深意”
上衣分裁四片意喻“四季” 下裳分裁十二片对应“十二月” 袖圆以应“天圆”,衣领交叠成矩形以应“地方” 背部中缝直至脚踝以应人道正直。 天人合一、天圆地方、洒脱飘逸构成汉服丰富的文 化的内涵与独特的气质,因此,我国自古被称为【 衣冠上国】。
罩衫:外披御寒、居家、休闲的
外套,一般不作为礼服穿着。
名称上有半臂、比甲、褙子(披风)、斗 蓬、大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面褶裙
襕边褶裙
马面襕裙
2015-5-26
10
襦裙:衣裳(裙)制,系汉服最基本传承最悠久的服制,上至商周下至当 代。兼可常服及礼服穿着。
根据衣领的不同分为:领、直领(对襟) 根据裙子穿着高度的不同分为:齐腰、高腰、齐胸 根据长短厚薄的不同分为:长襦、短襦、单襦(衫)、复襦(袄) *:长袄:长复襦,长度过膝盖 交领齐腰 对襟齐腰 直领齐胸 长袄
2015-5-26
短打:衣裤制,又称裋褐(shù hè)、短褐。原为粗布短衣,现引 申为上衣下裤的百姓居家生活、休 闲、劳作、武艺等服装。
2015-5-26
11
襦裙发展至后来,上衣时有加白色护领,于现代多为装饰用,称呼有袄裙、衫裙等。
袄:衣有衬里,夹层,若缀以棉是为棉袄。 衫:单衣无衬。 襕裙:有花边的裙子。 马面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光面。
2015-5-26
襕衫
中国汉民族传统服饰 之一,始现于唐,兴 于宋明,古时多为士 人所服。因其于衫下 施横襕为裳,故称: “襕衫”。是一种裳 下摆接一横襕的男人 长衫。多为宋明时期 学子所穿着
2015-5-26
袄裙
早期汉服上衣多称为 “襦”,魏晋以后多用 “袄”、“衫”,唐以 后“襦”字逐渐被 “袄”、“衫”替代。 漫长的演变,它们的具 体意思和细节都会有差 别,目前普遍认同的是 “袄”为有衬里或夹层 的上衣,“衫”为单衣。
在静寂的时间里, 我时常像现在这样, 独自驻足沉思„„
3
2
2015-5-26
注:1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从形制 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 (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常服通常是窄袖,礼服通常为广袖三重 衣、袄裙礼服(琵琶袖+马面裙)。 2根据场合穿着汉服 平日或者平常的节日可以穿常服,重大节日穿礼服。常服里面要 穿中衣中裙(裤),隆重节日比如春节应穿着广袖三重衣正式礼 服,广袖三重衣,也就是说要有两件中衣、一条中裙、一件广袖 礼服。 3.汉服不是韩服或和服 不是古装或影楼装 如果要严谨的判断一 件衣服是不是汉服,需要比较清楚的平铺于细节图 4.汉服是复兴不是复古 家的 衣服 明华堂不错~推荐《中国古代服饰》(沈从文)这本书
2015-5-26
15
直 裾 朱子深衣(朱熹): 直领剪裁,穿成交领 黄宗羲深衣: 交领剪裁,当代直裾的雏形 * 附直裾历史发展轨迹
直 裾
朱子深衣
穿 着 效 果
黄宗羲深衣
2015-5-26
14
分裁制:在衣裳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为上衣下裳分开剪裁再相连缝制 成一件长袍,此类服制多统称为“深衣”,现多作为正装礼服穿着。
根据衣裾曲直可分为:曲裾、直裾(包括襕衫、朱子深衣、黄宗羲深衣) 根据曲裾长短可分为:长曲裾、短曲裾 *:襕衫在膝盖处续接下摆,圆领。 裾:衣角 长曲裾 短曲裾 直裾 襕衫
2015-5-26
13
罩衫:外披御寒、居家、
休闲的外套,一般不作为礼服 穿着。
名称上有半臂、比甲、褙子(披 风)、斗蓬、大氅。
14 教 育 学 高 甜 甜
汉族民族服饰
——序
我来了, 在历史的长河边, 我已漫步了五千年。 看见, 繁花落尽,空气中, 只留下缕缕暗香浮动。
当清风乍起, 我也时常忍不住, 轻舞飞扬。
1
而现在,我更多的, 是在古老的弦乐声中, 唱一曲,似水流年。
留下一片,转身后的, 姹紫嫣红。
我是谁? 来自何方? 又将往何处?
大氅
斗蓬 褙子
半臂
2015-5-26
12
斗篷
又名“莲蓬衣”、 “一口钟”、“一 裹圆”。披用的外 衣。用以防风御寒。 短者曾称帔,长者 又称斗篷。披风通 常无袖。中国古代 有虚设两袖的长披 风。
2015-5-26
深衣
古代上衣、下裳相 连缀的一种服装, 又称长衣、麻衣、 中衣。为古代诸侯、 大夫等士大夫阶层 家居便服,也是庶 人百姓的礼服。
2015-5-26
交领襦裙(齐腰襦裙)
交领襦裙,为襦裙的一 类,其上襦为交领。 交领襦裙在宋代颇为常 见。 按风格分,可 大致分为唐式交领襦裙, 宋式交领襦裙、明式交 领襦裙等。按穿着对象 分,可分为男式交领襦 裙、女式交领襦裙
2015-5-26
褙子
汉服的一种, 对襟,两侧 从腋下起不 缝合,多罩 在其他衣服 外面穿着。 在宋、明朝 时最为盛
2015-5-26
2015-5-26
9
通裁制:在分裁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意为上下一体剪裁而成。穿着场 所视衣服制作工艺而定。
款式上有道袍、直裰(duō)、直身、圆领袍等称呼,衣侧均有开叉 根据衣摆有无可分为:道袍、直身(有)、直裰(无)、圆领袍(可有可无) 根据衣摆位置不同具体为:道袍为内摆(亦称暗摆),直身为外摆(亦称插摆) 圆领袍 直裰 道袍 直身
2015-5-26
• 曲裾
• 曲裾款式本身的要求。按照《礼记》记 载,深衣一大特点是“续衽钩边”,也 就是说“这种服式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 幅向后交掩的曲裾”(孙机)。出乎意 外的是,普通的短曲裾不是在膝前交叉, 而是绕到背后,参考洛阳金村出土的银 人像。在膝前交叉的那种款式是今天人 们的一种创造发明,或者说是受了十二 单影响的一种设计。古代深衣之裳计有 十二幅,皆宽头在下,狭头在上,通称 为衽,接续其衽而钩其旁边者为“曲裾
2015-5-26
2015-5-26
• 直裾
2015-5-26
对襟襦裙
对襟襦裙为襦裙 的一类,其上襦 为直领,衣襟呈 对称状,故称对 襟襦裙
2015-5-26
高腰襦裙(不是韩服)
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 一种女子襦裙装的称呼, 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 装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 而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的一 种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 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之为高 腰襦裙,根据现在人们对 它的考证,一般改称之为 齐胸襦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