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一、选择题1. (2018·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 (2018·卷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 (2018·卷Ⅰ)北宋前中期,在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篱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4. (2018·卷Ⅰ)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对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 (2018·卷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6. (2018·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注意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试题解析(附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震动影响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2. 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 防渗水B. 防噪声C. 防坍塌D. 防地震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 增强保密程度B. 保证产品品质C. 满足战备需要D. 集约利用土地【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精密机械设备的生产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且对精密度要求较高。
在高端机床设备生产过程中,细微的变形可能就会造成构件和设备不匹配,影响设备的精度。
厂房设在地下就是以节能环保的方式恒温恒湿,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
除此之外,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周边路上重型卡车经过也不会造成颤动,更好地保证了车间的稳定性,保障了设备的精度,①④正确;建地下工厂会使生产成本上升,③错误;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主要目的,②错误。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及解析全国卷1

2018年全国统⼀⾼考历史试卷及解析全国卷12018年全国统⼀⾼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4分)《墨⼦》中有关于“圆”“直线”“正⽅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传播、⼩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A.汇集了诸⼦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4分)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
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带⼭⾕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新制盐技术的⽵筒井。
井主所雇⼯匠⼤多来⾃“他州别县”,以“佣⾝赁⼒”为⽣,受雇期间,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业得到发展B.⼿⼯业者社会地位⾼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4.(4分)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中国⽂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4分)甲午战争时期,⽇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明的代表,并运⽤公关⼿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些西⽅媒体甚⾄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本⼒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媒体⿎动中国的民主⾰命6.(4分)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反对⾛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条路,就是“增加富⼒”。
2018年湖南省高考全国一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此题共 35 小题,每题 4 分,共 1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24.《墨子》中有对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流传、小孔成像等也有阐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录。
这反应出,《墨子》A .聚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B .形成了完好的科学系统C.包含了劳感人民智慧的结晶D.表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5.据学者研究,唐代“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状况如表 2 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期间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相互之间攻伐不已C.着重保护中央的威望D.持续了唐代的统治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千上万个采纳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应出当时A .民营手工业获得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用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27.图 6 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奇兽。
明朝君臣以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示当时图 6A .对外沟通促进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种类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排除促进了对外文化沟通D.外来物件的传入推进了传统看法更新28.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拟订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安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很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声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专制中获得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碌碌无为。
这反应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度B .日本力争更改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煽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能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辩,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以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添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纳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最新历史高考-2018年高考模拟试题文综(附答案) 精品

2018年高考模拟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中属于注记的是A.▲B.1921C.1921和黄茅尖D.▲1921图2为某区域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地图,每个小方格表示实际长宽各10米,图中r表示河流,s表示林木,h表示住房,f表示耕地,图3中数据表示相应区域内各方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单位:米),回答2-3题。
2.图2中河流的流向是A.自南向北流B.自北向南流C.自西南向东北流D.自东北向西南流3.若将两层图加以叠加,可以直接A.估算出该区域内河流的流域面积B.计算出该区域内林木的蓄积量C.计算出该区域内耕地比重和平均海拔D.预测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图4中的a、b、c表示经度120°大陆上某地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据此回答4-6题。
