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共25张PPT)
2024年《野望》王绩ppt课件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开拓了田园诗的新境界
《野望》作为王绩的代表作之一,其在田园诗的创作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人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将田园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为后世 的田园诗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王绩的《野望》在唐诗发展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其诗歌风格独特、意境深 远,对后世的唐诗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唐代诗人都从王绩的诗歌中汲 取灵感和养分,进一步推动了唐诗的繁荣和发展。
《野望》中表达的孤独情感。
诗歌语言与孤独情感的传达
03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运用特定的诗歌语言,如比喻、象征等手法
,来传达孤独情感。
24
分享个人阅读体验和感悟
个人对《野望》中孤独情 感的理解
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孤独情感的理解和 感受,包括对诗中景象、诗人情感以及诗歌 语言的感悟。
2024/2/29
孤独情感对个人生活的启 示
2024/2/29
6
02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2024/2/29
7
《野望》主题思想解读
01
抒发孤独抑郁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萧瑟恬静的秋野 景色,流露出内心的孤独和彷
徨。
2024/2/29
02
表达避世退隐之愿
诗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 薇”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
03
反映时代动荡之感
诗中的秋景和诗人的心境都折 射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以动衬静,更加凸显 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12
孤独、苦闷情感体现及其原因剖析
01
诗中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 采薇表达了诗人孤独、苦闷
《野望》PPT优质课件(2024)

13
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01
02
03
孤独身影
通过描绘诗人独自站在高 处的形象,表现其孤独无 依的心境。
2024/1/28
归思难收
借助“望断南飞雁”等诗 句,表达诗人对远方故乡 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回归的 无奈。
时光荏苒
通过描绘季节更替、日落 月升等自然景象,暗示时 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落 寞。
尽管面临困境,诗人仍然 保持坚定的信念和追求, 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 神风貌。
17
诗中人物形象分析
采薇人
诗人通过描绘采薇人的形象,表 现出一种隐逸之士的超脱与闲适 ,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
的向往。
2024/1/28
伯夷、叔齐
诗人借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了 对忠贞节义的推崇和对高尚人格的 赞美。
表达内心感受。
2024/1/28
02
03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本 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
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 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6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重点内容
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强调《野望》在文学史上的重 要地位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句子赏析
选取诗中的名句进行赏析,如“树树 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等,引导学生 感受诗句的美感和意境。
2024/1/28
9
段落大意概括
段落划分
将《野望》划分为若干段落,概括每段的大意,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大意概述
简要概述全诗的大意,即诗人在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看到层层树林都 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 彷徨抑郁的心情。
2024《野望》PPT课件

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王绩生平及时代背景01020304《野望》创作背景《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该诗以自然景色为描绘对象,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绩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质朴,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地位与影响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原文呈现及注释原文注释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诗人在傍晚时分站在东皋远望,孤独无依,徘徊不定,表现出内心的迷茫和孤独。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进一步以景写情,表达了内心的萧瑟和凄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田园生活的场景让诗人感到亲切和温暖,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人感到与周围的人无法沟通,孤独感更加强烈,于是长歌一曲,怀念起古代的隐士采薇而食的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主题思想探讨向往隐居生活孤独与迷茫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场景的描绘和对古代隐士的怀念,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现实世界的逃避。
自然与人生的思考03艺术手法与特色分析Chapter视角独特构图巧妙层次丰富030201独特视角和构图技巧色彩运用和画面感呈现色彩对比笔触细腻光线处理意境深远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营造出深远而富有哲理的意境,引导观众深入思考。
寄情于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诗意表现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融入到画作中,使画面充满诗意和浪漫情怀。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04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探讨Chapter古代文人隐逸情怀体现隐逸思想的起源01隐逸情怀在诗歌中的表现02隐逸情怀对古代文人的影响03田园诗派发展脉络概述田园诗派的起源田园诗派起源于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其诗歌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
田园诗派在唐代的发展唐代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等继承并发展了田园诗派,形成了独特的唐代田园诗风。
田园诗派对后世的影响田园诗派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流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野望》PPT课件

首联 叙事抒情
惆
野 颔联 远景 静态 怅
望
颈联 近景 动态
孤 寂
尾联 抒情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 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以情写景,景中寓 情,借日暮山野秋景,写忧郁苦闷、彷徨无依、孤独寂 寞的心情。
野望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 2.品析诗的语言,读出诗人的情怀,学习本诗借景抒 情的写法。
•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 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 妙所在。 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 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 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 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 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 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 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 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景 的搭配,都显得那么白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 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走进唐诗,走进唐诗中的写景 诗,感触的不仅是美景,更是诗中耐 人寻味的意境,和诗人那颗独特的心。 让我们走进《野望》,感触诗人的心 语。
课前自主学习
资料袋王绩(约589Fra bibliotek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 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 廉洁科,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 合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唐武德 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疾罢 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 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杜甫《野望》古诗词PPT

