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感染性脑水肿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作者:覃建明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11期[摘要] 乌司他丁(UTI)是从人体尿液中提取精制的糖蛋白,能抑制多种蛋白、糖和脂类水解酶的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少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

本文对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乌司他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b)-019-02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是从人尿中提取精制的糖蛋白,有抑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纤溶酶等蛋白水解酶及透明质酶、淀粉酶、脂肪酶等糖类和脂类水解酶的作用[1]。

该药1985年在日本上市以来,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特别对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2]。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还发现UTI在抗肿瘤、抗休克、抗手术侵袭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现综述如下:1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1.1抑制水解酶,稳定溶酶体膜乌司他丁是一种单链多肽糖蛋白,具有广谱的酶抑制作用,既能抑制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弹力蛋白酶、缓激肽等多种蛋白分解酶,又能有效抑制磷脂酶A2、脂肪等脂肪分解酶,还能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酶的活性及释放,可广泛应用于细胞溶酶体膜破裂、水解酶外溢、功能亢进引起的疾病,如急性胰腺炎、失血性休克等的治疗,并参与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1.2清除氧自由基,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休克、体外循环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炎症时,机体因缺血缺氧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促发多种炎症介质生成,诱发更为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乌司他丁能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阻抑内源性休克因子如心肌顿抑因子(myocardial depressant factor,MDF)生成,抑制多种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介素(IL-6,IL-8)、髓过氧化物酶(MPO)等产生,阻止休克、炎症等应激时炎症因子与白细胞之间的联系,切断疾病的进展,改善微循环,起到抗休克、缺血、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作用。

乌司他丁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

乌司他丁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
乌司他丁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
炎症反应威胁人类健康
致病因素
炎症细胞
大量炎症介质 和细胞毒素 瀑布效应
恶性循环
机体代谢及器 官功能障碍
死亡
2


1
乌司他丁药理特性
2
乌司他丁的临床适应证
3
乌司他丁的安全性及量效关系
3


1
乌司他丁药理特性
2
乌司他丁的临床适应证
3
乌司他丁的安全性及量效关系
4
简介
乌司他丁是产生于人体的天然抗炎物质
20
临床 疗效
急性循环衰竭(ACF)与休克、分类及病因
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循环系统功能障碍, 氧输送不能保证机体代谢需要,引起细 胞水平缺氧1,2 休克是ACF的临床表现3,4


类型 分布性休克(66%) 低血容量性休克(16%) 心源性休克(16%) 梗阻性休克(2%)
常见病因 过敏源接触、感染、脓毒症、神经源性、甲减危象、酮症酸中毒、中毒 胃肠道出血、创伤、严重呕吐、腹泻 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梗、心肌病、瓣膜病 张力性气胸、肺栓塞、心包填塞
22


1
乌司他丁简介
2
乌司他丁的临床适应证
3
乌司他丁的安全性及量效关系
23
安全性
乌司他丁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临床前研究 方式 急毒试验 长毒试验 静脉、腹腔注射1次 连续腹腔注射4周 连续静脉注射4周 剂量 乌司他丁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超过 375万单位/kg 大鼠的无毒性剂量为50万单位/kg 犬的无毒性剂量为16万单位/kg
超过98%的血浆中的乌司他丁是以前体形式 (间-α -抑制剂(Iα I)和前-α -抑制剂(Pα I))存 在,肝脏是前体主要的合成场所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价值分析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价值分析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价值分析【摘要】乌司他丁是一种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药物,本文就其在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在药理作用方面,乌司他丁能够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抑制炎症反应等方式发挥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乌司他丁在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中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病情严重程度。

乌司他丁在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和未来发展方面也有着积极的表现。

结论部分指出,乌司他丁在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力,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乌司他丁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乌司他丁, 重症感染性休克, 辅助治疗, 药理作用, 临床效果, 经济效益, 社会影响, 未来发展, 价值分析, 潜力, 应用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症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中,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等,但在一些病例中效果并不理想。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乌司他丁在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机制、临床效果、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影响,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提供更多可能性。