4.该地可能位于A.澳大利亚B.新西兰C.中国D.美国5.当该地以a所示角度射入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漠河地区出现白夜B.北京昼长小于宁波C.密西西比河水位逐渐上涨D.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在收割早稻6.有关该地所在国的经济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占绝对优势B.世界最先进的电子工业中心就在该地C.稻米大量出口D.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人均粮食产量高图5为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图中F表示此地的盛行风,L是流经此区域的洋流。
据此回答7-9题。
7.盛行风FA.冬季吹向东北,是东北季风B.夏季吹向东北,是西南季风C.全年吹向西南,是东北信风D.全年吹向东北,是东北信风8.若洋流L的流向有季节变化,当L向东流时,下列城市及其附近地区的储水变化量(水量收入减去支出)为正值的是A.北京B.洛杉矶C.巴西利亚D.悉尼9.该海域附近的半岛属于六大板块中的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图6代表某城市的发展阶段,读图完成10-11题。
高考文综新课标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新课标全国Ⅰ卷)(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东福建 10省使用)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5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 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 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 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 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曾,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木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4分)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4.(4分)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4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解析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及详细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U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墨子》中有关于“圆” “直线”“正方形” “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 “直线”“正方形” “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
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
2.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y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抗媒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繁;繁必御之以简。
”材料意在说明A. 郡县制度有利于克服分封制的弊端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主辅结合C. 官僚政治代替血缘政治是历史进步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繁,繁必御之以简”是说实行分封制必须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郡县制必须加强地方的自主权,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主辅结合,故B项正确;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分封制的弊端,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故D项错误。
2. 据历史记载: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多发区域中心在西汉、唐代以陕西为多,东汉以河南最多。
此外,宋代以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淮河中上游,宋元以后,重灾区的记载集中在长江三角洲江浙一带。
这反映了A. 政治动荡易引发自然灾害B. 自然灾害制约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C.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变动D. 自然灾害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宋元以后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中国古代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因此自然灾害多发区随之发生了转移,故C项正确;自然灾害的多发是因为过渡的开垦,和政治动荡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故B 项错误;中国古代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住户要是阶级矛盾,不是自然灾害,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属于反映说明类选择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
本题的现象是宋元以前自然灾害多发生在北方,宋元以后多发生在南方,这实质上反映出南方农业开发超过了北方,即经济重心的南移。
3. 理学被认为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北宋时受到外界强烈的抨击,以至于程颐被朝廷禁止授徒讲学。
理学“反动”表现为A. 用“天理”来阐释儒家思想B. 过分束缚思想压制人性C. 强调伦理道德忽视君权D. 利用佛道宗教抑制儒教【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即用“天理”来阐释儒家思想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排除法。
汉唐儒学和宋明理学都压抑人性,故B项不符合史实;宋明理学的目的是为服务君主专制,故C项不符合史实;宋明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故D项不符合史实。
4. 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讦,晚年曾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
”这反映了A. 李鸿章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B. 李鸿章因洋务成效显著被同行妒忌C. 洋务运动学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 李鸿章力倡洋务与传统观念相冲突【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举办洋务运动不是崇洋媚外,也没有遭到社会的鄙视,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故B项错误;这些“清议”的人是守旧的封建士大夫,反对学习器物,故C项错误;李鸿章之所以“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是因为倡导的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相冲突,故D项正确。
5. 有人曾对《东方杂志》1915-1921年开设的“法令”栏目公布的法规统计如下:对其变化原因解读最准确的是A. 辛亥革命后法律制度渐趋完善B. 军阀统治出现意识形态认同危机C.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大解放D. 参加一战降低了人民参政的兴趣【答案】B【解析】由图表数据可知,1915-1921年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公布的法规条文数目迅速减少,这说明部分军阀对法治不认同,即出现意识形态认同危机,故B项正确;公布的法规条文数目迅速减少体现不出辛亥革命后法律制度渐趋完善,故A项错误;公布的法规条文数目迅速减少不能说明思想解放,故C项错误;一战结束于1918年,故D项不符合图表1918年以后的信息。
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把握材料的数据变化“公布的法规条文数目迅速减少”,由此判定答案。
6. 1935年,南方的红军突破重重围剿,在甘肃哈达铺邮局意外得到不少报纸,如1935年7月23日天津《大公报》载,“陕北匪共甚为猖獗,全陕北23县,几无一县非赤化,完全赤化者有8县,半赤化10余县……”红军因此奔赴陕北。
