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第2编热点专题速查篇专题3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精讲课件20180115250

合集下载

中考热点突破专题:三 中外近现代化的探索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25张

中考热点突破专题:三 中外近现代化的探索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25张
二战后,西欧经济遭到重创。美国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并试图 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经济。
对策 ① ② ③
任务二 【阐释文献——探抉择之因】(3分) (2)根据年代尺上的信息,简述下面三部重要文献颁布的历史 背景。
《独立宣言》: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独立战争爆发,大陆会议颁布《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1分)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北战争爆发以后,林肯为调动黑人的积极 性颁布了这份宣言,扭转了战局。(1分) 《工业复兴法》: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1933 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1分)
人物 探索事件 学习领域
概况
胡适、 鲁迅、 陈独秀
新文化运 主张学习西方 提倡“民主”与“科学”,是 动 的思想文化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李大钊
传播马克 主张学习马克 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
思主义 思主义
介绍
秋收起义 主张学习马克
毛泽东
、建立井 思主义,把马 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 冈山革命 克思主义与中 导思想
林肯
领导北方赢得美国南北战争胜利;颁布《解放黑人 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玻利 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与圣马丁被誉为
瓦尔 南美的“解放者”
卡德 在墨西哥进行一系列改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
纳斯 定了基础
拿破仑 主持制定《拿破仑法典》,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明治 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
一、中国近现代化探索的时空隧道
二、多维探究中国近现代化 [2019.17(2),2018.19(2),2016.19(2)] 1、经济近现代化
2、政治民主化的探索历程
3、思想文化的科学化、理性化探索

初三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座《近代化的探索》课件

初三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座《近代化的探索》课件

直击中考
经典例题
例题: (2013年.浙江杭州)
著名的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 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
A 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促使他们做出人生重要选择的原因,是这一年( )
A.《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民族的灾难 B.《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C.《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D.洋务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 展
要点3:洋务运动的失败及原因
失败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
建社会的根基。
说明:封建统治者的 自救运动并不能挽救近 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命运。地主阶级 不能救中国。
要点4: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 动(性质)。洋务派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 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政治 裁撤冗官,任用

维新人士
日 维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 矿企业

开办 创办报刊,开放
言论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
冲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打击 了封建顽固派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是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使西方民主进步思想在中国得 到了传播,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 启蒙作用。
要点3:戊戌变法的失败及原因
初三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座
近代化的探索(上)
含义认知: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 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 社会生活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民主化和自由化,文 化上的人性化等。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伴随 着工业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 现社会的转型。简单地说,所谓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 化的历史过程,就是实现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的转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中 国的近代化亦中国早期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 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中考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精品示范课(优质视频课堂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精品示范课(优质视频课堂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

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班级姓名知识框架《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个概念:【近代化】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

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两大任务:【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只有先取得民族的独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才能让国家进入正常近代化的轨道。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立新中国,开启了我国近代化历程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使得新中国日益走向繁荣和富强。

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三个层次:【器物——制度——思想】中国的近代化有一个渐变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时期,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

四次探索:【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④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或向西方学习口号:(自强、求富)。

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⑧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贵阳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近代史第2讲近代化的探索精讲课件

贵阳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近代史第2讲近代化的探索精讲课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掀起 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自强求富”运动即洋务运动。创办 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海军、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由于未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没有使中国走上富 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 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以康有为、梁启超 为首发动的戊戌变法,提倡学习日本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度,把 对近代化的探索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并在社会上起到 了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由于阶级自身的软弱和妥协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 国进入军阀混战的黑暗时期。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奠 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把对
【易错易混】(1)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改革,而不是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 统治。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 片战争。
【易错易混】(1)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政治近代 化的开端是戊戌变法。 (2)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而京师同文馆是洋 务运动时期创办的。 (3)光绪帝支持变法,但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只是维护自 身统治的封建皇帝。
近代化的探索从经济政治领域推进到了思想文化领域,促进了 中国人民思想观念的大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 了基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由于自 身的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条主线: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两个方向: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三个阶段: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文化 四大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西方的先进 技术
康有为、梁启 超、谭嗣同
孙中山
资产阶级改良运 资产阶级民 动 主革命 学习西方的政治 学习西方的 制度 政治制度
名称
意义
洋务运动 引进了西方先进 的科学技术,使 中国出现了第一 批近代企业。在 客观上为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起到了 促进作用,为中 国的近代化开辟 了道路
名称
主要 思想 代表 人物 性质 特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前期:民主、 科学 后期:宣传 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李 大钊、胡适、 鲁迅 空前的思想 大解放运动 学习西方的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自强、 变法图强,建立 三民主义 求富 君主立宪政体
奕 、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 失败的封建地主 阶级的自救运动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 步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实行多 社会主义民 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1954年,颁布了 主法制建设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启了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先河 社会主义 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 工业化 农业发展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 起步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建设社会主 义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 失误以及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挫折,但在科技、经 济方面仍取得一定成就
召开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 农业发展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 面 展,也带动了乡镇企业发展 改革开 放以来 的现代 化历程 随着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党的十四大决定 经济体制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企业开始建 面 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经 济特区,并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 经济建设方 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形成了全 面 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 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启发人们追 求民主和科 学、探索救 国救民的真 理,为马克 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创 造了条件
是一场救亡图存 的政治变革,同 时也是一次思想 启蒙运动。它有 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
推翻了清朝 的统治,结 束了我国两 千多年的封 建帝制,使 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
新中国 成立至 改革开 放前的 现代化 历程
改革开 放以来 的现代 化历程
1982年,第四部宪法的颁布和一系列法律的颁布 法制建设方 实施使我国基本上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面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逐步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 进 科技教育方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面 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