通过对乌司他丁在重症感染性休克中的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希望可以为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乌司他丁在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评估其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恢复率方面的有效性。

研究旨在分析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经济效益,包括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还致力于探讨乌司他丁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包括减少家庭负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乌司他丁在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中的综合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乌司他丁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并为未来乌司他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价值分析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价值分析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价值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价值进行分析。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中我们将探讨乌司他丁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情况、优势与局限、经济成本效益以及潜在风险与安全性评估。

结论部分将进行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综合价值评估,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我们将全面评估乌司他丁在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和价值,为临床实践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价值分析、作用机制、临床研究、优势、局限、经济成本效益、风险、安全性评估、综合价值评估、未来研究、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乌司他丁能够通过减少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和促进内源性抗炎系统的反应,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和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改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乌司他丁还可能对心脏功能和肾功能产生正面影响,有助于提高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

鉴于乌司他丁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有必要对其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经济成本效益、风险与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全面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乌司他丁作为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价值,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其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

通过对乌司他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综合评估,进一步探讨该药物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且结合经济成本效益分析,探讨乌司他丁在医疗资源利用方面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对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潜在风险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为临床医师在治疗决策中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旨在为提高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提供参考,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乌司他丁临床应用

乌司他丁临床应用

乌司他丁(Ustekinumab)是一种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将详细阐述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包括其作用机制、适应症、用药方案和疗效评估。

引言概述: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以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为基础的疾病,常表现为免疫细胞攻击宿主组织,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乌司他丁作为一种靶向免疫细胞信号通路的治疗药物,广泛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以促进对该药物的了解和正确应用。

正文内容:1.作用机制:乌司他丁是一种抗体,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2/23(IL12/23)等细胞因子的活性,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

作为一种免疫调节药物,乌司他丁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使其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的潜力。

2.适应症:乌司他丁广泛适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包括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克罗恩病和寻常型荨麻疹等。

其有效地减轻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已被多项研究和临床试验所证实,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

3.用药方案:乌司他丁的用药方案因疾病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初始剂量为90mg,分为两次给药,首次给药后再间隔4周给予第二剂量。

之后,每隔8周给予一次90mg的剂量。

用药方案的制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4.疗效评估:乌司他丁的疗效评估主要通过临床症状、体征指标和相关生物学指标的观察和检测,例如皮肤病损缓解程度评估量表、关节病变评估量表等。

还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生物学标记物的变化来评估乌司他丁的治疗效果。

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乌司他丁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5.安全性评估:乌司他丁的安全性评估是临床应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临床试验和观察研究,乌司他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感染、注射部位反应、皮肤反应和胆固醇异常等,并且这些不良反应大多是轻度或中度的,一般不会导致治疗中断。

乌司他丁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乌司他丁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乌司他丁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乌司他丁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姜海涛,王逢鹏,谢江涛【期刊名称】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09)005【总页数】4乌司他丁(Ulinastatin,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UTI)是由Beuer和Reich于1909年在人类尿液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含有14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67000 u,具有两个活性功能区,是一种典型的Kuniz型蛋白酶抑制剂,两个活性功能区均有很广的抑酶谱,且不完全重叠。

能够同时抑制胰蛋白酶、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弹性蛋白酶等多种水解酶的活性。

另外,乌司他丁分解形成的低分子量成份也具有很强的抑制水解酶的作用[1]。

近年来,人们对其各方面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其还具有减少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对心、脑、肝、肺、肾等组织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已经用于治疗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重症急性胰腺炎、脓毒症、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LI/ARDS、多发伤、器官移植、体外循环、烧伤等,显示良好的效果。

研究表明UTI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亦有显著作用,本文将就此方面进展作一综述。

1 UTI在各种脑损伤中的应用1.1 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应用围产期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期危害极大的、极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寻找有效的神经保护剂,提高早期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是儿科临床一直关注的焦点。

HIB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认为[2]:自由基的毒性作用、钙超负荷、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各种细胞因子的致炎作用、神经细胞的凋亡等多种因素参与其中。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3]UTI可以减轻新生鼠缺氧缺血后脑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及凋亡,虽然目前尚无新生儿临床应用的资料,但由于其来源于人体,相对用药安全性高,在进一步临床应用于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损伤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价值分析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价值分析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价值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价值进行分析。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乌司他丁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结果、应用前景、优势以及成本效益。

