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情况调查

合集下载

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梁建权;陈二洪;彭赟;陈志成;陈敏玲;李健丽;黎凤金【期刊名称】《分子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6(039)004【摘要】目的探讨调查分析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248例,根据诊疗规范原则,在坚持原发病治疗用药基础上,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10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的依从性分为依从性好组(n=502)和依从性差组(n=518),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病与停药(或间断用药)的时间、发病人群年龄段关系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依从性差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依从性好组(P<0.05);大于60岁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比例明显高于小于60岁患者(P<0.05);发生时间大于1年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比例明显高于小于1年的患者(P<0.05);病程大于5年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比例明显高于小于5年的患者(P<0.05);间断用药大于1年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比例明显高于小于1年的患者(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年龄大于60岁,停药大于1年、发病大于5年及发生时间超过1年是发生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而且年龄大于60岁,停药大于1年、发病大于5年及发生时间超过1年是发生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总页数】4页(P369-372)【作者】梁建权;陈二洪;彭赟;陈志成;陈敏玲;李健丽;黎凤金【作者单位】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广东四会526200;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广东四会526200;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广东四会526200;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广东四会526200;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广东四会526200;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广东四会526200;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广东四会5262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及中断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预后和复发的影响 [J], 黄立宏;冯小芳;黄流清;尹又;李澎2.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及中断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预后和复发的影响 [J], 吴洪3.慢性皮肤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改进方法 [J], 彭清云4.不同他汀类药物对高龄冠心病病人实验室指标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风险的影响 [J], 许迎春; 缪春波; 许秀丽; 郭宝强5.徐州市机构和家庭养老模式下慢性病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J], 李敬源;蒋婷;徐凌忠;孔凡磊;许建强;郑娟;吴洪涛;司明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卒中患者慢病管理用药依从性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脑卒中患者慢病管理用药依从性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图1脑卒中患者用药依从性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表1脑卒中患者用药依从性被引频次前10位的文献情况
题目
第一作者
来源
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杨素梅
长治医学院学报
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研后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现状及对预后的影响
李文健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21)04(a)-0171-05
Analysis of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the Compliance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 Stroke Patients
Province, 510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compliance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 stroke patients in our country. Methods Using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and the visual analysis method, and
LI Peiyuan1,2, DING Shaotong, LI Yue3, XU Xingying, HU Changsheng
1.Yangjiang People's Hospital, Yang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529599 China; 2.Baihetang Drugstore of Jiangcheng District,

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因素分析

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因素分析

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因素分析【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常见疾病之一,而他汀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这一类疾病。

患者对他汀类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医生因素、患者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对他汀类药物使用的影响,旨在提出提高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的建议。

研究发现,医生的宣传和教育对患者的使用依从性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患者的信念和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其服药行为。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多关注如何通过全面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因素分析、医生因素、患者因素、建议、未来研究、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治疗的重要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研究表明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存在依从性低的问题,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加重疾病进展和并发症的风险。

研究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当前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为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医生因素对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的影响,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自身在指导和引导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疏漏和不足,进而促进医生在提高用药依从性方面的工作水平。

研究患者因素对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的影响,有助于识别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主观和客观障碍,为制定个性化的用药管理策略提供依据和方向。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病变。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也日渐丰富,其中药物治疗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脑梗死的药物组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种药物组合在治疗脑梗死中的效果。

我们来了解一下丁苯酞软胶囊和瑞舒伐他汀这两种药物。

丁苯酞软胶囊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它能够抑制血栓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阻断血栓素与血小板膜磷脂酸之间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凝集。

丁苯酞软胶囊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包括冠脉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而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强效的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瑞舒伐他汀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合成,从而减少血液中的LDL胆固醇含量,改善动脉壁的通透性,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基于丁苯酞软胶囊和瑞舒伐他汀各自的药理作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在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可能会更加显著。