第二部分
诗词内容
诗词内容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惟 通:唯)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诗词内容
注释
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 (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城,一作 “年”,一作“奇”。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 守之。 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 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 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诸弟: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相关故事
年少轻狂
杜甫年轻时,曾给唐玄宗上过一个《进雕赋表》中,他在其中曾毫不含糊地 称自己的才华,当不在汉代的文学大家杨雄、枚皋之下,原文是这样的: “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而杨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当时,就有人劝他不要这样写,因为这 样写就显得太不谦虚了。没想到杜甫却说:“余已谦之者再三矣!” 虽然在今天看来,杨雄、枚皋在文学上的成就,都远不及杜甫,但杜甫在说 这种话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称自己的作品绝不弱于某大家,其实我能接受,但 我想大部分人可能不能接受。
诗词赏析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 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 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 惭愧的。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 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 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第13课《野望》课件(共25张PPT)

2.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光影相映、动静结合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描 绘,着重于色彩,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 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该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牧归 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动态的元素,展现了欣然的 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 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野望
ɡāo
王绩
xǐ 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q禽ín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读懂诗意
薄暮:傍晚。薄,接近。
东皋 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地名,今属山 西万荣。作者弃官后 隐居于此。皋,水边 地。
文体知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 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 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之为首联、颔 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诗人简介
王绩(约589—644),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 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清高自恃,放 诞纵酒,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 、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不遇之 苦闷。语言朴素自然。有《王无功文集》。
画面描绘: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 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 的禽鸟归来。
3.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远景、静态描写,烘托,侧重宏观描绘。融情于景, 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 象,景中正面寄寓了诗人孤寂、苦闷情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24张PPT)

2.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王绩在隋末唐初时期担任秘书省正字,后辞官还乡,曾在贞观年间出任太乐 丞,不久又辞职,隐居在东皋(位于今山西河津)时所作。
3.读准字音
(bó)
(x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野【 王 绩
望】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wēi)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薇:五微阴平】 押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中倚、树;山、人;马 、顾,平仄都一致,这称为黏连,平仄不一致就是失黏,失黏
是南朝后期格律诗常见的现象,甚至在初盛唐也有不少,例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韦
应物《滁州西涧》。
2.作者简介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 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 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 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 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 功实为先声。
4.理解诗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④返,猎马带禽⑤归。
注解:④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⑤禽:泛指猎取的鸟兽。 翻译: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 家园,猎人带着猎物经过我的身旁。 赏析:颔联写秋林、写山,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为动景、近景,动词“驱”、 “返”、“带”、“归”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山景秋晚图,光与 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野望》PPT课件【优质课件】

5、“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理解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
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 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 的人交朋友了。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 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 喻隐居不仕。
相识,心情郁闷于是 长声歌唱《诗经》中 “采薇采薇”的诗句 。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这两句 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伫立在东 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 涌上心 头,且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 一层心理上的不平静色彩,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 情。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野望
诗 歌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 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 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疾罢归 河渚间,躬耕东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 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 诗坛独具面貌。
王绩入唐后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足疾罢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
一 读一读字音
东皋( gāo ) 徙倚( xǐ yǐ ) 落晖( huī )
二 写一写字形
驱dú( 犊 ) 采wēi( 薇 )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 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 自然而精练。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 景的安详宁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
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
课文品读
3、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
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 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 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
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课前自主学习
★背景透视
王绩入唐后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足疾罢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
课文品读
深入探究 分析古诗
1、翻译、讲解首联和颔联。 2、翻译、讲解颈联和尾联。 3、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首联在全诗中的作 用。 4、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 妙所在。 5、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6、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动静结合、光影相映的?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答案: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 《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 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 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的安详宁静。
难点探究
6、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动静结合、光影相映的?试
结合诗句分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 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 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 光与色的强烈辉映。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的叙写 :" 牧人驱犊 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
难点探究
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 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
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
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 景与近景的搭配,都显得那么白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 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野望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 2.品析诗的语言,读出诗人的情怀,学习本诗借景抒 情的写法。
走进唐诗,走进唐诗中的写景 诗,感触的不仅是美景,更是诗中耐 人寻味的意境,和诗人那颗独特的心。
让我们走进《野望》,感触诗人的心
语。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
试结合诗句分析。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注释: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
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落晖:落日。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译文:
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 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 上余晖。
技法总结
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以情写景,景中寓情,借
日暮山野秋景,写忧郁苦闷、彷徨无依、孤独寂寞的心情。 这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 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表现出作者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
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
“欲何依”运用典故。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 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
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课文品读
4、 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妙所在。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
,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 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 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
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板书设计
首联
野 望
叙事抒情 远景 静态
颔联
颈联
尾联
近景 动态
抒情
惆 怅 孤 寂
课堂总结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 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当堂训练
1. 《野望》中写薄幕中所见景物的诗句是
( ( ), ( ), ( )。 )。
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课文品读
5、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远景、近景。颔联着力刻画视野所 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 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 用得自然而精练。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 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
理解性默写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 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 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5.《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 诗句是:
拓展延伸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