结论部分指出,乌司他丁对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其应用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探讨,同时其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综合分析表明,乌司他丁在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乌司他丁、重症感染性休克、辅助治疗、价值分析、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应用前景、优势、成本效益分析、治疗意义、临床探讨、经济效益。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乌司他丁在重症感染性休克中的确切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文献综述和临床实验分析,探讨乌司他丁在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中的潜在作用和价值。

通过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效益进行评估,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机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价值,评估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

通过深入研究乌司他丁在重症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数据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乌司他丁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决策依据,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同时也为医疗机构在资源分配上提供参考,从而提高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水平,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最终实现对患者和医疗系统的双重益处。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揭示乌司他丁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独特价值,促进该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为医疗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实践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重症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临床病症,患者往往面临着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的挑战。

乌司他丁的作用与功效

乌司他丁的作用与功效

乌司他丁的作用与功效乌司他丁(Ustād ad-Dīn)是一种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感冒、流感和过敏症状。

它是一种抗组胺剂,通过阻断组织内的组胺受体,来减轻因过敏反应而引起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以及其他上呼吸道症状。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乌司他丁的作用与功效。

1. 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乌司他丁属于二代抗组胺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地与H1-组胺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组胺的作用。

H1-组胺受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中,包括鼻腔、喉咙和支气管上皮细胞。

组胺在机体内发挥多种重要生理作用,包括血管舒缩、神经递质的释放以及炎症反应的调节等。

在过敏反应中,异常兴奋的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组胺。

组胺通过结合H1-组胺受体,导致充血、水肿、瘙痒等症状的出现。

通过使用乌司他丁,可以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并减轻或消除这些不适症状。

2. 乌司他丁的用途:乌司他丁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和过敏症状。

它通常用于缓解以下症状:鼻塞:乌司他丁可以减轻由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和充血。

它通过减少分泌物来改善鼻腔通气,并通过缩小鼻黏膜小血管来减轻充血。

流鼻涕:过敏反应会导致鼻黏膜产生过多的分泌物,从而导致不断流出的鼻涕。

乌司他丁的抗组胺作用可以减少分泌物的释放,从而减轻流鼻涕的症状。

打喷嚏:鼻腔内的组胺受体刺激会引起打喷嚏的反射,乌司他丁可以抑制这种反射并减轻喷嚏的出现。

其他上呼吸道症状:乌司他丁还可以减轻其他上呼吸道过敏症状,如喉咙痒、过敏咳嗽和眼部痒等。

另外,乌司他丁还可以用于减轻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如某些抗生素、非甾体消炎药和麻醉药等。

3. 乌司他丁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乌司他丁在以下情况下适用:过敏性鼻炎:乌司他丁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首选药物,可以减轻鼻塞、流鼻涕和打喷嚏等症状。