由于脑梗死的发生往往和血栓形成、胆固醇代谢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对血小板聚集和胆固醇水平进行干预,有望有效改善脑梗死的病情。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已经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研究表明,这种药物组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小板活性、改善血管通透性,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在临床应用中,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在使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患者在使用这种药物组合时应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来使用药物,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用药频次。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张文渊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张文渊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张文渊发布时间:2023-06-20T07:01:20.1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1月1期作者:张文渊[导读]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张文渊(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214101)【摘要】目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群体中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讨论这两种药物对强化降脂治疗的临床作用和差异。

方法:对纳入的100例病人进行组别分配,得到了人数相同的瑞舒伐他汀组(5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50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对应的药物进行降血脂强化治疗。

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VEGF、Hcy以及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比较组间差异。

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计算各自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TC、TG和LDG-C三项血脂水平指标,在两组患者接受各自药物治疗后均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三项指标的下降幅度要显著大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

同时,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

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强化降脂治疗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ly rosu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wo drugs on intensive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Methods: 10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the same number of patients in the rosuvastatin group (50 cases) and atorvastatin group (50 cases) were obtained.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rresponding drugs to reduce blood lipids.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blood lipid level,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 VEGF, Hcy and nerve function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uring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calculated. Results: TC, TG and LDG-C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ir respective drugs (P. At the same time, the NIHSS score, mRS score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rosuvastati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atorvastatin group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Resuvastatin has better efficacy and safety in intensive lipid-lowering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 rosuvastatin; Atorvastatin; Intensive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effect本研究对比了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强化降脂治疗中的疗效差异,并初步肯定了瑞舒伐他汀所具备的临床疗效优势[1]。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抑制胆固醇合成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从而减少 胆固醇的合成。
他汀类药物对炎症的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对身体的损害。
抑制炎症介质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生产和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改善内皮功能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内皮细胞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
二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也已经得到证实。在一项涉及近2万例患者的 荟萃分析中,他汀类药物使既往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死亡率降低了27%。
他汀类药物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代谢综合征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的主要成分,有望用于 治疗代谢综合征。
脑卒中
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稳定斑块、抗炎、抗氧化应激等机制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2023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 进展
目录
• 他汀类药物概述 •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 他汀类药物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他汀类药物概述
他汀类药物的定义与分类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降血脂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 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 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 汀)。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 物的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与某些药物(如环孢素、 华法林等)合用时,可能发生药物相 互作用,影响药效。因此,需要研究 如何避免或减少这些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一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在一级预防中的地位已经得到证实。在一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中 ,他汀类药物使没有冠心病但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降低了21%。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应用现况调查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应用现况调查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应用现况调查许明杰;马锐华;宋世萍;艾青;吕莹;王拥军【期刊名称】《脑与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08(16)4【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二级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应用现状,为改进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研究对象为北京市4家二级医院中诊断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住院患者,调查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3个月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况.结果:入选患者共458例,其中408例完成了3月随访.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比率为35.6%;出院3月,他汀类药物的用药比率降为22.3%,与住院期间相比有明显差异(p<0.001);而依从性差的原因与患者的性别、经济负担、学历、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及脑血管病亚型(脑梗死或TIA)均无明显相关.3月随访发现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9%(20例),冠脉综合征0.5%(2例),且22例血管事件复发患者中仅有9.1%(2例)坚持他汀治疗.结论:北京市部分二级医院脑血管病医生对他汀类调脂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与卒中降脂指南尚有距离,同时我们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他汀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依从性给予关注.【总页数】3页(P391-393)【作者】许明杰;马锐华;宋世萍;艾青;吕莹;王拥军【作者单位】100022,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内科;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100022,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内科;100022,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内科;100022,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内科;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5【相关文献】1.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疗效观察 [J], 黄忠卫2.缺血性脑血管病他汀类药物二级预防依从性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J], 何伟3.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依从性研究 [J], 李勍;杨学荣;王姗姗;仲婷;李江;杨丽娟;李红燕;朱沂4.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及中断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预后和复发的影响 [J], 吴洪5.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疗效观察 [J], 黄忠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院住院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某院住院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某院住院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曹尉尉;吴杲;蒋红;吴汉斌;胡云英【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tatin drugs among inpatients in a certain 3-A-grade tertiary hospital ,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s clinically .Methods There were altogether 2561 hospitalized patients that used statins in a 3-A-grade tertiary hospital in 2013.Clinical data including diagnoses of diseases ,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and drug applications were collected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was per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2007 Guidelines to China Lipid Control", so as to know the difference or the gap between actu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tatins and the directions as specified in the Guidelines and to an -alyze possible reasons as well .Results There were 1480 cases admitted into the hospital due to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 -orders, accounting for 57.79%of the study subjects.There were 1487 cases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 of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lipid in-dexes, which accounted for 58.06%of the subjects.Of all the cases, 162 were very high risk cardiovascular cases (10.89%), 852 were high risk cardiovascular cases (57.30%), 117 were medium risk cardiovascular cases (7.89%) and 356 were low risk cardiovas-cular cases (23.94%).There were only 1265 cases, whose lipid indexes were complied with the Guidelines , accounting for 49.39%of the subjects;there were 136 cases with 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4.92mmol/L, which accounted for 10.75%;there were 271 cases with LDL-C ≥4.14mmol/L, which accounted for 21.42%; there were 368 cases with LDL-C ≥2.6 mmol/L, which accounted for 29.09%;and there were 490 cases with LDL-C ≥2.07mmol/L, which accounted for 38.74%.After treatmentwith statins, 34 cases achieved therapeutic target lipid values in LDL-C, which accounted for 2.69%.There were 458 cases that had suspicious stati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 accounting for 17.88% of the studied subjects , and there were 2119 cases that had possible&nbsp;statin-drug interactions .Conclusion There existed a big gap between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 and directions as specified in the Guide -lines.Clinical physicians should pay more emphasis on the knowledge of statins , further standardiz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statins , so as to avoid irrational use of statins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l2月5日第23卷第23期 Vo1.23,No.23,December 5,20 14 