这表明A. 报纸舆论受到国民政府的严格控制B. 遵义会议后革命形势得到根本好转C. 国民政府时期出版业得到迅速发展D. 中共有效地利用新式媒介获取信息【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红军在长征途中通过《大公报》得住陕北还有红军根据地,于是决定奔赴陕北,这说明红军有效地利用了报纸这一媒介,故D项正确;材料说明国民政府并没有严格控制报纸舆论,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革命形势得到根本好转,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故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
本题材料可以简化为“红军在长征途中通过《大公报》得住陕北还有红军根据地,于是决定奔赴陕北”,由此判定答案。
7.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1949-1980年中国钢产量情况(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07)》,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一五”计划时期中国钢铁生产开始艰难起步B. 人民公社化运动直接促成了钢产量第一个高潮出现C. 1960年国民经济比例调整导致钢铁产量回落D. “文革”内乱导致钢产量急剧下降【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期指的是1953—1957年,由图中可知1949年新中国钢铁生产开始艰难起步,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是农村生产关系,大跃进运动直接促成钢产量出现第一个高潮,故B项错误;1960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这使钢铁产量回归到一个理性的位置,故C项正确;文革时期是1966—1976年,图中信息表明钢产量急剧上升,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曲线图的走势,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8. 古雅典在公民大会上对于重要问题可能进行两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任何决定都可能在下一次会议上被修改。
这些做法A. 有利于公民决策的合理性B. 体现了群体决策的广泛性C. 说明了轮番而治的民主性D. 反映了直接民主的随意性【答案】A【解析】古代雅典对任何重要问题都要进行两次投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群体决策是范围,因此体现不出广泛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轮番而治,故C项错误;“对于重要问题可能进行两次投票”说明了决策的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故D项错误。
9. 美国自1790年首次人口普查以来,每十年一次的普查成为美国代议政制的基础。
其普在的结果可能直接影响到A. 新一届总统人选B. 参议院的席位分配C. 众议院的席位分配D. 执政党地位的变化【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选举只要有超过半数的选举人票就可当选,故A项错误;参议院席位分配是不论大小州每州两名,故B项错误;众议院席位是按各州人口进行分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正确;执政党地位和全国普查无关,故D项错误。
10. 俄国政论家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十月革命时期的列宁是极其热烈的革命者、理论家和大规模社会摧毁活动的实践者,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列宁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经济领域的多元论者。
这一认识反映了A. 列宁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属性B. 苏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C. 列宁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D. 苏俄逐渐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C【解析】列宁在十月革命期间“极其热烈”,是“大规模社会摧毁活动的实践者”,而新经济政策期间则是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允许不同形式的经济共存,这说明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在变化,故C项正确;“两面性的阶级属性”指的是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也有软弱性,故A项不符合史实;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苏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
11. 引力波也被称为“时空的涟漪”,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并传输能量。
成功预言了引力波存在的科学理论还A. 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B. 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进程C.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规律D. 拓展了对宏观世界的认识【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成功预言了引力波存在的科学理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论把人们视野引向到宏观世界,故D项正确;牛顿的经典力学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并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科技条件,故AB项错误;普朗克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规律,并提出了量子的概念,故C项错误。
12. “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一种现象,它揭示了A. 发达国家控制世界贸易的现实B.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必然趋势C. 区域集团化发展下的必然结果D. 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本质问题【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全球化,即“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故D项正确;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但不是控制,故A项错误;1973年“石油危机”的发生,布雷顿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故B项错误;“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反映的是全球化,不是区域经济集团化,故C项错误。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决狱”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
董仲舒在判处232件案件后,总结自己的主张和经验,编成了一部《春秋决事比》(决事比是汉代的法律术语,指具有权威性的、在裁判中可以援引的判例),并提出“《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此后,“春秋决狱”盛极一时,此风一直沿袭到魏晋。
——摘编自蒋来用著《法学的故事——推开法律之门》材料二在西方社会,“法”这个东西是个很庄严神圣的东西,甚至经常会与上帝制定的某些神圣的法则密切相关。
这种法则对人的约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西方法律制度下,不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传统上都是注重审判轻视调解,这和他们“追求精确、不怕对抗”的思维习惯是一致的。
凡是有纠纷就一定要弄出个准准确确的“对”和“错”来!只是到了最近30年,诉前调解也开始逐渐增多。
西方文明作为微观文明,首先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建立了一套独立于自然界,完全约束人类的规则,这就是法律。
另一方面,西方文明注重精确,因此设计了大量的精细的法律条文,并且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就形成所谓的“契约精神”,可以说,西方人是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非常精确地生活在世界上的。
而中华文明作为宏观文明,始终没有把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认为人类要遵从的规则也是自然界规则的一部分。
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最大的概念叫做“天”,人是属于天的一部分,要遵中“天”的运行规律(天条)。