感冒和流感:乌司他丁可缓解感冒和流感引起的鼻塞和流鼻涕。

皮肤瘙痒:乌司他丁也可以用于减轻由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瘙痒。

乌司他丁在以下情况下禁用:对乌司他丁过敏者:如果患者对乌司他丁过敏,应避免使用该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键 词 】 乌 司他 丁 ; 感 染 性 脑 水 肿 ; 治 疗 ; 机 制 关 D I 1 . 9 9 j i n 1 7 — 4 5 2 1 . 5 0 6 文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 6 2 9 5 ( 0 2 l 8 50 O :0 3 6 /.s . 6 2 9 5 . 0 2 1 . 1 s A 1 7—4 5 2 1 ) 515 3
水 量 ; 式 细胞 术检 测 星 形胶 质 细胞 凋 亡情 况 ; 质 纤 维 酸性 蛋 白 ( F P 免 疫 组 化 技 术 观 察 星 形 胶 质 细 胞 活 化 情 流 胶 G A ) 况 。结 果 所 有 实验 组 大 鼠 HE 染 色 可见 脑 组 织 弥漫 性 水 肿 ; 组 大 鼠 细 胞 含 水 量 明 显低 于 s组 以及 c组 , U 差异 有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乌 司他 丁 对 感 染 性 脑 水 肿 的 治 疗 作 用 以 及 对 星 形 胶 质 细 胞 在 感 染 性 脑 水 肿 中 的 保 护 作
用 。方 法 5 5只 按 照 颈 内动 脉 注 射 脂 多糖 (5 g 0 1 的 方 法 建 立 感 染 性 脑 水 肿 模 型 的 大 鼠 , 机 分 为 3 1 o ,. 5ml) 随
t t r u ( g o p n 4 ) s l e g o p S g o p, 二 5 c n r l r u ( r u 一 5 . g o p we e d v d d i t a i g o p U r u , 一 5 ; ai r u ( r u n。 );o to o p C g o p, n n g ) U r u ii e n o r
Th e t n fe t n o sb eme h n s o l a t t i i fc iu r i d ma Ll t o, e t a me t fc sa d p s i l r e cai m f i sa i ol n e t s a n e e u n n o b U j a ZH0U Ka , U , i iH l i
d cd b ii o y a c aie 1 0 t , . 5mI)c r t re yijcinweern o y dvd dit r u s uia— u e yl dp ls ch rd ( 5 g 0 1 ao i atr ne t r a d ml iie o3 g o p : l s p x d o n n
统 计 学意 义 ( 0 0 ) C组 与 s组 间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 0 0 ) 各 实验 组 星 形胶 质 细 胞 均 出现 凋 亡 , 实验 2 P< . 5 , P .5 ; 在 4
h最 为 明显 , 组 与 C组 、 u s组 比较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o 0 ) 各 亚 组 间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免 差 P .5 , P .5。 疫 组 化 染 色可 见 u 组 、 c组 和 s组 均 出现 GF AP阳 性表 达 细 胞 ; 组 与 c组 、 U s组 比较 , F P表 达 增 强 。结 论 乌 G A 司 他 丁在 感 染性 脑 水肿 中 具有 明显 的脑 保 护 作 用 , 作 用 与 鸟 司他 丁抑 制 星 形胶 质 细胞 异 常 活化 以及 凋 亡有 关 。 该
t c i e e f cs ofu i satn on a toc t s i nfc i a n e m a r t . eho s 5 i e tousbr i - m a r si e tv fe t tna t i s r y e n i e tousbr i de a s M t d nfc i an e 5 de at n
3 s b r u sac rig t i e e tt on satruia tt ne t g: 1 , 4h n 1 ) HE sann we n r u g o p co dn odf rn i p it fe l sai ijci 6, 2 2 ( = 5 . tiig, ta dd y f me n n n
组 : 司他 丁 处理 组 ( 组 , 一 4 ) 生 理 盐 水 对 照 组 ( 乌 U n 5; S组 , 一 5 ; 白对 照 组 ( n )空 C组 , 一 5 。 乌 司他 丁 处理 组 又 按 n ) 照 乌 司他 丁 处 理 后 6 l 、 4h分 为 3个 亚 组 ( 一1 ) 、2 2 n 5 。采 用 HE 染 色观 察 脑 组 织病 理 改 变 ; 湿 重 法检 测 脑 组 织含 干
( p rme t f Emege c , z o e ia iest S c u n 6 6 0 C i a De a t n o r n e Lu h uM d c lUnv ri y, ih a 4 0 0, h n )
[ src] Ob et e To iv siaet ete t n fet fuia tt nifciu r i d maa dt ep o Ab ta t jci v n e t t h r ame tefcso l sai o e t sbane e n h r g n n n o
检验 医 学 与 临床 2 1 0 2年 8月 第 9卷 第 1 5期 I b Me l , g s 2 1 J dCi ut 0 a n
.,! .

论 著 ・
乌 司他 丁 对 感 染 性 脑 水 肿 的 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预 作 用 及 相 关 机 制研 究
刘 济滔 , 凯 , 周 胡 沥( 州 医学 院附属 医院急诊 科 , 川 泸州 6 6 0 ) 泸 四 4 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