中I 荔 

China Pharmaceuticals ・药事组织・ 

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lion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情况调查 龙秀英,宋春江,曾尚霞 (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目的对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后使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引起其临床应用不规范的主要因素。方法从医院 2007年9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670例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30例,调查其住院前使用他汀 类药物的情况,分析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的原因。结果95例(73.08%)患者出院后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其中19例(14.62%)虽 坚持服用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达标,56例(43.08%)间断服用他汀类药物;20例(15.38%)未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使用不 规范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担心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导致肝功异常);患者对脑梗死复发认识不足;患者或家属认为无效;患者未坚持内 科J'l诊随访,未接受专科医生指导;门诊医生随访中忽略询问使用情况;患者嫌麻烦;患者因出现副作用而停药。结论相当多的脑梗死 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及未能坚持长期服用,调脂达标率较低。应对脑梗死患者加强脑卒中二级预防健康教育,以提高他汀类药 物的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脑梗死;用药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11969.3;11972 .6;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931(2014)23—0067—02 Investigation on Compliance of Statins Use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 L0ng Xiuying,Song Chunfiang,ze Shangxia f Chengdu Municipal Sixth People’s Hospital,Chengdu,Sichuan,China 610051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se situation of statins after the first attack in th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o explore some main causes leading to non—standardization in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 1 30 cases of recurrent arterial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creened out from 670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07 to March 2013 and performed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ir use situation of statins before admission for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non—standardized statins use.Results Among 1 30 cases of recurrent arterial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95 cases(73.08%)had the non—stan— dardized statins taking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while 19 cases(1 4.62%)insisted on taking statins;56 cases(43.08%)took statins interruptedly;20 cases f 15.38%)did not take statins;the main causes of non—standardized use of statins were as follows:wor— rying about the unwanted adverse reactions(such as leading to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by long term statins taking),insufficient recogni— tion on stoke recurrence;the patients or family members thought that statins were invalid;the patient did not insist the follow up of the internal medicine clinic and did not receive the guidance of the professional doctor;inquiring the statin use situation was ignored in the outpatient doctor follow up;the patient felt trouble for taking drug daily;the patient stopped taking statins due to appearance of side ef- fects.Conclusion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use statins with non—standardization and without long term insistent taking,the reaching standard rate for decreasing lipid is lower.So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heahh education on the stroke patien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r enhancing their compliance on statins use. Key words:statins;cerebral infarction;compliance 

