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江苏教育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七上生物复习提纲-最新版

苏教版七上生物复习提纲-最新版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生物复习提纲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2.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依据生命特征辨别常见的生命现象:由小长大、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性。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直接影响生物)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亚马逊流域的瓶子树贮存水分、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结构特点。

3.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亚马逊流域的瓶子树改善气候、蚯蚓改良土壤、“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赤潮和水华。

第2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80可以得到虚像),1.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立的(实像旋转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亮度越暗,物像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遮光器和反光镜。

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载玻片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所以要把视野中偏的物像移动到中央,只要把载玻片往物像偏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了。

2.第一次观察到“死细胞(细胞壁)”: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3.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成功的标志: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

)→观察4.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擦→滴(植物:清水;动物与人:生理盐水)→取(材料要求:薄而透明)→浸→展→盖(避免产生气泡: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染(后吸)→看二、探索生命的方法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单一变量原则),在对照实验(对照原则)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等量原则)。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必要时通过多次重复实验修正认识。

3.多次重复实验(增加重复次数)的目的: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doc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doc

七年级上册江苏教育版生物复习提纲一、1、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匡囹(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圈,并把体内产生的网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

(4)、能匡画(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网、有阴(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丽;(7)、能丽环境,也能蹙§环境。

2、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一类是非生物。

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二、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匡态屈,它又分为|非生痂I阑和|生物因国。

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2、生物科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和隹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三、1、若在显微镜下出现一个污点,转动瓯,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网上。

2、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座,一手握镜臂。

3、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脸舅,以免物镜碰坏玻片标本。

3、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胸而透囤的。

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四、科学探究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信息途径之一,通常包括|提出问画,|作出假设|,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和国达、交流|等方面。

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

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如探究腐肉上蛆从何而来的实验中,变量是猪肉和外界的蝇是否直接接触,而其他因素都全部相同。

五、「、植物细胞包括陶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和阡丽七部分;人和动物的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涌目。

2、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蓟| (是门卫);细胞质是进行隹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管理调控部门);线粒体与|呼吸作刖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动力车间);液泡中有附碱;叶绿体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生产产品车间)。

苏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苏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苏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科复习提纲(全册)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科复习提纲(全册)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科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1章生物学——探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1.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如: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2.生物的基本特征:(1)绝大部分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体都需要从环境中摄取营养,进行呼吸与排泄。

(3)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等现象(4)生物体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3.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技能。

人体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

观察是运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感觉进行的。

实验是能动的实验性观察,而观察只是在自然条件下的观察,或者说实验是在严格控制条件下的观察。

2.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中学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有:(1)玻璃容器:试管、烧杯、烧瓶;(2)加热或辅助加热的仪器有:木质试管夹、三脚架和石棉网、酒精灯。

(3)起到放大作用的仪器有放大镜和光学显微镜。

3.显微镜的结构(如右图所示。

)观察上图的显微镜,辨认显微镜的每一部分,弄清每一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光圈。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4)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4.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2)对光:(三转)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观察:A. 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复习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复习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复习提纲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一、周围的生物世界: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2、判断生命的依据(生物的生命现象)①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体能由小长大③生物能新陈代谢④生物能繁殖后代,有遗传和变异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⑥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并影响环境3、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4、生态因素(环境因素):①、概念: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②、分类: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水、阳光、温度、空气、土壤等※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②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是土壤疏松”)③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6、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7、生物学能解决的问题: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和人类的健康。

8、生物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

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二、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①结构:目镜、物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

(如右图)②使用方法: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整理※③注意事项: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是眼睛要注视物镜(防止砸碎玻片标本)B、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得物象与实物相反(如“p”变成“d”)即上下、左右都相反C、对光时取强光要用凹面镜、大光圈,反之则用平面镜、小光圈※④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2、其它器具:观察器具、解剖器具、计量器具、加热器具、通用器具等。

三、制作临时玻片标本:1、步骤:擦——滴——取——展——盖(——染)2、注意:制作玻片标本所用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四、科学探究:1、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实验变量)、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2、实验过程中要设计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变。

苏教版七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

生物七年级上复习纲要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生物的概念:有生命的物体做生物。

藻类植物:如海带、紫菜苔藓植物:如葫芦藓、地钱植物蕨类植物:如卷柏、蕨一、( 30万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如松、杉、柏、银杏、铁树我被子植物:如杨树、月季、玉米、白菜们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种类最多周生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蚂蝗围分类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如河蚌、乌贼、田螺、蜗牛的95 %)节肢动物:如昆虫、蜘蛛、蜈蚣、虾和蟹生动物鱼类:鲤鱼、鲫鱼、带鱼、鲨鱼物( 两栖类:青蛙、蟾蜍、蝾螈、大鲵(蛙蛙鱼)脊椎动物爬行类:壁虎、蜥蜴、龟、鳄、恐龙(占5 %)鸟类:燕子、麻雀、企鹅、鸡、鸭、鹅哺乳类:牛、羊、人类、蝙蝠、鲸微生物:细菌、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病毒1、具有一定的结构。