复发性脑梗死较首次发生的脑梗死更易导致严重残疾,而且 预后也更差,虽然降血压、他汀类药物、抗栓药物等措施能有效降 低脑卒中复发,但由于临床医师缺乏健康教育意识、患者依从性 较差等,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预防复发的措施应用不当或不足。目 前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降压药的使用逐渐规范,但他汀类药 物使用尚不规范,因此加大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规 范使用的学习和宣传非常重要。笔者对我院130例复发性脑梗 死患者首次发病后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9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670例 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30 例,其中男75例,女55例;年龄45—89岁,平均67岁;距首次发 病时间1年7例,2年16例,3年48例,4年49例,5年以上10 例,尤以发病后3~4年是脑梗塞复发的高发期,占82.31%。所 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为脑梗死,符合1995年中 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i 1。复发 的定义为: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初发症状、体征加重,且 排除进展性卒中;上述情况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 1.2 方法 通过病史询问、调查患者住院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分 析药物使用不规范的原因。询问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种类及剂量、 使用时间,分析使用不规范包括用量不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未达标及未能坚持长期服药的原因。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间比较用 检验。 2 结果 2.1 用药情况 130例患者首次发病后在住院期问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95 例(73.08%)患者出院后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其中,19例 (14.62%)患者虽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但使用剂量不恰当, LDL—C不达标;56例(43.08%)患者问断服用他汀类药物;20例 (15.38%)患者未服用他汀类药物。 ・药事组织・ Phormaceulicol Adminislrotion 