(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能够由小长大。

(既生长)生物3、必须从外界不断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新陈代谢)的4、具有生殖、遗传、变异的现象。

生命5、对外界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

(趋利避害)现象6、都能适应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附:1、关爱生物专题可以从①现存生物都是“历经沧桑的幸存者”。

②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态系统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有着许多人类未发现的潜在价值。

③关爱身边的生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来回答.2、对有害动物的处理:充分利用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尽量抵制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生态因素概念: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生物的生存依生态因素阳光、温度、土壤、水、空气等。

二赖一定的环境的分类生物因素:与它的三种关系是捕食、竞争、互助生物,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与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仙人掌可以储存水分,又能进行光合作用境的适应和影响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关系蚯蚓:刚毛有助于运动,黏液有助于呼吸和运动影响:如蚯蚓的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肥沃三、我们身边生物学概念: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苏教版七班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肯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

由于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养分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养分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

(如鱼类饵料)(3)供食用。

(如海带紫菜)(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特别简洁,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养分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特地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养分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养分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依据子叶数目分为:(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养分都储存在子叶中。

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养分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

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1)种皮:爱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七年级生物上册(苏教版)复习提纲.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苏教版)复习提纲.docx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上册(苏教版)复习提纲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生物)和无生命的物体(非生物)组成。

生物可划分为三类:植物,动物,微生物。

生物的生命现象错综复杂,但又有共性。

1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

2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即生长3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的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即新陈代谢4生物体能够繁殖后代,表现出遗传与变异的特性。

5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即应激性6生物体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第二章探索生命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物台通光孔述光料■压片夹-反光婕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与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桌略偏左上方的位置,轻拿轻放】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4x)对准通光孔;调节遮光器,选择合适的光圈(最大光圈);双手扶住反光镜边缘转动反光镜,同时左眼注视目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略微升高镜筒;将玻片标本从压片夹后部的缝隙处插入,然后双手向前平推,使压片夹夹住玻片标本;.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4,观察与绘图【降镜过程——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眼睛注视物镜,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但不接触玻片标本为止,以免物镜撞碎玻片标本。

】【升镜过程——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逆时针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若想观察到更加清晰的物像,转动转化器,选择高倍物镜,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5,清洁收镜【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转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于桌面放置;最后把显微镜放进显微镜箱送回原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复习提纲
一、1、生物的特征:(1)(2);(3)
(4;(5)
(6)(7)2、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生物,
二、1
温度、空气、土壤等。

2
三、1
2、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座,一手握镜臂。

3、在转
3
4
四、
相同。

如探究腐肉上蛆从何而来的实验中,变量是猪肉和外界的蝇是否直接接触,而其他因素都全部相同。

五、1`、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和叶绿体七部分;人和动物的细胞只有细胞
2
传信息(管理调控部门)
绿体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生产产品车间)。

3
六、1
2、向细胞两端移动,
细胞质也平均分成两份。

3
4
七、1
2
八、1
4
2、在载玻片上滴上两滴草履虫培养液,中间连起来,在一边加盐,草履虫全部都游到未加盐的一侧,因为草履虫能
九、1
2、种子萌发条件:(1)、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2)
3
4
十一、1
2
十二、1
2
3
十四、1、茎是由芽发育而来的;芽有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枝芽(将来发育成枝和叶)。

(实验28页第2题)
2、木本植物茎:(1)(2)
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3)(4)、髓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3
4
十五、1
2
育成胚(胚是新生命)。

3(实验册31页识图题)
十六、1
2、呼吸作用:12
光能
二氧化碳+水淀粉+ 有机物+ 氧二氧化碳+ 水
叶绿体(有机物、贮存能量)
(光合作用公式)(呼吸作用公式)
3
4
5
6、光合作用部位是有叶绿体的细胞;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能量变化是把太阳能贮
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呼吸作用的部位是所有活细胞;条件是有光无光都进行;原料是有机物和氧;产物是二氧化碳物水;能量变化是把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

十八、1。

(应用光合作用)
2
(应用光合呼吸)
3、人们通过调控温室中的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应用光合作用)
4、都能降低呼吸,延长种子、蔬菜、
(应用呼吸作用)
二十、生物圈了是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的循环利用。

氧循环:12
3、所以,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约为0.03%,
水循环
收的水,蒸腾散失达99%,只有1%参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

蒸腾作用的意义(好处)是:1、通过蒸腾作用
23
免因阳光强烈照射而灼伤叶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