中l 荡 

china Pharmaceuticals 2014年12月5 13第23卷第23期 

Vo1.23,No.23,December 5,2014 

2.2 不规范使用原因 19例能坚持使用他汀类药物但使用剂量不恰当、LDL—C不 达标的患者中,9例(47.37%)系患者担心不良反应而自行减量; 4例(21.05%)患者因不良反应而自行减量;6例(31.58%)由于 患者曾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剂型的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 lO mg/片、20 mg/片等,而在门诊随访时医生给予处方时没有详 细说明。56例(43.08%)患者问断服用他汀类药物,其中17例 (30.36%)系患者担心不良反应而间断服药;4例(7.14%)系患 者因出现不良反应未能坚持长期服药;3例(5.36%)患者因嫌服 药麻烦而间断服药;6例(1O.71%)患者或家人自认为药物无效 而未坚持服药;26例(46.43%)患者自认为血脂控制良好而自行 间断服药;20例(15.38%)患者因对脑梗死及他汀类药物认识不 清而未用他汀类药物。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卒 中类型,占脑梗死的40%~60%,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致 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血管闭塞或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 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的缺血、缺氧性坏死,并引起相应神经系 统症状和体征 的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年复发率为4%~14%, 且复发性脑梗死的致死率、致残率均高于首次发病者I3】。脑梗死 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是多种因 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病理学机制上分析,胆固醇水平与动 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发生 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此推断,卒中与胆固醇存在相关性。流行病学 研究显示,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的死亡风险呈直接正相关。 他汀类药物物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抗炎、 抗氧化等机制减缓甚至逆转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缺血性脑卒 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级预防的三大基石分别为降压药 物、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 均应接受卒中二级预防策略,即抗血小板、降压和调脂治疗。二级 预防开始越早,患者治疗依从性越好,且二级预防效果越好。因 此,卒中后应尽早启动二级预防,降低患者致残率。(2OLO中国缺 血性脑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指出,二级预防应从卒中急性 期就开始实施 1。 据国内一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应用现况 调查 1显示:北京市4家二级医院中诊断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 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408例住院患者。住院期间 他汀类药物物的应用率为35.6%;出院3月,他汀类药物物的用 药率降为22.3%,与住院期间相比有明显差异(P<0.001);而依 从性差的原因与患者的性别、经济负担、学历、危险因素的存在与 否及脑血管病亚型(脑梗死或TIA)均无明显相关性;3月随访发 现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9%(20例),冠脉综合征0.5% (2例),且22例血管事件复发患者中仅有9.1%(2例)坚持他汀 治疗。本调查的入选对象为复发性脑梗死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其首次患脑梗死后住院期间均曾口服他汀类药物,但出院后使用 剂量不恰当及未坚持使用,虽坚持使用他汀类药物但调脂达标率 较低的现象值得关注。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为:患 者担心长期服用会有不良反应;患者出院后未坚持神经内科门诊 随访,未接受专科医生指导;部分患者因嫌每日口服他汀类药物 及抗栓药种类多麻烦而未能坚持长期服用;部分神经功能缺损严 重(如肢体瘫痪严重、失语、痴呆)的患者出院后虽口服他汀类药 物及抗栓药,但其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患者或家属就认为无效而 自行停服;医生未告知需长期服药;门诊医生随访中忽略询问他 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只是简单地开药;患者因出现副作用(肝功异 常等)而未能坚持长期服用,但情况较少;患者之间交流获得的错 误信息影响了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如极少部分患者认为1年2次 输液能有效防治卒中,因而未能坚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但目 前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1年2次输液能有效防治心脑血管事 件,输液不能代替他汀类药物及抗栓药。 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临床实践和二级预防的指南之间 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有待于临床工作中的进一步努力来缩小。 (2010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指出,胆固醇水 平升高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须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及药 物治疗。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物,目标是使LDL—c水平降至 2.59 mmol/L(100 mg/dL)以下或使LDL—c下降幅度达30%~ 40%;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 病、吸烟、代谢综合征、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无确切的易损斑块 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及外周动脉疾病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 患者,应将LDL—C降至2.07 mmol/L以下或使LDL—C下降幅 度超过40%“ 。因此,对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在预防复发时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控制血脂,由于个体差异不同,患者服 用他汀类药物应该到医院去咨询专科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 药。已有研究表明,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密切的是总胆 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 好,而脑梗死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最好能降低原来的一半以 上,因此脑梗死患者即使检查血脂正常,也需要口服相关调脂药 物。在应用二级预防药物时,对高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物起始 剂量不宜过大,且须对不良反应进行密切监测,对既往有出血性 卒中史或相应高危因素的高龄人群应用他汀类药物物时须谨慎。 其次,建议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在每天服用抗栓药、他汀类药物的 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和血糖等也是防治脑卒中的重 要手段。另外,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 段,故在卒中首发后有必要尽早开展二级预防,而降低脑梗死复 发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科学合理的卒中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可降低 卒中再发危险并减轻残疾程度。因此建议患者能经常门诊随访, 常给患者做相关检查,调整药物,进行脑卒中健康教育以提高患 者服药依从性等。 作者简介:龙秀英(1971一),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脑 血管病的防治,(电子信箱)49565386@qq.con。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 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吴 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8—169. [3]梁玉宏,张小琳.卒中预后的预测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 册.1993(3):156.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2010)[J1.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154—160. [5】许明杰,马锐华,宋世萍.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应用 现况调查『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4):39I一393. (收稿日期:2014—03—31;修回日期:4014—0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